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千月

    呂不韋作為秦國宰相,權傾一時。門下門客三千,會舞文弄墨的人不少。

    呂不韋讓門客們把自己的所學所思都寫了出來,交由幾個高手整理規範,以道家黃老之說為綱領,相容儒家,法家,墨家等諸子百家學說,最終形成了呂氏春秋一書。

    呂不韋編纂《呂氏春秋》,目的不外乎有三個。

    1.名聲。呂不韋商人出身,雖然治國理政很有一套,但始終不是根正苗紅的文人政客,還有人盛傳他和嬴政之間有不清不楚的關係,名聲可謂狼藉。當時著書立說的思潮很流行,呂不韋自然也想編纂一本書,圖個身前身後名聲顯赫。所以,在《呂氏春秋》一書成後,他還留下了一字千金的故事。

    2.權力。意識形態工作是極端重要的工作,呂不韋編纂《呂氏春秋》,存了利用權勢統一全國意識形態的意圖。意識形態一樣,自然就是一個派系,自然會自發維護本派系的利益。作為派系之首,地位會更穩固,權力會強大。

    不管呂不韋本意如何,他終究為後世儲存了一部珍貴的典籍,讓我們還能從中窺到先秦學術思想的一斑。

  • 2 # 千千千里馬

    謝謝您的邀請和提問。“《呂氏春秋》是如何集合諸子百家學說的?作者為什麼這樣做?”《呂氏春秋》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產生的一部重要的思想學術著作。雖然這部著作是為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而準備的,但是,這個起跑線劃的有點超前了,不但秦始皇沒有從這個起跑線上跑起來,還徹底把這條起跑線給拆了。

    值得慶幸的是,秦朝滅亡以後,漢朝的起跑線卻完全是從《呂氏春秋》開始的。也跑出了一個世界歷史上強大繁榮的漢帝國。

    《呂氏春秋》是呂不韋集合自己散落在六國的3000門客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

    大約完成於公元前239年左右,當時正是秦國統一六國的前夕,各國之間的政治鬥爭非常複雜多變,秦國以進攻性大國,對六國構成很大的威脅之勢。

    這時,呂不韋被秦襄王封為文信侯,在丞相位置已經整整10年,他輔佐秦王政6年,秦王親政也是兩年了。

    所以,呂不韋對自己的政治抱負也雄心勃勃,好像他的政治生命才剛剛開始,所以,加快推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主張,打算讓秦帝國像周朝那樣長久,像傳說的堯舜那樣理想。

    呂不韋上任丞相以來,就模仿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禮賢下士,結交賓客,著書立說,決心要超過他們的美名。

    於是招徠四方名士到他的門下,各顯神通。

    這些賓客來自不同的學術流派,他們各有各的學說推薦,於是,形成了集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農家、縱橫家和陰陽家等各派學問,內容兼蓄並收的一部著作。

    但是《呂氏春秋》的核心思想是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和儒家仁政大同的思想。

    全書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

    在此思想準則和價值尺度的基礎上,再對其他各派學問進行有選擇性地吸納柔和,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體系。

    這套學說其內容與商鞅變法以來的秦國政治準則幾乎是格格不入的。

    所以,秦始皇並沒有按照他的學說去做,而是選擇了有法家思想傾向的李斯、魏繚這些政治家的思想主張。

    呂不韋在10年的丞相位置上,為秦國的強大確實做了一些事情,但是,他還是沒有弄懂親政只有兩年,年齡才22歲的秦始皇究竟有怎樣的雄才大略。

    我們看看呂不韋完成《呂氏春秋》以後的這一年,秦國發生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情是,秦王政的弟弟長安君成蟜,在屯留叛秦降趙,這明顯就是一次有預謀的政治叛亂。

