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過盡飛鴻矣
-
2 # 竊井蓋
按當時的形勢沒有比小武侯更合適的了,但是敗仗也是沒有辦法,是必然的。按正路子的打法,小武侯屯兵堅守待鄧艾糧儘自退,但當時蜀中軍心不穩,切鄧艾每戰必勝,當然百分之九十九是運氣。小武侯堅守也難保不發生大規模軍心潰散的情況,所以急需一場勝仗來穩定軍心。而且不分兵打不贏,分兵的話,鍾會就破劍閣,西線已經擋不住了,東線要是過劍閣,蜀中就無險可守了,下面就是廣袤的成都平原。其實蜀漢的敗勢在放棄漢中的時候就已經顯現了。
-
3 # 韶華傾夢
鄧艾偷渡陰平,一路打到綿竹附近。此訊息傳到成都,後主劉禪嚇得六神無主。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瞻父子才臨危受命,自願帶兵和鄧艾對峙。但可惜的是,諸葛亮對兒子的教導更多的是為人處事和品德方面,而關於軍事謀略等方面的知識卻鮮有傳授。
當然,諸葛亮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畢竟,諸葛亮已經位及人臣,且在蜀漢的政軍兩方面都很有威望。而如果兒子再像諸葛亮這般,難免會受到他人嫉妒,這對諸葛家族很不利。再者,諸葛亮長時間帶兵在外,也沒有時間傳授。
那麼,如果當時劉禪不派遣諸葛瞻父子前去應敵的話,派誰更合適呢?答案是沒有,以蜀漢當時的局勢來看,劉禪很難再找出一個比諸葛瞻更合適的人選。理由如下。
其一,鄧艾父子的實力不低。在文欽等人發動叛亂時,鄧艾作為一軍前去平叛,就和文鴦打了五六十回合而不分勝負;在侯何之戰,以及沓中之戰等戰役中,鄧艾更是和姜維打了數十合而不分勝負。
而作為鄧艾的兒子,鄧忠也繼承了父親的勇武,曾和姜維打了四十合而不分勝負。在三國後期,能夠姜維和鄧艾的實力都是較為強悍的。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劉禪隨便派出一人前去應敵。就算不論其計謀能否勝過鄧艾父子,就單是武力對戰也讓他們棘手了。
而諸葛瞻父子則不同,儘管諸葛瞻的實力不強,單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卻是一個勇猛的武將。當諸葛尚和鄧忠,以及師纂相遇時,僅憑諸葛尚一人便可把鄧忠和師纂站退。由此可以看出,諸葛尚的實力之強。
師、鄧二人又引一萬兵來戰。諸葛尚匹馬單槍,抖擻精神,站退二人。
再者,諸葛瞻的計謀也不差。姜維和鄧艾對峙多次,但鄧艾的綜合實力比姜維強上一點。而諸葛瞻和鄧艾對峙兩次,曾連番殺敗鄧艾的萬餘人馬,讓鄧艾對其很是戒備。
乃與眾將商議曰:“蜀有諸葛瞻善繼父志,兩番殺吾萬餘人馬,今若不速破,後必為禍。”
其二,當時成都的人馬中,並沒有多餘的人選。能力較強的姜維,當時正在和鍾會對峙在劍閣,而廖化和張翼等老將也在此處。而南中的霍戈,劉禪信不過,害怕他帶兵入京;而東面帶領白毦兵的羅憲,卻要守東線,防禦著東吳。
而蜀漢的人才選拔制度一直存在缺陷,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禪根本無將可派。
