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鋒點1

    環境有很大的因素!比如有些地方城市的文化裡有借錢不還的傳統,而且還認為這是能力,抓到耗子就是好貓。另外一些城市的文化就不是這樣。這兩種誰反誰?我認識的一個人這樣介紹他的招商謀略,招商談判的時候無論什麼都先答應下來,等人家把錢投下了,那時再靠本地的一套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他的社會地位高於我,我是不是該聽從?如果不聽從,是不是就反社會了。還有有人要求一定要騙到老闆,老闆就會當你是人才等等的奇葩言論。我前段時間看了施密特反社會人格專著,美國的標準用在今天的中國也有很大的不適應。社會中有各種團體,表面上都算遵紀守法,但是價值觀不同,有的視進入體制為至高無上的目標,認為學習工作的動機全在此,另外一些人則不這樣想。實際上我的父母在此問題上就是完全對立,誰是反社會?我98年高考,我告訴父母,如果今年沒上到本科,就復讀一年。父母不同意,他們認為專科也可以,而且可以早兩年拿錢!誰又是反社會呢?有些格格不入是不能列入反社會概念的社會退縮,尤其是我們不理解,但又沒有危害他人,沒有非要讓別人按他的意願行事,是不能列入的。控制,欺騙,贏,恐嚇,這幾個特點倒是可以參考。

