回覆列表
  • 1 # 牧業港灣

    《羅氏沼蝦高產養殖技術新方法》

    羅氏沼蝦,又名馬來西亞大蝦、淡水長臂大蝦,是一種大型淡水蝦,原產東南亞。它具有生長快、食性廣、肉質營養成份好,以及養殖週期短等優點。自本世紀60年代開始人工養殖羅氏沼蝦以來,發展迅速,現東南亞國家和其他一些地區養殖此蝦比較普遍。中國自1976年引進此蝦,現已在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蘇、上海、浙江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進行養殖,池塘養殖蝦體多呈灰黃色,不耐低溫,生長適宜水溫為20—34℃,對水體溶氧量要求較高。南方地區池塘養殖一般放養2cm左右的蝦苗(密度為2—3萬尾/畝),經5個月飼養,平均體重可達30克左右(塘頭價約50元/斤/30尾)。一般畝產可達100—150kg,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一、羅氏沼蝦苗種放養前準備工作 養殖羅氏沼蝦,要做到高產穩產,須抓三方面工作,一抓苗種,二抓餌料,三抓水質。整個養蝦過程,緊緊圍繞三個基本內容。 苗種是基礎,做好苗種放養前的準備工作對保證放養成功至關重要,所以,務必抓緊抓好。 1.曝曬、清整池塘。 蝦蠅是蝦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除了蝦塘本身應具備基本養殖條件外,許多生產措施都是透過蝦塘水體作用於蝦體的,因此必須最大限度地滿足蝦類的棲息要求。而沼蝦的棲息習性之一是喜附著,營底棲生活,它還具有獨佔地盤和為爭奪地盤而相互殘殺的特性,這就要求養殖者們應先養好一口塘,再育好一池水。 (1)清除淤泥,徹底曝曬,改善底質,老塘必需清除過多淤泥,不管老塘新塘,經過Sunny曝曬有利於改善底質,保持池底平坦。 (2)加固整修池埂,防漏堵漏,完善進排水系統,保證水源新鮮不受汙染。 (3)藥物清塘:放養前10,15d進行藥物清塘,塘底先留水30cm左右,用生石灰75,100kg現兌現潑,或漂白粉先(漂白精減半)。 潑灑(漂白粉清塘時間可相對遲些)。藥液保留7,10d左右,經過確認無藥物殘毒後就可注水。如果鹼性較大,應抽乾原水,加註新水(如此反覆,以達正常)。 2.過濾注水,培育肥水。 一般情況下,清塘後一星期至lod後,就可注人60,sthm水,注水口應設定過濾網(60目),濾去有害生物和雜質。注水後就可施肥,一般每千平方米150,300kg,牛糞或豬糞均可,具體可視池塘條件、水質狀況、施肥方法等的不同而靈活掌握。總之,要培育出水色呈黃綠色或紅褐色,透明度為35,em的優良水質。必須注意的是,要嚴格掌握好施肥時間,一般是在放苗前3,4d,最多不超過一星期,做到時間緊扣,餌料生物適口。否則,不能保證適度肥水下苗,同時務必注意所施肥料必須經過充分發酵腐熟,沒有雜質殘留。 3.抓住有利時機,採用多種方式放苗。 放苗必須具備多項條件,除了良好的適度肥水外,還必須考慮水溫、PH值和蝦苗本身的內在質量等因素。放苗時,水溫必須達到22?以上,最好還要有一段時間的日曬條件,避免低溫襲擊。同時掌握pH值在7,8。根據上海市的氣溫條件,一般5月下旬到6月上旬是最佳放苗時間。如果5月中旬之前放苗,必須嚴格掌握水溫並根據一週氣象預報再作定奪。 關於放苗方式,目前有網箱暫養,專池培育和直接進塘三種方式,採用較多的是直接進塘和專池培育。無論採用哪種方式,掌握好蝦苗本身質量也是十分重要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急於去購買,因為急著買苗,買到的很可能是活力差、變態率不高,淡化時間急促的劣質蝦苗。最好請養蝦經驗豐富的同志一同去採購蝦苗。 暫養池放養密度為2000,3000只左右/m2,為了將放養時間提前,還可使用尼龍大棚,並採取一定保溫措施。一般暫養時間不宜過長識要外界的氣候適宜時即可移出。暫養苗移放蝦塘的放養密度為2.25,3萬尾/1000m2。直接進塘以放養淡化苗 3.75,4.5萬尾/1000m2。 4培育萊菜苗,搞好附著設施。 一般以蝦塘面積的0.5%,1%落實雍菜育苗面積,苗地播種子37.5,45kg。