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海事先鋒

    馬島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唯一一場堪稱是現代化對抗的海空大戰,雖然交戰雙方的軍事力量都比較一般,但是依然出動了航母、核潛艇、巡洋艦、驅逐艦、戰略轟炸機、反艦導彈等武器,對於人們思考現代海戰、空戰的打法,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但是就戰爭本身來說,技術含量不算是特別高。

    圖為馬島海戰中的英國海軍競技神號輕型航母。

    交戰雙方分別是南美洲軍力一般的阿根廷和五常排名末尾的英國。有人說,英國在上世紀80年代,不是還算是很強的嗎?確實如此,但是馬島戰爭爆發的1982年,英國皇家海軍經歷了其歷史上的最低谷。當時,英國海軍僅僅擁有2艘現役的輕型航母,而且都只能搭載海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戰鬥力較差,而阿根廷就是看中了這個當口才發動了對英國的戰爭。

    圖為競技神號航母在1982年馬島海戰後返回英國的照片,他是馬島海戰英國海軍旗艦,榮耀一身的他,最後被出售給印度,成為印度海軍維拉特號航母。

    阿根廷海空軍在當時是歷史上最強的時期,起碼比今天的阿根廷海空軍要強大很多,但是如果細算起來,也沒有太多先進武器,主要是1艘“5月25日”號輕型航母,以及1艘“貝爾格拉諾海軍上將”號火炮巡洋艦,還有1艘從英國進口的42型驅逐艦。兩國開戰之後,阿根廷前期佔據了一定的優勢,不但派遣陸軍奪取了馬島控制權,而且還派遣海空軍封鎖了馬島海域,英國只能派遣遠征艦隊到南大西洋作戰。

    圖為馬島海戰時的英國海軍航母編隊。

    阿根廷一開始仗著自己有陸基航空兵的掩護,對英國海軍進行了輪番攻擊。阿根廷當時主要裝備的是從美國進口的A-4“天鷹”攻擊機和從法國進口的“超軍旗”攻擊機,這兩種飛機都可以掛載從法國進口的“飛魚”反艦導彈,在上世紀80年代,對反艦導彈的攔截技術還沒有開發完成,因此反艦導彈的命中率較高,對軍艦構成了極大威脅。阿根廷仗著自己有攻擊機和反艦導彈,還是不怵英國海軍的。

    圖為馬島海戰中被阿根廷空軍使用超軍旗攻擊機和飛魚導彈擊沉的英國海軍42型導彈驅逐艦。

    造一開始的作戰中,阿根廷利用航空兵發射的飛魚反艦導彈,連續擊沉了英國海軍2艘42型驅逐艦,分別是“謝菲爾德”號和“考文垂”號,還擊沉了英國海軍2艘護衛艦,都是21型女將級護衛艦。英國海軍本來就沒有多少先進軍艦,在馬島海戰開戰前,只有8艘42型新型驅逐艦,就被擊沉了2艘,這主要是因為英國海軍的海鷂戰鬥機,一開始並沒有穩定奪取馬島海域的制空權,巨大的防空漏洞,讓英國海軍付出了代價。

    圖為前往南大洋作戰的英國海軍競技神號航母,英國國民是空巷歡送。

    但是英國透過自己和法國的北約盟友關係,在美國的調節下,讓法國停止了對阿根廷的軍事武器出口,阿根廷得不到飛魚導彈,打一枚少一枚,終於還是放棄了航空進攻。在此期間,阿根廷也曾嘗試用一般的航彈對英國軍艦進行凌空轟炸,甚至還組織了5架超軍旗攻擊機襲擊了英國航母“無敵”號,但是都無果而終。拿不到制空權和攻擊優勢的阿根廷海空軍,逐漸失去了對馬島的控制權。

    圖為英國海軍進軍路線。

    在此期間,還差點發生了二戰之後第一次航母對決。由於阿根廷也擁有1艘輕型航母,因此這種對決在一開始就是有可能的。在一次阿根廷海軍航母出擊行動中,搜尋到了英國海軍航母編隊位置,當時,阿根廷海軍3次嘗試逆風起飛攻擊機,對英國海軍航母艦隊發動攻擊,但是由於沒有起風,戰機無法掛載反艦導彈起飛,最終作罷。當時,英國海軍對阿根廷航母編隊的位置一無所知,一旦阿根廷發動攻擊,很可能取得戰果。

    圖為馬島戰爭中的英國海軍無敵號航母。

    隨後,戰場形勢逆轉,英國海軍派遣核潛艇加入了戰鬥,並且一舉擊沉了阿根廷海軍主力軍艦“貝爾格拉諾”海軍上將號,整個英國都為之沸騰了,根據媒體報道,當訊息傳到英國唐寧街10號時,撒切爾夫人停止了演講,並且聲音顫抖的宣佈了這個訊息。這意味著阿根廷海軍再也無法出海作戰,因為他們無法對抗核潛艇。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次核潛艇進行實戰,就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績,核潛艇也成為和航母並駕齊驅的一等軍艦。