    第二件事情是,嫪毐被封為長信侯。

    第三件事情就是,《呂氏春秋》正式編撰完成。

    從史料記載看,成蟜的叛亂內有秦軍將領和士兵支援,外有趙國策應,應該是蓄謀策劃已久的一個政變計劃。但是,被秦始皇給剿滅了這次政變。

    剿滅這次叛亂的是首領的嫪毐,所以嫪毐因功被秦王政封侯。

    但是,自我膨脹至極的嫪毐發動的叛亂,同樣被秦始皇給粉碎了。

    而這一年呂不韋以道家思想為核心價值的《呂氏春秋》問世了。似乎是對呂不韋最大的諷刺。

    秦國是一個崇尚法家的國家。從秦孝公商鞅到一直秦始皇親政,在秦國開創的以法家思想為主,墨家思想為輔的“君主集權制”佔據著絕對的上風。

    秦國也因為以軍功論賞,所以,在七國中說最厲害最強大的一個國。在七雄爭霸還在進行中,顯然道家和儒家的治國方略是不符合秦國發展道路的發展階段要求的。

    呂不韋卻想把秦國的治國方略帶到以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為主的道路上去。這注定是一個脫離實際幻想。

    所以,你看李斯在《諫逐客書》中,向秦始皇歌頌了孝公時期的商鞅,讚美了惠王時期的張儀,褒揚了昭襄王時期的范雎,唯獨不提莊襄王時期和秦王政親政前呂不韋有什麼貢獻。

    不過,呂不韋確實是個人才,他眼光不錯,以一個商人之力,投資於政治,居然也沒有投錯人。從一個富商,居然成為一個政治明星。

    所以,他自入秦從政以來,就對秦國的政治做了詳細的調查研究他發現了秦國的一些制度之9弊端。

    出於改造秦國政治理念的偉大抱負,呂不韋決心在秦王親政之初,利用好自己手中的相權,對秦國的政治體制進行糾偏和調整。

    既然要糾正和調整,現有的治國方略和國家體制,就必須大刀闊斧地去修正,思想輿論這個陣地,你不佔領,別人就會佔領。於是,精心策劃的一部20萬字的鉅著《呂氏春秋》應運而生。

    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

    呂不韋作《呂氏春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想在大秦統一後,走什麼道路,執行什麼思想的意識形態製造出符合自己理想的社會輿論。

    呂不韋為了宣傳《呂氏春秋》他還把書的內容寫在布匹上,並將之刊佈在咸陽的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的賞金,遍請諸侯各國的遊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

    但是,也許人人懼怕呂不韋的權勢,也許《呂氏春秋》真的無可挑剔,最後沒有一個人能夠得到一千金。

    兩年之後,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秦始皇免去了呂不韋的相邦職務。

    呂不韋的3000食客分別好幾個國家,聽說呂不韋被秦始皇解職,有人出來勸說秦始皇,給呂不韋說情。齊人茅焦勸就是其中之一。

    秦王這才到雍地迎接趙太后,使她又迴歸咸陽,但把呂不韋遣出京城,遷往河南的封地。

    過了一年多,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到呂不韋的封地洛陽問候。秦王恐怕他發動叛亂,就寫信給呂不韋說:“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洛陽,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呂不韋一想到自己已經逐漸被逼迫,害怕日後即使到了蜀地也會被殺,就喝下酖酒自殺而死,結束了從巨賈商人,到出相入將政治家的傳奇的一生。

    呂不韋主持的《呂氏春秋》也叫《呂攬》,雖然在秦朝沒有發揮任何政治作用 ,就連呂不韋的命也搭進去了。

    但是,秦朝滅亡以後,在漢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治理國家的重要思想基礎。司馬遷的《史記》、劉安的《淮南子》都對《呂氏春秋》評價很高,而且是西漢立國之初的主要政治思想理論。

    可以說《呂氏春秋》在歷朝歷代都得到了很高的重視。除了漢代,唐代對《呂氏春秋》也是非常重視的,把它作為是治國安邦良書。

  • 3 # 河東來

    這是呂不韋作為當時的文士儒家平民所作的政治努力。

    嫪毐是作為當時的武士儒家平民登上歷史舞臺。

    趙姬是作為當時的女士儒家平民的代表,雖然連名字都沒有,仍然在特殊情況下叱吒風雲。

    歷史上一般把呂不韋作為雜家的代表人物,而他這個雜家,是儒家平民思想為主,道家貴族思想為輔。

    為什麼秦始皇后來對儒家印象那麼差,要將其打入黑名單,就是因為呂不韋的文士儒家,嫪毐的武士儒家,趙姬的女士儒家形成一張大網,以阻擾其獲得權柄,所以才有其摧毀武士儒家的血腥反叛,打壓文士儒家的地位超然,排擠女士儒家的母儀天下,也才有後來的“焚書坑儒”!