施足基肥,待苗長至2(k左右(或更長)時,即可將其移栽在岸邊或在水中用柴枝垂直扦插拉條,一般拉條放養面積以蝦塘面積的5%為度,不超過10%,否則要及時清除。 實踐證明,目前,在羅氏沼蝦的養殖生產中,用鍵菜作附著物是既管理方便,又恰到好處的一種比較理想的方法,建議不妨在全市蝦塘推廣之。 二、放苗管理 1.放苗時間 上海地區5月上、中旬天氣反覆無常,放苗時應密切注意氣候動向。根據以往幾年的情況,5月上、中旬放苗大多不能獲得理想的產量,只有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放養才能獲得理想的產量。若5,6月份來不及作準備的,尚可選擇7月上旬放養晚苗,此時苗價便宜,其它成本也低,尚能取得一定的效益。 2.放苗規格 一般放養0.8cm以上的淡化苗,也可投放暫養苗(1.5,2cm)。 3.放養密度 一般淡化苗為2.5,3萬尾,暫養苗則以1.5,2萬尾為度,以蝦塘塘邊實際點數為準。 4.放養時的注意事項 (1)選擇良好的天氣。 (2)掌握放養時的即時水溫不低於22?,日夜溫差不宜過大。 (3)適度肥水下苗(水色呈黃綠色或紅褐色,透明度35,40Cm,淺水下苗,開始時水位為0.6,0.8m),掌握開口天然餌料。 (4)放苗操作應緩緩進行,以免生活環境劇烈變化。 (5)放苗時絕對做到水體無毒害性。 5.苗期管理 (1)掌握良好的水質 主要採取逐步加水的辦法,改善水體環境並擴大蝦類的活動空間。水質保持肥、活、爽、嫩,所謂肥就是保持放養時的肥水要求。 (2)掌握良好的餌料 沼蝦的幼苗對營養要求較高,如果投餵配合飼料,應使用粗蛋白在40%以上的優質餌料,也可以自已加工。方法是用粉狀料(如麵粉、魚粉)加蛋攪拌均勻後蒸熟、輾碎即可。投餵量:淡化苗直接進塘的,每天每千平方米1.5kg左右配合餌料(粉狀料或微粒),沿塘四周投餵,每日2次,如果水質較淡,可適當潑喂黃豆。 羅氏沼蝦養殖管理技術 水質管理 放苗前期,一般要求水質指標為7.0≤pH≤8.5,氨氮≤0.4mg/L,亞硝酸鹽≤0.05mg/L,建議適當肥水,透明≤40cm。 養殖中期,建議定期投放生石灰(5kg/畝)、適量補肥,每月至少2次,使水體保持適當肥度,避免藍藻出現。定期使用“特力滅”,可有效防治藍藻、黑鰓。 底質管理 南方養殖戶大部分投飼配合飼料,並新增少量野雜魚(煮熟或粉粹)一起投飼,長期投飼高蛋白餌料,池塘底部積累大量有機碎屑,極易滋生大量纖毛蟲;伴隨沼蝦生長,活動量越來越大,翻動池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藻類越來越少,水體富營養化越來越嚴重,極易滋生藍藻,所以幼苗期穩定的肥水就尤為重要。 關於底質,一般建議定期使用氧化型或增氧型底質改良劑(每10-15天使用一次),改善池塘底質,預防纖毛蟲寄生、細菌感染等疾病發生。 脫殼期管理 羅氏沼蝦食性雜、攝食量大、喜爭鬥、同類具殘食性,所以同一批蝦苗生長規格差異較大,而且脫殼時間也不像南美白對蝦那麼規律(白對蝦伴隨朝夕規律一般農曆初一、十五各脫殼一次)。 羅氏沼蝦一般選擇在黎明或傍晚時間、在池塘的淺水區域集中脫殼,脫殼時間隨著蝦體生長而增長,蝦體越大、脫殼時間越長。一般情況下體長5cm的沼蝦僅3秒鐘的時間就能完成一次脫殼,而體長12cm的沼蝦需要約2分鐘的時間才能完成一次脫殼。脫殼時間越長,被捕食或殘食的機率越高。實際生產中證明,羅氏沼蝦抗逆性較強,但脫殼期損失率較高(疾病損失率<10%,而脫殼損失率約20—40%)。如何提高畝產量,有效控制脫殼損失率尤為關鍵。 (1)脫殼前躁動期:在淺水區爬來爬去。 (2)脫殼低頭期: 頭部下垂、背部裂開 。 (3)脫殼抬頭期:頭部脫離。 (4)脫殼彈跳期:尾部脫離。 (5)脫殼休養期:靜止,吸收水分、鈣質脫殼期注意防控敵害生物:貓、水老鼠、水蛇、鴨子、白鷺等敵害生物。這就要求羅氏沼蝦的養殖池塘上方搭建防控網、周邊定期清理雜草或鋪黑膜或鋪石棉瓦,以減少敵害生物對沼蝦脫殼期的影響。 敵害生物:悠閒的鴨子 敵害生物:瘋狂的白鷺 我們建議:發現羅氏沼蝦明顯脫殼時,傍晚或黎明時使用“生物活性鈣補”(5畝/袋)全池潑灑,連續使用2天,可以有效促使沼蝦快速順利脫殼、快速硬殼,明顯縮短脫殼時間,降低脫殼損失率。

