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
2 # 民俗陝北
海水稻(海稻):是耐鹽鹼水稻的的形象化稱呼,是在海邊灘塗等鹽鹼地生長的特殊水稻。其生長地並非海水或海里,而是不懼海水的短期浸泡,海邊灘塗是海水經過之地而非海水裡。誤解:“海水稻是能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東海渤海將成為米糧川”。 “海稻86”稻米米是海紅米,呈胭脂紅色,紅色主要是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1]植海水稻的鹽鹼地有2億多畝,按照未來畝產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數百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大批北韓難民就已開始在遼寧盤錦沿海灘塗的鹽鹼地上種植海水水稻,但真正大規模、現代化種植水稻要始自於張學良將軍於1928年創立的“營田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7月22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傳來喜訊,袁隆平試種的包括“海水稻”在內的80多個水稻品種分批成熟。
-
3 # 農漂崔哥
水稻不是種在水裡,海水稻也不是種在海里。
水稻適合的土壤是中性或者弱酸性,灌溉的水是淡水,海水稻可以生長在鹽鹼地,這類土壤鹽鹼成分和海水相似,加上鹽鹼地主要大量分佈在海邊灘塗,所以才叫做海水稻。
海水稻,並不是說海邊的鹽鹼地就能種植,多數的鹽鹼地,其實因為鹽度太高,其實還是種植不了的,還需要進一步改良土壤,讓鹽鹼度大幅降低才能耕種把產量提高上來產生收益,目前經改良過的鹽鹼地產量可以超過畝產500斤,雖然和水稻畝產量相比還差很遠,但考慮到國內幾億畝的鹽鹼地能逐步利用起來,並且持續改良土壤和稻種品質,相信達到平均畝產800斤也是可以的,這樣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都非常巨大。
海水稻的研究,國內有很多省市農科所都有專案,其中袁隆平團隊一直是領軍人物,已經90歲的袁老,依然工作在水稻種植研究一線,實在是讓人敬佩不已。
-
4 # 愛笑的雯子Vlog
近日在青海柴達木盆地的鹽鹼地中,俗稱“海水稻”的高寒耐鹽鹼水稻開始試種,這是海水稻在柴達木盆地首次試種植。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針對當地自然條件,專門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目前計劃先試種100畝,為後期大面積試種提供資料樣本。海水稻”試種成功,意味著中國15億畝鹽鹼地,都可以嘗試種植糧食!
海水稻就是耐鹽鹼水稻,是一種介於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間的普遍生長在海邊灘塗地區,具有耐鹽鹼的水稻 ,還抗澇、抗病蟲害、抗倒伏、等特點。海水稻除具備耐鹽鹼性特性之外,與常規水稻類似。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人們對稻米的消費需求已經趨向追求稻米的營養價值、保健功效等。海稻米也稱為海紅米,其米身呈赤紅色,含有天然可溶性紅色素,營養豐富。海紅米不僅富含澱粉膳食纖維、氨基酸、高蛋白、鈣,更含有硒、鋅、鎂、銅、鐵、鉬、錳等微量元素,並且含量高於普通水稻,而且海紅米富含獨特的活性有機化合物 IP6,其具有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的功效,防癌功效尤為顯著。經常食用海紅米,有抑制致癌物質、預防結腸癌、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補血及預防貧血、抗應激反應、免疫調節等功效。
價值1、利用鹽鹼地及灘塗地,解決人口糧食問題
中國鹽鹼地規模大,大部分土壤嚴重鹽漬化土壤,水稻、小麥等糧食植物難以在這些鹽鹼地生長。另外,灘塗地會被海水大量的覆蓋淹沒,除了生長一些紅樹木外,大部分都處於荒廢狀態。研發海水水稻可以充分利用鹽鹼地和海洋灘塗,解決糧食問題。海水稻具有抗鹽鹼,抗澇能力,能抵抗鹽鹼地和灘塗地的傷害,正常的生長及結實。海水稻能長到兩米高且具有抗倒伏的能力。在灘塗地中,即使海水會完全淹沒水稻,只剩若隱若現的葉尖,但退潮後依然生長清秀[3]。
2、改善環境,製造有機綠色食品
海水稻的種植不僅僅利用灘塗地生產糧食,還能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淨化海水和空氣,具有如紅樹林一般的生態和社會價值。海水稻的根系深30~40釐米,有效地滯留陸地來沙,減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而且增加土壤有機質。另外,海水稻的生產過程中,可不使用化肥,不噴灑農藥,即可優良地生長,產出有機綠色食物。
3、科研價值
海水稻具有抗澇、抗鹽鹼、抗倒伏、抗病蟲等能力,為了得到更優良的品種,可將海水稻與普通高產水稻雜交得到更優良的品種,既能得到高產,也能在鹽鹼地等生長,這樣不僅僅高產,而且能更好地利用撂荒的土地。同樣還可以克隆一些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匯入不同物種。
水稻之王袁隆平今年90歲了,他每天思考的仍是糧食安全問題。“海水稻”試種成功,意味著中國15億畝鹽鹼地,都可以嘗試種植糧食!他說:“我就是想所有華人都能吃飽飯吃好飯!”古有神農,今有袁公。向他老人家致敬!祝他健康長壽!