  • 4 # 範磊

    《呂氏春秋》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前夕,由秦國丞相呂不韋召集門下賓客、儒士編纂而成,基本上實現了融合百家之言而集大成,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一部包羅永珍的百科全書。

    秦國透過商鞅變法,國富民強,雖然商鞅車裂而死,但是法家治國思想完全保留下來了,秦國在統一全國的前夕,道家、儒家、陰陽家、墨家等思想並行於世,作為秦國丞相的呂不韋其實也看到了法家治國的弊端和嚴酷,呂不韋作為一位高超的政治謀略家,他也能看到秦國的治國理念也需要轉變,特別是即將完成統一大業之後,治理國家不能再一味的嚴刑峻法,利用高壓政策來管理國家,需要採用儒家道家思想來緩和國家人民之間的矛盾。

    後來我們也知道,強秦統一之後15年,就滅亡了,這一點和他的苛政是有關係的。呂不韋就是想把百家之言整理採集編成論著來影響秦王,改變他的治國思想,由於焚書坑儒,很多書都被燒掉了,但是呂氏春秋因為是相國組織編撰而成的,也被保護了下來,但是法家思想在秦國已經根深蒂固了,秦王也沒有采用他的道家為主體的治國理念,這也是秦國快速滅亡的原因。

    呂不韋糾集門客作《呂氏春秋》當然也有很大的私念,傳書於世,萬古流芳,博取美名也是一方面,他不像當時的戰國四公子一樣,單純的養士,雞鳴狗盜之士,幫助出謀劃策,對付秦國,秦國太強大了,呂不韋不關注這些,呂不韋需要文化思想上的影響來超越當時聞名遐邇的四公子,這也是編撰《呂氏春秋》的一個原因。

    總而言之,呂不韋編撰《呂氏春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想獲取美名留存後世,另一個就是想利用道家儒家等治國思想來影響秦王,改變秦國的苛政,緩和統一之後國內的矛盾。

  • 5 # 使用者言午澤群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取各家之長而棄其短,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

    呂不韋原本是一個商人,因散盡家財幫助在趙國為人質的贏異人立嫡有大功勞,在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后,被任用為秦國丞相。呂不韋素來善於謀略,十分注重文才,所以他廣招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多達三千人。呂不韋沒有條件著書立說,但他對著書立說可以天下聞名,流傳後世,永垂青史有深刻的認識,所以藉助門下擅長舞文弄墨的文人學士,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願望。公元前239年,呂不韋對門下撰寫的文章十分看重,挑高手進行篩選、歸類、整理、刪定、綜合在一起成書,取名《呂氏春秋》,並誇口說該書是包攬了“天地、萬物、古今”的奇書。《呂氏春秋》規模宏大,大量吸收道家虛靜無為之說和儒家的仁義學說,並把它運用於為君之道的政治理念中。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收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辯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這部書集雖採取各家學說,但採取觀點之間並不抵逆,比較合理。在管理思想史上,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和寓言史上都具有著特殊的學術價值和重要地位。

  • 6 # 唐朝老書蟲

    《呂氏春秋》是如何集合百家的?其目的是什麼?

    呂不韋是秦國一代名相,任職於戰國末年。早年經商於陽翟,扶植秦國質子異人回國即位,成為秦莊襄王,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併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

    在戰國時期,魏有信陵,楚有春申,趙有平原,齊有孟嘗,他們都是著名的豪傑名,門客無數。而呂不韋認為我秦國如此強大,於是也廣收門客,禮賢下士,給予更好的福利待遇,呂不韋開始招攬門客,當時秦國猛將如雲,軍力強大,呂不韋覺得沒有必要再蓄養能征善戰之士,呂不韋一生善於謀略,於是就廣納賢才,收文才斐然之士,而其時許多善辯之士紛紛著書立說,廣為流傳,不但天下聞名,還可傳之後世,永垂青史,這一點尤其令呂不韋眼熱。此中可以看出,呂不韋的目地,古人云,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他想的是名垂千古!

