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好的理財筆記
-
2 # 華大財經
很多人想知道買不到新基金可不可以買老基金,答案是當然可以買到基金了。
為什麼有的人會喜歡新基金呢。那是因為基金一般在牛市發行的比較多。所以說上漲的機率高。
很多基金一發行,就是上漲。這樣能給人帶來無限希望。帶來發財的幻想。因為總是能看到,基金剛上市的時候都是一路上漲。
再回頭看看老基金。漲了又跌,跌了又漲。給人一看就沒有想買的慾望。給基民帶來不了任何希望。
其實這只是一個錯覺。牛市的時候,80%以上的基金都是上漲的。不管新基金還是老基金,你只要是在牛市買入。賺錢的機率當然高了很多。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其實買入老基金安全性比新基金更高。因為老基金都是經過長期時間的考驗。如果他還能在大眾面前出現。說明他確實是有實力的。不然的話,也早就被廣大居民所拋棄。
另一個原因是老基金很容易找到相對高地位。這樣非常有助於你做更優的買入決策。
反而是新基金,不容易判斷高低點。非常容易追到,短期最高。
-
3 # 詩詩和黛絲
可以,封閉期的例外。個人覺得行情好的時候買老基金比買新基金更有優勢。新基金有個建倉期,如果這時候行情不錯,很多股票的股價都已經漲起來了,新基金建倉是有限期的,所以他們甚至不得不高位買下他們看好的股票,有時就變成了接盤俠。
但老基金都有一定的倉位,他們經歷過股市的低谷,經歷過多次的調倉換股(賣掉漲幅大的,或者割掉業績變糟的股票)所以他們買到的股票價位通常都是被低估或者還在合理區間的,如果行情向好,老基金必定跑贏新基金。當然這跟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密切相關。
如果新基金建倉完畢,股市開始向下,這隻新基金大機率就會非常悲劇了,因為它的建倉期等同散戶追漲殺跌一樣,有時一樣不得不死扛。不敢說所有的新基金都這樣,反正我是再也不敢碰新基金了。
-
4 # 小梅哥談錢
當然可以買老基金了。不是隻有新基金有優點,老基金也有很多優點。
老基金的優勢:
1、基金圈裡有一句口頭禪“牛市買老基,熊市買新基”。是說,牛市大盤上漲起來,老基金業績會明顯超越新發行的基金,當然如果大盤下跌,老基金受到的影響也比新基金要大。因為老基金的倉位一般都會重於新基金,牛市老基金表現優於新基金,熊市新基金表現優於老基金。
2、老基金已經運營一段時間,透明度高於新發行的基金,而且有歷史業績作為投資風險及收益的相關參考,投資風格更加成熟穩定,也能從老基金的歷史業績看出,背後基金團體的運營能力。
而新發行的基金,無歷史業績作為投資風險及收益的參考,只能從基金公司的官方資料裡找到一些資料,但是對於我們這些普通投資者來說,這些資料有點兒像天書。我們可能比較難以看懂新基金的投資風格,也更難以預計未來的投資風險和收益。
-
5 # 本偉投基
通常建議買老基金,而不是新基金。
基金公司是靠管理費生存的,也就是規模導向,意味著什麼時候行情好發的基金就多,另外什麼行業好就發什麼基金,發一直很火的基金,一天募集100億,募集完了就開始收管理費了,多好,反之,發一隻偏門的基金一直沒人買,管理費都覆蓋不了運營費,多悲催。
但,行情不是這樣的,牛市來了的時候,一浪高過一浪,但牛市退潮的時候,一浪低於一浪,誰見過一直在天上的浪?
所以,普通投資者,沒有三兩三不要上梁山,一隻新基金,募集的越快,說明這個方向越是高潮,高潮能持續多久當然沒有人知道,但高潮之後肯定會有低估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股市名言,低買高賣,對於新老基金來說,新基金就是那個高,老基金雖然不意味著低,但可以從老基金裡面選出來低。
-
6 # Irene金金大人
其實,投資基金就是投資基金經理。新基金與老基金並不是重點。
總結一下新基金和老基金的區別:
區別1、老基金比新基金最大的優勢是,老基金有歷史業績,你可以通過歷史業績來看一看這款基金產品在歷史上跑得怎麼樣,而新基金就沒有這個優勢,因為沒有歷史業績可看。那麼選擇老基金有一個前提,如果肯定現在和將來都是大牛市行情的話,那老基金優勢就比較明顯。
區別2、市場回撥或者說前景不明的時候,新基金有優勢,因為新基金此時剛剛建倉,倉位不重,船小好調頭,規避風險的能力就強。
新基金髮行是基金公司推出的“新產品”而且。認購價格1元/份。也就是淨值為1元。需要注意的是淨值的高低並不是影響基金走勢的因素,(不是股價)。基金淨值更多時候是為了讓我們知道這個基金的漲跌情況。我更建議購買老基金,特別穿越牛熊市場的基金,更好判斷方向。
另外就是關係到基金的建倉問題。基金的本質其實是投資股票。那麼老基金是等於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建倉買入上市公司的股票,例如,2015的某基金建倉了茅臺,那時的茅臺股價才多少錢?如果是2020年底釋出的新基金基金經理同樣也投資了茅臺,那麼可想而知哪個建倉成本更低?