回覆列表
“海水稻”,只不過是一個較為形象的稱呼而已,準確的講應該叫做耐鹽鹼水稻。而且,耐鹽鹼水稻的研發和種植其實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吉林省的松原、白城、大安,黑龍江的大慶、齊齊哈爾以及遼寧的盤錦等鹽鹼地地區,水稻種植的歷史也是非常久的。說實話,看見“海水稻”這個名詞真的感覺東北的耐鹽鹼水稻育種專家感到挺悲哀的,發展這麼多年、開發這麼多的鹽鹼地,還不如一個還在試種的“海水稻”被人民所認可。
1、“海水稻”。其實就是耐鹽鹼水稻,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就因為帶頭的是袁老,一個耐鹽鹼水稻就被交口稱讚成“海水稻”,更被一些不瞭解水稻的朋友理解成可以在海水裡種植的水稻。
準確的講,“海水稻”就是耐鹽鹼水稻,在土壤質地呈現一定程度的鹽或者鹼的情況下,可以透過灌水稀釋鹽或者鹼的程度之後對仍呈現鹽或者鹼的情況有著一定的耐受能力的水稻品種。一般來講,輕微的呈現鹽鹼性質的土地可以不經過改良就可以種植水稻。但是,土壤鹽或者鹼的程度比較嚴重的話,就需要對鹽鹼地進行改良之後才能進行種植。而“海水稻”也是如此,種在灘塗上或者鹽鹼地上,仍然使用淡水灌溉。之不過卻取了了一個能讓人憧憬無限、易讓人混淆的“海水稻”名字。
2、耐鹽鹼水稻。東北地區不僅有著廣袤的黑土地,也有著較大面積的鹽鹼地分佈,比如說吉林省北部靠近內蒙地區的白城、大安、松原、鎮賚等地,在比如說黑龍江北部的齊齊哈爾、大慶以及遼寧省的沿海地區,都有著較大面積的鹽鹼地或者灘塗。但是,在這些地區種植水稻的歷史也非常悠久的。如果真的探究在這些地區種植水稻的環境,其實也可以將其稱為“海水稻”而不為過。
在吉林省大安市的郊區,有一塊場地,裡面有一座白色的二層樓,這是中科院東北地理研究所在大安市的一個試驗站,承擔的主要工作就是針對吉林北部地區的鹽鹼地開發耐鹽鹼水稻的品種選育、栽培技術以及牧草等作物的選育。可以說,東北地區針對鹽鹼地的水稻種植早已佈局多年,有幸在2006-2009年讀研究生的時候去大安試驗站實習過、參觀過。而且,在吉林省和黑龍江的北部地區以及遼寧的沿海地區的鹽鹼地和灘塗,種植耐鹽鹼水稻早已不是稀罕事,為什麼一個“海水稻”就能引發這麼多人的關注,大安試驗站那麼多專家、工作人員多少年的努力卻沒人關注呢?說實話,我有些想不明白。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