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銅犀牛

    表面正義凜然,道德高尚,大方得體,處處為他人著想,實際自私自利,言行不一,虛偽做作,不能求真務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就是“偽君子”。

    真正的君子要胸懷坦蕩,不斤斤計較。身邊有無他人的表現都是一致的,並且給別人提的要求,定的標準首先自己能做到。這樣的人堪稱“君子”。

  • 2 # 我是停息的風

    首先,先弄清楚什麼是偽君子。

    偽君子就是那種表面上得體大方,正派高尚,處處退讓,能忍受別人所不能忍而保持風度,實際上是虛偽、出爾反爾、恬不知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

    其次,我們再去看看偽君子有什麼共性。

    下面,我舉一個人的例子來說明——袁世凱

    我們都知道,袁世凱是自己作死,非要稱帝作妖,為此不惜與日本合謀,犧牲國家民族的利益。

    可是,假如袁世凱選擇復辟,而是選擇當總統,做一個“名為總統,實為皇帝”的一方霸主,那他還能受人尊敬嗎?

    當然,復辟這件事把袁世凱的一切都暴露在人們面前,野心、愚蠢等等。但是,復辟之前的袁世凱,可以說是不知不扣的偽君子。如果說金庸筆下的嶽不群是為了名聲所累,那麼袁世凱的偽君子行為,則是徹頭徹尾地不顧名聲。

    清末時期,戊戌變法期間,維新派暫時擁有一部分權利時,他們得知: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封建貴族勢力想透過“政變”廢除光緒帝,重新掌握政權。當時,領袖譚嗣同在手無足策的情形下,想到了手握重兵的袁世凱。

    當時,袁世凱的名聲經營得很好,能力也非常出眾,還經常跟日本人打交道(當時的日本非常開明),他被譚嗣同等人視作開明人士,認為他是志同道合的戰友,跟自己站在同一陣營。

    於是,被袁世凱開明形象所迷惑的譚嗣同就帶著光緒帝的口諭秘密前往天津,告訴袁世凱自己打的計劃,並曉之以情個,動之以理。還說皇帝危在旦夕,請他務必做忠君之事,排君之憂。想來可知,當時的袁世凱,應當是拍案而起,咬牙切齒,大罵慈溪等貴族勢力為叛黨,並指天發誓,說要維護光緒帝,為他剷除逆黨,換世間一個平安。因為譚嗣同之後是興沖沖地回北京覆命,所以上述的場景是可以想象的。只可惜,維新派都被他騙了,光緒帝也信錯人了。

    譚嗣同前腳剛走,袁世凱就把此事轉告給貴族勢力的舊黨。慈禧太后聽說此事,坐不住了,大怒不已,當機立斷,下令逮捕了戊戌變法主要人物,並下令處死。而袁世凱呢,憑藉這次告密,身份立馬轉變,在政治中,青雲直上,成了大清的棟樑。

    此外,孫中山先生在南方建立了中華民國。當時,袁世凱手握重軍,他統帥的北洋軍戰鬥力遠超革命軍,但他故意推遲行動,不願為此消耗實力。並在朝廷內散佈訊息說自己的兵力不足,抵擋不住同心協力的革命軍,這也導致隆裕太后以為清朝大廈將傾,慌忙接受了退位條件,把北方江山拱手讓出。

    然而,令人可惜啊,接受清朝江山的並不是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軍,而是他袁世凱本人。隨後的歷史我們都清楚,袁世凱與孫中山先生達成協議,成立中華民國,袁世凱任大總統,孫中山先生則下野變為普通人,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收入囊中。

    當了大總統的袁世凱依然不滿足,可能是觀念上難以改變,也可能是看到日本依舊存在天皇制,更可能是他想滿足自己。袁世凱選擇復辟稱帝,結果只當了83天的皇上。

    為了當上這個皇帝,他還主動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只為了接受日本人的支援和承認,這一個舉動是中華民族的恥辱!

    而這次復辟和簽約,讓世人看清了袁世凱真正的面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0後都有哪些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