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鑑史

    【地理文化差異】

    關於統一非洲全境,這點在地理因素,及其催生的文化層面難以實現。先上地圖:

    從地形上看,撒哈拉橫亙在地圖的中間,而非洲的南部則被各式各樣的高原佔據。撒哈拉沙漠將其分為南非和北非兩個地區。

    中間的撒哈拉沙漠在古時並沒有如今這般的大小,但是作為地理上的障礙,足以阻斷大部分的交流通訊和政策的制定傳達。

    同樣由於撒哈拉的存在,儘管同屬非洲,南北非的人種和文化有著較大的區別。多為白人,說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

    北非由於氣候和歷史沿革的原因,比起非洲,北非更像是歐洲(地中海氣候)和西亞(文化原因)。處在地中海沿岸,難免被烙上羅馬的印記。而從東邊傳來的伊斯蘭教,也影響這裡人民的生活。

    相比之下的南非,多是黑人(也稱為黑非洲),語系更為複雜。

    統一的語言對於穩定的統治和人民的認同感影響重大。再說南部的高原,主要有東非高原 南非高原等等。

    東非高原多為裂谷,和上面的沙漠一樣,是溝通交流的天塹。

    而南非高原的地質情況要好上很多,沒有太多不適合文明發展的地形因素。

    再說高原區的文化,比起北非、尼日河區和剛果盆地附近,高原區的文化只能用粗陋來形容。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聽過一些段子,裡面是用食人族來作為BOSS的吧。很多的食人部落,都是出現在高原區附近的。

    這種初等的文化形態,不論如何都是難以進行統治和管理的。(統治者派出一個官員去任命地方官,然後被當地人吃了…吃了…這才叫窮山惡水刁民啊…)綜上:

    地理的差異和文化的因素,使得一個能夠跨越沙漠和高原而並治的統一國家是難以存續的。

    也就是“大”“一”“統”三個字的國家,在非洲完全不可能實現。

    【氣候和農耕】

    這一點要從氣候,生活方式,人種等方面來解釋了。

    非洲氣候圖,嗯 圖片來自高中課本。(還有沒有人記得非洲的氣候是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的 這個梗啊?~)從赤道向兩端說吧。

    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氣候,其土地是非常貧瘠的。

    因為,植物並不是只需要水就可以存活了,還有一些其他必須的生命元素,氮磷鉀之類的。

    因為植物的代謝過快,大多數的無機鹽等植物必須的生命元素被以木質的形式固定,而不是存在土中。(可以對比為東北黑土地的富饒是因為氣溫低 將腐殖質的營養固定在土中。)

    與為了適應當地土質而進行了千百年自然選擇的木本植物們相比,作為農耕食物的禾本類,沒有一絲一毫的優勢。生長慢,營養吸收能力低下,葉窄,株高較低不利於光合…

    貧瘠的土壤使得該地區難以出現農耕文明,至多有刀耕火種的類遊牧農耕存在。燒燬樹林(把樹木中的無機物透過焚燒歸還給土地),在這片區域耕種,由於養分消耗殆盡,幾年之後搬離這裡。(明白為什麼非洲兄弟這麼需要兩米下的氮磷鉀了吧!)

    由於住處不固定,村落的位置遷徙變更,無法發展出高效的通訊和交通方式(沒法送信,沒法修路啊),進而科技文化難以傳播開來,難以統一。然後是熱帶草原氣候。

    一般看到草原就會想到成群的牛羊,然後遊牧,蒙古,成吉思汗…繼而想到同樣有可能騎著馬(注意是馬還是駱駝…)統一全大陸嘛…這樣的順序。但是人家成吉思汗是沿著地圖橫著打的…這個是豎著…

    熱帶草原氣候最為突出的特點是有乾溼兩季,“雨季到了,又到了交配的季節——”雨季主要在5~9月(這是北半球的時間,南半球正好相反),而乾季填充了其餘的時候。

    兩個時節的降水量差別過大,導致了難以有適應這種氣候的多年生植物存在。

    這裡的植物大多都是雨季生長,在乾季到來時,就已經完成了生長繁衍的任務,然後枯萎。——主要就是草嘛。

    強行要變成多年生植物的話,解決方法只能是長成一個巨無霸,能在半年雨季中儲存夠一年的水分養料。

    而農耕作物的選育,多是從當地的作物中進行選擇培養,少部分是外來的引入作物。

    當地的作物早已在人類出現之前就被自然選擇成了草+巨無霸的植物組合,怎麼也找不出更好的適合農耕的作物了。

    而外來的,哪裡又能找到耐得住這樣子氣候的作物呢?

