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經常發現德系車用了幾年後就開始燒機油,對此網上有專家就開始說了,是因為德系車特殊的網格壯缸筒的工藝,是為了保護活塞犧牲了一部分機油,對此很有懷疑,元芳們,你們怎麼看?
9
回覆列表
  • 1 # 傲威清積碳

    為什麼德系車容易“燒機油”(機油消耗量大)?這是技術或者質量問題嗎?還是德系車對發動機的研發並不符合中國國情?

    1、德系車氣缸工藝

    德系車對發動機氣缸的加工工藝:其發動機氣缸壁在顯微鏡下呈現為網狀形(平時由肉眼看氣缸壁都是光亮的),這每個細小的網孔都是存機油的“小油庫”,活塞在氣缸中上下執行工作時要比平面氣缸壁的潤滑效能更好,這也就將活塞環和氣缸壁之間的磨損降到了最低。

    氣缸壁示意圖(魚網狀)

    *

    另外德系車的活塞環韌性較好,張力的程度弱於日系車,這樣的匹配自然也減少了活塞環上下執行對氣缸壁造成的磨耗,所以德系車在行駛了幾十萬公里後,去測量其發動機氣缸壁的磨損,要比其他車系小,發動機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況(主要指氣缸壓力)。

    活塞環

    *

    2、“燒機油”內因

    (這裡指機油消耗較大和其他車型相比),由於德系車的氣缸壁呈網狀,在活塞做功(點火爆燃)下行時就將網孔“小油庫”中殘留的機油燒掉了。

    發動機氣缸的這種設計,在歐洲國家使用,燒機油要比在國內使用少很多,原因是歐洲國家道路較好,跑高速較多,發動機在高轉速條件下,網狀缸壁的網孔中(小油庫)存的機油較少,燒掉的也少。國內高速公路最高時速在120公里/小時,跑高速的時間少;而城區車速大約在40公里/小時,並且道路擁堵,長時間低速,每個路口的紅燈等待,發動機過多時間處於怠速狀態,這樣的發動機工作環境,導致停留在氣缸網孔的機油較多,燒掉的機油也就多了。這如同一輛車為什麼跑長途省油,在城裡開費油是一樣的道理。

    測量缸壁厚度

    *

    3、“燒機油”外因

    活塞環處的油泥和積碳造成活塞環背隙、邊隙變小,髮卡,從而導致活塞環和缸壁之間的“間隙變大 ”。間隙變大造成兩方面影響,一是一部分機油會直接竄到燃燒室燒掉,二是下竄氣造成的曲軸箱通風壓力加大,大量機油蒸氣透過曲軸通風系統從進氣閥到燃燒室燒掉。

    *

    4、機油消耗量大應對辦法

    (1)機油裡新增質量有保證的機油保護(修復劑),增加機油的粘度,提高密封性,彌補活塞環和缸壁之間的間隙。

    (2)清除活塞環處的積碳。

    (3)降低機油的溫度,可以使曲軸箱的機油蒸氣減少,減少透過曲軸箱通風造成的機油消耗量。

  • 2 # 白希文

    關於德國車燒機油這件事兒,德華人確實不以為然,尤其德國跑車都會標配一瓶一升的原廠機油放在行李箱裡。

    燒機油和消耗機油

    首先要說,燒機油屬於汽車故障,排氣管是要冒藍煙的,只要沒冒藍煙,就鐵定不是燒機油。德國汽車企業當然不能承認這一點,而且從排放的角度,德國汽車也不可能真的燒機油。真正的原因還是消耗機油較多而已。不為別的,就是因為渦輪增壓鬧得。

    所有的渦輪增壓都“燒機油”

    如果非要說燒機油,所有的渦輪增壓車都燒機油,誰也跑不了。即便是自然吸氣發動機,如果一直處在高負荷運動下(比如超跑),一樣要“燒機油”。德國是最早讓汽車裝上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國家,因此這個印象也就固定下來了。

    機油都去哪兒了

    一種說法是為了保護氣缸,而在汽缸壁上使用了華為P10的“鑽雕工藝”(啊哈哈哈),讓氣缸不是那麼憑證,可以掛住機油分子,尤其是水平對置發動機,更需要這種工藝讓機油分佈平均。而這種工藝也會讓機油消耗巨大。