最後總結,投資基金就是投資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的智囊團。 所以我們更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基金的持續盈利能力,是能幫助你穩穩賺錢的就是好基金。
回覆列表
買不到新基金當然可以買老基金。在我看來,相比起“湊熱鬧”追捧新基金,優質的老基金更值得投資,老基金能夠用自己的歷史業績證明自己的實力。
01 為什麼人們更熱衷於搶購新基金,排斥老基金?判斷市場情緒可以參考新發基金多快能夠完成募集資金流程。市場走牛時,市面上的新發基金數量多,並且銷售火爆,“吸金”速度驚人。前段時間甚至有基金一天募集資金超千億。
大眾為什麼熱衷於搶購新基金呢?
第一,老基金太貴。老基金經過多年的經營,基金單位淨值通常很高,個別優質的老基金,業績增長快,基金單位淨值甚至超過5元。而新基金上市,單位淨值都是1元。不少投資人想著,同樣是1萬塊錢,新基金能買1萬份額,老基金只能買2000份額,看起來新基金不是合算很多嗎?
事實果真如此嗎?顯然不是。我們能從基金中賺多少錢,看得是基金的漲幅,與單位淨值關係不大。無論新基金還是老基金,漲幅5%,1萬塊本金都是賺500元錢。
基金投資人應該克服“淨值恐慌”,著眼基金未來業績的發展空間,而非拘泥於基金單位淨值的高低。
第二,老基金有“歷史包袱”。還有不少投資人排斥老基金,是認為老基金“歷史包袱”很重,一方面曾經的持股有可能拖累基金未來的業績,另一方面老基金規模較大,調倉困難,難免“船大難掉頭”。當然,這樣的顧慮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在熊市,老基金倉位高,基金淨值隨著股市“沙泥俱下”,通常業績難看。相比之下,新基金“輕裝上陣”,更能應對市場下跌風險。
然而,老基金的高倉位到底是“歷史包袱”還是“國家寶藏”,得看當前的市場行情,不能一概而論。市場走熊時,確實是包袱,但是如果市場走牛,老基金的業績走勢可能反而優於新基金。
第三,新基金廣告宣傳多。很多投資人喜歡“搶購”新基金還與基金公司的宣傳造勢有關,新基金上市,基金公司少不了包裝、推銷,“搶佔熱點板塊”“明星基金經理”等等宣傳,確實吸引眼球。投資人看到別人都在搶購新基金,自然也會參與搶購,“隨大流”是很多人的思維共性。
然而,投資不是“湊熱鬧”。基金公司之所以熱烈推薦新基金,是因為做大了基金規模,基金公司才有錢賺,他們是靠基金規模抽取佣金賺錢的。
綜上所述,不少投資人對新基金青睞有加,對老基金充滿疑慮,主要是由於“高淨值恐慌”“擔心歷史包袱”以及“基金公司推波助瀾”,其實這些觀點都是有失偏頗的。
02 老基金VS新基金,前浪一定會被拍死在沙灘上嗎?在我看來,在新基金和老基金的對決中,我更偏向購買老基金。不僅僅是在買不到新基金的時候才買老基金,我甚至不願意參與“搶購”新基金。
第一,老基金用歷史業績證明實力。篩選優質基金是進行基金投資的必修課,選對了“千里馬”,我們的投資收益才有保證。通常,我們篩選基金是個立體工程,要看基金公司、看基金經理,尤其要看基金的歷史業績。
雖然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但是能夠說明基金經理的實力和基金公司的運營能力。基金經理業務精熟、基金運營和諧穩健、股票持倉優質,等等因素疊加,基金才能給出漂亮的成績單。
然而,新基金沒有成績單,少了歷史業績的參考標準,我們篩選新基金只能單純“看基金經理”。立體的評價體系,變成了單一的篩選標準,“看走眼”的風險激增。
第二,新基金有“建倉踏空”風險。剛剛說到,新基金的優勢能否充分發揮、業績能否一騎絕塵,完全要看市場環境。
市場走熊時,新基金低位吸籌,較長的建倉期讓基金經理能夠“慢悠悠”買入低價優質籌碼,與此同時,老基金受倉位拖累,業績暴跌,新基金自然有優勢。
但是,如果市場走牛,新基金漫長的建倉期就變成“劣勢”。市場不斷創新高,新基金的股票倉位卻很低,增持股票的過程伴隨著股價升高,一不小心,就會成為接盤俠。此時,新基金有踏空上漲行情的風險。
買新基金就要準確預測市場。新基金建倉時市場環境究竟如何,決定了我們是收益爆棚,還是跑輸大盤。然而對於絕大多數投資人而言,預測市場極為困難。
第三,老基金與新基金常是“相同的配方”。很多投資人購買新基金就是衝著“明星基金經理”,認為他們可以再創業績輝煌。
但是,基金經理的認知範圍是有限的,熟悉的股票也是有限的。仔細檢視,不難發現,大部分新基金的主要持倉股,與這位基金經理管理的老基金基本相同。
同樣的持股結構,我們為什麼不選擇籌碼價格更低的老基金,而要選擇建倉期更晚,籌碼價格更高的新基金呢?
綜上,老基金歷史業績可考、基金運營穩健,龐大的存量老基金中,挑選出優質基金的機率更大。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成長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