    熱帶草原氣候確實是不利於農耕,並且,還有一個更加誘惑著土著民族放棄農耕的因素:

    非洲大遷徙!

    由於乾溼兩季的氣候差別,動物們會追逐著水草的變化,而在廣袤而神秘的非洲大草原上進行遷徙~想象一下射鵰開頭的畫面,一群群奔跑的動物~那都是肉啊

  • 2 # 乏味的生活1982

    世界上七大洲,除南極洲居民稀少外,其餘六大洲都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儘管不同文明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但在人類進步的過程中,書寫了一個獨特的篇章。亞洲和歐洲幾乎涵蓋了古代帝國霸權的所有歷史。儘管北美、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生產和社會組織水平低於歐亞大陸,但它們也擁有繁榮的阿茲特克帝國、印加帝國和毛利土著文明。然而,縱觀七大洲的歷史,你會發現只有非洲從未有過一個強大而統一的文明。這是因為非洲黑人天生就不能建立帝國嗎?

    非洲,即非洲,位於歐洲南部,遠離地中海和歐洲大陸。在面積上,非洲僅次於亞洲,佔地球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在人口上,非洲在七大洲中排名第二。為什麼這麼多的資料指標不能支援一個古老的帝國?也許有人不得不說,古埃及人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埃及王國,迦太基帝國使整個羅馬,以及摩爾人,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褪色。當他們很強大的時候,他們不是入侵過直布羅陀海峽的比利牛斯半島嗎?這些人不是非洲人嗎?

    關於統一非洲全境,這點在地理因素,及其催生的文化層面難以實現。先上地圖:

    從地形上看,撒哈拉橫亙在地圖的中間,而非洲的南部則被各式各樣的高原佔據。撒哈拉沙漠將其分為南非和北非兩個地區。

    中間的撒哈拉沙漠在古時並沒有如今這般的大小,但是作為地理上的障礙,足以阻斷大部分的交流通訊和政策的制定傳達。

    同樣由於撒哈拉的存在,儘管同屬非洲,南北非的人種和文化有著較大的區別。多為白人,說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

    1非洲在歐洲殖民者發現之前,十分的落後原始,基本上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的,無論是社會發展還是武器製造,都沒有辦法支撐大規模的長時間的戰爭。由於落後的社會生產力,每天人們都忙於漁獵填飽肚子,大規模戰爭所需要的,後勤物資和數量巨大的武器,沒有哪個部落有能力積累。

    2被歐洲殖民者統治後基本就被一點點瓜分了,如此廣袤的大陸,也不是一個國家的殖民者吃的下的,所以基本東一塊,西一塊的,現在非洲很多國家的劃分也是以當時的殖民統治劃分的。

    3非洲沒有出過強有力的偉大領主,非洲人民也沒有什麼共同的凝聚力。更沒有大面積聯合的傳統,

    4非洲的地理環境不適合農業的發展,除了埃及外,即使是現在很多地方都處在原始部落的狩獵文明上,這種文明對土地的依賴較少,這使得非洲的國家對土地並不感興趣,反之中國為什麼自古就重視土地,因為中國自古是個農業國家,農業國家是最看重土地的,尤其是能夠種地的良田

    5當然現代不同了,因為誰都知道,佔有土地等於握有資源。但是非洲的國家已經基本成型了,要發動大規模戰爭吞併別國土地,要有錢有人不說,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在各國都有利益,你想打仗,會不會礙著這些大國的利益,都很難說,如果有,他們不會讓你打的起來,不說別的,給你的敵人多提供些先進武器就夠受的了。

    埃及人和迦太基人都是北非地中海沿岸的國家。這些國家與其說是非洲文明的結晶,不如說是地中海商業文明的結晶。在歐洲古代文明初期,地中海是南歐和北非之間唯一的交流方式。同時也是當時海上貿易和交流的紐帶。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和北非相互影響,沿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希臘聯邦、羅馬帝國、埃及王國、迦太基帝國等先進文明。但是南方,我們再也找不到一個對文明世界有重大影響的古代強國了。即使是脫離原始宗族形態的社會組織也很難找到。這不奇怪嗎?

