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埠溪
-
2 # 讀書燈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為什麼這兩句能成為千古名句?因為它寫的是普世真理,人世間的共同情感,輕易地擊中了我們柔軟的內心——我們都認為,真正的愛就是這樣:
曾見識過滄海的廣闊,就再沒有別的水可以入眼;曾經歷過巫山的雲,世間就再沒有這樣的雲雨。它很好地描摹了最純粹地付出、一往無悔且不回的愛情——此生唯一,愛不另與。
其實,愛與審美都是很私人化的事情,並不是說,其他地方的水就一定比不上滄海的水,其他地方的雲就比不上巫山的雲,只是在“我”的心裡,已經盛滿了滄海的水,巫山的雲,就再也裝不下其他地方的“水”與“雲”。在“我”的心裡,這過去了的回不去的曾經,就是最美的,萬事萬物都無可比擬。
在高山,在深林,在荒漠,有別的水與雲,會呈現不同的風姿,正如這世間,有太多太多的不同風采的人,可那又如何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耳。
-
3 # 草根漢子4
此詩句是唐代,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意思指經歷過深而廣闊的滄茫大海的人,別處的水很難再吸引他;除了巫山上潔白無瑕的雲,別去的雲算是雲麼!詩中表達了詩人對意中人懷念及對愛情忠堅不一。就算美絕天下的女人也打動詩人的心,在詩人心中曾經意中人才他的女神!歷代失戀中男女借鑑此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來表對愛情堅貞不渝,至死不悔!
以我理解,大部份人都經歷過飛揚青春激情的歲月,因為年輕,都有過刻骨銘心的愛戀時光!種種原因最後還是分手,不能成為今生共白首之人,留下人生中小小遺憾,儲存於心靈某個角落!不可否認,不管男女就算以後交往男友或女友都會拿當初做比較 !當初的是純潔,朦朧,也是一種酸酸“青竹李”!當今已不同於詩人哪年代,年輕人離離合合好象是家常便飯,小孩過家家遊戲,愛情在他們看來,根本不是哪麼一回事!本人觀點,正因為有愛才能走在一起,更好地組合家庭,牽手共度慢步人生。謝!
回覆列表
讀懂一句詩,背景是不能忽略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唐朝詩人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六》雲:“稹九歲能屬文。十五兩經擢第。二十四調判入第四等,授秘書省校書郎。”
元稹八歲時父親便去世,全靠母親一人撫養其長大,家道清貧。十五歲時元稹以明兩經擢第。當時唐朝科舉名目之中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受器重,這兩者之中以明經相對容易。元稹考中之後一直閒居京城,無官可做。二十一歲時更是寄人籬下居於蒲州,生活一直比較潦倒。
到二十四歲時,元稹重新入京參加貢舉,與白居易同登書判拔萃科,併入秘書省任校書郎,至此,元稹的仕途才算正式展開。
//附“書判拔萃”解釋:
書判拔萃,在《新唐書·選舉志》中有記載:凡試判登科謂之"入等",甚拙者謂之"藍縷"。選未滿而試文三篇,謂之"宏辭";試判三條,謂之"拔萃"。中者即授官。//
元稹在二十二歲時迎娶了第一任妻子韋叢。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嫁給元稹時年方二十。韋叢為元稹養育了六個孩子,年僅二十七歲就病逝了。
這首《離思五首》其四就是元稹為悼念亡妻韋叢所作。從字面意思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意為:曾經見識過滄海的廣袤無垠,從此以後所有的水都不能稱之為水;曾經欣賞過巫山的雲蒸霞蔚,從此以後其他的雲都不能算作雲。和“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有著極為類似的意境。從詩句中可以看出,元稹對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有著極高的評價,認為她是自己一生至愛,除此以外其他的女人都不能和她相比擬,這種款款深情打動了當時及後世的很多人。
元稹為何對韋叢有如此深的感情,主要和他的身世有關。元稹幼年喪父,用現在的話說成長在單親家庭,家境窘迫,十五歲擢第一直熬到二十四歲才正式做官。他在迎娶韋叢的時候年方二十二,當時還未考中進士,前程堪憂窮困潦倒,太子少保韋夏卿很欣賞他的才華,決定將小女兒許配給他。異常難得的是這位韋叢不僅容貌過人滿腹詩書,而且生於富貴之家卻毫無大小姐脾氣,嫁給元稹之後甘為清貧,盡心竭力侍奉丈夫,甚至當了自己的首飾給丈夫換酒喝。這樣的嬌媚賢妻對於當時的窮小子元稹來說無疑天降異寶,既有助於其仕途又對他忠心無二,因此元稹也十分疼愛韋叢,兩人感情十分深厚。所以當韋叢早逝的時候,肝腸寸斷的元稹寫下這樣發自肺腑感人至深的詩句是很好理解的。
如果元稹和王維一樣自此終身不娶,相信這兩句詩會更加完美無瑕。可惜元稹天性風流,在寄人籬下之時就曾和別人家中少女相愛,後為了仕途毅然決定迎娶韋叢,張生與崔鶯鶯的故事也正由此而來。七年時間韋叢一個大家閨秀為他含辛茹苦養育六個兒女,但就在同年,妻子屍骨未寒,元稹在寫下這首詩後不久便認識了有名的才女薛濤,從而開始了另一段感情。當然這些風流韻事並不掩蓋元稹的過人才華,只是讓人覺得“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如此堅貞不渝的愛情詩句讀起來不免帶了一些諷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