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彭文昭

    本人中醫,行醫十二載,精於中醫婦科,兒科。每天要和無數媽媽交代育兒問題,相關資質,中醫育兒,治病養生,可以看我其他文章,回答。

    回到本問題,有兩個點:

    1.土方育兒2.老一輩倡導的

    首先,我要說一句,老一輩倡導的不一定是對的,有部分是經驗之談,但也有很多是糟粕。不能一味否定,也不能全盤接受。下面我從兩個方面來說明。

    一些土方法,是有效果的。比如:挑疳

    這些方法,我臨床多次使用,而且實事求是的說,確實有效。

    當然,其機制還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地方。比如挑出來的組織液成分如何,刺了擠液體和不擠是否有區別,等等,有很多問題等待我們研究。

    對於小兒慢性營養不良,沒有飲食結構問題,沒有消化系統器質性疾病,反正對孩子身體沒損傷,我管它土不土,有用就行。

    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話說三遍!)

    很多以前傳下來的土方法,在當時歷史背景下,可能有效,所以被一代代流傳下來,成為了一種育兒方法,老一輩很多時候不會去思考,採用這些辦法背後,有沒有真實的作用,價值,大家都說好,都這麼做,就機械的要求子女照著做,說“我們當年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我家xx不和你結婚也長的好好的嗎?”……如此之類,這部分土方法,在現在的歷史條件下,是錯誤的,不應該認同

    我舉個典型的例子:有些地區,會有一個說法叫做:去胎毒,或開口茶。

    在新生兒出生後,先給孩子喝黃連水和甘草水,所謂“去胎毒”,“人生先苦後甜”

    這一方法,在現在,從西醫(現代醫學)角度,無疑是可能對新生兒脆弱的臟器造成肝腎負擔,甚至嚴重影響。從我個人中醫角度,黃連苦寒,肯定要傷新生兒脾胃陽氣,影響身體健康

    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不好的土方流傳下來呢?

    中國古代,或者說全世界古代,在沒有工業革命,顯微鏡發現微生物,醫學進入現代發展,注重無菌技術之前,產婦以及新生兒的死亡率,是相當高的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影視劇裡面,有一個經典的鏡頭“保大還是保小”……(男同胞們渣不渣就在此刻了)——這在古代其實是很常見的事情,因為缺乏無菌操作,導致感染死亡,以及大缺血死亡,不在少數。

    母親真的很偉大。

    這插一個小故事,說以前江浙有一名醫,接生存活率特別高,但是接生不讓其他人在場,只讓自己兒子跟著。當地富人都請他接生,一代代都是當地名醫,衣食無憂,別人都認為他神了。

    後來,最終有一代把他的秘法傳出來,很簡單:剪臍帶的剪刀,先燒紅。

    就這麼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讓他成為一方名醫,古代接生條件之惡劣,可想而知。

    華人若是真不存門戶之見,說不定咱們無菌技術發展比西方能早好多年。

    所以,古代無數的產婆,在簡陋的環境下,用簡陋的器具接生(中西方都如此),無數新生兒出生沒多久就感染死去

    咱們中醫在古代還是有一些總結的,所以有了一部分醫生給新生兒用了一些上面那些,苦寒清熱(抗感染,黃連等含有多種天然抗生素成分),怕傷到孩子幼小的脾胃,再用甘草水(甘緩解毒,中醫認為甘草可以緩和很多藥毒)給孩子緩一緩,如此下來,可能有很多新生兒就保住了。很多人看,確實有效,於是就流傳下來了。

    類似這樣的土方法,放在如今,專業產科,新生兒照顧的好好的情況下,您覺得,還值得認同嗎?

    我的第一個觀點:有些土方法可以嘗試,但更多土方法已經不適合現在,家長應該思考一下方法背後的含義,諮詢專業人士,不要隨大流。

    第二個觀點:科技日新月異,老一輩的很多思想可能跟不上時代了,但他們的很多人生經驗,是值得參考的,希望大家都能和父母多一點溝通,共同學習進步。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老一輩。

    我是彭醫生,行醫十二載,精於中醫婦科,兒科。每天和無數媽媽交代育兒問題,中醫婦科,兒科,治病養生問題,可以關注,看我其他文章,回答。有問題可以轉發,留言,我儘量解答。碼字不易,隨手一讚,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 2 # 大洋網