    根據社會進步的一般規律,當宗族公社的生產力水平提高,物質保障處於過剩狀態時,階級分化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貴族與平民、手工業與商人、地主與農民之間分工明確。如果生產力進一步提高,諸如常備軍、警察和監獄等暴力機構將出現,直到新的國家出現。但我們看到的是,幾千年來,非洲人似乎一直過著採集水果、捕魚和狩獵的原始生活。為什麼非洲大陸的社會進步步伐停止了?是因為大自然對非洲如此苛刻,以至於它永遠無法在非洲大陸積累剩餘的物質嗎?相反,非洲發展的失敗確實歸因於自然,但不是因為自然過於嚴酷,而是因為自然過於熱愛非洲。

    從世界地圖上看,赤道橫貫中非,因此從中非到北非和南非,非洲大陸最南端是整個非洲最冷的地方。這個地區以世界聞名的撒哈拉沙漠而聞名,但除了撒哈拉沙漠,它還是一個肥沃的森林草原。許多動植物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直到今天,非洲的生物多樣性仍然受到世界各地科學家的青睞。可以想象,當古代的自然環境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時,這不是土著人生存的天堂嗎?相比之下,亞洲和歐洲都不如非洲肥沃,而且降水量遠不如非洲豐富。這證明了“沒有雨傘的孩子只能像地獄一樣奔跑”的說法。因此,我們生活在亞洲和歐洲的祖先只能依靠生產和勞動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需要,所以我們無意中創造了另一個燦爛的古代文明

    有人曾哀嘆非洲有如此肥沃的土地,但從未耕種,而是在野外打獵和捱餓。我們不能理解他們的生產模式,因為我們不能同情他們的環境。如果你生活在一個有很多動植物的環境中,你可以用陷阱填滿你的胃。你還會花時間和精力耕種土地、播種和施肥嗎?當然不會,所以非洲人不會這樣做,所以他們必須日復一日地重複古老而原始的生存方式,年復一年,直到歐洲人蜂擁而至,佔領並把它們賣給另一個大陸。

    因為優越的自然環境大大降低了生存成本,使非洲人感到快樂,同時也創造了大量的懶惰人。企業的缺乏似乎已成為這個大陸上人們的共同特徵。在亞洲、歐洲和美洲,我們的祖先幾千年前就馴化了馬、牛、羊、狗、雞、鴨和其他牲畜和家禽,但是非洲的動物太多了,他們從未見過在非洲馴化的本地動物。如果你能想象,犀牛、野象、鴕鳥、斑馬在過去的幾千年裡一直被不間斷地馴養,也許非洲不是這樣的。如果可能的話,斑馬和鴕鳥必須比赤腳走路更快,犀牛和野象必須比肩扛者更有效。但這些只能想象,幾千年來,非洲註定不會形成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強大國家。

    總之,為什麼非洲的歷史沒有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帝國?原因也是優越的自然條件,導致了“懶”字。

    今天,非洲變得越來越開放和現代化。非洲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與世界接軌後,非洲將更加繁榮繁榮。也許這片土地孕育的機會正靜靜地等著你呢!

