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學無止境1949
-
2 # 交易匠人
我的觀點:
不論是股票交易還是期貨交易,長線的交易方法分享的價值都不大,因為長線的交易方法高度依賴交易者的經驗和認知。
你會發現一個現象,那些天天跟著參加什麼策略交流會的基本上都是新手,老手確實很少參加,因為自己知道 ,這確實是沒什麼用處。
交易經驗是交易技術連線實踐的關鍵紐帶同樣是單均線交易系統,或裸k交易系統。
為什麼有人能賺錢,有人覺得不靠譜?
這就是經驗上的差距。
在交易中,經驗的差距往往並不是體現在具體的技術應用上。
比如,一個交易十年以上的老手,你讓他總結有關均線和K線的用法,他總結的可能還不如一個只交易了半年的新人。
實際上,這就是交易的減法過程,新人是希望招招練,而老手只希望是一招通,這種思維的背後也是交易者構建交易系統的過程。
交易系統包括兩個部分:
1.可視部分;可視部分具體表現為你選擇什麼樣的交易模式,選用哪些交易指標和引數做為具體的開倉平倉條件。
2.不可視部分。不可視部分表現為交易者的交易理念,風險承受度,盈利承受度等。
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視部分越成熟,可視部分表現出來的就越簡單。
一個交易者的性格會決定他的交易行為,交易行為會決定他的交易經歷,他的交易經歷會決定他的交易風格,他的交易風格會決定他的交易方法,所以,交易方法並不是來自於學習和複製,在這種情況下,交不交流影響不大,甚至是交流多了有可能會造成“邯鄲學步”的後果。
曾有個朋友是趨勢交易者,然後他的入場點卻總是選在逆勢的時候,我就問他原因,他說,有人跟他說過:“下蹲的越多,跳的越高”。
儘管交易者們虧損的方式都是一樣的,但是盈利確是各自有各自的獨特方式,即使是交流可以獲得方法,但是也學不了用法,因為人與人之間不可能做到想法完全一致。
認知決定了交易者的與眾不同。我很認同一句話,交易者都是孤獨的,這種感覺來自於切身的經歷。
現在市場裡上有一個現象,計算機工程師可以代替交易員,前提是用程式化來代替操作,這個現象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用定式執行代替了最容易主觀出錯的環節。
交易者之間的區別並不在於交易技術本身,而是在於怎麼樣把技術合理的使用出來,之所以說是合理,而不是標準,那是因為人的認知力方面沒有標準。
如果,你沒有程式化的加持,那你只得透過一筆一筆的實盤交易去了解自己的缺陷,去感受市場的節奏和邏輯,你所能賺到的,一定是認知範圍內的錢,那些巨大的虧損一定是因為超出了你的認知範圍。
總結:每個人的交易之路都是獨一無二的,隨著交易的時間長,你會發現可供交流的東西就會越少,基本上每個人都守在自己的自留地裡,即使是能夠交流的話題基本上也是交易之外的。
新手們聚在一起聊的是交易,老手們聚在一起聊的是生活,按照《烏合之眾》的說法來看,一群人聚在一起如果聊的是一件事情,那真的會變成一群烏合之眾,所以,一群人湊在一起琢磨怎麼交易,結果一定是虧錢的。
所以,盈利的交易者,註定要承受孤獨,只有在孤獨的世界裡,才能發現最純粹的自我。
任何人都是不可替代的,這同時也是交易最大的魅力!
-END-
-
3 # 股票紅色尖兵
長線交易不適合散戶,尤其不適合老股民,因為股價的波動比較大一般人拿不住的,短線是銀,長線是金,現在散戶做的是做好初始資金積累,等有了大資金再考慮長線交易。
回覆列表
理想
真真假假啊
誰人看的透
做夢
在出手可及的
希望裡
彼此啊
你和我
誰人看的透未來?
離散終有時
阿米陀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