    圖為馬島海戰前的阿根廷海軍輕型航母。

    圖為被阿根廷飛魚導彈命中的英國海軍21型護衛艦。

    此後,彈盡糧絕,且失去了制空權、制海權的阿根廷軍隊,放棄了馬島,放棄了在馬島上的守軍,阿根廷馬島守軍也宣佈投降,這場戰爭最終以英國取勝告終。說到底,馬島海戰還算是現代化的海戰,雙方都是出動了一些先進的武器裝備,主要也是航母、核潛艇、導彈等武器在發揮作用,這是馬島戰爭之前所沒有見過的,美蘇都高度關注這場戰爭,將其作為研究自己軍事裝備的一次實踐參考,蘇聯甚至派出偵察艦對馬島戰爭進行了近距離全程跟蹤,當然,英國和阿根廷都不敢打擊蘇聯軍艦,蘇聯就在那裡看了一次現場直播。

    圖為被擊沉的阿根廷海軍貝爾格拉諾海軍上將號巡洋艦。

    但是如果我們深究一下就能發現,馬島海戰的交戰雙方實在是上不來臺面。英國竟然都被擊沉了5艘作戰軍艦,真的是不能恭維。很多人都曾經設想,如果把馬島海戰的英國換成是美國或者蘇聯會怎樣,結論都是阿根廷將要完全的被動挨打,蘇聯當時有4艘基輔級載機巡洋艦,4艘核動力巡洋艦,上百艘核潛艇,美國更是有10多艘大型航母,不管是美蘇誰出手,阿根廷都不會有還手之力。換言之,英國其實也是打了一場技術含量不怎麼高的戰爭,別看最後獲勝了,還是讓人看到了英國的衰退。

    所以,馬島海戰是一場技術含量不算是特別高的現代化海空大戰,但是他的研究價值還是很高的,畢竟是唯一一次現代化海空大戰。

  • 2 # 戰情解碼

    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雖然規模有限,時間僅有74天,但其意義卻非常重大。馬島戰爭是二戰結束以來發生的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現代化海陸空聯合作戰,不僅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還在此後數十年中成為了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的重要啟示錄。從這個角度上看馬島戰爭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英阿馬島戰爭是二戰結束後戰況最激烈的現代化海陸空聯合作戰)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阿根廷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GDP下降了11.4%,製造業產量下降了22.9%。面對民眾越來越強烈的不滿情緒,阿根廷加爾鐵裡政府決定對馬島發動軍事行動,來轉移國內矛盾。當時的英國自身也深陷財政問題的影響,國內經濟形勢也不樂觀,英軍受到軍費縮減的影響,在規模和實力上也開始大幅度下滑。當時的皇家海軍已經逐漸成為北大西洋海區的反潛艦隊。阿根廷幾次試探要拿回馬島,英國的反應比較冷淡,這使得阿根廷認為英國不會為保衛馬島投入大量資源,這促使阿根廷決心發動馬島戰爭。1982年4月2日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宣佈出兵佔領馬島,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立刻組成了戰時內閣,集中了43艘商船和以兩艘航母競技神號與無敵號為核心的特混艦隊開赴馬島海域,馬島戰爭爆發。

    (支援加爾鐵裡發動馬島戰爭的阿根廷民眾)

    (撒切爾夫人成立戰時內閣出兵馬島)

    戰爭的經過並不複雜,簡單來說就是阿根廷雖然距離馬島較近,但海軍實力非常薄弱,航母和巡洋艦等主力戰艦大多都是二戰時期的老舊艦艇,根本不敢出港迎戰。僅能依靠阿根廷空軍同英國海軍爭奪戰區制空權和制海權。但阿根廷空軍的本土基地距離馬島有近800公里,在戰時需要長途奔襲馬島附近空域,作戰也受到了國內彈藥儲備不足的影響。而英國海軍則依靠兩艘航母和核潛艇等艦艇,牢牢掌握住了馬島附近海域的制空權,雖然承受了多艘戰艦被擊沉的損失,但其核潛艇成功擊沉阿根廷主力戰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迫使整個阿根廷海軍退出戰爭,只能呆在港口了避戰。而阿根廷空軍雖英勇戰鬥但無奈阿根廷國力薄弱難以支撐,最終阿根廷喪失了馬島附近海域的制空權和制海權,1982年6月14日馬島上的阿根廷守軍向英軍投降,馬島戰爭結束。

    (投降英軍的阿根廷軍隊)

    縱觀馬島戰爭,這場海空戰爭創下了多個世界第一,包括首次使用空射反艦導彈擊沉敵艦,首次直升機發射導彈擊傷敵艦,首次垂直起降戰機參與空戰,首次反潛直升機使用魚雷攻擊潛艇,首次岸艦導彈實戰,核潛艇首次使用重型魚雷擊沉巡洋艦等。可以說整體的技戰術水平還是比較高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馬島戰爭中阿根廷雖然佔有地利,但其距離馬島有600多公里,阿根廷空軍奔襲馬島還需要空中加油,而英國特混艦隊的航母則可以在距馬島幾十公里的海域進行部署,英軍反而以逸待勞。為了奪取馬島海域的制空權和制海權,阿根廷空軍採用了超低空突防的方式,使用反艦導彈突襲英軍艦隊取得了很大的戰果,擊沉多艘英軍戰艦,包括當時英軍最先進的42型驅逐艦。