  • 3 # fun探索發現

    這個問題你不如問歐洲為什麼不能形成統一的國家。

    就說當今的非洲,還有很多地方還是原始的部族群居生活。沒有統一的語言、沒有統一的文化、沒有統一的思想、甚至不是統一的人種。

    1、沒有統一的語音。非洲曾經被英國、法國殖民過。而且北非之前被阿拉伯佔領過。所以導致語言非常混亂。

    2、沒有統一的文化。非洲大部分地區並沒有古代文化這一說。只有蘇丹、摩洛哥等有。

    3、甚至沒有統一的人種。有尼格羅人、阿拉伯人、高加索人。甚至即使黑人面板顏色也不是完全相同。

    這樣的情況能統一那是不可能的。

  • 4 # 冷暖看人生

    1非洲在歐洲殖民者發現之前,十分的落後原始,基本上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的,無論是社會發展還是武器製造,都沒有辦法支撐大規模的長時間的戰爭。由於落後的社會生產力,每天人們都忙於漁獵填飽肚子,大規模戰爭所需要的,後勤物資和數量巨大的武器,沒有哪個部落有能力積累。

    2被歐洲殖民者統治後基本就被一點點瓜分了,如此廣袤的大陸,也不是一個國家的殖民者吃的下的,所以基本東一塊,西一塊的,現在非洲很多國家的劃分也是以當時的殖民統治劃分的。

    3非洲沒有出過強有力的偉大領主,非洲人民也沒有什麼共同的凝聚力。更沒有大面積聯合的傳統,

    4非洲的地理環境不適合農業的發展,除了埃及外,即使是現在很多地方都處在原始部落的狩獵文明上,這種文明對土地的依賴較少,這使得非洲的國家對土地並不感興趣,反之中國為什麼自古就重視土地,因為中國自古是個農業國家,農業國家是最看重土地的,尤其是能夠種地的良田

    5當然時代不同了因為誰都知道,佔有土地等於握有資源。但是非洲的國家已經基本成型了,如果現在要發動大規模戰爭吞併別國土地的話,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在各國都有利益,你想打仗,會不會礙著這些大國的利益,都很難說,如果有,他們不會讓你打的起來,不說別的,給你的敵人多提供些先進武器就夠受的了。

  • 5 # 歷史檔案館

    地理因素:非洲大陸地形多樣化,大型帝國難以實現集權統治和管理

    我們知道,文明誕生部落,部落構成國家,可以說文明是國家的根源和血脈。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都誕生在適合人類居住、水草茂盛氣候宜人的地帶,如古巴比倫:兩河流域,古埃及:尼羅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恆河流域,中國 :長江、黃河流域等。而且大都是平原地區,適合領土擴張和人口繁衍。帝國擴張的方向都是獲得更加肥沃的土地,掠奪更多的資源來壯大實力。

    而非洲國家想擴大地盤,難度係數就翻了好幾倍。從地形上看,撒哈拉大沙漠橫亙在非洲大陸,而東部和南部則被各式各樣的高原佔據。在古代,這種地理上的障礙,如同天塹一般,足以阻斷大部分的交流通訊和政策的制定傳達,這對國家的集權統治是很大的隱患,天然地限制了出現大型帝國的可能性。同樣由於撒哈拉大沙漠的存在,儘管同屬非洲,南非和北非的人種、語言、氣候都存在明顯差異。北非大部分是阿拉伯人(白人),語言也以阿拉白語為主,南非以黑人為主,語系更加複雜。我們知道,統一的語言對於穩定的統治和人民的對國家的認同感是多麼重要,更何況是膚色不同,對於南非和北非來說,這種顯著的人種差異也阻礙了非洲大一統國家的出現。

    沙漠不能種地,同樣,非洲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氣候,其實土地也是非常貧瘠的。因為,雖然不缺水,但是植物並不是只需要水就可以存活了,還有一些其他必須的生命元素,氮磷鉀之類的。因為植物的代謝過快,大多數的無機鹽等植物必須的生命元素被以木質的形式固定,而不是存在於土壤中(可以對比為東北黑土地的富饒是因為氣溫低將腐殖質的營養固定在土中)。同為了適應當地土質而進行了千百年自然選擇的木本植物們相比,作為農耕食物的禾本類,沒有一絲一毫的優勢。生長慢,營養吸收能力低下,葉片窄,身高又低,不利於光合作用,所以生長慢。

    貧瘠的土壤使得地區難以出現農耕文明,燒荒墾地,消耗完土地營養後,部落又需要搬到其他地方,過著類似遊牧耕作的生活,這種遷徙的生活方式和分散的部落構成導致他們對國家認同感非常低,這也是阻礙非洲大陸出現強大帝國的因素。

