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班達拉姆之重溫歷史

    關羽是三國著名將領,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逝世於公元220年。關羽死後頭葬在河南洛陽,身子葬在湖北當陽。現在洛陽、當陽各有一處關羽墓,民間盛傳,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山西。”

  • 2 # 橋彼

    至於真墓,有兩處處是真的,知道關羽死後屍首分離,頭被曹操配香木安葬,身體就只能另外安葬了。都是真的!得看你是在意頭還是身體了

  • 3 # 路過風景路過你90

    孫權擔心劉備復仇,將關羽首級獻給了遠在洛陽的曹操。操識破其"嫁禍於人"之計,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厚葬羽首於洛陽城南;其正身,孫權以侯禮葬於當陽。這就是民間常說的關公"頭定洛陽,身困當陽"。

  • 4 # 沉睡的天堂

    《三國志》記載,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擒獲並斬首,“權送羽首於曹公”,證明關羽確實是屍首分離的。

    後來孫權把關羽的屍骸葬在當陽城西北處,而收到關羽頭顱的曹操,自知這是孫權的計謀,就按照諸侯的禮儀,把關羽頭顱安葬在洛陽,於是在民間就有“頭枕洛陽,身困當陽”的傳說。

    在當陽的關羽墓被稱之為“關陵”,建於東漢末年,稱為“漢義勇武安王祠”,隨著世人的關羽的敬重日益加深,在南宋時期,公元1183年,襄陽太守在關羽墓前修建了祭亭。

    到了元朝時,又修建的又墓門、墓道,明朝時開始新建廟宇,一直到嘉靖年間時才形成現存的規模,此後又多次修繕,在清朝同治年間,皇帝親筆賜“威震華夏”金字牌匾一塊。

    至於關陵之中是否真的埋有關羽屍骸,還不能確定,就算真的有,關陵已經成為人們祭拜的一個公開場所,盜墓賊即使想盜也不敢,畢竟是朗朗乾坤,更何況墓主人還是關羽。

    那麼在洛陽的關羽墓又是怎樣的呢?據《洛陽關氏圖譜序》記載,曹操以王禮把關羽頭顱葬在洛陽城東四十里左右的位置,並且那裡還形成了一個“關莊”,也是為關羽守墓

    如今現存的洛陽關林,明朝時修建的,一直到如今都香火旺盛,至於這裡面是否真的有關羽頭顱,以及其陪葬品,還不知道,畢竟這裡已經成為了人們祭拜的地方。

    除了關羽埋葬屍首的當陽和洛陽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是“魂歸故里”,傳說關羽死後,其魂魄在當陽玉泉寺一帶遊蕩,半夜裡喊“還我頭來,還我頭來!”弄的當地百姓驚恐不已。

    後來玉泉寺的主持去勸誡,說“汝一生取過多少人頭顱,你為他們想過嗎?”關羽聽後感到慚愧,從此安寧,在關羽的家鄉山西解州,人們為他建立了衣冠冢,稱為關廟。

    據說最初建立於隋朝時期,後來戰爭中被毀,到了宋朝時期被重建,如今現存的關廟主體建築,都是清朝康熙年間修建的,其目的和用途是供後人祭祀,跟洛陽的關林差不多。

    除了這三處比較受人公認的關羽墓,在成都也有一處關羽的衣冠冢,不過已經被毀了,現存的三處最可能的關羽墓,都已經成為一個公開場地,盜墓賊是無論如何也不敢盜的。

  • 5 # 穎潁影娛

    當初關羽水淹七軍,擒獲魏將於禁、龐德,于禁投降,龐德被殺,這時的關羽卻是威名顯著英雄了得。曹操增兵徐晃,與此同時,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魏吳兩面夾擊,關羽不敵,最終被東吳名將潘璋部下馬忠擒獲。

    《三國志》潘璋傳中記載:

    權徵關羽,璋與朱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璋部下司馬馬忠禽羽,並羽子平。

    《三國志》吳主傳中記載:

    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於襄陽,曹公遣左將軍于禁救之。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

    生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權內憚羽,外慾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

    自效。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鬥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猶豫不能去。

    閏月,權徵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糜芳以城降,蒙據江陵,撫其老弱,釋于禁之囚。陸遜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

    《三國志》關羽列傳記載: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由上可知,關羽真正的墓地在湖北當陽臨沮,即“關陵”。

    身首異處是傳說,沒有證據說明。

  • 6 # 青梅煮茶客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鎮守荊州的蜀國大將關羽戰敗,被東吳大將呂蒙用計殺害。東吳為嫁禍曹操並轉移蜀國復仇的視線,派人將關羽首級送與曹操。曹操一眼識破東吳的用心,乃以王侯之規格將關羽首級厚葬於洛陽南門外。

    由於關羽出生于山西解州,亡故並身軀葬於湖北荊州,故後世共有3處關帝的祭祀廟宇為最,即:山西解州的關帝廟、湖北當陽的關帝陵,以及河南洛陽的關帝林,也才有民間關羽“頭枕洛陽,身在當陽,魂歸故里”的說法。

  • 7 # 米粒閒聊

    關二爺屍首分離,他的真正的墓地究竟在哪裡呢?公元219年十二月,孫吳陰襲荊州俘殺關二爺。隨後,孫權將關二爺的屍身按諸侯的禮儀埋葬於當陽(今湖北省當陽),也就是常說的大王冢。孫權又將關二爺的頭顱送予曹操(不清楚孫權此舉,是向曹操邀功請賞,還是間接的向劉備表明,是曹操讓自己殺關二爺的)。曹操也以諸侯的禮儀將關二爺的頭顱葬於洛陽。而且,蜀漢也在成都為關二爺建了衣冠冢。一位戰將,敵我三方都為其建了墓地,恐怕在歷史上也就只有關二爺了。因此,民間有種說法“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運城)。”至於,關二爺真正的墓地是哪裡,前兩處墓地都應算是。另外,在當陽的墓地在明朝嘉靖年間,被官方稱為“關陵”。這已將關二爺的身份抬高到了皇帝的地位。因為,只有皇帝的墓地才被尊稱為“陵”。而在洛陽的“大王冢”,則在清朝康熙年間,被官方稱為了“關林”,這又是

    將關二爺的身份等同於孔聖人——孔子。這是因為,在此前只有孔聖人的家族墓地能被皇帝稱為“孔林”。因此,關二爺也就成了與文聖人孔子齊名的武聖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吉思汗,到底有多強?有沒有被過分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