    (阿根廷空軍採用超低空突防突襲英軍艦隊)

    (英國海軍42型驅逐艦被阿根廷空軍的飛魚導彈擊沉)

    其次,英軍的核潛艇使用重型魚雷擊沉了阿根廷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迫使阿根廷海軍退出戰鬥,彰顯了核潛艇的巨大戰力和威懾能力。同時,英軍動用了大量雷達偵察和預警系統,有力的保障了英軍在馬島附近海域的空海情資訊感知和探測,避免了防空漏洞被阿根廷空軍利用而造成更大的損失。此外,英軍徵用了大量的民用船隻,不僅有力的支援和保障了英軍艦隊的行動,還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多艘民船改裝為直升機航母,為英軍的作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阿根廷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被英軍征服者號核潛艇用魚雷擊沉)

    (英軍將集裝箱商船改裝為大西洋運輸者號輔助航母)

    綜合來看,馬島戰爭中英阿雙方的表現也都是可圈可點,交戰過程中雙方互有勝負。如果不是阿根廷國力薄弱,缺乏自主的軍工能力,難以長期支撐海空作戰的消耗,馬島戰爭的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馬島戰爭後,世界各國都開始加強海軍的海空力量建設,在預警探測、遠端防空、反艦作戰、海軍航空部隊、戰艦損管和商船動員等方面投入了更多的力量。儘管馬島戰爭已經過去近40年,但其很多經驗直到今天依舊是非常重要的作戰理念,整體技術含量還是非常高的。

  • 3 # 歷史檔案館

    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海戰?正兒八經的應該是1982年的英阿馬島衝突,規模不大但要素齊全,雙方都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是一次典型的海陸空聯合作戰,留下最經典畫面當屬阿根廷的超軍旗攻擊機,發射法國飛魚空艦導彈擊沉英國42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了。

    被英軍潛艇擊沉的阿軍護衛艦

    這次衝突,阿空軍表現搶眼,陸軍則成了累贅。阿軍在半年多時間往島上塞了萬把人,但連基本的物資儲備、守備工事都做不好,連最關鍵的島上機場修得不是很完備,拖累了空軍。最大問題則是阿軍高層沒想到會導致大規模衝突,上萬陸軍是以去搞佔領的,但沒想到英軍反應迅速,特混艦隊很快就對馬島展開了封鎖。

    而阿陸軍在持續封鎖下最後斷糧,難以支撐之下最後選擇了投降,被俘9800人。阿陸軍的防空導彈有英制“吹管”、法制“羅蘭”,還有雙35高炮,而飛魚、羅蘭、還有兩門155榴彈炮都是用C-130偷運上去的,但是空中運力太小,結果萬人部隊都沒像樣的重灌備,僅有幾門大口徑火炮也被英國海軍火力壓制得抬不起頭來。

    飛魚擊沉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一方面英國特混艦隊的艦船,根本就沒有開到守島部隊的射程範圍內,只在遠距離上進行封鎖,防空導彈也沒法發揮,只有羅蘭導彈擊落了一架英國鷂式艦載戰鬥機,那時英國也只有20架鷂式。但英國一開始的登陸部隊只有那麼點人,也沒什麼重灌備,你島上好歹也有萬把人呢,起初的作戰物資也不怎麼缺,卻連個像樣的反擊都沒打出來,這隻能歸咎於戰鬥意志差了。

    但英勇的阿根廷空軍,直到最後一刻還在盡力支援陸軍,C130運輸機在島上的起降一直持續到陸軍投降前,阿空軍的表現可圈可點!馬島衝突展示了平戰結合、制電磁權、鐳射致盲、中低空防空、航母、潛艇、反艦導彈多種元素,還有預警機的缺失帶來的麻煩等,但這次海戰也和現在的新型武器裝備快有兩代的差距了。

    阿根廷超軍旗艦載攻擊機

    且馬島海戰中雙方戰艦根本未曾展開過對攻,實際參考價值有限,但只能在這個基礎上延伸。要說狹義海戰,應該有朝韓炮艇對決這一幕,還拍成了電影,不過最多算鬥炮術而已,現代海戰是視距外的攻與防。另有延坪島海戰,雙方在海岸上用重炮對攻,這也只能算炮戰!而近幾年胡塞武裝對沙特、美國等國海軍艦艇的一系列攻擊,是最近的海戰戰例,並形成了戰果,倒是比較新鮮的戰例。

    胡塞武裝在荷臺達附近,使用反艦導彈擊毀了阿聯酋海軍一艘拜努納級輕型護衛艦,這次是從岸上發射的。胡塞武裝還用反艦導彈襲擊美國宙斯盾驅逐艦、迫使美國軍艦動用了標準2、ESSM、拉姆、電子干擾等所有手段來自保,搞的狼狽不堪。胡塞武裝還出動了自殺小艇對沙特軍艦展開的進攻,這應該算最近的一次艦艇間的海上對抗了。小小的胡塞武裝,倒是搞了點小高潮!