    歷史因素:近3000萬黑奴被販賣,長達400多年的殖民統治給非洲人民帶來深重苦難

    非洲雖然出現國家較早,但都是奴隸制國家,生產關係和生產方式極為落後,抵擋不住西方殖民主義者的堅船利炮。

    早在公元前16世紀,在尼羅河中游就出現了一個庫施帝國,有著發達的農業、鍊鐵業和紡織業,是遠古時代世界最富庶繁榮的國家之一,首都麥羅埃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鍊鐵中心,被西方考古學家稱為“古代非洲的伯明翰”。

    公元1世紀前後建立的阿克蘇姆王國,持續了長達300年的高度繁榮,國內的商品交換已發展到使用金、銀、銅幣的程度,那時創造的文字現在基本還在使用,高達60英尺的阿克蘇姆大石碑和拉利貝拉岩石教堂是聞名世界的非洲歷史奇蹟之一。

    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開始從狩獵採集野生植物發展進化到馴養動物和培植農作物。世界上有250多種農作物都起源於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公元前3世紀左右非洲進入鐵器時代後,先後出現過迦納、馬裡、桑海等古代奴隸制帝國。如果按照這個演變趨勢,在西非很可能會出現大一統的強大帝國。

    然而,自15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侵入非洲後,400多年的殖民統治給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從16世紀至19世紀,西方殖民者將2000多萬非洲黑人販運到美洲當奴隸。這些奴隸受到非人虐待,絕大部分活不到15年就死亡。西方列強還用武力搶佔非洲的土地和資源,進而完全瓜分非洲,建立起野蠻和殘酷的殖民統治。

    西班牙人登陸非洲,1534年

    瓜分非洲的各個宗主國情況不同,所以掠奪的方式也略有區別。比如說英國,在一開始就是簡單粗暴的強迫勞役,也就是直接抓人,送到工廠、礦場、種植園做苦力,一般都是累死為止。後來全球貿易體系建成,國際輿論對英國的做法強烈的譴責,自詡為文明源頭的英國為了臉面不得不中止這種制度。後來就改為現代資本主義掠奪,也就是放寬政策,讓非洲人發展自己的經濟,最後自己在不定時的收割利潤,也就是所謂的“剪羊毛”。

    法國用的方法就是經濟捆綁,把殖民地納入自己的經濟體系,成為自己的附庸。就比如一戰之後法國經濟極度困難,法郎貶值的一塌糊塗,為了獲取足夠的原材料,就打起了非洲的主意。法國海外殖民部部長阿爾貝·薩羅制定了所謂“殖民地經濟發展十五年計劃”,簡單來說就是讓非洲殖民地無償提供食物、勞動力、黃金白銀、工業原材料等等。

    而像葡萄牙和比利時就狠了,一直在不間斷採用強迫勞役制度,而且手段之殘忍狠毒簡直讓人髮指。最著名的就是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用子彈和皮鞭強行徵用非洲人修建鐵路和開採礦產,用各種酷刑對當地土著進行殘忍虐待。比如說強迫非洲土人拼命的開採橡膠,等橡膠開採的差不多了,比利時殖民者就把那些土人當成活靶子來進行射擊遊戲。短短几年裡,在利奧波德二世的折騰下,剛果人口銳減過半,大約有三百萬土著死於飢餓、瘟疫和子彈之下。而列強對非洲的礦產資源掠奪更讓人髮指,那乾脆就是明搶,兩次大戰期間,非洲出產的鑽石、黃金、白銀等礦產排全世界產量首位。

    除了勞動力和礦產資源之外,西方列強掠奪的最大專案就是經濟農作物。殖民者鼓勵歐洲人大批移民非洲,然後強行佔據土地,建立經濟作物的種植園和農場,再強行徵召非洲土著進行耕種。這一點英華人做的最絕,他們先是向非洲人徵收極高的稅收,還規定必須用貨幣交稅,非洲人為了獲取貨幣,不得不按照英華人的規定種植他們需要的經濟農作物,否則就只能去英華人開的種植園裡當苦力,靠每天微薄的薪水交稅,直到累死為止。