    大家都想自己的寶寶長得漂漂亮亮的,老一輩的人總有許多“育兒土法”來給寶寶“美容”。但這些方法並不是都可取的。

    不管是奶奶還是婆婆,養娃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成文的“規矩”,例如刮胎毛,利於頭髮生長;剪睫毛讓睫毛越長越長,捏鼻樑捏出像明星一樣的鷹鉤鼻。這些做法可取嗎?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李雲海指出,鼻樑高低、睫毛長短、頭髮濃厚,都與遺傳因素有關,因為嬰幼兒面板本身非常薄弱,如受外界刺激有可能引發其他疾病。所以科學育兒才是根本之道,育兒陋習不可取。

    鼻樑扁平捏一捏就高起來?

    小時候大人們經常對寶寶做這樣一個動作:捏鼻子。寶寶鼻子又塌又扁,捏一捏,能高起來。老一輩認為,如果寶寶小的時候不捏,長大了就會變成塌鼻子。

    李雲海指出,捏鼻子的方法不可取。1歲到1歲半之間寶寶的面骨和鼻骨才剛剛加速發育,此時鼻樑正逐漸變高,鼻骨持續生長,因此孩子鼻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長高,此外,鼻樑的高低和遺傳也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頻繁給寶寶捏鼻樑,極易導致鼻腔內血管充血,損害寶寶的鼻粘膜,從而使寶寶的鼻腔防禦功能降低,令寶寶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李雲海提醒,同樣道理,在孩子感冒的時候,給孩子擰鼻涕,也不能兩個鼻孔同時擰,因為寶寶的鼻咽位置較低,離耳朵很近,亂捏寶寶的鼻子,很有可能會將寶寶鼻腔中的分泌物(鼻涕、各種細菌等)弄到寶寶的耳朵中,從而引發中耳炎。

    剪睫毛並不會越剪越長

    為了讓孩子的眼睫毛又長又卷,梁婆婆給孫女剪了睫毛,可因為剪得太短,孫女不停搓眼睛。

    李雲海表示,眼睫毛的長短粗細是否漂亮,都和孩子的遺傳因素和營養狀況有關,正常情況下睫毛的生長週期約2個月左右,睫毛剪掉後還是會長出來,只是長度方面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事實上,上下瞼睫毛在寶寶的眼睛前方形成一個保護屏障,起到遮擋灰塵和強光線的作用。如果剪掉睫毛,眼睛沒有睫毛的保護,會因為灰塵引起感染。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出現了倒睫症狀,家長也不能自行剪睫毛,一定要去醫院就診。

    刮胎毛有損頭皮健康

    相信不少地方都有給寶寶剃胎毛的傳統習俗,不少人認為滿月或者百日把寶寶胎毛刮個精光,頭髮就會長得更好、更加濃密,當然刮掉眉毛也有這個效果。

    李雲海強調,頭髮、眉毛長得好不好,和營養、遺傳等因素有關,跟剃不剃真的沒有太大關係。嬰兒面板薄嫩,抵抗力弱,剃刮容易損傷面板,引起面板感染,如果細菌侵入頭髮根部破壞了毛囊,不但頭髮長得不好,反而會弄巧成拙,導致脫髮。如果寶寶出生時頭髮濃密,且正好是炎熱的夏季,為防止溼疹,建議將寶寶的頭髮剃短,但不贊成剃光頭。

    個別父母給寶寶的頭皮上擦生薑,想以此增加毛囊周圍的血液迴圈,促進頭髮生長。這種做法是無益的,也沒有科學依據,反而更容易造成區域性皮膚髮炎。

    不穿紙尿褲細菌乘虛入

    “你們都是被這樣把大的,有啥不行的。”老人們一定都對媽媽們說過這樣的話,很多老人認為紙尿褲長期使用不透氣,還是開襠褲最好,讓孫子把屁股與大自然來個親密接觸,如果孫子要排洩,直接給孩子把尿。

    李雲海指出,大部分孩子18~24個月時,控制排洩的肌肉才成熟,過早給孩子把尿反而會影響到寶寶自身控制排便能力的養成,所以要讓孩子膀胱充盈之後,有尿意才排尿,這更加有利於鍛鍊孩子日後自己上廁所。此外,不穿紙尿褲,面板裸露在外,很容易受到細菌感染而導致面板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製作攪團有啥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