    阿聯酋拜努納級輕型護衛艦

    而自從世界海軍裝備反艦導彈以後,水面艦艇在運動戰的對決中用反艦導彈擊沉敵方水面艦艇的戰例應該只有兩次:第一次是1967年埃及用蚊子級導彈艇擊沉以色列埃拉特級驅逐艦,第二次是1973年以色列用薩爾級和雷謝夫級導彈艇擊沉、擊傷埃及導彈艇十多艘。

    至於馬島海戰這次被反艦導彈擊沉的謝菲爾德號,是阿根廷空軍發射的空艦導彈建功,欺負了一下英國水面艦艇,同樣英國用核潛艇欺負了阿根廷老爺級巡洋艦、用山貓直升機欺負了阿根廷潛艇,雙方水面艦艇基本沒有對陣,嚴格講不算真正的海上對決。

    印度海軍的冥河反艦導彈

    而1971年的印巴三戰,印軍2艘蘇制別佳級護衛艦和4艘黃蜂級導彈艇組成突擊編隊,於12月5日凌晨在11海里外對小巴卡拉奇軍港發動奇襲,由護衛艦雷達引導導彈艇發射2枚蘇聯冥河反艦導彈,擊沉小巴3316噸級凱巴爾號驅逐艦和M163號掃雷艇。隨後導彈艇駛入港內,發射2枚冥河導彈摧毀港口設施,2艘護衛艦隨後高速入港用主炮擊毀凱巴爾號姊妹艦巴德爾號驅逐艦,擊傷掃雷艇1艘。12月9日印軍又派遣艦艇炮擊卡拉奇海軍基地,併發射冥河導彈,摧毀了小巴12座油庫。

    當然印巴這次海戰,只能算偷襲戰術,一方根本沒出動、沒反應,在被動挨打之下徹底失去還手之力,只能說小巴海軍實力太過弱小,選擇引進中國F-22P護衛艦,S-20潛艇和054AP護衛艦是正確之選,尤其在中方幫助下建立起了覆蓋全國的完善預警體系,相信這樣的事情不會再有第二次。

    “三一四”南沙赤瓜礁海戰

    1988年“三一四”南沙赤瓜礁海戰,我方擊沉越軍604號運輸船,擊傷605號運輸船和重創505號登陸艦,這都是屬於炮戰。而1988年4月的美伊波斯灣海戰,雙方艦艇互射反艦和防空導彈,美國飛機還扔了鐳射制導炸彈,伊朗損失了護衛艦和導彈艇,美國也損失了直升飛機,這也有點意思,但規模太小。

    俄格戰爭裡有導彈艇對射導彈、艦對艦攻擊的一幕,黎巴嫩打以色列護衛艦也有一些技術水平,但都是小規模。至於美國用標準防空導彈打伊朗汽艇、臺島用雄三反艦導彈打漁船,這都不好被稱為“海戰”吧!另外他國海警船或軍艦對手無寸鐵的漁船開火,大毛(俄羅斯)在刻赤海峽俘獲二毛(烏克蘭)巡邏艇等,都沒有動用導彈,也與“現代”三個字不沾邊。

    最後,馬島戰爭距離現在都快40年了,武器裝備戰術打法早就落伍了,對現代戰爭借鑑意義不大,而且整個馬島戰爭也只能算是低烈度衝突,算是精確制導武器剛開始的現代化海戰的序幕。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現代化海戰到現在還沒有,馬島應該只能算半個,那麼未來的下一場現代化海戰在哪裡?或許要在臺海打響了吧!

  • 4 # 漩渦鳴人yy

    很高!現如今,很少有一場戰爭會出現這種力量對等的情況!這裡面爆發的很多事情都值得人們去深思!

    我就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好好思考一下這些例子對於未來海軍軍事發展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首先,第一點,英國對於馬島的封鎖是來自於哪裡?是他的航空母艦嗎?並不是英國當時圍繞著馬島建立起來了一套完善的防禦體系和包圍圈,這套完善的防禦體系和包圍圈由什麼組建起來的呢?核潛艇!

    而這記憶體的防禦圈才是由航空母艦和大量護衛艦隻組建起來的一個內層防禦圈。這點足以可見英華人對於現代海戰的一種理解能力,也為全世界好好上了一課,如何才能封鎖住一個海島?

    航空母艦確實看起來高大上,但是航空母艦的作戰極限有是有的,而且對於很多國家來講,航空母艦確實用不起。艦載機的數量有限,此時封鎖一個海島,當然是物盡其用,能夠用什麼就用什麼核潛艇。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這是能夠用的起的,並且數量也足夠封鎖一個島嶼!

    第二點,謝菲爾德號被擊沉,這艘驅逐艦被擊沉,這一點給全世界所有的軍事學家都寫了一摞一摞的報告書。為什麼?甭管怎麼擊沉的,甭管這中間就得發生了什麼,一點兒一點兒瞭解前因後果,就能夠好好地給所有人上血淋淋的一課!