其三,當時主戰的人少;主張遷都的人有,而主張投降的更是佔據大部分。在諸葛瞻父子身死的訊息傳回成都時,劉禪和蜀漢的官員展開商議,其中要投降的人佔了多數。
其實,這部分官員想要投降,並不是諸葛瞻父子身死後才產生的,而是在鄧艾和鍾會伐蜀時便有了彷徨之心,在鄧艾偷渡陰平後,這種投降的心思更甚了。只不過,當時局勢還不明朗,他們也不敢聲張罷了。而主張投降的,尤其是譙周最甚。
所以說,在蜀漢面臨無將可派,而內部人員又大多數支援投降的情況下,除了繼承諸葛亮遺志的諸葛瞻父子,劉禪還能夠派誰去和鄧艾對戰。
回覆列表
以當時成都的情況,換成誰都很難抵擋。
蜀漢一方真正擁有領兵能力的武將都不在成都 ,或是鎮守一方,或是與魏國交戰中,留在成都的大部分都是反戰派,即使是諸葛瞻,也是一個長期反對姜維北伐的反戰人士。
鄧艾偷襲陰平的確是選了一個好時機,蜀漢的精銳軍隊和能征善戰的將領基本都在姜維的帶領下固守劍閣與鍾會率領的伐蜀軍隊相持,這些精兵猛將常年跟隨姜維北伐中原,久經戰火,意志頑強,戰鬥力非常強大,可惜全部被牽制在劍閣不能回援。
除了姜維大軍之外,蜀漢還有一些戰鬥力不弱的部隊,比如邊境的一些城池守軍,比如鎮守永安的閻宇、羅憲部隊,統領南中六郡的霍弋部隊等,魏國滅蜀之戰,後主劉禪命閻宇領軍回援,閻宇留下兩千兵力給羅憲守衛永安城,自己親領主力大軍極速回援,可是還沒趕到成都後主劉禪就已經投降了,閻宇本人和這支軍隊從此不知所蹤,估計是隱匿在民間了,他的副手羅憲帶領剩下的兩千兵力,在永安城阻擋趁火打劫的東吳大軍,先後擊敗東吳名將陸抗和步協,堅守六個多月,後來劉禪投降以後才跟隨後主投降曹魏。
鎮守蜀漢南中的霍弋麾下軍隊也是比較精銳的部隊,霍弋乃是蜀漢名將霍峻後人,長期駐守南中六郡,威望深入人心 ,即使在劉禪投降以後,霍弋也沒有立即投降 ,而是先觀望,發現魏國善待劉禪以後,才率領南中六郡投降魏國,劉禪若是沒有被譙周這樣的投降派蠱惑,而是選擇出逃南中六郡,未必不能在霍弋的幫助下 ,依託南中蠻人勢力重整旗鼓,再立蜀漢。
可惜諸葛瞻空有一腔熱血和報國之志,實際領兵能力遠遠比不上武侯諸葛亮,在佔據地利的情況下前期沒有搶佔險要關隘,後期沒有沒有死守城池,而是選擇了出城迎戰,以久不領兵的軍事能力,遇到的對手卻是鄧艾這樣當世頂尖的武將,怎能不敗?
綿竹一戰,諸葛瞻、諸葛尚父子戰死,還有張飛後人張遵、黃權後人黃崇、李恢後人李球等都在此戰殉國。至此, 蜀漢留守成都的臣子中再無能夠領兵出戰之人。
劉禪在選擇誰去抵擋鄧艾大軍的時候估計也很苦惱,平時朝廷黃皓掌權,派系爭鬥不斷,主戰派的人都被排擠在外,連姜維都不得不遠赴沓中屯田避禍,留在成都的要麼是黃皓這樣的奸詐小人,要麼是譙周這樣別有用心的投降派,要麼就是諸葛瞻這樣,雖然忠心耿耿,但卻能力不足的主和派,劉禪根本就是出於無人可用的地步!
若是姜維、廖化、張翼、閻宇、霍弋、羅憲這樣的能征善戰之人有一部分留在成都,未必就不能組織兵力死守,以待各地回援,只要戰事拖延一段時間,東吳孫休進攻魏國的大軍發動起來,鍾會帶領的軍隊很有可能會被調回去防禦東吳,單憑鄧艾的部隊,是無法滅掉蜀國的。
可惜劉備辛辛苦苦開創的季漢就此滅亡,三興漢室,終究成了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