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鶴閣
-
2 # 一老沈一
“嘆”的繁體是“歎”或“嘆”;“歡”的繁體是“歡”。
“歎”或“嘆”與“歡”之間,沒聽說有過什麼爭議;並且,它們之間也從沒見過“通用”或者“假借”的情況。
先秦時候,“歎”與“嘆”,不僅有聯絡,也還有些微區別。
或許,有人把“歎”與“歡”混淆了?
先說“歡”。
“歡”是形聲字。“雚(huan)”為聲旁;“欠”為意旁。
《說文》曰:“歡,喜樂也。從千,雚聲。”
甲骨文中有“萑(huan)”字,無“雚”字。
段玉裁雖然沒見過甲骨文,但他說,“雚”字從“萑”而來。
他這個說法有道理。
甲骨文的“萑”字有兩個基本含義,一種植物,還是一種鳥。
小篆的“雚”,也有兩種基本含義,一種是植物,另一種是“鸛”一類的大鳥。從漢代起,對這兩種哪個是本義就爭論不休。
(篆體“欠”字)
但無論如何,“歡”字以“雚”為聲旁是肯定的。
“欠”,《說文》曰:“張口氣悟也。”“悟”,是“紓解”、“釋散”之意。
所以,古漢字,以“欠”為意旁的字,多與氣息、情緒、意願、狀態有關。
唐代以前,“歡”,大約只有“喜樂”一義。
唐代開始,男女相愛,女稱男為“歡”,男稱女為“愛”,即所謂“男歡女愛”。
關於“歡”,孟子假借過“驩”字;《禮記.坊記》假借過“讙”字;某古籍中,還見過假借過“懽”字。
但從來沒見過與“歎”或“嘆”有過什麼“勾連”。
再說“歎”和“嘆”。
“歎”和“嘆”也是形聲字。聲旁是“難”字的省略;意旁是“欠”和“口”。
為何會有兩個“嘆”的繁體字?
因為在先秦時期,這兩個字的確有些微的區別。
“歎”,《說文》的解釋是:“吟也。謂情有所悅,吟歎而歌詠。”
“嘆”,《說文》曰:“吞歎也。”
“吞歎”是什麼意思?段玉裁說,今人對“歎”和“嘆”已經無所區分了。但古時候有區別,他舉《毛詩》的例子說,“‘歎’近於喜,‘嘆’近於哀,故‘嘆’訓吞歎,吞其歎而不能發”。
《禮記.樂記》言:“《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唱)而三歎,有遺音者矣。”
“一唱三歎”,就是一人唱三人和。
又云:“長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這是對音樂和舞蹈產生原因的一種理論闡述。
但可知,“歎”和“嘆”還是有所區別的。
這種區別,在魏晉時期,已經不再明顯,人們開始混用這兩個繁體的“嘆”字了。
就漢字的發展來說,由簡到繁,再由繁到簡,是一種規律。
所謂“由簡到繁,再由繁到簡”,這裡不是說漢字單字的筆畫繁簡,而是說表示字義的漢字多寡。
西漢初,有一個很有名的枚乘,以文詞著稱。他作了一篇《七發》,流傳至今。文中說,“楚太子有疾,而吳客往問之”,吳客給生病的楚太子講了一番道理,大意是不要吃得太好,出入不一定乘車,越嬌氣反而越容易生病云云。裡面講述了各種美食,各種車馬配置,還有其他許多很精細的文字。
這裡面的許多字,按照古漢字,現在已經打不出來了。還有很多字,現代幾乎完全用不到了。
這就是“歎”和“嘆”被混用的道理——以儘可能少的字,表達更多的含義。
回到本題目,無論如何,“歎”或“嘆”與“歡”之間,沒聽說有過什麼爭議;它們之間也不可以混用。
-
3 # 宋合祥書法
從未聽說過“嘆”和“歡”可以通用。習書法三十餘年,繁體字書籍亦常有看,未見過此二字有混用的時候。不知這個問題從何而來?
-
4 # 抄書匠王永泉
嘆的繁寫歎或嘆,而歡的繁寫歡,不一樣。
也沒聽說過可以通用,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眼界太低了。。。。。。
-
5 # 中州耕牛堂主
嘆字和歡字的繁體字在什麼時候都沒有人爭議過,嘆字和歡字是不能通用的,通用了,就錯了。至於可以混淆用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
上圖為從法帖上搜集到的楷書嘆字。嘆字的簡體字,在中唐時期已經出現了,那就是顏真卿創造的。
上圖為嘆字行書的寫法,嘆字右部的寫法與歡字右部的寫法是不一樣的。
上圖為隸書嘆字不同的寫法。與歡的寫法是有根本區別的,這兩個字怎麼能混淆使用呢?更談不上爭議了!
上圖為隸書歡字不同的寫法,與嘆字的寫法是有明顯區別的。
上圖為楷書歡字的不同寫法,歡字的寫法與嘆字的寫法是有本質區別的。關於歡字的簡體字,是由中唐時期的大書法家顏真卿創造的。
上圖為歡字草書的不同寫法,與嘆字草書的寫法也是不一樣的。
上圖為嘆字草書多種風格的寫法。嘆字草書的寫法與歡字草書的寫法是完全不同的。是混淆用不得的。
上圖為嘆字行書的不同寫法,與歡字行書的寫法也是不一樣的。
上圖為篆書嘆字的寫法,與歡字篆書的寫法是不一樣的。
上圖為歡字篆書的寫法,與嘆字篆書的寫法是絕然不同的。
-
6 # 秀山居士m
確實不能混淆,
港版:歎 臺版:嘆
這兩字雖不同,但是他們的字素是一樣的:堇,只不過後來“去土從大“。歎從欠,欠是打呵欠,與出氣有關,所以香港的嘆寫作“歎”,臺灣同胞認為打呵欠必須要從口出,所以就寫作“嘆”了。
-
7 # feirongrong
嘆和歡的繁體為什麼要有爭議呢,從形體上講兩個字皆然不同,一個“口”“又”,一個是“又”“欠”,根本就不相同的兩個字,何來有爭議呢,從意義上講兩個字更是不同,嘆字是從人的口中出來的“氣”叫嘆,也是在形容事物的靜態中的感“嘆”,歡是動形體,從多事物中體現出來的歡,歡是一種歡快的表達方式,也是一種群體的表現,又是一種用行動或者是動作來形容人的生活方式的傳播和追求嚮往的一種境界,如果有很多人把這兩個字來通用,肯定是對生活的意義扭曲,而且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塌糊塗,也可以說是在生活中把意義相反的存在混為一談,只能給予高人的生活品質“難得糊塗”,如果有人對於這兩個字不能混合而用,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做任何事物都是很“理性”釘就是釘,卯就是卯,事非分明,一切都是公正公平,這也體現了社會中不同人格的展示,世界本來就很多姿多彩,每個不同的人都有每個不同的人生
回覆列表
嘆的繁體字是嘆,歡的繁體字是歡。由於不恰當的簡化,使得完全沒有關係的兩個字,似乎有了某種關聯,偏旁部首都有了又這個神奇的的字。
實際上,嘆(嘆)字的主要構件是蝗蟲,本義人們面對蝗災,無可奈何,只有唉聲嘆氣的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