    呂不韋本是商人出身,自身條件有限,但他可以藉助這些擅長舞文弄墨的門人,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願望。那時各諸侯國有都許多才辯之士。

    待到一切準備就緒,呂不韋就令門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聞所見和感想都寫出來。無花八門,上下四方、天地萬物、興廢治亂、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論及,於是就找來文章高手,刪減,編輯,最後綜合修成了一本書,取名叫《呂氏春秋》。文章內容按照春生、夏長、秋殺、冬藏的自然變化邏輯排列,屬於應和天時的人世安排,蘊含百家思想,體現了道家天道自然與社會治理的吻合。《序意》所說:"凡十二紀者,所以紀治亂存亡也,所以知壽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若此則是非、可不可無所遁矣。"

    雖然呂不韋此人做書包含著功利的性質,但不得不說,他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做了很大的貢獻。

  • 7 # 開門說事

    《呂氏春秋》是戰國時期秦國的相國呂不韋組織自己的門客集體編寫的。

    呂不韋生年不詳,逝世於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呂不韋祖籍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原為陽翟(今河南禹縣)大商人,秦莊襄王時做了丞相,被封為文信侯,後來做了秦始皇的相國,被稱呼為“仲父”。

    戰國末期,各諸侯國都喜歡招徠士人,讓這些人著書立說。呂不韋認為秦國強大,在這方面也不能落後。於是,呂不韋讓自己的三千多名門客都著其所聞,最後合編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凡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餘言,“以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為《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由於是許多人共同編寫的,所以思想很不統一,其思想內容以道家、儒家為主,兼採墨家、法家、農家、兵家、名家的學說,其中既有各家的精華,也有各家的糟粕。

    呂不韋組織編寫《呂氏春秋》的主要目的,是彙集當時戰國時期各派學說,為秦國統一天下、治理國家提供強大的思想武器。

    《呂氏春秋》所作各篇文幅短平,運用故事說理明快,文字生動形象切要,揭示事絡清晰可醒,蘊含哲理深邃達遠。

  • 8 # 百味寫春秋

    很樂意就《呂氏春秋》的話題談點個人的見解。《呂氏春秋》是戰國時期呂不韋組織編成的一部先秦古籍,屬於《子部》從書的雜家類。主要是以史敘事,學術傾向不太明顯,有一定的政治意味和傾向。

    一、編寫《呂氏春秋》的歷史背景

    戰國末期,秦國地處岐山以西,受地理位置和其他因素的影響,與東方六國不同,此地民風彪悍,崇尚習武,思想與文化相當滯後。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的著名人物沒有一個是在秦國土地上培養出來的。秦國雖然國力強勢,但多的盡是武士,文人卻很稀缺。

    隨著“奇貨可居,千金買國”計劃的成功,呂不韋幫助異人登上王位,他也如願當上了秦國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相國。在他剛執政時,天下統一的跡象己十分的明朗了。呂不韋已經在思慮天下統一後,應當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他認為,人和物各有其長短,只有善於吸收和利用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得到天下。由此,他下定了決心,組織招攬天下人才和手下賓客,發揮各家各人之特長,著書立說,“集百家為自家”,編寫先秦雜家代表性著作《呂氏春秋》(或稱)《呂覽》。全書共分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三個部分,共二十餘萬字。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主編、有宗旨、有計劃、集體編成的政治論著。

    二、雜家“雜糅百家,融合多個學派、學說”

    《呂氏春秋》成書前,已有諸子百家的許多著作問世,並流傳於天下。身為丞相的呂不韋他是具有戰略眼光的人,他意識到:賢能人才的向背對一個國家地興衰成敗關係重大!自東方趙國而來的他當然明白爭奪人才的這一戰場上秦國並不佔優勢,因此他要廣泛羅織文士來彌補秦國文化的不足。當然,他也有吸引人才擴大自己勢力的意圖。他是如何“集百家為自家”的呢?