  • 2 # 農業通

    羅氏沼蝦又稱馬來西亞大蝦、泰國蝦,是一種大型淡水蝦,原產於東南亞。它具有生長快、食性廣、肉質營養成分好以及養殖週期短等優點。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羅氏沼蝦的人工養殖在東南亞和其他地區發展迅速。中國自1976年引進此蝦,目前已在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蘇、上海、浙江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進行該蝦的養殖,一般產量為 3750~6000kg/hm2,取得了明顯的效益。羅氏沼蝦淡化養殖是海蝦淡養的一種比較成功的養殖性研究,但是種質變差和長時間集約化養殖對於環境的破壞限制了羅氏沼蝦的進一步發展。如何提高生態養殖的技術和效益是當今羅氏沼蝦淡化養殖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其主要限制因素為苗種、水質、溫度、密度、餌料和養殖管理等方面。為此,本文就羅氏沼蝦淡化生態養殖的現狀與展望作出簡要綜述,旨在為該蝦淡化養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綜合性的理論依據。

    羅氏沼蝦苗種的質量與供應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羅氏沼蝦淡化養殖發展的首要因素。1977年廣東省水產研究所在從日本引進50尾羅氏沼蝦(其中 1對親蝦、48尾蝦苗)的基礎下透過繁殖得到79600尾蝦苗,並向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進行養殖推廣。目前該蝦的淡化養殖蝦苗主要來源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但是 2010年以來長江三角地區的育苗遇到重大挫折,導致全國性的“苗荒”以及苗價的急劇攀升。不僅如此,由於對可持續發展認識的不足、海洋捕撈對環境的破壞也影響了羅氏沼蝦親蝦的數量和質量。戴習林等透過養殖試驗發現,同一批親蝦多次產卵,會使蝦苗雌雄比例改變,最終造成蝦體質量小,出苗率由第1次產卵高峰的 57.7%降低到第 5次產卵高峰的40%。藥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目前羅氏沼蝦苗種出現了應激能力弱、個體小等現象。羅氏沼蝦親蝦越冬池的水質惡化也使羅氏沼蝦的親蝦發生了質變,引起蝦苗種質變差。周勁松等透過養殖試驗驗證了緬甸種質和浙江種質以及雜交種質羅氏沼蝦的生長效能,發現雜交苗種種質好,應激能力強,活力好,最後成蝦個頭較大。Nhan等透過養殖試驗進行了越南野生、越南池塘養殖、夏威夷池塘養殖、中國池塘養殖的羅氏沼蝦親蝦繁殖能力和後代質量的比較,結果表明,有選擇地培育適合當地環境特點的蝦苗是選擇蝦苗的關鍵點。生態養殖是保證羅氏沼蝦蝦苗種質的前提,水質是親蝦養殖的關鍵,合理利用維生素來提高母體營養,也能保障和提高蝦苗質量。總體而言,透過試驗與實踐發現,國內種質較好的蝦苗主要是來源於泰國的蝦苗以及野生雜交蝦苗。