  • 2 # 酷說國學

    精神病態者很可能是一個殺人惡魔,但同時也可能是一名超級英雄。1、先理清一下概念,百科百科詞條上的精神病態定義是:一個人會持久而牢固的對正常的社會生活適應不良,其人格總體不協調或者組成部分不平衡。又稱“社會病態人格”或“反社會人格”。其實,這是百度百科將精神病態和反社會人格給混為一談了。二者雖然在行為表現上高度相似,但並不是同義詞:精神病態的英文是——(psychopathy); 反社會人格的英文是——(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當然,籠統來說,或者按照世俗觀念來看待:精神病態和反社會人格,大體上可以劃等號。但是在嚴格的意義上,二者還是有差別的。《柳葉刀》雜誌上釋出過一項針對23000名囚犯的調查表明:在監獄裡的罪犯當中,大約有60~70%的男性罪犯符合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診斷,但是這些反社會人格者當中,只有三分之一符合精神病態的診斷標準,也就是說,反社會人格者的比例大約是精神病態者的三倍。——【1】【2】所以臨床醫學一般認為:精神病態者基本上都反社會,而反社會人格者未必精神病態。——【3】那麼精神病態者和反社會人格者的最大區別在哪呢?2、目前的研究表明:精神病態者比反社會人格者——更加“果敢”(Boldness),更不怕風險。——【4】【5】比如說,精神病態與暴力犯罪密切相關,被認為是暴力犯罪的主要原因。在暴力累犯者當中:精神病態者的再犯率是非精神病態者的4倍,而且,幾乎所有由精神病態者實施的謀殺都是出於工具性動機(主動性攻擊)。——【6】【7】【8】那麼,透過以上的綜合證據可以得出:精神病態是一種極端化的反社會人格障礙,而反社會人格則是弱化版的精神病態。由於反社會人格也被稱為“無情型人格障礙”,那麼我覺得精神病態則可以稱得上是“絕情型人格障礙”。這兩種疾病的主要臨床特徵是:冷酷無情、缺乏共情、缺乏罪惡感、高操縱性和衝動性、極端化的自我中心。這類人既不是精神病人,但也非正常人,是介於精神病人和正常人之間的一種狀態。一般來說,精神病態在社會中的比例雖然並不太高,但也值得警惕。比如西方的一些國家報告稱:男性群體中精神病態者的比率是3%,女性則少於1%。監獄裡相對高一些,比如英國監獄的罪犯人群中精神病態的比例約為7-8% 。——【9】好,現在我們大體上明白了精神病態和反社會人格的共同性和不同點。那麼,下面我們就把這種疾病置放於社會和生活當中具體分析。3、首先,一個人的精神病態與職業相關性目前已經有研究結果了,如下:【備註:表格材料選取自英國著名精神病學家凱文•達頓《瘋子為什麼比常人更容易成功》第六章】由上圖中可以看出,精神病態者比例最大的前三群體分別是:1、執行長; 2、律師; 3、媒體工作者。為什麼執行長(團體中的行政Quattroporte)當中精神病態者比例最高呢?這就需要從一個心理實驗說起。2005年,英國薩里大學(theUniversityofSurrey)的貝琳達·博德(BelindaBoard)和凱塔琳娜·弗裡松(KatarinaFritzon)進行了一項調查,他們試圖弄明白一個問題: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得那些商界領袖們表現得與眾不同?簡而言之:決定一個人是坐頭等艙還是坐經濟艙的決定性要素有哪些?博德和弗裡松一共考察了三類群體——企業主管、精神病態者和住院刑事犯人(包括精神病態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並比較他們在接受心理分析測試時的表現。她們的分析揭示:精神病態的許多要素,比如魅力十足、以自我為中心、具有非凡的說服力、缺乏共情能力、獨立、專注等,在企業主管身上其實比在精神病態的犯人身上——更為常見。如果我們假設人的所有精神特質是一臺混音器,那麼這兩個群體的主要差別在於:精神病態的犯人身上的那些“反社會”要素,即無法無天、暴力、衝動等特質的旋鈕被調到了更高的位置上。也就是說:精神病態者與正常人的最大差異——並非是我們通常所認為的——缺乏共情能力。他們只比那些所謂的“執行長”更衝動一點點而已。4、大多數人都認為:精神病態者缺乏共情能力,這種說法不能說不對,但也只能說對了一半。為什麼呢?因為精神病態者並不是不具備共情能力,而是:他們的大腦裡彷彿有一個共情開關,可以隨意開啟和關閉。也就是說:他們只會共情他們願意共情的東西,不會共情他們不願意共情的東西。比如在生活當中:他們可能是一個愛貓愛狗的愛心人士,也可能會一看電影就落淚不止,但是,當他們專注於某個事情或者某種情景的時候,他們的共情按鈕就會自動關閉,對於眼前發生的任何其他事情,比如哭鬧,哀求、血腥的場面、殘忍的場景統統都無動於衷。你這麼說有證據嗎?當然有。5、英國有一位精神病學家紐曼就不相信精神病態者無法感受到恐懼,相反,他提出:這只是由於精神病態者沒有注意到危險而已。他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個蜘蛛恐懼症患者,那麼就算是想一想八條腿的東西,你都會出一身冷汗。可想而知,如果有一隻毒蜘蛛在你頭頂幾釐米的地方搖擺,會出現什麼情況?你肯定會嚇得夜不能寐。但是如果你根本就不知道它在那裡,你就不會害怕,對吧?沒錯,因為在你的頭腦中,它根本就不存在。為了驗證這個推測,他專門做了一項實驗:6、他和合作者向一組精神病態者和非精神病態者展示了一系列貼錯標籤的圖畫,規則很簡單:比如給你一張豬的圖片,上面卻標寫著“貓”的字眼,然後讓你快速而準確說出圖中的東西。如下如所示:這是認知心理學家非常喜歡的一個實驗,而且任務簡單至極:說出圖畫的名稱,而忽略掉與圖畫不相符的文字——在一定的時間限制內,連續不斷地進行實驗。事實是,最後多數人都會發現這個實驗並不是那麼簡單,甚至有些不愉快。說出圖畫名字這個明確的指令——與讀出同圖畫不相符的文字的強烈慾望——產生了衝突,這種衝突常常會讓人猶豫不決,猶疑不定。而這種猶豫,恰恰是一種衡量注意焦點的方法:你說得越快,你注意的焦點就越狹窄——也就意味著你越專注; 你說得越慢,你注意光束的弧度就越大——也就意味著你注意力越分散如果紐曼的理論有道理,精神病態者確實存在著某種資訊處理缺陷,那麼對於他們來說,這個測試就會很簡單:他們說出圖畫的名字的速度會比非精神病態者快,輕而易舉就可以完成這個任務。沒錯,研究結果完全契驗證了他的這個理論,紐曼經過反覆實驗發現:沒有精神病的志願者面對不相符的圖畫和文字,幾乎都無法完成任務,他們不得不花更長的時間才能說出圖畫的名字;而精神病態者輕輕鬆鬆就完成了任務,完全不受圖畫和文字不對應的影響。紐曼還在這些資料中發現了異常——在《病態人格檢測表》中得分較低的人情況都一樣,他們都很難完成人任務;但在《病態人格檢測表》中得分較高的人,比如一旦達到28~30分時,他們就能輕而易舉地完成任務——因為對於正常人清清楚楚看到的那些干擾資訊,他們似乎完全感覺不到。難道是他們對這些資訊沒有感知的能力嗎?並不是!7、在另一個獨立研究中,紐曼在電腦螢幕上向精神病態者和非精神病態者展示了一系列字母串:其中一些字母串是紅色的,一些是綠色的。另外還有一個規則:紅色數字在電腦螢幕上隨機顯示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他們就會遭到電擊。正如預料的那樣,當字母並不暗示會遭到電擊時(例如當他們被問及出現在螢幕中的字母是大寫還是小寫時):與非精神病態者相比,精神病態者表現出——較少的焦慮。但是,當字母的顏色表明會遭到電擊時(例如當志願者被要求明確地說出字母的顏色是紅色還是綠色時),兩組志願者的焦慮程度就與預料正好相反。這一次,輪到精神病態者更加緊張不安了。最後,紐曼得出結論說:“人們認為精神病態者冷酷無情,不會害怕,但事實遠不是這樣。當聚焦於情緒時,他們的情緒反應很正常。但是當關注其他事情時,他們就對情緒完全不敏感。”8、也就是說:精神病態者在一般的危險環境或者是受干擾的環境中,注意不到危險和干擾,所以會比普通人更加冷靜,更加專注。該項研究結論也被洛杉磯的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兼神經系統科學家阿德里安·雷恩(Adrian Raine)和他的同事們充分證明了。雷恩將精神病態者和非精神病態者在一項簡單的學習任務中的表現進行了對比。他發現:如果犯錯就會遭受一下痛苦的電擊,精神病態者掌握學習規則的速度就比非精神病態者慢。