    為什麼這艘驅逐艦會整合,為什麼這艘驅逐艦會在遠離航空母艦的保護之下最終被擊中?原因很簡單,英國航空母艦太小了!這種情況之下,謝菲爾德號就作為雷達哨艦!派出去給英國皇家海軍的兩艘航空母艦噹噹替罪羊,不僅如此,之後英國有一艘運輸艦也犯航空母艦附近當了替罪羊,本來想要擊中航空母艦的飛魚號導彈,在失去目標之後,立刻轉頭一頭扎進了這艘運輸艦裡面!

    這就給了全世界一個警醒,打造航空母艦,微型的小型的航空母艦都已經不夠用了,現如今在複雜空域劃的戰場之下,只有中型的甚至於大型的航空母艦才能夠支撐起一次區域性戰爭!沒有預警機,沒有電子戰飛機,沒有其他一系列現代化配套設施,你敢打一場現代化戰爭嗎?你敢和別人?中路對壘中路對噴嗎?你根本就不敢,你就打不起。所以欲先攻其城,先利其器!

    第三件事情,巡航導彈!

    就是我上面所說的那艘運輸船的事情!運輸船的那一艘飛魚導彈本來就是衝著英國航空母艦過去了,可為什麼最後打中的是運輸艦?不是說當時飛行員投放的時候不標準,或者說沒有盡心盡力,而是這艘飛魚導彈被人給捕獲了。這個捕獲必須得打一個引號!

    這一個飛魚導彈是被英國航空母艦上面電子戰的專家用這樣子干擾將其捕獲,使其一瞬間喪失目標,然後再無處遊蕩之下,最終找到了一個15000噸目標,這個就是那艘航空母艦擋彈的運輸船。

    還是那句話,英國的航空母艦太小,如果這一次帶著電子戰飛機,那麼這場戰爭則更加具有研究意義!

    大家所看我上述的這三條,任何一條拿出來分析,都能夠作為一個軍事論文軍事論點進行論述,並且給未來軍事發展寫足了戰例!

  • 5 # 六點山泉

    英國和阿根廷當年為馬爾維拉斯群,英華人稱福蘭克夫群島的戰爭肯定是十分具有技術含量。當時的英國幾乎出動了自己的整個艦隊,其中包括航空母艦,英華人利用潛艇擊沉阿根廷的多艘軍艦,阿根廷空舉在5O公里外用飛毛腿導彈一舉擊沉了英國萬噸級運輸艦,雙方之間打得都有色彩。

    有技術含量的戰鬥表現在搶灘登陸作戰上,英華人採用了虛張聲勢的作法,讓英國的媒體宣傳英國要出動幾十架直升飛機參戰,讓阿根廷懼怕英國大量的直升飛機參戰,不敢展開反登陸作戰,最後錯失良機,失去了收復馬島的最佳機會。

  • 6 # 仰望星空moon

    馬島戰爭,是二戰之後最激烈的海陸空聯合作戰,是一個二流的軍事大國與一個第三世界國家進行的一場區域性戰爭,交戰雙方只使用了其部分軍事力量,戰場也僅限於馬島及其周圍1.2萬平方公里的海空區域,但這場戰爭具有中遠海和遠洋作戰性質,涉及戰場偵察與情報搜尋、戰爭動員、戰役戰術偽裝、艦隊遠洋奔襲、海上攻防作戰、潛艇攻擊與反潛作戰、空襲與反空襲作戰、直升機機降作戰、登陸與抗登陸作戰、現代條件下的近戰與夜戰以及戰役後勤保障等等,同時雙方在戰爭中使用了先進的武器裝備,特別是精確制導武器和電子技術的廣泛運用,反映出了不少新的作戰特點。同時,馬島戰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南大西洋首次爆發的一場規模較大的區域性戰爭。就戰爭型別來說,是一次使用常規武器的戰爭;就作戰樣式來說,是一次以海空軍為主的島嶼爭奪戰。馬島戰爭雖然是一場區域性戰爭,但雙方使用了多種先進武器裝備,以奪佔島嶼為目的,進行了海戰、空戰、登陸和抗登陸作戰,是一場影響較大的現代化區域性戰爭。馬島的炮聲雖早已沉寂,但世界上許多國家對馬島戰爭的研究還在深入進行。因為這場戰爭為人們提出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和可資借鑑的經驗。

    地理環境概況

    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南緯51°40′—53°00′、西經57°40′—62°00′,由346個島礁組成,面積11,800平方公里。馬島屬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約為5.5度,最高平均氣溫為18度,最低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據說,冬季最低氣溫有時可達零下40度。南喬治亞群島位於南緯54°15′—54°55′、西經36°45′—38°05′之間,距馬島1,300多公里,是火山島。主島南喬治亞島呈西北——東南走向,長168公里,寬32公里。周圍有一些小島和岩礁,總面積3,756平方公里。主島中部山巒起伏,地勢崎嶇。最高峰為佩吉特山,海拔2,934米。山上終年積雪,雪山和冰川面積約為全島面積的百分之六十五,故有“冰川”島之候嚴寒,多暴風雪,年平均有120天降雪。