    呂不韋意識到,單純地用某一家某一派的觀點來治理國家是有缺陷的。所以,他以雜家的形象出現,提出“兼採百家”尤其是倡導融匯儒法的政治策略,以有利於統治和管理。參加編修的來自方方面面,注入各學派的觀點,並不機械地照搬儒、法、道、農、兵、陰陽等原有觀點。而且按照當時的政治需要有所選擇和揚棄。將法家的法治和耕戰,儒家們禮治與仁政,道家的無為,墨家的義治與節儉以及陰陽家的時政,還有名家的正名全都融冶於一爐,形成一種相當完備的適應“大一統”需要的政治理論體系。在有利於君主集權統治的前提下,不尊奉一家一派,力圖超越諸子,融匯百家,包納一切有用的思路方略和治術。

    漢代歷史學家班固稱《呂氏春秋》是“兼儒墨,合名法”,而且像這樣的體裁是獨一無二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呂氏春秋》的編纂和問世,實在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大創舉。但因呂不韋是商人出身,而且又以政治投機起家,所以後人對他多有詬病。然而,從呂不韋的執政效果來看,或許他商人起家的獨特背景正是政治與思想上有所建樹的原因。他很早就奔波於天下各處,見多識廣,能與社會中各類人打交道。從而才能包容百家,極少有狹隘的門戶之見。

    可惜最終因為呂不韋與秦王贏政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呂氏春秋》問世不久,就被贏政打入了冷宮。秦國依然舊沿嚴刑峻法治國,雖然統一了天下,而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僅僅十五年就迅速崩塌了。

    結語

    呂不韋組織編寫《呂氏春秋》集百家為自家的目的很明確:其一,鞏固執政地位;其二,為秦國統一天下做思想、文化和人才上的奠基。

    解題到此,水平有限如有不足敬請指正!

  • 9 # 白雲雁水

    成書於秦代的《呂氏春秋》,是中國第一部雜家散文集。作者署名的是呂不韋,此人這裡不做詳盡介紹,因為在剛剛播過的歷史大劇《大秦賦》中,“呂相國”已為更多的人所熟知了。

    《呂氏春秋》共二十六卷。關於呂不韋撰《呂氏春秋》一事,在其本傳有具體記載:

    “當是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呂不韋以秦之強,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 《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從中可以看出,呂不韋開始撰此書的目的是出於與四公子攀比,並且如此明確地以自己的名字定書名,並以文章自負者,在先秦時代應是第一人。可見,呂不韋確有與人一較高下,著書立說以文章傳世,青史留名之意。

    《呂氏春秋》內容極為龐雜,呂不韋在組織士人編撰時,明確了要集儒、法、墨、道、兵、農、名及陰陽各家思想於一爐。清代文人汪中代替學者畢沅,在其所出的《呂氏春秋》序言中指出,其《勸學》等四篇與《學記》相表裡,《制樂》等七篇皆論樂之作,《貴生》等五篇是道家之言,《蕩兵》等八篇為兵家之言,《上農》等三篇為農家之言,指出其“不出於一人之手,故不名一家之學”。正因為如此,《漢書·藝文志》將其列入雜家。《呂氏春秋》雖兼有諸子之說,但亦有其基本思想傾向,漢代高誘在其《呂氏春秋序》中說:“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以忠義為品式,以公方為檢格,與孟軻、荀卿、淮南、揚雄相表裡也。”認定此書之主要傾向是道家,大抵是不錯的。《呂氏春秋》一書中有一些樸素的唯物思想和辯證觀點對歷史的發展持進化觀點,主張因時制宜,反對墨守成規;在政治上既主張君主“法天地”,無為無不為,又強調民本德治,主張以德治為主、賞罰為輔。作者對當時的統治者多有批評指摘。此外,書中還記敘了有關天文曆法、醫藥衛生和農業生產等方面的知識,對音樂也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見解。