但是,如果成功了不僅可以避免遭受電擊,還能獲得經濟獎勵,結果就令人吃驚的反轉了——反而是精神病態者領會得更快了。顯而易見:如果能夠“擺脫”某種境遇,獲得獎勵,精神病態者就會努力爭取,而完全不管會有什麼風險或負面影響。他們不僅能夠在受到威脅和遭遇困境時保持冷靜,而且在不祥預感的陰影的籠罩之下,他們會變得像鐳射一樣專注,會“傾盡全力”。9、綜合以上所述,其實我們可以歸結一下:相對於普通人而言,精神病態者的注意力不太容易分散,更容易專注,當然,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因為他們在生活上可能更自我,在性格上也可能更偏執,所以在某項領域裡,可能有更大比率達到優秀甚至是頂尖的水準。那麼由此似乎可以推斷出:他們在社會上也可能會更加不道德,更加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沒錯,這個推斷其實也在近幾年得到了佐證:比如2012年2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路版上報告了一項研究成果:在舊金山灣區的一個繁忙的街道上,研究人員在十字路口設定了一位正打算過人行橫道的“行人”,從而讓路過的司機有機會停車。研究人員根據車輛的新舊程度和外觀對駕駛員進行了判斷:與開著年久失修的老爺車的人相比,那些光鮮而昂貴的車輛的主人做出闖人行橫道,且不為行人讓路的行為的機率是前者的3倍,而這恰好違反了加州的法律。同時,那些社會地位較高的駕駛員不禮貌併線的機率是開著廉價老車的人的——4倍。也就是說:坐頭等艙的人,總體上可能比坐經濟艙的人更加不道德,更接近精神病態者。10、而且這一項實驗與上面我們列出的精神病態者高機率群體也大體相符:1、執行長; 2、律師; 3、媒體工作者;(電視/廣播) 4、銷售。我們在生活中不難發現,這四個職業裡的那些“成功者”似乎受社會詬病的比率更高,可能是他們比普通人更加不在乎別人看法,更加不遵守規則的原因。所以,這些領域裡的佼佼者其實與精神病態者只有形式上的差別,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11、其他的一些相關研究似乎也支援這個“混音器”理論:功能正常型精神病態與功能失常型精神病態之間的界限,與精神病態的諸種特質是否存在無關,而與這些特質的程度及其相互混搭的方式有關。悉尼麥誇裡大學(MacquarieUniversity)的穆罕默德·馬哈茂德(MehmetMahmut)和同事研究發現:犯罪型精神病態者與非犯罪型精神病態者的大腦功能失常模式,即他們在做出決策時,主管情感輸入的前額葉皮層的功能模式之間的差異僅在於“量”的不同,而沒有本質的區別。穆罕默德認為:此發現意味著這兩組人不應被視為截然不同的兩類群體,而應被視為同一大類下的不同小類。沒錯,說的通俗一點:世界上那些成功的精英人士與精神病態者本質上是同一類人,使用著同樣“冷”的思考方式。12、所以西方有一句諺語說:最喜歡吃人的惡魔,往往都是英雄變成的。當然,這句話其實反過來也同樣成立:最喜歡拯救世界的英雄,往往心裡都藏著一個惡魔。所以佛家有一句警語: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談到這裡,我們不妨再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眾所周知:拆彈專家是我們現代社會里普遍承認的——勇敢無畏的英雄式人物。但是你知道嗎?拆彈專家在工作時連心率都會下降。而且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拆彈專家在工作時的心血管的狀況竟然跟某些施虐者完全相同,因為施虐狂就是如此,與閉上雙眼懶洋洋地躺在沙發上相比,施虐者在毆打他們的配偶時感覺更放鬆。13、總而言之一句話:精神病態者很可能是一個殺人惡魔,但同時也可能是一名超級英雄。而我們普通人的一輩子,都在各種各樣的“規則”裡生活,我們為了追求安全感和穩定性,最終犧牲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要想成功,不如先當一名精神病態者。當然,真到那個時候——你要“善護念”,你要不忘初心。作者:紫俠狼,90後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參考資料推薦】:【1】:Fazel, S.,&Danesh, J. (2002). Serious mental disorder in 23,000 prisoner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62 surveys. Lancet, 359, 545-550.【2】:Coid, J. (1998). The management of dangerous psychopaths in prison. T. Milon, E. Simonson, M. Birket-Smith,&R. Davis (Eds.),Psychopathy: Antisocial, criminal, and violent behaviour (pp. 431-457). New York: Guilford Press.【3】:多數在海爾氏精神病態量表(Hare Psychopathy Checklist,簡寫為PCL-R)得高分的亦透過反社會人格的診斷標準,而許多反社會人格的診斷標準的在PCL-R上並未得高分。【4】:Venables, N. C., Hall, J. R., & Patrick, C. J. (2014). Differentiating psychopathy from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 triarchic model perspective. Psychological Medicine, 44(5), 1005-1013.【5】:Wall, T. D., Wygant, D. B., & Sellbom, M. (2015). Boldness explains a key difference between psychopathy and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Psychiatry, Psychology and Law, 22(1), 94-105.【6】:Hemphill, J. F., Hare, R. D.,&Wong, S. (1998). Psychopathy and recidivism: A review. Legal and criminological Psychology, 3, 139-170.【7】Blair, R. J. R. (2001). Neurocognitive models of aggression, the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the psychopath. 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 & Psychiatry, 71, 727-731.【8】Porter, S., Woodworth, M., Earle, J., Drugge, J.,& Boer, D. (2003). Characteristics of sexual homicides committed by psychopathic and nonpsvchopathic offenders. Law and Human Behavior, 27, 459-470.【9】:Coid, J., Yang, M., Ullrich, S., Roberts, A., Moran, P., Bebbington, P.,& Singleton, N. (2009). Psychopathy among prisoners in England and Wa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Psvchiatrv, 32, 134-141.【參考書目推薦】:凱文•達頓的三本著作——《為什麼瘋子比正常人更容易成功?》、《異類的天賦》、《像瘋子一樣思考,像天才一樣行動》。

