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jin濤

    (1)症狀與發病條件。

    黃瓜黑星病可為害葉片、莖蔓、瓜條和卷鬚。子葉發病,其上產生褪綠黃白色橢圓形病斑,後子葉腐爛。成株葉片發病,多從嫩葉開始,初始病斑呈褪綠色小斑點,很快擴充套件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2~5毫米,黃褐色斑,1~2天后病斑乾枯呈黃白色,隨之多穿孔,留下黑色邊緣的星紋形孔。葉脈受害,組織壞死,但周圍健部可繼續生長,致使病部周圍葉片組織發生扭曲。生長點部位發病,幼葉多在2~3天內爛掉,形成禿尖,或邊緣腐爛,葉片呈匙形,類似黃瓜缺鈣狀。

    瓜條染病,病斑初為暗綠色凹陷狀,可溢位白色半透明膠狀物,變幹後成琥珀色塊狀物,後脫落。病斑後期多龜裂呈瘡痂狀。空氣溼度高時,病部可長出灰褐色黴狀物,瓜條多彎曲。

    莖蔓發病,病斑初呈水漬狀淺綠色、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條斑,後變凹陷、龜裂,色變深呈暗褐色。溼度大時,病斑上發生黑色黴層,嚴重時病部腐爛,致使莖蔓萎蔫。

    黃瓜黑星病是由黃瓜枝孢真菌侵染引起。種子帶菌是該病田間發生的初侵染源。病菌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架材上越冬。發病溫度9~30℃,最適宜溫度為20~22℃,空氣相對溼度90%時發病嚴重,相對溼度低於80%時,分生孢子不易發生,病害發展受抑制。重茬栽培,植株衰弱,葉片幼嫩容易發病。

    (2)防治方法。

    防治黃瓜黑星病要實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

    ①與非瓜類作物輪作。增施生物菌有機肥、磷鉀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減少氮肥使用量,預防瓜秧徒長;調整好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係,維持健壯長勢,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效能。

    ②調整生態環境。大田栽培要實行南北行向,適當增大行距,改善通風條件,降低田間小氣候溼度;設施栽培,白天實行高溫管理(32~35℃),夜晚加大通氣量,實行低溫管理(10~16℃),降低室內空氣溼度,創造一個不適宜黑星病侵染髮育的環境條件,控制病害的發生。

    ④化學防治:

    1)土壤和種子消毒。播種前每畝撒施99%惡黴靈50~80克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2.5千克,或甲基託布津2千克、敵克松2~3千克。種子用3000倍液99%惡黴靈+300倍天達2116浸拌種型藥液浸種15~30分鐘,或用種子重量的0.1%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

    2)陰雨天到來之前,及時噴灑600倍液的50%多菌靈(或7000~8000倍液的40%福星、3000~5000倍液的50%翠貝、2000倍液的10%世高、2500~3000倍液的25%阿米西達等)+600~800倍液的天達2116+6000倍液的有機矽+100倍液的發酵牛奶,預防病害發生。如果已經發病,要立即用上列藥劑交替噴灑。每5~7天1次,連續噴灑2~3次。

    設施栽培可用5%萬黴靈粉塵劑每畝溫室1000克噴粉預防,或用25%~45%百菌清煙霧劑、25%灰黴清煙霧劑、45%灰太狼煙霧劑,每畝溫室300~400克燻煙預防。

  • 2 # 貪字頭上一把刀M

    樓主你好!我是植物病理學在讀研究生。您說的這個“黃瓜黑心病”,學名應該叫黃瓜黑腥病。

    我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回答:

    1、黃瓜黑腥病病原菌

    2、寄主種類

    3、發病症狀

    4、發病條件

    5、發生規律

    6、防治措施

    1、黃瓜黑腥病的病原菌

    半知菌亞門(Deuteromycotina)絲孢綱(Hyphomycetes)絲孢目(Hyphomycetales)黑色菌科(Dematiaceae)枝孢屬(Cladosporium) et Arthur,稱瓜瘡痂枝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絲灰綠色,具分隔。分生孢子梗由菌絲分化而成,單生或叢生,褐色或淡褐色,頂部、中部稍有分枝或單枝,頂生分生孢子。分生卵形、不規則形、褐色或橄欖綠色,單或串生,單胞、雙胞,少數3胞。

    2、寄住種類

    瓜瘡痂枝孢黴菌的主要寄住有黃瓜、西葫蘆、南瓜、甜瓜、冬瓜等。

    3、發病症狀

    黃瓜全生育期均可發生,主要危害生長點、嫩葉、嫩莖和幼瓜。幼苗發病子葉出現黃白色近圓形病斑,嚴重時心葉枯萎,形成禿頭苗,成株生長點被害形成禿樁。嫩葉染病,葉面呈現近圓形褪綠小斑點,擴大為2~5毫米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淡黃褐色,後期多呈星狀開裂,病葉多皺縮。莖、卷鬚、葉柄、果柄上的病斑長梭形,黃褐色,稍凹陷,易龜裂,潮溼時表面生灰黑色黴層(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瓜條染病,初生暗綠色圓形至橢圓形病斑,溢位透明的黃褐色膠狀物,後變為琥珀色,凹陷、龜裂呈瘡痂狀,病部停止生長,瓜畸形,病瓜一般不腐爛,但無食用價值,潮溼時可生明顯的灰黑色黴層。

