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i fa
-
2 # 小塗說教育
關於孩子被欺負的這件事,不同性格的父母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但是最重要的,應該是如何正確疏導孩子的心理。以下有幾點小技巧:
1、無論事情發展到何種地步,首先應當教育孩子保正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
2、適當衡量下自己的實力,如果欺負你的同學或者小朋友跟你差不多,可以選擇反抗(給孩子建議)
3、鼓勵孩子樹立人格上的尊嚴,就像著名主持人,金星所說的那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禮讓三分,如若再犯,斬草除根……(這裡的斬草除根是使事情得到徹底解決)
-
3 # 快樂營教育
孩子被欺凌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它關係到孩子未來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它會影響孩子的脾氣秉性。
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孩子在經常受到校園欺凌的時候,他會陷入兩種極端狀態。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較軟弱,那麼他會在長時間內受到其他孩子的壓迫,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極端自卑和懦弱,由於長期受到壓迫,孩子可能會變得陰沉,並拒絕和其他人聊天,融入集體的心理觀念較差。
這樣的孩子,如果在日後的成長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導,他會極度重視他人的愛和友好。
如果,沒有人及時發現他身上的優點,那麼孩子在長時間的自我壓抑狀態下,可能會產生反社會心理。
另外,我們經常看到在校園中發生的慘劇,一般最為慘烈的衝突不是來自於兩個經常愛打鬧的孩子身上,而是出自於施暴者和受欺凌者。孩子在長期受到壓迫之後的鋌而走險,是釀就悲劇的罪魁禍首。
那麼,針對孩子,我們應該怎麼引導呢?
首先,我們應該敏銳的發現孩子身上的異常點。很多家長都非常粗心,他們無法察覺孩子身上的異常,而這也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最為困難的點。我們和孩子的溝通要建立在足夠了解的基礎上。孩子的性格是活潑還是內斂,是自信還是自卑。
如果一個熱情洋溢的孩子忽然悶悶不樂,我們就應該加以注意了。那麼對待這種孩子,我們一定要明確一個事實,那就是如果孩子的性格過於外放,那麼他在校園當中的行為,很有可能會觸犯其他人的利益,但是這一類的孩子根本不願意將自己的委屈說出來,而是非常要強的將憤氣壓在心裡。這種型別的孩子很可能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邊挑戰施暴者。
對於這種型別的孩子,我們的引導方式是用盡量溫和的方式來溝通,在一些其他問題的引導下,我們將自己的話題轉移到校園欺凌上,孩子如果在第一時間選擇沉默,或者表情有很大波動,那麼基本上孩子是受到了欺凌。
家長們可以按照兩種方式進行處理:
1 聯絡學校老師,瞭解具體情況
2 對孩子進行隱晦的安慰
3 在進行了一定時間的溝通之後,要及時攤牌,讓孩子自己說出真相
當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發現孩子身上有多處傷痕,當然,對於一些性格比較內斂的孩子來說,察覺孩子身上的異常點就稍微有些困難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一些異常行為來進行推敲。
那麼我們將孩子的受欺負程度而表現出來的異常,從輕到重進行了排列:
1. 做事情不專注,或者盯著一個地方發呆
孩子在被欺凌的時間段裡,心思都在這件事上,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難免會經常分心。但是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早戀或者是其他的事情影響之下。
2. 不知不覺零花錢少了很多
經常檢查孩子的零花錢,如果最近一段時間少了很多,那麼他極有可能被欺凌,當然這樣的行為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早戀或者是最近迷戀上了一些花費較高的網路遊戲。
3. 不明原因的厭學
孩子的厭學情緒無非來自於三個因素,自己、老師和同學,對於孩子的厭學情緒,我們應該非常重視,因為大部分的厭學情緒,是由他人影響導致的。
4. 上廁所非常迅速,甚至習慣改變
孩子上廁所非常迅速,如果不是因為孩子有什麼激動的事情要做的話,那麼這種行為是一種異常的行為,因為孩子很有可能會在學校生活期間,在廁所遭遇欺凌。
以上三種情況下的孩子,一般情況下屬於較輕狀態下的欺凌,當然我們不能憑藉一種現象就能夠斷定孩子一定受到了欺凌,但是我們的安慰方式,應該是在孩子回家的時候及時溝通,並關注孩子的具體情況。
我們可以暫時讓孩子遠離被欺凌環境,在認真調研了孩子的情況之後,如果施暴者是無理取鬧的型別,那麼家長可以採取協商的方式進行處理,甚至可以使用法律的手段來對孩子進行保護。
如果孩子不能及時從陰影中走出來,家長可以適當採取轉學的方式,或者帶孩子去安靜的地方談心,教給孩子對抗負面情緒的方法。
5. 異常的親近、擁抱、和哭泣
異常的親近和擁抱也要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因為這樣的擁抱是孩子在體驗不到愛,或者極度想要得到關懷的情況下才做出來的事,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那麼孩子的負面情緒極有可能發生質變。
6. 自我傷害
自我傷害的孩子可能已經陷入了抑鬱的情緒,孩子可能因為極度盼望擺脫欺凌,而產生了輕生和自我傷害的念頭,這樣的孩子情況是最嚴重的。
對於這兩種情況,家長應該採取高度重視,尤其是自我傷害的孩子,家長更是應該注意。
對待這種孩子,我們應該暫時讓他們離開受欺凌的環境,並及時加以引導,孩子會在強壓之下,進入一個非常緩和的空間,這個空間會讓他得到極大的安全感。
及時讓孩子看到一些關於學校之外的事物,讓他認清社會真相。在看到悲慘的同時,要讓孩子學會慈悲,給孩子愛的教育,讓孩子接觸和社會關愛相關的影像和資料,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的構成不僅僅是他在學校遇到的那些不老實的孩子,更有很多充滿熱情和關愛的人。
跟孩子一起分析孩子身上存在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對孩子進行心理學普及。很多情況下被欺負的孩子內心都會有一種自卑情緒,或是自身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在瞭解到自己被欺負的原因和人性特點之後,孩子內心就會坦然接受事實,而接受事實的好處就是更容易迴歸平靜。
同時,家長要引導孩子做一些成功的事情,並且對孩子進行誇獎,孩子會得到更多的營養,同時更快的從陰影中走出來。如果此時的引導到位的話,孩子會成為一個對愛和友情敏感而重視,又充滿寬容的人。
-
4 # 教學課堂
孩子被欺負家長該如何疏導?