    苗種的生態培育

    羅氏沼蝦蝦苗的淡化養殖是海蝦淡養比較成功的範例,在當今的養殖需求下,生態育苗養殖成為淡化養殖較為關鍵的一個環節。目前,羅氏沼蝦育苗主要是在大棚和溫室中進行的,其技術關鍵主要體現在水質、溫度、餌料、密度等方面。其中水質是基礎,在淡化過程中種苗的應激反應等主要靠水質來調節,因此羅氏沼蝦生態育苗對於水質的要求極高。張瑞祺等關於迴圈水處理系統的研究表明,使用迴圈水處理系統的水質pH值為8.12~8.16,溫度為30.3~30.5℃,溶解氧(DO)、氨氮等因子也更加穩定。劉杜娟等利用變性梯度凝膠電泳(DGGE)分析生物絮團對出苗率和幼體大小的影響,結果表明,生物絮團的生物效應可以改善水經驗確定,各地區不能一概而論,需要經過養殖試驗驗證才能找到適宜、準確的養殖密度資料。但是養殖密度不適宜會給養殖帶來很大危害,育苗密度過高也會引起同類相殘、池中有害物質超標。劉永士等研究室內養殖密度分別為150、400、550、800ind/m3時對於水質和生長特點的影響,結果表明,室內高密度育苗養殖可根據自身條件,以150~400ind/m3作為布苗密度參考。在餌料方面,目前一般在育苗前期以鮮活豐年蟲為主,輔以蛋黃為宜,中後期以專用蝦料為主,適量補喂微生物和維生素。在管理上,儘量保持水體穩定,水溫不宜變化過大,蝦苗淡化時間不宜過短,以3~5d為宜,養殖期間勤換水,清汙,測水質。綜合而言,生態育苗就是要培育健康、無害的蝦苗,並且在培育蝦苗的過程中儘量對環境造成較小的傷害。

    成蝦的生態養殖

    羅氏沼蝦淡化養殖一般是在內陸地區,自 1993年便開始大面積水域淡化養殖,1993—2001年是中國羅氏沼蝦淡化養殖的蓬勃發展期,由總產量 3809t發展到 128878t,增長接近 33倍。2002—2003年由於白體病(WTD)的影響和凡納濱對蝦的衝擊,該蝦在 2003年的產量跌至 87143t。隨著 WTD病原的確診和相關診斷技術的建立,其疫病得到有效控制,養殖產量開始逐漸回升,至 2008年全國總產量達到 127788t,之後呈逐年發展的趨勢。但是隨著養殖時間的增長和集約化養殖的發展,羅氏沼蝦養殖受環境的制約越來越大,因此發展成蝦的生態養殖是必然趨勢。而且,經過不斷探索試驗,混養模式的開發應用也讓該蝦在成蝦養殖收益和生態環境保護上獲得提升。羅氏沼蝦成蝦生態養殖的關鍵是池塘環境因子的生態控制,本研究主要從以下3個階段對其進行綜述。