    1. 重視軍事訓練,適應各種戰場環境

    馬島戰爭表明,越是在現代條件下,武器裝備複雜,技術先進,越是需要有較高的訓練水平。英國參戰部隊大多是職業軍人,平時訓練有素。海空軍經常參加北約的軍事演習,陸戰隊和傘兵每年用 3個月時間到挪威嚴寒地帶進行訓練,士兵耐嚴寒,能負重越障徒步行軍作戰,有的還進行高山適應性訓練,如英陸戰隊和傘兵營士兵在嚴寒和道路泥濘條件下,負重徒步行軍幾十公里奔襲阿根廷港。英軍平時也很重視夜戰訓練。此次戰爭中,英軍在聖卡洛斯港的登陸作戰、攻打達爾文港等,都是在夜間進行的。由於英軍平時堅持嚴格訓練,掌握了近戰、夜戰等作戰方法,因而適應在氣候寒冷的馬島地區作戰,保證了攻島作戰的勝利。英空軍也強調夜間和複雜氣象條件下的訓練。戰爭中英機進行空中加油600多次,僅失誤6次,成功率99.9%。相比之下,阿軍的訓練則有明顯的不足。阿陸軍從1864年以來從未對外作過戰,缺乏實戰經驗。阿實行徵兵制,服役期為一年,除進行一般的訓練外,沒有進行過任何高寒島嶼作戰的適應性訓練和任何抗登陸演練,害怕夜戰和近戰阿航空兵夜間行動也很少,軍兵種之間的配合協同很差。

    2. 重視武器技術發展,減少複雜戰場環境的制約

    馬島戰爭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卻動用了諸如偵察和通訊衛星、核動力潛艇、多種制導武器、電子戰裝備、夜視器材和電子計算機控制的地面火炮等等新裝備新武器。其中核潛艇、空對艦導彈、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都是第一次用於實戰。這些新裝備新武器在戰爭中發揮了顯著的作用,如能在萬里之外對軍隊實施指揮和控制,能對廣大戰區保持不間斷的偵察和監視,大大提高了武器的射程和命中精度,不但能減少天候對作戰帶來的不利影響,還能利用天氣預報技術保障軍事行動。這一切充分表明了現代軍事技術已經對軍隊的兵力結構、指揮、作戰方法等方面的改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而且對戰爭的程序和結局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這次戰爭中準確的天氣預報幫助英軍達成了登陸的突然性。因此,重視研究軍事技術的發展對作戰方式帶來的新變化,努力適應這些變化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

    3. 渡海登島作戰的啟示

    ①要重視奪取制空、制海權

    在現代條件下作戰,制空、制海權尤為重要。馬島戰爭中,阿空軍在數量上佔優勢,且距戰區較近,有基地作為依託,所以能給英艦以重創。但阿方又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戰區的制空權,尤其沒有掌握制海權,因此在戰爭初期雖然拿下了馬島,也向島上派駐了大量部隊,後來還是步步陷入敗局。英軍極為重視奪取制空、制海權。它派往大西洋的特遣艦隊是英國海軍的主力,投入的海、空力量基本上能對戰區實行全面的海上封鎖。英憑藉其海軍力量的優勢,積極尋求與阿海軍決戰,擊沉了阿唯一的一艘巡洋艦,重創一艘潛艇,奪得了制海權。5月1日開始,英機、艦重點襲擊馬島的機場,擊毀飛機,破壞跑道,奪得了區域性制空權。英軍還對馬島周圍海域實施海空封鎖,切斷了阿本土與馬島的聯絡,使守島阿軍得不到增援和補給,完全陷入孤立.最後被迫投降,所佔島嶼得而復失。

    ②要重視發揮精確制導武器和電磁空間的重大作用

    英阿雙方在戰爭中都使用了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其數量與種類多、技術程度複雜,造成雙方巨大損失,都是以往任何一次海空戰所不能比擬的。在馬島戰爭中,精確制導武器發揮了重大作用。如阿“超級軍旗”式戰鬥轟炸機在距目標48公里處發射了1枚“飛魚”式導彈,就將英國35000噸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擊沉。“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裝備有最新的電子報警裝置,雖在被擊中前 10秒發現了目標,仍然無法挽救其毀滅的命運。馬島戰爭中,雙方都使用了大量的電子裝備,電子戰的作用非常突出。英國“火神”式戰略轟炸機能在夜間飛行 61000公里準確無誤地轟炸阿根廷港,並能安全返航,是因為裝備有先進的雷達和電子計算機,並對阿雷達和通訊系統實施了干擾;阿“超級軍旗”式戰鬥轟炸機能多次襲擊英特遺艦隊而自己不被擊落,也因為其裝備了先進的電子裝置,特別是多功能雷達可以引導飛機超低空飛行,實施精確的攻擊。北約軍委會主席福爾斯海軍上將稱,英“謝菲爾德”號被擊沉不是戰術上的失誤所致,而是英艦隊“沒有裝備遠端雷達所造成的惡果”。阿“飛魚”式導彈之所以戰績顯著,是因為這種導彈裝備有反干擾裝置能夠吸收對方施放的干擾電波。電子系統雖不象武器那樣直接攻擊目標,但它能控制兵器,直接影響兵器的效能,成為一種重要的間接殺傷手段,它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