1、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權利範圍對父母來講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懂得自己的許可權範圍,對方不可以超越這個界限。孩子是不斷地在衝突中學習劃分與對方的權力範圍,或者合理的相處界限。在不清楚自己權利範圍的前提下,會經常被對方侵犯都沒有反應。反過來說,因為他不清楚許可權範圍,可能在無意識中侵犯到對方自己也不知道,所以許可權範圍是孩子首先需要學習的。
2、教孩子“打回去”的做法可以,但可操作性差當對方有不合理的行為,孩子一而再再而三被侵犯,“打回去”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式,但經常被欺負的孩子這麼做的可能性很小,因為他不敢侵犯對方,或被打得嚴重憤怒後只會還擊對方一兩下。打回去的同時大聲呼叫震懾住對方,也會引起周圍人關注。如果衝突得很厲害,我不反對教孩子把對方推回去,如果打的話有難度。最後一個策略是實在沒有辦法的前提下,孩子需要保護自己,可以離開。
3、被欺負後,家長要幫他把情緒發洩出來當孩子被欺負後,家長應該幫助他把情緒說出來,否者長期這樣下去一些潛在的資訊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某天再有比較重大的事件與此相關的話,孩子要爆發就是一次性的大爆發,破壞力會很大。
4、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同身受用心感受孩子的被打以後的心情和感受,並積極地迴應你聽到他表達不滿情緒時的感受,在孩子被打以後,不要衝動的替孩子做任何決定,不妨先靜下來聽聽孩子是怎麼想的。
5、讓孩子自己解決小孩子是不是被人欺負了,要由小孩子自己說了算。本來孩子沒覺得被欺負,家長覺得了,孩子也就覺得自己被欺負了。孩子之間的很多錨段,是孩子不懂用語言進行交涉、社交技巧不完善造成的,並非故意。
小孩子之間很少有故意的欺負,真正的欺負行為多存在於中小學中。孩子之間的事情應該由孩子們自己解決,家長參與進去對孩子的成長不好,而且小朋友們也很難服氣,問題反而無法解決。孩子應該勇敢、自信,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這樣才不會被欺負。
6、和孩子共同探討解決辦法在孩子說出來自己的想法後,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接下來的解決方法。如:“我親愛的兒子怎麼了?告訴媽媽,我的寶貝是很生氣嗎?。。。感覺受委屈了?那現在寶貝想怎麼辦呢?需要媽媽做些什麼呢?”