    1 養殖前期

    蝦苗下塘前 7d要施足有機底肥,提前 5~7d開始養水,保持水透明度為 30~40cm。挑選健康有活力的蝦苗下塘養殖,下塘前要進行抗應激處理,保證蝦苗下塘時水質的穩定性。養殖初期水深保持在 0.8m,透過逐步加水的方式加到1.2m,每次換水量為 30%。剛開始投餵餌料要少投多次,做到水、種、餌相結合,生態養殖,減量用藥,節本增效,可根據區域特色進行混養。池塘水質因子要自始至終保持在穩定狀態。劉海春等在監測江蘇省高郵市多個羅氏沼蝦養殖池pH值的變化規律時發現,pH值變化太大是水質不穩定的一種表現,正常值為 6.5~8.5;氨態氮是主要汙染物,主要是毒性傷害;天然磷不能滿足蝦塘需求,可以根據實際測定情況人工新增;溶解氧含量是反映池塘有機物含量的一種表現,對蝦的存活率有不小的影響,應保持在4mg/L以上。

    2 養殖中期

    養殖溫度的控制是羅氏沼蝦養殖中期生長的關鍵,羅氏沼蝦不耐高溫,在溫度超過32℃時,可以透過加深水位至1.5m的方式度過高溫期;此外,高溫期是羅氏沼蝦生長的快速時期,水體容易富營養化,極易產生藍藻,應及時監測水質,常換水,觀察殘餌量,適量降低池水肥度並及時改變投餌量質,並且平均苗種存活率比對照組高28.0%。在調節水質的過程中應避免使用抗生素類藥物,育苗用水要經過生物濾膜過濾、消毒,pH值以 6.8~8.2為宜,總氨氮含量在0.2mg/L以下,溶解氧含量在 4mg/L以上。育苗期間的適宜水溫為(30±0.5)℃,因各區域氣溫不一,且大多數區域水溫在最佳育苗時間內達不到育苗所需的適宜溫度,所以可使用加熱棒或者鍋爐加溫。目前養殖密度主要是靠養殖人員的。

    3 養殖後期

    在養殖中後期應合理使用益生菌、維生素、生物絮團和微生物等來改善水質,能起到少用藥、節約用水、預防疾病的效果。羅氏沼蝦為熱帶、亞熱帶品種,對低溫的適應能力較差,在水溫低於14℃時難以生存,並且羅氏沼蝦個體差異較明顯。所以養殖到9月中下旬時採取捕大留小的方式,主要是將20g以上的蝦輪捕上市,既能改變養殖池塘的承載力,又能夠讓蝦上市效益較好。養殖到後期,應科學預防病害,加強管理,正確使用增氧機。

    淡化養殖的模式及效益

    池塘養殖的日趨單一化和高密度化加大了養殖風險,嚴重破壞了水質,影響了養殖效益。由於長期養殖,土地利用率變低、池塘老化、種質變差、效益大幅度下降等問題開始出現,養殖工作人員開始探索新的羅氏沼蝦養殖模式。經過20多年的不斷探索,羅氏沼蝦開始由單一化養殖向混養的方式發展,並且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這些混養物件與羅氏沼蝦在養殖生態上可共生,如羅氏沼蝦可與凡納濱對蝦、蚌類、中華鱉、青蝦、泥鰍、中華絨螯蟹等共生。蝦稻共作的模式不僅讓羅氏沼蝦養殖為農民帶來了更大的效益,而且這種模式使土地利用效率實現了最大化。

    表1列出了幾種混養模式的具體產量與產值情況。可以看出,混養模式的產量和利潤相對於單一養殖模式的產量 3750kg/hm2 和利潤48255元/hm2 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並且這些養殖模式的實踐應用,不僅改變了傳統養殖模式效益不穩定、不能充分利用環境資源等缺陷,同時也為羅氏沼蝦生態養殖作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混養模式降低了飼料係數,提高了水體微生物利用率,降低了藥物使用量此外,Eli等使用摘除和移植促雄性腺的方法,獲得性反轉雌蝦和雄蝦,再經過交配,獲得單性別蝦進行養殖。朱春華等一直致力於羅氏沼蝦蝦苗培育技術研究,近年來更是將全雄性羅氏沼蝦選育至第5代。全雄性羅氏沼蝦模式的發展不僅可有效抑制種質變差,而且其養殖效益可得到顯著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養殖模式的應用最好是因地制宜,才能使養殖效益最大化,養殖更生態。