    英軍既運用了現代化偵察情報手段如衛星偵察、截獲破譯密碼等,也採用了上島潛伏等一般偵察手段。在對馬島實施海空封鎖的同時,其“特別空勤團”和海軍陸戰隊“特別舟艇中隊”的數百名隊員即潛上馬島,在島上英籍居民的掩護和協助下,晝伏夜出,分組偵察瞭解阿軍的兵力部署、陣地編成、工事構築、火力配系、障礙物設定,以及機場、倉庫、通訊報警設施等情況,為英軍的作戰提供了可靠的情報。使英軍能較好的掌握戰場環境,對取得戰爭勝利起到很大作用。

    ④分析戰場環境,採用多種措施,達成登陸戰役突然性

    為達成突然性,英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出其不意,精選登陸地點。聖卡洛斯港海灣狹長,艦隊活動餘地小,與首府阿根廷港只有小道相通,車輛通行困難。阿軍認為不是理想的登陸地段,因而僅部署了百人左右的警戒分隊;二是運用多種謀略手段進行欺騙。英軍在登陸前二週就已選定聖港為登陸點,而英報卻登載大量訊息,預測英軍將在馬島南部登陸。登陸前二天,英軍飛機和艦炮卻連續不斷地轟擊南部阿軍,卻置北部於不顧。英軍在登陸前夕還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艦隊實施無線電靜默,甚至中斷對美提供情報;三是利用夜暗突擊登陸。5月20日晚,馬島及附近海域出現大霧,雲層很低,能見度差。艦隊在惡劣的氣象條件掩護下,於午夜駛入福克蘭海峽,於21日凌晨 3時開始登陸,天亮前,登陸部隊及其裝備已全部上陸;四是實施佯攻。英登陸艦船向聖卡洛斯港開進時,英兩艘航空母艦卻駛向南部海域。英軍在聖卡洛斯港登陸的同時,其飛機、軍艦則對阿根廷港、古斯格林等地進行轟擊;部分突擊隊員還在達爾文港、路易斯港等地登陸,發動牽制性攻擊。這一系列欺騙活動,分散了阿軍的注意力,使其難以判明英軍的登陸地點、規模和真正企圖。阿方判斷英軍可能在阿根廷港登陸,因而在該處部署了3/4的兵力,以至英軍在聖卡洛斯港登陸時阿軍尚未發現。英軍突擊部隊分乘登陸艇、武裝快艇、水陸兩用車輛實施水面多點登陸;搭乘直升機實施垂直登陸:水陸兩用坦克及其它腳踏車輛直接浮渡登陸、防空導彈、火炮和其它重武器裝備則儘量用直升機吊運上陸。因而英軍在4小時之內就建立了25平方公里的灘頭陣地。

    馬島戰爭表明現代化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戰場環境比傳統意義上的戰鬥複雜很多,尤其要考慮外層空間和電磁空間的巨大影響。另外馬島戰爭也給我軍解決南海問題提供了很多啟示。為了實現祖國偉大復興,要成為新形勢下合格的新型指揮軍官,必須重視提升自己科學文化素質及軍事指揮才能

  • 7 # 大馬哈魚12

    馬島海戰技術含量不是很高,但是實戰檢驗了武器裝備。任何設計上的缺陷都會造成致命的損失。對於阿根廷的突防進攻來說,作為海上強國的英國謝菲爾德,它的防空導彈發射器,一次發射只能是兩發,而低空突防的阿根廷飛機有五架。如果要是可以連續發射或配置更合理。或許就避免損失。對於戰爭來說一切皆有可能。

  • 8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馬島海戰(福克蘭戰爭),是一場英國和阿根廷在南大西洋馬島為期10周的戰爭。始於1982年4月2日星期五,當時阿根廷佔領馬島(福克蘭)群島。並且第二天,聲稱對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擁有主權。4月5日,英國政府派遣了一支海軍特遣部隊爭奪丟失的島嶼。

    這場衝突持續了74天,隨著阿根廷於1982年6月14日投降而結束,這些島嶼被歸還給英國控制。總共有649名阿根廷軍事人員、255名英國軍事人員和3名福克蘭群島居民在敵對行動中喪生。 這場衝突在這兩個國家都產生了強烈的影響,併成為各種各樣的主題書籍、文章、電影和歌曲。愛國情緒在阿根廷高漲,但結果引發了大規模抗議執政軍政府加速了它的垮臺。

    在英國,保守黨政府在成功的結果支援下,第二年再次當選。這場衝突的文化和政治份量在英國的影響不如在阿根廷,阿根廷仍然是一個持續討論的話題。 英國和阿根廷在1989年西班牙馬德里的一次會議後恢復了外交關係,兩國政府在會上發表了聯合宣告。兩國對馬島(福克蘭)群島主權的立場都沒有明確改變。1994年,阿根廷對這些領土的要求增加到它的憲法。

    在軍事科技影響上,馬島衝突仍然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現代部隊之間最大的海空作戰行動。因此,它一直是軍事分析家和歷史學家深入研究的主題。最重要的“經驗教訓”包括:水面艦艇容易受到反艦導彈和潛艇的攻擊,協調遠距離投射力量的後勤支援的挑戰,以及重新確認戰術空軍的作用,包括直升機的使用。 謝菲爾德號被擊沉後,各國討論了從衝突中吸取的經驗教訓,以及為執行這些經驗教訓而採取的措施,例如隱形船隻和近防武器系統。