  • 3 # 鵜鶘心理陳小康

    反社會人格就像這個名字一樣,總是帶刺的,讓人感覺充滿危險。反社會人格者不能很好地適應這個社會的規範和約束,哪怕這些規範在別人看起來理所當然,反社會人格者仍會表達各種不滿,甚至找機會用行動去突破這種阻礙。在一些影視劇中,我們也常能看到,反社會人格常常和衝突,暴力,甚至嚴重的犯罪事件相關聯。

    下面具體列舉一下反社會人格的具體表現,這些表現和行為特徵會反覆出現,稱為一種心理特質或行為模式。

    1) 反社會人格者非常自大,傲慢,但有時候可能又極富號召力和感染力。在他們的眼裡,自己的能力或者見解獨到,覺得自己的想法是一種權威,而對別人的意見幾乎不屑一顧。

    2) 他們的情緒無法很好剋制。總是容易發怒,不厭煩,經常針對別人,反應急躁。

    3) 他們非常衝動莽撞。經常做出在旁人看來不計後果的危險事情。他們很有可能犯罪,善於說謊。

    4) 在人際關係上,反社會人格缺乏對自我的反思能力,不會認為自己有錯誤。喜歡操縱和擺佈別人,甚至當需要沒法滿足時,會不惜背叛和威脅。

    怎樣和反社會的人相處呢?如果可以,建議是保持距離,避免被捲入,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當無法迴避,需要和反社會的人共事時,不要去針鋒相對地指出他的錯誤,更不要指責,引導他轉變思考方向,甚至表達你對他自身健康和心情的擔憂考慮。反社會人格障礙的治療也非常困難,人格障礙,一般認為將保持終身,但可以透過藥物,心理,行為療法得到一定緩解。

  • 4 # 情感萌新醬

    反社會人格不是教的問題,而是在情緒發展中沒有發展出罪疚感,正常來說在嬰兒6個月的樣子就已經發展出來了。

    罪疚感出現的前提是被媽媽很好地滿足和對待,也就是說媽媽不是長期忽略嬰兒感受或剝奪嬰兒感受的那個人,比如像我們說:“有一種冷是你媽覺得你冷”,這個就是明顯忽視和剝奪孩子感受的表現。

    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是,嬰兒想攻擊媽媽(只在幻想層面),無非就是哭、鬧、咬什麼的,媽媽如果本身嬰幼兒期就過得不好,會難承受這個部分,就會轉而攻擊嬰兒,這個攻擊強度就太大了,比如吼、拋棄、虐待等等。

  • 5 # 五分鐘一集美劇

    這是先天的,並且無治療手段

    先天性絕症,至死方休

    對正常人的影響惡劣,危害社會

    俗稱無情症,感受不到愛

    不明白愛是什麼,如果硬去理解會把自己弄的很瘋狂

    內驅力是慾望,信仰

    平常人的內驅力一般多一個愛

    以自我為中心

    通常會給人完美的第一印象

    認為感化是一種交易的隱蔽形式

    只有極少數人能說服他們(一般只有他們自己),但會不可避免被傷害

    本能性欺詐

    高攻擊性

    無同情心(非資料:或者同情心和正常人不同,會為山水魚蟲產生同情,對人無感,類似反人類)

    沒有恐懼的感覺(資料有這一條,但這條不一定對)

    其他和正常人一樣,高矮胖瘦高低智商美醜富窮,各有特色。

  • 6 # 子曰辰

    呵呵,說起來也挺無奈的。真的很想知道,同情是什麼?被他人感激時的愉悅是什麼?被他人拒絕後的失落是什麼?眾叛親離的恐懼又是什麼?到底那都是什麼樣的感覺呢?我真的很努力的想要理解,然而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後,也只能做到讓自己有正確的情緒反應。正確的。然而只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模仿。

  • 7 # 紫花地丁

    在精神病學領域,反社會人格是指某一特定的人格障礙,屬於眾多精神障礙中的一種。按照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制定的精神障礙診斷標準最新版(DSM-IV),只要一個年滿18週歲的成年人,滿足以下標準當中的三條及以上,就可以在精神障礙方面被診斷為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1. 不能遵守與合法行為有關的社會規範,表現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動。