    另一種說法就更靠譜一些了,那就是德國汽車的油封老化,造成滲漏,我原來的奧迪A4就遇到過這關問題,1個月機油報警燈就亮,都是滲漏出去的,不過北京的奧迪4S店都是免費給加機油,不知道外地是不是這樣。

  • 3 # 淡定看花落

    我們都知道,德國的汽車製造業是非常強大的,儘管國內汽車發展也很快,但與德國汽車的差距仍然非常大,這一點也是必須承認的。在大家的印象中,賓士、寶馬等都是豪車。和這些豪車一樣,大眾等轎車也是大家選擇中低檔車中的一個非常熱門的品牌。在中國市場上,德系車已經佔據了一席之地,但近幾年來,德系車在中國市場口碑逐漸下滑,而口碑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德系車出現了許多機油案例,所以不少小夥伴都會問,為什麼德系車一到中國就開始燒機油呢?答案就在這裡

    一是機油之間的區別,德國機油和我們中國機油是有區別的,德國機油的粘度比中國機油高一些。由於這一原因,德國汽車在中國很容易出現油燒現象,並不是說我們國家的機油質量不如德國機油。而德系車的發動機結構則更為獨特,更適合本土機油。

    二是水土不服,德系車的研發首先肯定要照顧到本國的駕駛習慣,而德國的道路和駕駛方式與我們也有一些不同,比如司機的駕駛習慣,限速,交規等等。積重難返的這些問題,促使德系車進入中國市場後出現了燒油現象。

    在中國,堵車這個問題可以說是非常嚴重的,不僅僅是一些大城市,甚至是一些二、三線城市,現在堵車的情況也非常嚴重。但在德國,堵車現象可以說是很少見。由於德國高速無限速,所以沒有任何堵塞。而且長時間的怠速行駛必然會增加油耗。上面是造成德系車一到中國就燒掉機油的三大原因,看了之後有網友說:還是買中國產的好。你覺得怎麼樣?

    談起德系,一般人首先會想到賓士、寶馬、奧迪、大眾。在國內大體上這些品牌中細分的其實是三個,賓士集團、寶馬集團、大眾集團。前兩款產品燒機油的現象很少發生,即使有個別批次的機油也很少發生。(並非全部)。但大眾旗下的產品卻是燒機油現象極其普遍,幾乎成了大眾和奧迪的產品名片。

    常在各種媒體上看到德系燒機油的說法。事實上,一些廠家並不缺乏混亂的概念。“欲蓋彌彰”這句成語講得正是道理。由於今天大眾在中國的產品還沒有達到德系品質的水準,原因很簡單,就是零部件的中國產因素。靠市場洗腦才能贏利是可以解決的。

    大家都知道大眾在中國市場失利的結果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達到的,這種現狀的形成並不是因為質量如何優秀,產品如何優秀,科技如何先進,其受益的只是提前進入國內市場,政策的支援,人口的龐大,洗腦式營銷,市場的巨大紅利。這樣也就形成了所謂以銷量為例質量的極不客觀現象。這一現象的形成也與中國汽車文化的落後有密切關係。由於無知的朋友總是愚蠢的。

    大眾在國內的產品大多都是國外的淘汰品,這些產品完全脫離了汽車工業時代的潮流。僅僅是一步一個腳印,再加上無恥的簡配,品質與正宗的德性根本不相稱。這樣的產品怎麼會叫德系?但一般人總是混淆概念。引進中國首款車型的普桑都是以正宗德系旗號引進的。但普桑其實是大眾在海外工廠設計製造的,和德國本土相比,差了幾千裡。只是那時國內的汽車產品質量很差。對比和營銷結合起來形成了皮實中的口碑。但以今天的標準再來衡量,只會笑話當時中國製造業的低端和缺乏汽車文化。

    再說燒機油的問題,燒機油和普通機油的損失不一樣,大眾就是因為技術不夠好才一直沒有解決燒機油的問題。因此,在此不要把所謂大眾燒機油當作高科技謬論而混淆概念。身為消費者只關心經濟,實用,省心。燒油對消費者來說最直接的就是一旦車輛出保,車主將面臨高額的維修費,而且很難根治。它還和以後賣二手車的價格直接聯絡在一起,因為二手車販子們都不想去買到有問題的車,即使是品牌更高階的車也不願意買。

