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農視
-
2 # 農人小金哥
古代的很多工具都是用石器做成的,沒有電,沒有機器的情況下,聰明的人們是用舂把稻穀變成米的。即使在現在,一些偏遠地區也還在使用這個原始辦法。
舂是由石頭砌成的,相當於是一個用石頭做的盆,上面有一個支架,支架的一端是木棍,這個木棍可以用來舂米,而支架的另一端就是人用腳踩,人踩一下這個木棍就舂一下米。這有點類似於槓桿原理。這個工具就可以將稻穀變成米,在舂裡面剩下的就是康和白米。舂米是一個非常耗體力的活,要非常有力氣的男子才可以,而且舂米是非常慢的,可能一天也就只能舂兩三天的米吧。這個舂不僅僅是用來將稻穀變成米,而且還可以做餈粑。現在就有很多地方的手工餈粑就是用這個做出來的。雖然現在做餈粑的機器很發達,但是做出來的餈粑始終沒有舂做出來的有感覺。再加上這是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許多老人有懷舊之情,對這個舂有著不一樣的感情。民以食為天,中國古代一直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所以中國古代的農業是非常發達的,在當時排名世界前列。
中國的農業工具如此發達也是因為農業的發展促進的。歷代王朝都對農業十分的重視,採用大量的物資人力去發展農業,為了滿足農業的發展,所以農業工具也是發展迅速。但是不管是古代的農民和現在的農民,他們都非常的辛苦。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辛勤付出,我們才有米飯吃,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糧食。
-
3 # 嶺上松
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小時候還見過一些以前沒電的時代留下來的壓米用具,只是閒在那裡沒有人了,主要是這些用俱都是人工操作,廢時廢力,一旦操作不好不是把米壓碎了就是穀殼退不盡,所以這也是門技術活。在我們這裡人工操作壓米用俱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叫做兌,兌就是由兌頭兌臼還有一個木架子組成,兌頭兌臼都是請石匠用石頭做成的,兌頭約幾十公分高,中間穿個孔,塞進一根大木方,木方後頭穿在木架子上起扛杆作用,人在後面用腳踩兌頭就翹起來,腳一抬兌頭正好落在兌臼裡面,因兌臼是一個帶圓形的凹槽,先把稻穀倒入兌臼裡,一個人踩兌,一個人在兌臼旁用根棍子翻動稻穀,直到穀殼退完為止。還有一種叫做推,以前專門有做推的推匠師傅,現在這手藝已經失傳了。推也就是跟石磨形式差不多,就是要比石磨大好多倍,它是用篾做的,中間督的黃土,壓米時用法跟用石磨差不多。這就是我們這裡以前壓米的老方法,小時候還見過大人用過幾回。
-
4 # 關山聽風
用碾米機把稻穀加工成米粒,不一定得靠電,沒有電的時候也有了碾米機的運轉。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用電不足,普遍使用的動力是柴油機。後來農村電力充足了,才有用電動機作為碾米機的動力。
古代人把稻穀加工成米粒,用兩種方法,一種為“舂”,叫“舂米”,一種為“碾”,叫“碾米”。
(木製舂臼)
舂米舂米,即把打下的稻穀曬乾後,去殼為白米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將稻穀放在盛器內,用舂米杵將稻穀殼砸爛,桶內就變成了兩種糠與米,穀殼成了米糠,去掉米糖就是白米。舂米的工具有兩樣,一個棒槌,一個盛器。盛器分為兩種,一種是木製的盛器,稱舂米桶或木臼,還有一種是石制的盛器,稱為舂臼。
據史料記載,用杵臼舂米的技術,早在新石器時代就運用了,如《黃帝內經》載:“斷木為杵,掘地為臼,以火堅之,使民舂粟。”意思是將木頭弄斷做成了杵,在地上挖一個凹坑,用火燒硬後充當臼,讓百姓使用杵和臼舂穀物。《易經·繫辭下》也有:“斷木為杵,掘地為臼。”之語。這也是成語“斷木掘地”的出處。說明這是最古老的杵與臼。
隨著社會的發展,後來的杵有了進一步的變化,杵多用鐵製的圓頭棒,而山區就地取材,用材質堅硬的雜木做木棒;臼多用石頭打製,也有做成木桶狀的舂米桶。
(石制舂臼)
到後來,古人有了一種簡單的舂米機械,民間稱為“舂米對”,簡稱為“對”,意思是杵對窩舂米。臼稱為“對窩”,杵稱為“對窩棒”或“對窩杆”,而放入“對窩”中的杵稱為“對頭”,平時人們說兩人的矛盾很深,不可化解,民間稱為“對頭”或“死對頭”,是一種比喻,也就是來源於此名稱。也有的地方叫做舂米碓或碓臼,杵臼分別稱為碓窩和踏椎。對窩為圓錐體狀,深40釐米左右,上面直徑為40—50釐米。對窩棒用一般3米左右,由原木製成,與地面平放,在正對對窩處的圓木上安裝一根木棒,豎著放入對窩,木棒的底部裝有鐵片,有的木棒用打製的石棒代替。舂米時,人站在對窩棒的一頭,用力將對窩棒一頭往下踩,使對窩上面的對頭往上抬起,把腳力鬆下來時,對頭砸在對窩裡,如此反覆,一上一下地砸,對窩裡的稻穀慢慢分離出米糠和米粒,把米糠去掉就成了白米。
(舂米對)
碾米古代把稻穀加工成米粒,還有一種方法稱為碾米,一般用水碾子來碾米。據史料記載,中國的水碾磨米麵最早出現在何時,已無考,但南北朝時已廣泛使用。最早記載這種工具的為《魏書·崔亮傳》:“及為僕射,奏於張方橋東堰谷水造水碾磨數十區,其利十倍,國用便之。”唐朝時期水碾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甚至出現一個水輪同時帶動五個碾輪工作的水碾。元朝時的《王禎農書》中,對此種水碾有詳細的記載。
(傳統水碾)
水碾,即利用水力帶動旋轉的碾子來給稻穀脫粒,或把穀物磨成面。水碾的工作原理與現在的水力發電一樣,利用水渠引水形成的高差,衝擊臥水輪(有的為豎水輪,類似水車),讓臥水輪快速轉動,水輪的立軸齒輪帶動上面裝橫杆,杆上裝碾盤,又稱碾輪,碾盤就在圓圈形的石槽內快速滾動,碾壓石槽內米麵。水碾是中國古代人民利用水力機械碾來米麵,是古代人的一種智慧結晶,提高了出米的效率。
(水碾工作原理圖)
沈從文在他的《邊城》作品中,多次提到山上財主的新碾房,就是這種水碾子。中國南方溪河密佈,凡是有溪河流過的村子,都都有碾房。水碾子成了南方稻穀加工的主要工具。
回覆列表
舂做的盆,上面有一個支架,支架的一端是木棍,這個木棍可以用來舂米,而支架的另一端就是人用腳踩,人踩一下這個木棍就舂一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