    呂不韋出身商賈,學問根基不深,他當主編,組織賓客士人著書之舉又在秦統一中國之前,故思想比較自由,書中的觀點,既不完全代表秦王朝的政治傾向,也不完全是呂不韋自己的思想觀點。反映在文章中,就表現了某些言論相當隨意大膽。如《貴公篇》講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圜道篇》說“今世之人主,皆欲萬世勿失矣,而與其子孫。立官不能使之方,以私慾亂之也”;《孟冬紀》中之《節喪》《安死》等文,也對“今世之人主”有尖銳的批評。這些文章均有放言無忌之特點。全書雖出於眾手,但編排嚴謹,體例一致,覽、論、紀各部分自成系統而又互相關聯,構成完整體系。其文章組織嚴密,論述透闢,廣泛吸收了各家散文的長處。作者不事鋪張渲染,文風平實,但也能取譬設喻,深入淺出,使作品富於形象性。如“刻舟求劍”“掩耳盜鈴”“黎丘丈人”等寓言,簡練傳神、寓意深刻,至今仍為人們稱引。書中纂輯了很多歷史故事和傳說,有些故事成為後人常用的典故。有的篇章僅在開頭點明中心觀點,然後用多則故事從不同角度加以說明,這種寫法對後世的《說苑》《新序》等書有一定影響。

    《呂氏春秋》的出現,標誌著諸子各家的思想由尖銳的鬥爭開始走向融會。《呂氏春秋》之成書,其思想、其體例、其文風,都對後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西漢劉安所編撰的《淮南子》,便是仿具之作。

  • 10 # 歷史情感大視野

    因為呂不韋的呂氏春秋是貼合了實際,他沒有那麼多虛假的理論,一切都是從實際出發的,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中確實有很多永恆的句子,如果現代年輕人能讀到《呂氏春秋》,可以說他們將受益匪淺,有一句話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使用的意思是擁有可以會管理員工的經理比擁有可以挖掘好的員工的經理更好。

    呂氏春秋說,越接近美麗的事物,就會出現越多的缺陷,男人越帥,他們越有缺點的可能性,女人也是如此。更不用說沒有人是完美的這個道理,如果一個男人太帥,他的心智將成為一個小男孩,女人是如此美麗,他們喜歡抓住男人的心,而且還有句話有一個經典的意思,意思是你可以砸石頭,這是對的,但是你不能讓他堅硬的石頭浮渣變軟,它的浮渣仍然很堅硬。

    有些人和硃砂一樣,雖然它可以用於研磨,但是無論如何研磨,它的顏色仍然是紅色。如果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表達這句話,如果一個人想在自己的內心非常成功,即使暫時的困難會使他沮喪,只要他能站起來,他就永遠不會躺下,換句話說一個不善良的人,即使被說服糾正了一段時間,他仍然會做以前的醜陋行為,傷害他人和自己。

    呂氏春秋是哲學的,對世界保持警惕,在閱讀了呂不韋的春秋之後,意味著現在世界有所不同,社會也變了,人們的心也變了。現在是開始改革的時候了,如果我們開出不變的處方,我們仍會遵循原來的處方,那麼以前的處方可以使患者長壽,但現在情況可能恰恰相反,並且壽命可能會很短,這句話是一個事實,它教每個人如何去適應,學習改變,保持不變的人是會被淘汰,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規律,我們不能利用過去人們的思想和規律來約束現在,它只會使人們向後思考,社會向後發展,無法發展,只會變得非常落後。

  • 1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呂氏春秋》是一部奇書,它是呂不韋把天下那些學養深厚計程車人召集起來,組織他們採集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之長,編撰而成的一部書。

    (呂不韋劇照)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呂不韋編撰這部書的目的是什麼呢?