    也許說到這裡,會有很多大眾粉絲拍磚,但仔細想想,大眾最初提出的市場換技術,現在我們又換來了什麼?再次思考大眾是否是中國汽車業的救星?事實上,這只是一隻血吸蟲而已。由於群眾沒有來中國送禮。又去看看大眾所謂的高調背後是什麼?用機油燃燒的引擎?全面洩漏的車體?各種零件?頓挫嚴重雙離?品質與良心的簡單搭配?如果這些都等同於德系的話,那隻會讓人傻笑。

  • 4 # 非專業車評

    題主大人懷疑的不錯,這種網格狀儲油罐式氣缸壁由於一個個小儲油罐存油導致燒機油的說法的確是經不起推敲的,要說對燒機油的問題產生影響這不假,多少可能會導致燒一丟丟機油,但燒機油的主要原因不在這!

    首先說明一點,任何車系的氣缸缸壁都是不光滑的,缸壁上都有網紋,活塞上也都有微稜的存在,五大車系皆如此,都是肉眼不可見而確實存在的!不光氣缸上有這種結構,甚至連軸瓦上也有這種網紋狀結構,換句話說在工業領域只要涉及到金屬之間的摩擦,都必然會設計成這種網紋狀!其實在工廠裡玩過機床的朋友就會有印象,這種網紋狀刀工根本不是什麼特殊的玩意,還整個德系車特殊的工藝?逗樂呢吧?工廠的機床床面上若過於光滑,鉗工們都得人工的劃上些網格,點出些小儲油罐呢,無論哪行、哪業,造汽車、坦克、飛機、輪船,無論是哪國的加工技術,只要涉及金屬間的摩擦,這種網紋狀結構是必須的!這是個很普通的方式,不存在什麼特殊的地方!日系車的氣缸也有這個網格!所以,德系車燒機油的問題和網紋狀氣缸幾乎沒有關係!大家都瞭解發動機的工作溫度吧?一般情況下發動機的工作溫度在85—105度之間!溫度過低機油流動性不好(所以要適當熱車),而溫度過高超過110度就開鍋了!德華人與日本人的造車理念本身就不同,德系追求效能、日系追求穩定。。這樣一來就導致兩大系奔著不同發展方向前進!德系車發動機工作溫度大多數都在100-105度(甚至更高),而日系車的工作溫度在90-95度!德系車最佳的工作溫度其實是在105度以上,這本身已經接近開鍋溫度了,後期德系車再大面積普及渦輪,渦輪的強制進氣導致點火前的缸壓很大,點火溫度、點火前壓力都比日系車要大的多!人總壓力大會生病,發動機總壓力大一樣會出問題!總是這麼高溫、高壓在配上日常使用中的熱脹冷縮的摧殘,自然而然的油封、膠條、密封圈都會比日系車老化的快的多,由於渦輪機頭嚴苛的工作環境,德系車的活塞環與缸壁之間的縫隙也出現的比日系車更早,自然而然的會出現燒機油、漏機油的問題了。相比之下曾經的日系車大都走的自然吸氣路線,發動機工作溫度相對低些,關鍵是沒有渦輪的搗亂,使得日系車發動機的油封、膠條、密封圈之類的壽命相對要長很多,老舊的日系車也會燒機油,但一般情況下比德系車晚很多,燒機油的原因其實也和德系車一樣,都是上面那幾樣老化,只不過日系車發動機的老化相對慢些!而如今日系車也在跟風逐漸的走上渦輪增壓的路線,之前在某論壇上也看到關於豐田2T燒機油的說法,但以時間節點來看,兩田一產的渦輪機頭誕生的較晚,還並沒有完成一個生命週期,畢竟上市時間短,還不能判斷以後日系渦輪機頭是否會燒機油!畢竟德系車大部分燒機油的節點在3年半到4年半之間,幾乎燒機油的德系車出現燒、漏油的問題全集中在這個時間段上了。。。所以關於日系渦輪機頭咱們拭目以待,理論上看,也很難避免德系車燒機油的問題,幾乎不可避免!如果日系渦輪不燒機油那麼可能很快德系車也不會燒機油了,因為工業領域都是相互借鑑的!好了,說了這麼多都明白了吧?網紋格狀氣缸壁與燒機油關係很小,只是在嚴重堵車時在理論上會燒機油!同樣這種情況日系車也會燒,但這種情況燒的是微量的,極少!所以以後就別在說德系車網紋狀缸壁了!這是常見的不能再常見的常規加工了,中國產的摩托車氣缸壁都是網紋格的。。。就沒有不是網紋格的氣缸!燒機油、漏機油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德系車發動機工作溫度更高,再加上渦輪強制進氣行程的高溫、高壓所導致發動機內部密封零件的過早老化所導致的!記住無論是哪國、哪系的發動機在鏜缸壁的時候,都會把缸壁鏜成網狀式的。