    4、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附著在病株殘體上,在田間、土壤、棚架中越冬,成為翌年侵染源,也可以分生孢子附在種子表面或以菌絲體潛伏在種皮內越冬,成為近距離傳播的主要來源。主要靠雨水、氣流和農事操作在田間傳播。病 黃瓜黑星病菌從葉片、果實、莖表皮直接侵入,或從氣孔和傷口侵入,在棚室內的潛育期一般3~10天,在露地為9~10天。黃瓜黑星病發病與栽培條件和栽培品種關係密切。該病菌在相對溼度93%以上,日均溫在15~30℃之間較易產生分生孢子,並要求有水滴和營養。因此,當棚內最低溫度在10℃以上,下午18:00 時到次日10:00時空氣相對溼度高於90%,且棚項及植株葉面結露時,該病容易發生發生和流行。溫室黃瓜一般在2月中下旬就開始發病,到5月份以後氣溫高時病害依然發生。

    5、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或絲塊隨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表面或菌絲潛伏在種皮內越冬,也可以黏附在棚室牆壁縫隙或支架上越冬。播種帶菌種子,病菌可直接侵染幼苗。土壤中病殘體上病菌第二年產生分生孢子,侵染定植的瓜苗。田間植株發病後,在適宜條件下病部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和農事操作傳播。溫、溼度條件適宜時,分生袍子很快萌發,從傷口、氣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潛育期4―7天,生長季節可反覆侵染。 病菌9―36℃均可發育,但發育最適宜溫度為20―22℃。相對溼度93%以上才能產生分生孢子,而分生抱子萌發必須要有水膜(滴)存在。病菌喜弱光,在春天溫度低、溼度大、透光不好的溫室內發病早而嚴重。發病輕重與黃瓜連茬年限呈正相關關係。黃瓜植株長勢,尤其前期長勢與發病有密切關係,一般前期長勢弱易發病且發病重。黃瓜品種間抗病性存在一定的差異。

    6、防治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與非瓜類作物輪作加強栽培管理,科學控制溫溼度,採用地膜覆蓋、滴灌等技術。從無病株上留種,做到從無病棚、無病株上留種,採用冰凍濾紙法檢驗種子是否帶菌。溫室、大棚定植前10天,每55立方米空間用硫磺粉0.26斤,木頭屑0.5斤混合後分放四角,密封點燃,燻一夜。加強田間管理,栽培時應注意種植密度,升高棚室溫度,採取地膜覆蓋以及滴灌等節水技術,及時放風,以降低棚內溫度,縮短葉片表面結露時間,可以控制黑星病的發生。

  • 3 # 感悟農村生活的大學生

    會大面積傳染的,黃瓜大面積發生黃點病,這裡的黃點病就是指的黃瓜靶斑病,黃瓜靶斑病是由真菌細菌混合感染的,發生之後非常難防治,這兩年其已經發展成為黃瓜生產中重要的葉部病害,對黃瓜葉片危害極大,嚴重的可以造成黃瓜90%以上葉片脫落,導致絕收。

    黃瓜靶斑病常見預防措施:

    1.可以用55℃溫水浸泡黃瓜種子和嫁接用的黑籽南瓜種子30分鐘,可以殺死種子帶的靶斑病菌。

    2.黃瓜移栽前對大棚土壤進行消毒,以及田地周邊。

    3.科學澆水,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風排溼,增加光照,創造有利於黃瓜生長髮育,不利於病菌萌發侵入的溫度、溼度條件。

    4.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適量施用硼肥。

    5.適當少留瓜,培育壯棵。將植株下部染病嚴重的葉片及時摘除,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同時適當減少留瓜,葉面噴施氨基酸類、海藻酸類、甲殼素類功能性葉面肥,以達到養棵子提高抗逆性的目的。

    6.黃瓜結果之後就開始預防靶斑病,藥劑可選用43%戊唑醇、40%腈菌唑、或21.2%氟唑菌醯胺+21.2%吡唑醚菌酯+喹啉銅。

    黃瓜靶斑病藥劑防治:

    1.及時清除病蔓、病葉、病株,並帶到田外燒燬,以防侵染源繼續危害。

    2.黃瓜靶斑病剛剛侵染的時候,這裡我們一定要快速辨別出靶斑病侵染的症狀,及早用藥,不然當侵染葉片達到3%以上的時候,就非常難以防治。

    發病初期藥劑選擇: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倍液、40%施Carens懸浮劑500倍液、25%咪鮮胺乳油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43%戊唑醇懸浮劑3000倍液等噴霧,每隔7~10天噴一次。加入磷酸二氫鉀和天然蕓薹素同噴,防治效果更佳。

    發病比較嚴重的話,可選用20%矽唑·咪鮮胺、10%苯醚甲環唑+40%百菌清、噻唑鋅500倍液+霜黴威750倍液、噻唑鋅500倍液+霜脲錳鋅800倍液、或30%嘧菌酯·苯醚甲環唑+75%百菌清+30%琥膠肥酸銅等進行噴霧。

    由於靶斑病病菌很容易產生抗藥性,所以要儘可能減少用藥次數,輪換使用不同型別的藥劑和使用復配藥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把俄語的語音吃透、弄明白?怎麼學習俄語比較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