    這種經濟還有人口上的雙重奴役,導致非洲大陸資源瘋狂流失,再加上西方列強的槍炮鎮壓,非洲大陸出現強大的統一國家可能性微乎其微。

    人文因素:非洲人天性自由樂觀,對建功立業的興趣不大,崇尚及時行樂

    非洲是世界上舞蹈種類最多的大陸之一,非洲的傳統舞蹈源於生活,又滲透在生活中。每逢結婚、舉喪、添丁、成年、迎賓、戰鬥、勞動、祀神、祭祖、節慶、休閒,非洲人都會穿上極具民族特點的服飾並透過不同於其他大洲民族的特色舞蹈來表達悲歡愛恨和各種懷古慾望。可以說,沒有舞蹈,就沒有非洲人的生活。沒有舞蹈,非洲文化也會黯然失色。

    正是這種自由樂觀的天性,讓非洲人民在面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時候,擁有一種簡單快樂。日落而息,日出而作,非洲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著他們古老而傳統的生存方式。非洲雖然有氣候宜人的地方,但更多的地方自然環境十分惡劣,不提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東部的高原大峽谷,就說中部非洲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探險家斯坦利作為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殖民代理人,曾對剛果河流域做過考察探險試圖打通中部非洲的通道,在穿過熱帶雨林時,所帶的幾百人的隊伍,從叢林中轉出來後也就剩下了幾十個人,很多人都被森林中的瘴氣毒死了。像導致非洲人大量死亡的昏睡病,各種奇怪的熱帶瘟疫,都限制了非洲的發展。作為長期生活在這種自然環境下非洲人,還要遭受西方殖民者的苦難,在這中強大生活壓力下,外部世界是難以體會的。所以,也就不難理解他們崇尚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了。

    結語:強大統一帝國的出現都不是偶然的,挖掘背後的歷史因素,才能領悟帝國崛起的奧秘。非洲大陸作為遠古人類的起源地,卻沒有出現一個強大的統一帝國,不得不說生產力關係和生產水平有多麼重要。

  • 6 # 清山雅舍

    高原、沙漠、雨林的狂想曲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其陸地面積約為30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洲,僅次於亞洲。如此大的面積,別說是古代的科技水平無法管控這樣大的疆域,就是如今世界上的領土面積第一大國俄羅斯也才1709.82萬平方公里,剛夠非洲的一半。

    那麼拋開領土面積過大不論,我們探討非洲大陸為何難以出現統一政權,這就不得不說說它的地理格局。我們知道地緣因素是影響國家政治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好像喜馬拉雅山隔開了古中國和古印度,太平洋隔開了亞洲和北美洲等等,設想沒有這些自然天塹,世界是不是早就“手牽手,心連心”了?

    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積約有906萬平方公里,快頂得上中國的領土了。這樣一個大沙漠直接將非洲分隔成了北部非洲和南部非洲;

    狹長的東非大裂谷又將非洲分成了東部非洲和西部非洲;

    剛果盆地和南非高原,又將剩餘的部分分隔成中部非洲和南部非洲。

    結語

    開頭說過,非洲大陸難以出現統一政權的因素很多。但是受篇幅限制,重點解釋一下地理因素,也是因為其他因素也是由地理格局引發而來。所謂山高皇帝遠,在遠端的地域統治力已經太稀薄了的緣故。

  • 7 # 秀哥觀天下

    你好我來回答。我們先來看看非洲的地理及早期歷史:

    非洲有多大?前不久有個比較火的,關於平面世界地圖上各個國家面積的實際對比可以說明這一點。

    看得出來,非洲大陸非常大!如果非洲真能成為一個統一的大陸,可能歷史上只有極盛的蒙古帝國能與之在疆域上比肩。 再說地理,以赤道為界(也可以說以撒哈拉沙漠為界)赤道以北非洲除去西非沿大西洋海岸、衣索比亞、南蘇丹以及舉世聞名的尼羅河地帶,其餘地帶均是沙漠為主的地形。自然太過惡劣在原始社會是很孕育出農業、種植業的。赤道以南非洲主要是草原、雨林、高原地帶。草原、高原同樣也不容易孕育出農業文明。至於雨林,個人認為即使能夠孕育出農業,比如美洲的瑪雅文明,也是很難農業發達起來的。道理也很好理解,雨林本身物產豐富,同時雨林植被物種間能量交換迅速,實際土壤並不肥沃,同時雨林底下礦產以古代的技術條件,在無法解決礦坑排水的情況下很難開發出來。因此雨林地區古代是很難自己大規模金屬工具的。