  • 5 # 做花小工

    德系都燒機油?這個問題本身就極不科學。說到德系一般人都會首先想到賓士,寶馬,奧迪,大眾。國內一般這些品牌裡細分其實就是三家,賓士集團,寶馬集團,大眾集團。(並不是全部,只說民用轎車)前兩家的產品燒機油的現象極少發生,就算有也是個別批次。但是大眾旗下的產品卻是燒機油的現象極為普遍,幾乎形成了大眾和奧迪品牌的產品名片。

    經常會在各種媒介中看到德系都燒機油的說法。其實背後不乏某些廠家混淆概念。成語裡有一句叫欲蓋彌彰,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因為時至今日,大眾在中國的產品與德系品質並不沾邊,原因很簡單,就是中國產採購零件的因素。為了利潤依靠營銷洗腦都是可以解決的。

    眾所周知大眾在中國市場得倒的成績是在世界任何一個地區都達不到的,這樣現狀的形成並不是因為質量如何過硬、產品如何出類拔萃,科技如何先進,其受益的不過是進入國內市場較早,政策的扶持,人口眾多,洗腦式營銷,市場巨大的紅利罷了。這也就形成了所謂拿銷量舉例質量的一種極不客觀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形成也與中國汽車文化落後匱乏密不可分。因為無知的朋友歷來是愚昧。

    縱觀大眾在國內的產品多是海外淘汰國內拉皮臆造的產品,這些產品與汽車工業時代完全脫節。只是勉強代步而已,加上無恥簡配,質量根本與正宗的德系不沾邊。這種產品怎麼能稱為德系呢?但是大眾一直混淆這個概念。引入中國第一輛車型的普桑起始都是打著正宗德系的旗號引入。可是事實上普桑是大眾在海外工廠設計製造的,與德國本土差之千里。只不過當時國內汽車生產質量低下。比較中加上市場營銷形成了大眾皮實的口碑。可是拿如今的標準再去衡量只能笑話當時中國製造業的低端與汽車文化的匱乏。

    再來說說燒機油的問題,燒機油與正常的機油損耗並不是一回事,大眾正是因為技術不夠出色才一直沒有解決燒機油的問題。所以這裡別拿所謂大眾燒機油是高科技的謬論來混淆概念。作為消費者只在乎經濟,實用、省心。燒機油對於消費者最直接的就是一旦車輛出保,車主將面臨大額的維修費用,並且極難根治。這也與日後二手車的出售價格直接掛鉤,因為二手車販子誰也不想去接一輛呼呼燒機油的問題車輛,哪怕這個品牌再比較高階。

    或許談到如此會有很多大眾粉絲拍磚,但是細細的想一想,大眾當初提出的市場換技術如今我們換來了什麼?再去想一想大眾是中國汽車行業的救世主嗎?其實只不過是一條血吸蟲罷了。因為大眾不是來中國送禮的。再去看看大眾所謂高階的背後都是什麼?燒機油的發動機?普遍漏水的車身?東拼西湊的零件?頓挫嚴重的雙離合?簡配的質量與良心?這些要是等同於德系那就只能令人啞然失笑了。

  • 6 # sanfuer

    造成燒機油的原因有:氣門油封老化、活塞環磨損、渦輪增壓器軸承損壞。特別是渦輪增壓發動機燒機油的比例也會比較大,主要是因為渦輪增壓器是透過機油潤滑和散熱,如果渦輪增壓器發生故障,那麼燒機油現象也會更明顯。寶馬、保時捷、奧迪這些車都存在燒機油的現象,在中國被燒機油困擾的人不在少數,你是不是也是其中一員嘞!