    有學者認為,呂不韋編撰這部書,目的是想把這本書作為秦國的政治綱領,用這種政治綱領,實現秦國打敗六國,統一天下的目的。同時,還想要在秦國統一六國以後,把《呂氏春秋》也作為一個治國綱領。

    不過,後來秦王嬴政逐漸長大以後,一方面,由於反對呂不韋專權,想要把權力從呂不韋的手中奪過來;另一方面,又由於呂不韋和他的母親趙姬、以及嫪毐之間那種讓人羞於啟齒的關係,所以秦王嬴政就打擊呂不韋,罷免了他的宰相,還把他貶謫到蜀地,結果呂不韋自殺而亡。

    因為呂不韋自殺了,因此呂不韋想用《呂氏春秋》作為施政綱領的這個目的,就沒有實現。

    當然了,我們不能說,呂不韋沒有這個目的。但事實上,如果呂不韋真的有這樣一個目的,這個目的其實是很難實現的。為什麼說很難實現呢?

    因為呂不韋這部《呂氏春秋》,是以道家為基礎,兼採諸子百家的一種思想合輯。要想以它作為治國綱領,顯然是辦不到的。

    (趙姬劇照)

    首先,很少有統治者用道家來進行治國,除非是太平年代。道家不是沒有政治立場,但它的政治立場,是站在老百姓一邊來考慮問題的,他想要實現的,是小國寡民的目的。而這一點,顯然與想實現大一統的統治者的想法,是完全背道而馳的。總之,如果用道家治國,就絕對不可能實現天下統一。

    其次,《呂氏春秋》是兼採諸子百家之長的學說。這些諸子百家的學說,很多方面是相悖的。比如儒家和法家,就是一對冤家,不太可能走到一起。墨家同時也和其他家不太一樣。而且,當時這些諸子百家之所以能夠成立,更重要的就是他們堅持自己的立場,因此才能夠在各種學說中脫穎而出。想要在具體的施政中同時運用這些學說,顯然是辦不到的。

    所以我認為,呂不韋編寫《呂氏春秋》的目的,應該主要不是為了把它作為一種施政綱領。那麼,呂不韋編撰《呂氏春秋》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呢?

    我認為,呂不韋編著《呂氏春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洗白自己。或者說,是為了給自己鍍金。

    (秦異人劇照)

    呂不韋想洗白什麼?

    呂不韋本來是一個商人,他透過做生意,賺了不少的錢。在古代,商人的地位一向都是比較低的,大家對商人也都是不怎麼瞧得起的。這是由古代農耕社會的特點所決定的。因此,一個商人很難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為大家會瞧不上他,不可能讓他走上高位。范蠡就是一個做生意的奇才,他曾經三次讓自己變得非常富裕,但是范蠡三次都把錢財全部散光了。他為什麼要把這些錢財全部散光?顯然他想要告訴世人,他只是玩玩而已,並不想做生意,並不想當一個商人。

    呂不韋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後來他成為了秦國的宰相。所以,他無論如何要洗白自己作為商人的一個身份,讓大家把自己當成一個文化人。

    除了這一點外,呂不韋還要改變人們所謂“奇貨可居”這種觀念。大家都知道,呂不韋之所以能夠走上秦國政壇,是因為他做了一筆大生意。透過投資秦異人,然後實現掌控秦國政壇的目的。這一點,是全天下有名的。

    呂不韋不願意別人有這種想法,所以他才會用一部書,來表明他自己並不是浪得虛名,並不是做生意得到那樣的地位,而是自己有真才實學。

    (秦王嬴政劇照)

    也就是說,呂不韋編撰《呂氏春秋》,就是包裝自己,給自己鍍金。

    有一件事情,可以證明呂不韋對自己的包裝有多厲害。呂不韋在編撰完成《呂氏春秋》後,就對外公佈說,誰要是能夠對《呂氏春秋》改一個字,那麼就獎賞誰“千金”。這也就是“一字千金”的來歷。當然了,最終肯定一個人都沒有。不可能有人來改。

    很明顯,呂不韋就是想透過這個,表明《呂氏春秋》是登峰造極的學說。

    不得不說,呂不韋真是一個經商的奇才。商業肯定是要做廣告的,而呂不韋竟然把廣告做得這麼漂亮。

    不過,我最後還想說的是,呂不韋確實是一個經商的奇才,但是他明顯不是一個政治家。就算他用《呂氏春秋》來洗白包裝自己,但是最終並沒有達到這個目的。而且,由於他在政治上不怎麼會玩手段,最終他落得一個被貶自殺的結局。

    (參考資料:《史記》等)

  • 12 # 漩渦鳴人yy

    呂不韋著作《呂氏春秋》,其目的究竟是何,相信如果看呂不韋一生的走向的話,可以略微推測出一二!