-
5 # 教育新態度
1,問清原因,瞭解真相,妥善解決。 2,傾聽、安慰,減輕孩子心理負擔。 3,找出原因,交給孩子正確交往的方式。 4,忌私下算賬,避免衝突。 5,培養愛心,學會原諒。 6,大聲呵斥,不軟弱。 7,據理力爭,表抗議 8,面對嘲笑,不理睬。 9,多交朋友,有利發展。
-
6 # 董董悅讀時光
正好最近看到一個孩子3歲的孩子被7歲的孩子按住打了,回家之後這個3歲的孩子經常做惡夢大哭,我以這個話題為案例,詳細說說題主“孩子被欺負,家長該如何疏導”這方面的做法。
1、遊戲
勞倫斯科恩在《遊戲力》一書中曾寫道:對於一些不公平不愉快的事情,孩子最常用的辦法就是透過新的遊戲編出新的劇本,創造出新的現實。這個現實中,孩子往往扮演那個強大、自信而有力量的角色。比如去醫院打針之後的孩子,回家可以扮演醫生、護士,給爸爸媽媽打針,爸爸媽媽可以扮演地誇張搞笑一點表示自己很害怕,很不想打針,這時孩子往往能夠哈哈大笑中釋放之前的恐懼。
拿到我說的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讓孩子扮演那個七歲的孩子,爸爸媽媽扮演兩歲的孩子,讓孩子按住爸爸媽媽,玩抱一抱的遊戲,或者是爸爸媽媽想逃跑,孩子不讓爸爸媽媽逃跑。在這個遊戲中,爸爸媽媽也要把想逃跑而逃不掉的這種情境演繹地詼諧幽默,讓孩子覺得這是一個好玩的遊戲。
在這個遊戲中,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也從幽默的遊戲中得到了歡樂,在相似情境中演繹出了新的元素——愛與歡樂,正是可以幫助孩子疏導情緒的關鍵。
此外打鬧遊戲、摔跤遊戲、對抗遊戲都可以幫助孩子環節情緒。孩子比較好,好好陪著玩得開心一點,這種焦慮恐懼的感覺就會慢慢淡化。
2、講述+劇本創編
布魯克斯和席格爾認為:“讓孩子講故事,其意義在於讓他釋放與事件或經驗有關的情緒。沒有這個出口的話,這些遺留在孩子心裡的感受,會在未來困擾他。”
因此我們還可以讓一個小木偶和孩子一起演繹這個場景。場景的演繹不要複製已經發生的事實,而是爸爸媽媽起一個頭:有一天,小兔子在搭建方式,這時候大熊來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爸爸媽媽放手讓孩子去演繹,不管是怎樣的結果,我們都先跟隨孩子。假如孩子的演繹是比較糾結的,比如大熊來搶玩具,小兔子哭了那麼這時,我們可以問問小兔子:你現在想請誰來幫幫你呢?透過這種方式,讓孩子知道類似的事情是有解決辦法的,這絕對不是一個走投無路的困境。
3、繪畫
《孩子的畫告訴我們什麼》一書中,展示了孩子們透過繪畫來表達情緒表達內心想法。我們也可以和孩子進行各種型別的繪畫,在繪畫中透過演繹、再現、創造等形式梳理自己的思路,從而讓自己敢於去思考和麵對這個問題。
4、培養一定的社交技能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中告訴了我們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能力的形成大約在三歲以後。具體做法有點像正面管教中的選擇輪,就是問問孩子: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還可以做點什麼?讓孩子想出幾種不同的辦法,我們幫助孩子記下來。再分析哪個方法最好。還可以和孩子透過遊戲、角色扮演等形式,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如何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等等。
考慮到有的孩子比較小,我們可以結合遊戲和繪本,讓孩子多思考解決辦法,或者是拓展性思維遊戲,比如“我是小寶寶,我不是小兔子,我不是大灰狼,我不是……”,儘可能想出更多的“我不是……”的句式。此外還可以引導孩子用“是和否”客觀表達事情的經過;用“之前和之後”表達事情發展的順序等等。有了這樣一個思考,孩子對於出現問題後會更加自信地解決問題。
5、開始新的社交
社交受挫是每一個孩子在成長中多多少少都會經歷的困難,當我們大人有足夠的智慧來處理問題,並且讓孩子始終保持對社交的興趣,那麼偶爾的挫折並不會影響孩子社交能力和社交自信的提升。希望對題主有所啟發。
回覆列表
說說我的孩子吧,兩歲左右帶出去玩的時候,我總感覺他不合群,被大一點的孩子欺負。孩子要是經常被欺負,多半是自己孩子的問題。我總是會反思為什麼他會不合群?我要怎麼引導他~
當他跟小朋友玩的時候,我會跟他說如果要玩人家的玩具我們不妨跟小朋友交換玩具玩
當他不小心被小朋友弄到的時候,我會跟他說小朋友是不小心的,可能小朋友跟你玩的太開心了
我發現慢慢的,我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夥伴,而且他經常要跟我說找小夥伴們玩
我覺得小孩子的性格和愛好等等都是不一樣的,有一部分是遺傳的因素,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家庭環境等原因造成的。孩子太好勝或者是太軟弱都是不好的,尤其是總被欺負的孩子容易留下陰影,容易自卑。那麼孩子總是被欺負怎麼辦?
其實孩子偶爾一次被欺負了是沒關係的,但是如果總是被欺負,這樣心理上就會受到傷害,容易留下心理陰影。家長要積極的開導孩子,讓孩子之後不能夠在被欺負,但是也不可以欺負別人,可以選擇告訴老師讓老師和其他的孩子講道理,讓孩子之間能夠和平相處。
總是被欺負可能是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家長可以讓其他的孩子一起來家裡做客,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的活動,讓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做朋友,多交流,這樣孩子也就會明白朋友的好處,相處的樂趣。
孩子如果總被欺負是特別容易自卑的,所以家長不可以放任不管,需要和老師多交流一些,然後及時的採取措施來應對,以免孩子之後的性格造成影響。平時家長要讓孩子保持可觀向上的心態,充滿Sunny,對孩子多多鼓勵,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