    養殖產業中的問題及其分析

    羅氏沼蝦在淡化養殖幾十年的過程中出現過各種大小不一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是苗種、生態和病害等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

    1 苗種問題

    苗種問題一直以來是羅氏沼蝦養殖者在探究的問題,欒生等提出,品種是水產養殖的物質基礎,優良品種的選擇和培育是增產的有效途徑。目前出現的苗種問題主要來自親蝦,親蝦越冬處理是後期蝦苗孵化的關鍵影響因素,親蝦越冬數量和生態管理是其中的技術要點。熊國根等研究發現,親蝦越冬在標準的環境下成活率最高達到70%。但是由於野生羅氏沼蝦受環境的限制和目前近親繁育的大量發生,使得當前的羅氏沼蝦苗種種質變差,出現了褪殼難、成活率低、免疫能力差和成蝦個體小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主要方法是透過對環境的保護、利用生態養殖系統的方式來養殖,同時保護親蝦的質量,提高母體營養,做到不近親繁殖。

    2 生態養殖問題

    生態養殖是指在一定的養殖空間內,養殖者根據不同養殖生物之間的食性互補、生態位互補、物質迴圈、能量流動等原理,輔以相應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措施,實現不同生物互利共生,實現生態平衡,提高養殖效益的一種養殖方式。如今,隨著集約化養殖發展速度的增快、養殖密度的增大,使羅氏沼蝦淡化養殖出現了一系列生態危害。其中主要是由於養殖密度不合理、濫用抗生素類藥物、不合理投餵造成的水質嚴重惡化、水體富營養化、對環境破壞大等問題。溫室大棚的應用,使羅氏沼蝦淡化養殖效益有了較大增長。但薛飛等試驗發現,溫室大棚相對密閉的空間讓水質變壞速度更快,水質調節也更加難處理。目前針對以上生態養殖出現的問題,主要是透過合理規劃養殖密度、健康調水、合理投餌、定期消毒等方式來調節。羅氏沼蝦淡化生態養殖的成敗關鍵在於養殖水質的好壞。

    3 病害問題

    目前羅氏沼蝦發生的疾病主要分為寄生蟲感染、真菌性疾病、細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4類。其中寄生蟲感染主要是累枝蟲、聚縮蟲和鐘形蟲等;真菌性疾病的主要病原有酵母菌、鐮刀菌;細菌性疾病分為幼體弧菌感染和親蝦細菌性感染;病毒性疾病常見的有肌肉白濁病和“鐵殼”蝦病等。上述疾病主要產生破壞種質、影響存活率、破壞生態、影響成蝦個體大小等不良影響。這些疾病從2002年至今給羅氏沼蝦淡化養殖的很多區域帶來了毀滅性的傷害,如 2010年江蘇高郵市羅氏沼蝦產業受到羅氏沼蝦“鐵殼”蝦病影響,造成了大面積養殖嚴重減產,平均產量只有1050kg/hm2。目前針對這些疾病,國內外有大量針對病原及預防方法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成果。寄生蟲感染、細菌性疾病和真菌性疾病暴發的主要原因是水質變差。Yoganandhan等透過生物試驗發現,羅氏沼蝦白體病的病原是羅氏沼蝦諾達病毒(MrNV)。錢冬等關於羅氏沼蝦諾達病毒 TAS-ELISA(人總抗氧化狀態 -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檢測法的建立及應用對於肌肉白濁病起到了很好的預防免疫作用。Rao等關於白斑綜合徵病毒(WSSV)宿主病原的研究對病毒性疾病研究是一種實質性的突破。安振華等關於“鐵殼”蝦的病因及預防方法的研究對於該病的發生有著很大的抑制作用。綜上所述,羅氏沼蝦疾病主要發生在親蝦和蝦苗上,親蝦是病毒的重要感染源,蝦苗階段暴發疾病的機率最高,對於羅氏沼蝦的疾病主要是以防為主。主要防治方法是選擇無病、不帶病原體的蝦苗,定期消毒,定期用微生物調水,日常飼料保證營養齊全,保證水質穩定和健康,分池捕撈時減輕蝦體損傷,加強日常管理等。