    2. 欺詐,表現為為了個人利益或者樂趣而多次說謊,使用假名或詐騙他人。

    3. 衝動性或者事先不做計劃。

    4. 易激惹和攻擊性,表現為重複性地鬥毆或攻擊。

    5. 魯莽地不顧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6. 一貫不負責任,表現為重複性地不堅持工作或履行經濟義務。

    7. 缺乏懊悔之心,表現為做出傷害、虐待或偷竊他人的行為後,顯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就像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一樣,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成因一直存在著較大的爭論,一些研究者認為這一類人格障礙患者先天就存在一些基因缺陷和問題,導致他們不能像普通人一樣去體驗和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受;另一些研究者則認為是環境造就了這些“殘忍的罪犯”,因為很多心理學研究發現,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往往出生在糟糕的環境當中,無法得到正常的關愛和養育,有些甚至遭受嚴重的虐待和創傷,導致他們不得不去學習和採用坑蒙拐騙這樣極端的方式來保證自己生存下來。

    從臨床經驗上來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最大的特點在於不能遵守社會規則,也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所以他們會表現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樣子,完全不在意他人的想法,甚至為了自我的利益,毫不猶豫地踐踏和傷害他人權益。這些都導致對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心理治療異常困難。一方面是因為這一類人格障礙通常不會認為自己存在問題,缺少主動求治的動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傳統的心理治療具有療效的成分(例如,治療師對來訪者的關心、溫暖;治療師幫助來訪者換位思考,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在反社會型人格身上往往不起任何作用,他們不但不能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關心,也缺少基本的換位思考能力。因此,現在對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心理治療,主要還是以行為塑造為主,透過一些獎懲方法幫助他們建立起基本的規則意識和法律觀念,並透過配合一些社會服務系統的幫助,教給他們基本的職業技能,讓他們可以透過勞動而非犯罪來保證自己的基本生活。

  • 8 # 周初東

    反社會人格到底是什麼樣子?答:這種人一般都是自己在社會上混得不怎麼樣好?他不反思自己不進步,不努力,反而到把心中所有一切憤憤不平之氣,都抱怨到社會頭上去?也屬於是一種妒忌心在作怪,看到別人過得風光,心裡就產生一種怨恨妒忌心。說社會怎麼樣不平等,這個是靠關係,那個是官二代或富二代,不會反思檢查自己那裡不行,是不是自己為社會脫節落伍了,跟不上社會形勢了,他不會怎麼樣去思考?人家即使是富二代,也是人家父母親辛苦努力打拼出來的江山?不可能天上掉財富或掉餡餅給他們。你要用這樣的思維去考慮就不會產生抱怨之心了。只要你自己肯去打拼,你做不了富二代,你就做富二代的爸?自己吃苦自己打江山出來,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去當富二代,你老是抱怨不去努力,只能永遠做個窮屌絲?因為抱怨妒忌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只能給你心裡帶來消極的負能量。古人云:天不平,地不平,世界上本身就沒有決對平等的事,就像人手上十個指頭一樣,都有長短?只不過是國家出臺法律政策,想把他治理平等平衡一點?要想完全公平是不可能的,就像人出生一樣,有天生出來就腦筋聰明好用的,有天生就是笨蛋的,老天都沒有平等可言?慢說是人類,從自古以來就沒有那個能人,能夠做到同一平等之事,只有想辦法讓他公平平等些?你沒有能力拯救改變世界,那就如何把自己各方面,本領修煉好來適應這個社會…那樣一來即對自己和家庭負了責,也對社會帶來了穩定和正能量。

  • 9 # 沉路心理實驗室

    反社會人格是人格障礙的一種,並且是最使人不安的一種人格障礙。

    什麼是人格障礙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人格。人格是我們在不同情況下表現出來的一貫的認知、情緒、行為和關係模式。當一個人的人格缺乏彈性,適應不良,並且給當事人的生活和社會功能造成了明顯的損害,這時我們就說他可能有某種人格障礙。

    反社會人格以侵害他人權利的、適應不良的想法和行為為特徵,以前被稱做是精神變態者。這些人有長期反社會行為的歷史,他們無視他人的權利。他們的症狀通常開始於青春期中期。因為他們對人們掠奪性的態度以及對他人權利的無視,他們常常觸犯法律。他們無法控制自己,以衝動的方式行事,例如偷一包煙或者一輛車——任何在當時看起來更容易做的事。而且他們沒有責任感,常常離開工作或配偶。反社會型人缺乏常識,很少或沒有負罪感,對其他人持操縱性的態度。反社會型人格的一個真例項子是一個人向105位女性求婚並結婚,跟所有的前妻都沒有離過婚。

    你可能會問:“他們這些無恥的行為是如何得逞的?”一個解釋是他們外表的魅力、冷靜和才智使受害者失去警惕。由於缺乏責任感,這些個體會做出自發的行為,給人一種自由自在的表象。在許多例子中,他們通常會在一個沒有使他們完全社會化的家庭中長大,父母之一或雙方有反社會行為。社會對名聲和成功的美化可能鼓勵了反社會的傾向,表面的魅力和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可能會有助於反社會的人取得成功。