    其實按照最近的電視劇大秦賦裡面所寫出來的事情,呂不韋似乎是為了幫助秦始皇!一統天下之思想,為統一天下做準備,但真實的歷史有沒有這段尚且難說。但總體而言,呂不韋為什麼要著作《呂氏春秋》,其目的是可以推測出來的!

    首先第一條,呂不韋作為風投的始祖!大家想想呂不韋的一生是否圓滿!真是圓滿的不能再圓滿了!作為商人,其商賈可滋六國,令六國富裕,作為政客,他投資公子,最終成為秦國的相國!

    所以呂不韋這個人到最後感覺他整個人已經到了一種無慾無求的境界!所求之事為徒,其二,第一,秦國富強一統天下,這就是為什麼他後來派遣蒙驁,率軍隊攻打下東郡,一舉割斷了山東六國的聯絡。第二點,他要著書立說!

    所以呂不韋立刻就上另外一個產業,也就是思想產業,這個思想產業是呂不韋后半生一直為之奮鬥的一個事情。《呂氏春秋》的出臺,使得呂不韋徹底和歷史掛鉤,吃自己的名字,真正能做到名留青史,這樣呂不韋作為商人,他成功地作為政客,他是成功的,作為思想家,他也是成功的。如此一個成功的人士,呂不韋定能含笑九泉了!

    而且呂不韋當時也看出秦國的問題所在,秦國作為六國最強,但其人才卻來自於六國!所以呂不韋的做法無異於向六國發出一個訊號,呂不韋大肆的招攬六華人,才充實秦國的人才庫,透過著書來吸引他華人才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

    因為秦國依靠軍功制度來爭奪天下,能夠給六國是人上臺的機會不多,然後秦國設立了《呂氏春秋》這樣一個大專案,就好比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一樣吸引各國的優秀人才。到秦國彙集!

    只是說最後一個原因,可能就真的如呂不韋所說,自己想要跟戰國四公子攀比一下,但實際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呂不韋此時只勢力權力風頭相較於戰國四公子,誰更勝一籌呢?

  • 13 # 使用者凡鄭

    《呂氏春秋》與其他百家言的最大區別,就是其他學說是理論論著,而《呂氏春秋》實際是呂不韋為君王制作的工作守則。守則月令篇是一年四時的常規工作專案和注意事項。後十四篇是君王修身用人等各方面的基本原則和注意事項。呂不韋的治國理念是不拘於一家之言,雜用各種有利於治國安邦的理論。呂氏春秋不是理論論著,是行動準則。

  • 14 # 元亨利貞Wang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在秦國相邦呂不韋的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雜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道家學說”為主幹,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農家、兵家、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一後的意識形態。

  • 15 # 田家樂樂田思悅

    呂氏春秋,諸子文章的經典。呂氏春秋是秦相呂不韋召集諸門客集體編纂的一部著作。全書分為3個部分:紀,覽,論。紀按照春夏秋冬12個月分為十二紀,比如春分三紀,孟春,仲春,季春。每季包括5篇文章,總共60篇。覽按照內容分為8覽,現有63篇。論也是按照內容分為6論,共36篇。還有1篇序意,就是全書的序言,放在十二紀後面。呂氏春秋全書共160篇,結構完整,自成體系。呂氏春秋是對先秦諸子的思想進行了總結性的批判,對各家思想都進行了改造和發展。呂氏春秋以易學,陰陽,五行,干支文化思想為總綱,融合眾家所長,形成了包括政治,經濟,哲學,道德,軍事,農業各方面的理論體系,肯定並且尊崇天道,察地道,覽人情的順天應人思想,同時又更加主張去主動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積極有為地進行社會活動。它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學文化方面的歷史資料,都是我們民族一分珍貴的遺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位網友,幫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