  • 3 # 戶外打野小唐

    羅氏沼蝦是一種亞熱帶蝦類,喜暖怕冷,對水溫有頗強的敏感性。一般來說,羅氏沼蝦生存的水溫範圍為15 -35℃,生長最適水溫為25 - 30℃,致死溫度的上下限分別為38℃和14℃。但溫度超過33℃或低於18℃則活動減弱,攝食減少,生長緩慢,死亡率增大。在致死溫度下限以上低溫會延緩生長或停止牛長,但不會造成永久性的生長抑制。據報道,幼蝦在16℃時歷經3個星期後,轉到27℃水中飼養,其後生長速度仍保持在27℃的幼蝦水平。

     

     

    羅氏沼蝦在不同的性別、不同的生理狀態、不同的個體大小情況下,其耗氧量和窒息點乜都不同。個體大的蝦比個體小的蝦需氧量較高,同時,雄蝦的耗氧量高於雌蝦.抱卵蝦商於非抱卵蝦,軟殼蝦高於硬殼蝦。

     

    羅氏沼蝦生長很快,剛孵出的溞狀幼體,體長僅為1.7-2毫米,經24-35天變態成仔蝦時,體長可達7-8毫米。

     

    據報道,雌蝦在產卵前分泌一種酶,雄蝦受酶引誘會主動接近即將產卵的雌蝦,並且雄蝦用第二步足彎成抱物狀,守護著雌蝦(1只雄蝦可守護5只左右的雌蝦)。在守護過程中,若有其他雄蝦接近,雄蝦即用第二步足將“入侵者”趕走,若“入侵者”仍在左右爬動時則立刻出擊追趕,並很快又迴轉守護。

     

    當前羅氏沼蝦養殖管理的幾個注意事項

     

    最近氣溫變化無常,或冷或熱,或晴或陰,或狂風或暴雨,今天夜間最低氣溫僅16度,白天最高氣溫28度。目前是羅氏沼蝦養殖的重點關鍵階段,今後將陸續進入大塘養殖,現提出一下建議供蝦農參考。

     

    一、 羅氏沼蝦已放大水的養殖戶:

     

    1、要迅速均勻施好基肥,調節好水色,透明度為750px左右。

     

    2、在進水前要對外河水源進行“試水”,以防藥害,進水時要嚴格密網過濾以防敵害生物野雜魚進入。

     

    3、蝦塘進水平均深度要逐漸加至1750px左右為宜,以防突然降溫。

     

    4、幼蝦要過數下塘,以便做到科學投餌,另外,今年蝦苗價格高、成活率、給苗率低、質量差。若蝦苗放養過稀,可適時適量補養大水苗。

     

    5、在放養大水苗前要迅速栽植水草,以防羅氏沼蝦相互殘殺。

     

    二、羅氏沼蝦未放養大水的養殖戶:

     

    1、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防高、低溫、大風、暴雨的各項準備工作。

     

    2、要用生物試劑等,調節好蝦池水質,以防水質惡化、蝦苗轉塘等現象。

     

    3、在幼蝦放養前一星期,要向大塘施適量基肥,肥類種類為有機肥,腐熟的糞肥最好,施肥要均勻,避免集中施肥,以防區域性水質指標異常,對蝦苗造成危害。

     

    4、放養時間:當大塘的日最低水溫連續穩定在20度以上時,宜選擇在5月15日以後的晴好天氣。如果大棚內出現水質惡化,底泥發臭,幼蝦轉池不止等特殊情況,可適當提前放養,但要嚴密關注天氣趨勢,確保無寒流襲擊。

     

    5、注意適時分池放養,如有備用池,應及時分池飼養,促進稀放快長,減少殘殺率。

     

    6、在放大水前要做好種植苦草、伊樂草等,對外河進行試水,對有機肥進行發酵,防野雜魚進入等主要環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先進核潛艇和驅逐艦大多使用泵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