    值得注意的是北非地區的埃及依靠尼羅河孕育出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農業文明之一。埃及文明在早期人類歷史上也獨樹一幟。不過埃及文明周圍有兩河流域發展起來的強敵,也有地中海隔海相望的南歐虎視眈眈。更何況埃及自身也無力跨過茫茫大漠去南非洲開發“殖民地”。 這裡問什麼單說農業的重要性。因為建立統一的大帝國,人口是長治久安的基礎。就算是歐亞大陸由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帝國,也是依靠與農耕民族不斷的交流、交易、以及戰鬥慢慢積累起來的。

    在歷史上來看,非洲以南的“蠻族”是不具備這個地緣和歷史條件的。 實際上整個非洲歷史上,國家的概念出現得很晚。整個人類歷史發展中,重要的事件和國家的崛起基本都發生在北溫帶(可能北溫帶才是人類最適合的生存環境吧)。除去早期的埃及,非洲在9世紀以後才陸陸續續在北非出現西蘇丹、衣索比亞等真正意義上的國家。這和亞歐大陸相比,是有多晚啊! 此後的非洲發展歷史就不贅述了。從二戰結束後,世界上幾乎不大可能再出現國家之間的大規模兼併的現象存在。因為現代的國家統治階級已經明白一個道理,國土疆域沒有過去那麼關乎國家生死榮興了。土地的價值一直都存在,但在工業社會沒有在農業社會價值那麼高了。

  • 8 # 火山觀察哨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廣袤的非洲大陸,人類文明孕育的搖籃,為何外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始終沒有形成一個同意的國家呢?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我只想從自然環境,以及由此帶來的弊端這個角度來聊聊,謝謝大家!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總面積近300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亞洲。如果非洲大陸真能誕生一個統一的國家,可能只有歷史上曾輝煌一時的蒙元帝國的疆域面積能與之匹敵了。

    一條赤道將非洲大陸分為南北,北部非洲除去衣索比亞、南蘇丹以及尼羅河周邊,其餘地區均已沙漠地形為主,自然條件太過惡劣,在古代社會是很難孕育出大規模農業的。

    為什麼要提農業的重要性呢?因為要建立統一的大帝國,首先要有數量眾多的人口,而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決定一個地區或者一個文明能否延續的基礎就是農業,說白了就是種的糧夠能養活多少人多少軍隊,就算是歐亞大陸由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帝國,也是依靠與農耕民族不斷的交流、交易、以及戰鬥慢慢建立起來的。從歷史上來看,非洲以北的“蠻族”是不具備這個地緣和歷史條件的。唯一例外的是北非地區的埃及,依靠尼羅河孕育出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農業文明之一,不過埃及周圍有兩河流域發展起來的強敵,也有地中海隔海相望的歐洲虎視眈眈。更何況埃及自身也無力跨過茫茫大漠去南非開發“殖民地”。

    南部非洲主要是高原、草原、雨林為主。高原和草原地區同樣難以孕育出農業文明。至於雨林,個人認為即使能夠孕育出美洲的瑪雅文明,其農業也是很難發展起來的。道理很簡單,雨林地區土壤並不肥沃,不適合大面積農業種植;同時限於落後的技術,雨林地區的礦產難以開採,因此無法發展出大規模冶煉技術,沒有先進的冶煉技術就無法制作精良的工具,沒有精良的工具就無法在雨林地區開採礦產,有點兒惡性迴圈的意思。

    實際上整個非洲歷史上,國家的概念出現得很晚。整個人類歷史發展中,重要的事件和國家的崛起基本都發生在北溫帶(可能北溫帶才是人類最適合的生存環境吧)。除去早期的埃及,非洲在9世紀以後才陸陸續續在北非出現西蘇丹、衣索比亞等真正意義上的國家。這和亞歐大陸相比,是有多晚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債逆回購怎樣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