    燒機油不是絕症,是有辦法解決的,並非一定要大修發動機。大修對發動機損傷不言而喻,很多車主大修後燒機油仍會復發。其實要解決燒機油其實很簡單,只要選對潤滑油,讓你告別燒機油煩惱。最近蘇寧眾籌平臺上線了一款烯創石墨烯潤滑油,新增石墨烯主打緩解燒機油。

  • 7 # 車有範兒

    首先有個誤區需要糾正,不是德國車燒機油,而是所有車都燒機油,只是有的車機油消耗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而有的車比較明顯。另外總結一個問題,大馬力汽車比小馬力汽車更燒機油,原因應該可以理解,馬力越大,活塞運動就越快,所需要的機油潤滑就越多,而造成燒機油的根本原因是活塞與氣缸壁之間的縫隙,而這個縫隙會因為活塞的熱脹冷縮產生變化,所以大馬力發動機產生的熱量一定大於小馬力發動機,所以大馬力汽車設計時會預留更大的縫隙以應對熱脹冷縮,而小馬力汽車就可以將縫隙預留得特別小,尤其在冷車啟動時,大馬力發動機由於大縫隙更容易把機油帶去燃燒室產生燒機油現象,但發動機溫度上來後就會緩解,這就是燒機油的根本原因。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德國車更容易燒機油,核心是用車環境不同,德國等歐洲國家有很多不限速高速公路,路上很多車經常以200邁跑幾個小時,發動機的溫度非常高,對潤滑的要求也很高,而其他國家尤其日本,幾乎不可能用到這麼高的速度跑那麼久,所以日系車很少聽說燒機油現象。

  • 8 # 車有範兒

    德國車之所以會出現燒機油現象,更多是由於德國獨一無二的用車環境。德國擁有大量不限速高速公路,而德華人也經常以200公里/小時以上的速度,連續開上好幾個小時,這就對發動機的潤滑,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為了滿足這種極限工作環境,德國車就必須在活塞與汽缸壁之間預留更多空隙。此外,德系車發動機氣缸壁基本上都採用類似的網紋結構(儲油結構),發動機氣缸壁的儲油結構是透過表面處理得到的,有很多種結構形式:直紋、裂紋狀網紋、網格狀網紋、凹坑等,德系發動機氣缸壁主要是用松孔鍍鉻表面處理加珩磨得出來的網格結構。

    之所以採用網紋結構,就是為了讓氣缸壁更均勻的吸附多一些機油,讓活塞環運動時易形成油膜,起到更好的潤滑保護效果。因此,氣缸壁潤滑性好,耐磨,使這種發動機最重要結構壽命長。

    不過這種設計也有缺點,由於氣缸壁吸附機油多些,導致在燃燒這一側氣缸壁上的微量機油蒸發大些並被燃燒帶走,造成機油消耗比普通珩磨直紋結構更多,尤其是發動機低轉速時機油消耗會更大。

    其實,每款車都會有機油消耗的現象,只是多少不同而已。只不過由於兩國造車理念不同,在設計上有著一定的差異,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現象。所以,德國車燒機油並不代表德系車不好,而日系車不怎麼燒機油也不代表日系車就一定最好。

    如果你的車已經出現了燒機油現象,可以嘗試採用更加粘稠、也就是標號更好的機油來緩解。具體來說,就是把之前的0W20、0W30、5W30機油,換成0W40型號。但是,燒機油只能緩解和減輕,不能根除!