  • 10 # 三甲醫院網

    反社會人格的人缺乏同理性,無法與他人產生共情,有時候甚至麻木不仁,但並不一定有暴力行為,有的甚至是高智商的成功人士。在溫馨、和諧的家庭中成長可以減少人格障礙及犯罪的發生。

    12月11日江歌案開始庭審,兇手陳世峰與證人劉鑫各執一詞,結果撲朔迷離。第一天庭審的時候,陳世峰十分冷靜的表現讓人有些驚訝,甚至直視被害人江歌的母親30秒,其心裡蘇子讓人有些不寒而慄,有網友甚至提出了反社會人格這種說法。

    什麼是反社會人格?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稱無情型人格障礙(affectionless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社會性病態(sociopathy),是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型別。患病率在發達的國家為4.3-9.4%,中國臺灣地區為0.3% 。

    反社會人格障礙如何診斷?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徵是高度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社會適應不良等,然而這些均屬相對的。

    《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 5 版為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診斷列出了 6 條標準:

    1. 擁有以下人格缺陷,如缺乏同情心、自我中心、" 僅為滿足自我為設定目標 " 及無法與他人共同建立親密關係。

    2. 擁有以下病態人格特徵,如擅於操縱他人、喜愛欺詐、冷酷無情、對他人抱有敵意、不負責任、易衝動及愛冒險。

    3. 這些人格缺陷及特徵必須是長期穩定的。

    4. 這些人格缺陷及特徵必須與個人的發育年齡 ( 許多幼兒很容易被當成精神變態 ) 及所處的文化環境不符。

    5. 個人的人格與行為不是由疾病或物質濫用引起的。

    6. 個人必須年滿 18 週歲——這個標準備受爭議,因為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患者在非常年齡的時候就會表現出症狀。

    總結下來,如果一個人擁有下面7個特徵裡的3個,便在臨床上就足以被診斷為“反社會人格”:

    1.無法遵守社會規範

    2.慣於欺騙和操縱他人

    3.易衝動無法事先計劃

    4.易怒,對他人具有衝擊性

    5.毫不顧忌自己或他人的安危

    6.總是不負責任

    7.在傷害、虐待他人或是偷他人東西之後不會悔恨

    反社會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可以從遺傳、家庭、文化三個角度對一個人反社會人格的形成的影響。

    反社會人格究竟是先天還是後天的呢?同大多數性格特徵一致,答案很可能是兩者皆是,換句話說,某個特徵在胚胎期就具備了。

    而在家庭環境中,反社會人格的兒童會拒絕同家人建立融洽和諧的關係,家庭微環境複雜而微妙地影響著成員間的行為方式。

    最後,則是文化的影響,相比較東方文化,西方文化更容易產生暴君。因為西方文化強調個人主義,東方文化強調禮義廉恥,強調君臣和家庭,避免常人做出過分的事情。

    近年來,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遺傳學因素在犯罪學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關注,已發現人格障礙與某些基因的多型性或基因突變存在關聯。早期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統親屬中有17%-19%為反社會人格,但未得到後來研究的證實。

    人的行為改變絕非單一基因變異所致,重視環境因素,尤其是個體早期成長生活的家庭環境,對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人群的防治尤具積極意義。

    反社會人格的人缺乏同理性,無法與他人產生共情,有時候甚至麻木不仁,但並不一定有暴力行為,有的甚至是高智商的成功人士。在溫馨、和諧的家庭中成長可以減少人格障礙及犯罪的發生。

  • 11 # 暖心理

    要了解“反社會人格”,我們先從一個故事說起吧:前段時間發生的杭州保姆縱火案,那個保姆,她在主人家裡經常偷竊說謊,用偷主人39萬的表,只賣2萬,用來賭博。女主人後來發現她的偷竊行為想要解僱她,於是她懷恨在心,用縱火的方式表示“忠心”,希望主人家繼續僱傭她,但不幸造成女主人和三個孩子的死亡。在這個保姆身上,就體現了“反社會人格”的特質:說謊、衝動、以自我為中心、有攻擊性、不計較風險、縱火時絲毫不考慮代價和對別人的傷害、不遵守規則和法律、缺乏負罪感和道德感。

    這種反社會人格是怎麼形成的呢?

    反社會人格或反社會人格障礙多是後天形成的,和一個人的家庭、養育環境有非常大的關係。往往是童年經歷過心理創傷、虐待或者是極大的被忽視,於是他們用撒謊、不負責任、衝動等行為方式來應對自己的創傷,同時這些糟糕的經歷也改變了對他們對世界的看法。也有可能是童年創傷影響了腦區神經元的發育,使他對一些情感體驗出現障礙,但卻對另一些情感體驗感受誇張。假設說,你身上有一個很大的傷口,在你成年後人際交往中,這個傷口一下被揭開,你肯定會有非常誇張的反應。反社會人格者就可能用暴躁、衝動、暴力等來表達和應對。也許這聽起來很嚇人,但事實就是如此,監獄裡的犯人有50%-70%是反社會人格的特徵,他們很難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也很難建立跟別人穩定的關係。所以他們會容易頻繁的換工作換群體,缺少歸屬感,他們內心會有很大焦慮感。那如果面對反社會人格,我們該怎麼保護自己?首先,我們要警惕,跟他們保持人際關係上的距離,劃清界限。然後呢,不要找他尋求情感支援和建議。最後,不要替他找藉口,讓他為自己負責。

