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控
-
2 # 逃跑的阿琛
首先呢,我覺得人類清除計劃和復仇者聯盟三里面滅霸的想法是一樣的,很多人他不理解滅霸的想法,當然了,出於人道主義的觀點,生命大於一切,在中國更是以人為本。
在生活中,正好今天是國慶,當看到各景點的人頭,各大高速上的車,我還在抖音上看到南京的一個路口需要軍人列隊去指揮交通,那一個場景不知道的還以為兩邊要打仗呢,當看到這一系列的事情後,我相信有一部分人是會同意滅霸的觀點。那如果滅霸的觀點真的實現了,又會怎樣呢?我們首先設想人類清除計劃是同等進行,不分中高低層的話,我個人覺得的確是可以緩解一下現在的情況,但是如果像有些電影裡面把一些有錢人重要的高層全部留下來。底層的人大部分滅亡,當他們滅亡之後,有錢人繼續活著,那誰來構建底層框架,現在的各個行業是否還能繼續維持下去?誰去種田誰去蓋樓,誰去做底層的社會活動?誰去做他們有錢人或者是高層不願意做的事情,那麼這個社會也會退後一大步,到那時候他們的錢。就不是像現在這樣值錢,等他們把世界上僅有的資源消耗完之後,又會怎樣呢?當然,留下的那一部分人可以在一個小圈範圍內繼續生活繼續組建一個新的社會,但那也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去完善,所以就算人類清除計劃進行了怎麼去平衡清除的人是一個問題?哪些人對以後有用,哪些人對以後沒有用?首先我自己也是兩邊在搖擺,更多的時候肯定是不贊同這個方法,但當遇到上面我說的那幾個環境之後,你就會特別想。直接一半人消失。有時候去玩那人多的簡直堵到你懷疑人生。是我有時候覺得我們不應該去想著人類清除計劃是否可行,而是有沒有別的辦法可以在現狀上去改變,我相信人類是頂級動物,一定會有解決辦法,誰能想到未來的科技會有多發達。
在未來,如果你考不好,你將面臨的就是死亡,這就是16年的美國電影《人類削減計劃》。
影片本身的背景,邏輯,甚至是特效的製作都並不精良,但是其反映的社會問題卻讓人心驚。一切看似荒誕的背景之下,實則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抹殺之片最後卻成為打工之旅,教育買賣實則仍在暗處進行,有權力的人掌控著局勢,而沒有權力的人則被迫面對篡改的成績,以及自我以為的死亡。
女主是一個學習成績優良,但是家庭貧窮的好學生,平時靠賣答案和補課去維持母親的治病費用。而男主是當地州長的兒子,成績優異卻因女友在上次清除計劃的死亡,而傷痛,決心報復老爸,讓這次考試將自己清除。
沒想到,一向成績非常好的女主反而不及格,胡亂作答的男主卻輕鬆過關,這讓尋找真相的兩人相遇,同時也揭開了這項清除計劃背後更大的秘密。
從本片的人物設定來看,絕對是給觀眾帶來了驚喜。州長和他的兒子男主,兩種完全不一樣的,讓我們不僅驚訝不能夠用固有的觀點去論證一個人的好壞,成長環境雖然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但卻不是絕對的。
州長,是一個標準的政客,私下調改有權有勢孩子的成績,只為更大的利益,甚至最後那假裝毫不知情這件事,自己的兒子也為此付出生命,不得不說是很好安撫民眾的手段,至於他本人是否真的不知道最終兒子的結局,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男主前女友的清除以及女主自身成績的調換,實際上就在暗諷,教育行業中,存在的不良之風。
這個世界上,如果當某件事情是用錢和權都解決不了的,恐怕就是真正解決不了了。現實生活中不是也存在著高考成績調換的事情,某人一向成績優異,卻發現自己高考名落孫山,找遍了所有途徑,最終不了了之。
或者是某人的姓名被冒認,最終去往大學校園的反而不是本人。這些看似滑稽的事情,其實真切地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所以不得不承認本片對於教育體制的某些問題有著深深的諷刺和抨擊。
當資本家去享受工人的勞動成果,奢華糜爛的時候,有人卻因為貧窮而無藥可治,甚至走向死亡,而這就是貧富差距。
這種差距,在資本主義社會,則更加明顯地昭示,世界上的少部分人掌握著財富和權勢,他們去制定規則,讓下面的人去遵守。而下面的人,能夠做的只是接受固有的社會體系,假若你想要突破環境的束縛,你唯一能夠做的就是付出千萬倍的努力,這才能夠看到一點希望。
影片的最後,絕對是神一樣的轉折,你以為的死亡,其實並不是死亡,而是被送去打工做平板,這寓意著窮人家學習不好的孩子,都成為了這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底層力量,他們做著最為艱辛的工作,身上卻揹負著死亡的身份,他們在這個社會已經沒有名字,沒有親人了,為整個社會創造著巨大的效益,並且享用著極少的資源。
而有錢有權人家的孩子,即便成績不好,可卻有家中的暗地操作,他們仍然享受著幸福又愉快的人生。這個世界上,本應該每個人都擁有活下來的權利,可是,當生與死的評判標準變成是成績的好壞,那麼是否是真的公平。
希望影片中的社會標準不要在今天成為現實,否則,對於全人類來說都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