    只要在合理的機油消耗範圍內,真的沒必要過多糾結。合理的看待燒機油的問題,才能更好的體驗享受您的愛車為您帶來的樂趣和生活。

    觀其車,知其人,我們不只是懂車。

  • 9 # 煙鬥1下里巴人

    缸體乃至缸套生產工藝,最後一道衍磨工序都是網狀交角為30~45度的網紋,類似於導軌鏟花的減磨作用,此道工序還用於活塞與缸套配合間隙的最後一道精確磨削加工。幾乎是世界通用的加工工藝。當年維修過的日野KL一400型卡車的柴油機缸套同樣存在交角網紋。但八十年代初有資料介紹日本車發動機缸壁光潔度達到了鏡面程度,不知是否就是有人說的白光。但個人感覺有網紋的好,一個是抗磨性好,尤其是低溫啟動時就能展現出其優越性。在維修過程中可以透過網紋的再現性判斷氣缸壁磨損程度超差以否。最大的優勢網紋存油性好,所以抗磨。至於燒機油一說,世界上沒有那款內燃機不燒機油,只是對比計算機油耗油率超過設計指標沒有。另外在正常使用範圍內,有機油進入氣缸內的大部分都來源於進氣系統,真正由氣缸竄入曲軸箱後進入配氣系統時,那已經是接近大修換件程度了。

  • 10 # 汽修小師兄

    德系車不是喜歡燒機油,是它設計有機油消耗量,但是機油消耗量很少,出現燒機油情況有、渦輪增壓燒機油、氣門油封燒機油、活塞環燒機油。德系名機EA888渦輪增壓溫度高對機油品質要求較好,如果用劣質機油去保養,溫度高機油碳化一次發動機就損傷了,德系用真品機油按公里數保養,燒機油是不會出現的,機油品質很重要。

  • 11 # 張哥評車

    技術先進的發動機製造商一般有著非常高的質量,但是避免不了出現一些缺陷。

    德系車比如大眾很多一部分車都會出現燒機油的情況。燒機油也是很多車主很頭疼的一個問題,很多德系車主在後備箱都會準備一桶機油來應付不時之需。那麼就大眾來講,燒機油也是存在的,目前,隨著技術的提升,燒機油的情況也有所改善了。

    其實這不叫燒機油,準確的來講這叫機油消耗,只是機油消耗量比較大。相對來說大眾著名的ea211發動機和ea888發動機,對於ea211,燒機油情況投訴案例是比較少的,大多數都在ea888發動機身上,尤其是二代ea888,現在主流搭載的基本上都是三代ea888發動機,部分仍然存在燒機油情況。

    據不可靠訊息,大眾車每5000公里會消耗0.5-0.8 升左右的機油。其實任何車子都會有燒機油的情況,只是燒的多,燒的少了!在設計的時候某些環節或者因為要提升某方面效能,德系發動機,尤其是渦輪增壓發動機會消耗機油而達到理想的狀態!

  • 12 # 汽修功夫熊貓

    德系車燒機油,原因很多,以燒機油大戶奧迪大眾為例。

    1、德系車的橡膠件不如日系車,尤其是氣門油封、氣門室蓋墊之類的,不耐用不耐高溫,容易老化,當然了,眼下德系車也開始慢慢改進這些橡膠密封件的材質,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比較大的改觀。

    2、德系車的曲軸箱通風系統,喜歡用負壓式的分離器,比如EA888的廢氣閥就被人詬病至今,還有EA837的油氣分離器也是,裡面的膜片很容易破裂失效,而日系車採用的是撞凝式EGR閥,對曲軸箱廢氣通風分離徹底,沒有這個毛病。

    3、德系車的活塞環油環,大都喜歡用一體式油環,這種油環很容易被積碳堵塞,堵塞之後就失去了刮油功能,導致大面積的燒機油。

    4、德系車的功率和扭矩調教比較大,所以對於氣缸的磨損也比較嚴重,尤其是鋁合金缸體的車子,氣缸壁是鋁合金的,活塞環是鋼的,鋼刮鋁,所以氣缸容易磨損失圓。

    另外德系車工作溫度比日系車高,尤其是渦輪增壓的車,對機油要求也比較高,很多車主因為保養費用的預算不足,使用的機油未必達到要求,這樣也會導致發動機早期磨損引起燒機油。

    總之,燒機油的原因好好多,但是環顧各個車型,日系的確實比德系的燒機油要少很多,相信德系車廠的工程師們,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肯定在日以繼日的研究攻克這個問題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釣滑漂的高手,說說怎麼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