  • 12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這個名詞應該叫反社會人格障礙,一種人格障礙,這種人格障礙的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反社會,顧名思義,反社會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反對社會,反社會人格障礙是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人格障礙的型別,其特徵是高度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社會適應不良等。

    反社會性人格障礙是一種犯罪型人格障礙,其特徵行為是以衝動和不負責任的方式,有時是敵意和嚴重暴力顯露內心衝突,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對挫折的耐受力很差。常不能預計自己的反社會行為帶來的消極後果,絲毫沒有不道德或罪惡感,而且這類人群常伴有酒中毒,藥癮,背信,淫亂,工作失敗,頻繁遷徙和牢獄生活。

    其實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並不是長大後突然就變成這樣,而是從小就已經有一些異常的的人格塑形,我們一般稱之為品行障礙,就是指未成年人從小就有一些很不好的行為,但是因為年齡小不被定義為反社會,比如長打群架、偷東西、縱火等,到成年後這些行為更進一步的發展為敵對社會,採取很多報復手段,完全不受道德的審視,一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就會出現報復行為,還不覺得自己有問題,這樣的一種行為模式就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有這種人格障礙的患者一般不會主動就診,而且也不覺得自己有問題,多是犯法以後審判期間才發現,所以治療也很棘手,主要以心理治療為主。

  • 13 # 吃菠菜張大個

    為什麼日子原本過得好好的卻突然開始走下坡呢?為什麼有時候生活似乎充滿壓力,我們對自己的能力和目標變得沒有把握?這些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有人試圖要擊垮你,讓你失敗。這些人正在積極的阻礙你的發展,甚至你有一個目標或者理想,他們都會扼殺你。我們應該怎麼辨別這些人呢?其實,世界上只有兩種人:社會人格者和反社會人格者。這兩種人的行為模式非常不同,但卻可以辨識。

    社會人格者會希望自己過得好,也讓其他人生存的好。而反社會人各者卻認為別人都是敵人,應該被公開或悄悄消滅。他們對別人及其不信任。不幸的是你經常察覺不到他們。他們非常自我,雖然在刻意製造傷害,卻顯得相當理性。他們可能很有說服力。他們的基本意圖就是抑鬱別人,假裝是你的朋友來壓抑你。如果夢想莫名破滅了,那找找看,身邊一定有反社會人格者。雖然這種人只佔人口的大約20%,他們卻能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如果我們可以辨認出這些人,就可以避免許多的失敗與心碎。你只要觀察他們的行為,有幾項特質是反社會人格者都具有的:

    1、 反社會人格者的財產觀念很差。

    他們認為沒有什麼東西真的屬於誰,偷竊或者不正當使用都是理所應當的。

    2、 反社會人格者不會轉達好訊息。

    好訊息會被擋下來,他們會使用概括性的字眼,例如“他們說”、“大家都認為”。反社會人格者會把重點放在壞訊息上,還有批評和攻擊的言論。他們還會更改內容,使溝通惡化。

    因此,生活在反社會人格者的身邊,常常會不快樂。只能在生命中蹣跚而行。社會人格者的身邊通常都是健康快樂的,而且士氣高昂。由此可見能夠辨別這些壓抑者有多麼重要,一旦你發現誰在背地裡,造成那些無法解釋的失敗和不幸,你就可以改善生活,讓人生不再有低潮。明智的選擇朋友和同伴,為自己和他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一旦擺脫了壓抑的重擔,每個人都能抬起頭來,在生活中重享健康和快樂。

  • 14 # Miss張小豆

    其實並不想談論這個話題,對我來說,他們就是我們的噩夢。

    記得多年前看CCTV的“心理訪談”的一期節目,裡面有一個木棉的故事,至今想來都極其慘烈。木棉與前夫離婚已有十幾年,但至今提起他名字依然咬牙切齒:他打她;他不許她穿褲子,還各種虐待;直到他與另一個女人同居,她才被解救。當他提出離婚的時候,她如釋重負。再後來,他和那個女人有了一個兒子,為了戶口,他回來找她證明和她生的兩個兒子不是他的。

    木棉問:“不是你的,是誰的”?男人逼她,她怎敢不依:“寫是你父親的孩子”。

    以後提起此事,她經常委屈地抽自己巴掌。

    這些年來來,木棉自己勉強養活兩個兒子。她對兒子非打即罵,雖然知道孩子無錯,但依然無法控制自己的歇斯底里…兒子們活的也越來越像前夫。十多年了,前夫對他的影響刻骨銘心,她依然活在前夫的深深的恐懼中。很不幸,前夫就是一個反社會者。

    簡單擷取心理學中對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幾個診斷標準(如圖)。

    反社會者的核心特徵有兩個:欺詐和操縱。反社會者的診斷標準是:具有“戰勝他人”或有意操縱他人的固有觀念。他們可能是一些成功人士,在企業或政府中擔任要職。也許看起來溫文爾雅,八面玲瓏。但他們自認為強大無敵、對他人冷漠無情。時常,這些人在競爭中要比那些忠誠、善良的人更容易脫穎而出。反社會者普遍缺乏良知,這不僅體現在超我的缺陷,也體現在他們缺乏對他人的基本依戀。

    每一個反社會型的慣騙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如圖):

    如果不幸,你的伴侶或者朋友就是這樣一個人,你需要放下對他的一切期待。你需要做的,就是儘快離開ta,越快越好!

  • 15 # 渡仁心理諮詢師團隊

    我是小渡君,做諮詢的工作有一段時間了,心理問題的診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格障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大家還記得這樣一件事嗎?

    1978年到1991年,有一個歷史上最惡名昭著的連環殺手,至少謀殺了至少17名男子和男孩。他的殺害特別可惡,涉及暴力雞姦、姦屍(與屍體性交),肢解和吃人肉。

    他就是Jeffrey,是什麼讓他犯下了這麼殘酷的罪惡,幾位法醫專家在庭審中探討了這個問題,雖然從來沒有被專家證人正式診斷過,但是傑弗瑞的確表現出了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典型特徵。

    他從來不會自己對別人犯下的罪行覺得後悔,行為衝動、無情、愛操控、好鬥的行為方式反映了,他對社會規則的不接納,而且在他童年的時候就有很多行為亮紅燈了。

    從這個案例當中,我們可以大致看到反社會人格障礙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心理學上對於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定義是什麼樣的?

    反社會人格障礙是一種普遍存在對他人權利的漠視與冒犯的人格障礙型別,這是APA對於他的定義,從歷史的調查發現男性多於女性。

    這種人格障礙在歷史、文學及司法系統中長期存在,並有各種名字,包括精神病態、社會病態、逆社會人格障礙。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診斷至少要到18歲,並在15歲之前就有品行障礙的症狀,這說明其反社會行為始於童年,並隨著時間而定型和加重。

    在青春期常見的行為,包括虐待動物和人、破壞財產、欺騙和盜竊或者嚴重違反社會規則。

    我們來看看傑弗瑞的童年,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解剖死了的動物,在14歲的時候,他就開始喝酒,在18歲時,他的父母離婚後不久,他第一次殺人。

    反社會人格障礙有兩個典型的特徵:

    一是極易衝動,憑一時衝動從事問題行為,這會導致身體攻擊、大發脾氣、身體虐待行為、經常變換住所、危險駕車以及其他高危的衝動行為,這將傷害他自己的安全和幸福。

    第二種特徵是不負責任,表現為失業、不充分就業、工作表現不穩定、經濟上不負責任,另外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個體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他們通常會責備那些受害者,認為他們刺激了自己的行為。

    也許人們會認為,他們會嘗試將行為結果降到最低以及嘗試事後感到不悔恨,其實他們對他們的行為結果完全漠視。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發展特點,可以重其童年和青春期的早期不端行為中看到,這一點是我們非常值得注意的。不僅僅是APA,DSM-5上對於它的定義也提到了這一點。

    我們來看看DSM-5對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A、一種漠視或侵犯他人權利的普遍心理模式,始於15歲,表現為下列3項

    (或更多)症狀:

    1、不能遵守與合法行為有關的行為規範,表現為多次作出可遭拘捕的行動。

    2、欺詐,表現為為了個人利益或樂趣而多次說謊,使用假名或欺騙他人。

    3、衝動性或事先不做計劃。

    4、易激惹和攻擊性,表現為重複性的鬥毆或攻擊。

    5、魯莽的不顧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6、一貫不負責任,表現為重複性地不堅持工作或履行經濟義務。

    7、缺乏懊悔之心,表現為作出傷害、虐待或偷竊他人的行為後顯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B、個體至少18歲

    C、有證據表明品行障礙出現在15歲以前。

    D、反社會行為並非僅僅出現於精神分裂症或雙向障礙的病程之中。

    可以看到不管是APA 還是DSM-5給出的診斷差別並不大,也特別提到了15歲這樣的臨界點,那麼,是不是我們可以阻止反社會人格的發生呢?

    我不確定,也沒有研究證明。但是我們可以做的是在15歲之間的教育問題,以及對於孩子的關注。這裡不得不提到,現在的學習壓力導致出現了多起兒童的傷害案件,對於兒童的心理健康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兒了。

    但是兒童在未成熟之前言語的表達能力有限,在稍微成熟之後又進入到了第一個叛逆階段:青春期。好像每一個父母都有這樣的擔憂:我的孩子能不能很好的度過青春期。

    也有這樣的期望:望孩子能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擔憂和期望都是我們內心的感受,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達到效果呢?

    我覺得最重要的方面是溝通,溝通又分為言語和非言語的溝通,相信作為一個母親父母,孩子的語言我們可以很好的把握,但是非言語的部分呢,我們怎麼去理解,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工具,圖畫心理學。

    也是在我們的實踐當中不斷的去使用和發現,對於兒童,繪畫是一個很好的表達方式,也許言語具有欺騙性,盲目性,但是潛意識會告訴我們真相。

    這裡特別要說明的一點:人格障礙並不在心理諮詢的治療範圍內,我們能做的是預防,防範於未然,心理健康的尤為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歲的兒子問我,是不是人都會死,是不是自己也會死,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