  • 9 # 石凡是也

    英國動用的裝備:

    4月19日英軍丘吉爾級核攻擊潛艇征服者號,到達進行海域偵查;4月20日具有雷達成像功能的勝利者空中加油機先飛越南喬治亞島進行探查。

    航空母艦為特遣艦隊包含了兩艘航空母艦競技神號和新服役的無敵號,其上20餘架海鷂戰鬥攻擊機是整個特遣艦隊能用來對抗阿根廷軍隊的空中軍力。

    在整個行動中,有四十三艘英國商船為特遣艦隊服役或補給,提供燃料物資等的貨櫃船及油輪形成了一條來往英國至南大西洋的八千海里後勤線。

    英國皇家空軍在大西洋中部的阿森松島上的威迪亞威克空軍基地包括負責護航的麥道幽靈FGR.2戰鬥轟炸機與44中隊的火神式轟炸機、還有一個勝利式空中加油機機群。山貓Mk II型直升機。山貓直升機裝備Mk 46型魚雷火神轟炸機,可以攜帶21枚1,000磅的炸彈。火神最多可以飛行4,171公里。

    配屬無敵號航空母艦的海鷂FRS.1戰機,以5炸彈海鷂FRS.1戰機,以5炸彈集束炸彈向斯坦利港機場及古斯格林野戰機場進行空襲。

    火神轟炸機,可以攜帶21枚1,000磅的炸彈。火神最多可以飛行4,171公里。

    42型驅逐艦 或稱雪菲爾級,是一種現代英國皇家海軍導彈驅逐艦。

     

     

    阿根廷動用的裝備:

    包含A-4天鷹式攻擊機、匕首式戰鬥機、堪培拉式轟炸機)兩架Phantom3型50阿軍將羅蘭導彈和海貓導彈混編成機動防空系統,如果導彈都沒有命中目標則向低空近距離的英國軍機以瑞士製造的歐瑞康35毫米雙管快炮(每分鐘550發射擊速度)攻擊。

    貝爾格拉諾將軍號的沉沒,帶來巨大的戰略影響。首先阿根廷在戰役中失去了部分的制海權;其次該艦的兩艘護航驅逐艦以及以5月25日號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航母戰鬥群掉頭返回阿國本土。

    皇家海軍一艘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遭受飛魚反艦導彈攻擊。當時,該艦正作為雷達哨戒艦部署於英國特遣艦隊之先頭。當其為阿根廷海軍海王星式海洋巡邏機捕捉後,兩架部署在火地島里約格蘭地,攜帶飛魚式反艦導彈的阿軍超級軍旗攻擊機立即升空。在接受阿根廷空軍KC-130H 大力士型運輸機的空中加油後,兩機便貼著浪尖以超低空進襲。只有在50英哩處躍升執行雷達搜尋並立即返回低空,在20到30英哩處發射所攜帶的飛魚導彈。

  • 10 # 鐵桿軍迷

    馬島全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南大西洋。19世紀,英國佔領馬島,驅逐島上的阿根廷官員,並宣佈其為英國的殖民地,而阿根廷認為馬島是自己的固有領土。二戰之後,聯合國也在尋求解決英阿兩國關於馬島的爭端,但英國拒絕對此問題妥協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簡稱馬島戰爭(西班牙文:Guerra de las Malvinas,拉丁語族國家又稱:Guerra del AtlánticoSur,譯文即“南大西洋戰爭”,英文:Malvinas War,又稱:Falklands War,譯文:福克蘭群島戰爭或福克蘭海戰,部分媒體簡稱:福島戰爭),是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

    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被視為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一次海陸空聯合作戰,這場戰爭同時也創造了海上戰略投送的經典戰例。

    在足球世界裡,英阿大戰總是讓人熱血沸騰,1986年世界盃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1998年貝克漢姆的紅牌,都成為英阿大戰的經典時刻。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加爾鐵裡就任阿根廷總統,他在任實行獨裁統治,國內經濟嚴重惡化,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一度達到600%。民眾的抱怨聲此起彼伏,國內多次爆發大規模抗議。為了緩解國內危機,加爾鐵裡決定將阿根廷民眾的目光轉移到馬島上。

    ▲加爾鐵裡

    1982年4月2日,加爾鐵裡下令出兵佔領馬島,由於馬島上的英國守軍人數很少,再加上馬島距離阿根廷本土很近,因此英國守軍僅僅抵抗了數小時就宣佈投降,阿根廷佔領了馬島。訊息一出,令阿根廷舉國歡慶,加爾鐵裡的聲望達到巔峰。而英國方面深感震驚,他們將此次事件視為奇恥大辱。雖然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早已沒落,海外殖民地也基本失去,但英國政府絕對不能容忍虎落平陽被犬欺。很快就成立了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的戰時內閣,國會也一致通過了對阿根廷動武的決議。

    ▲撒切爾夫人

    此時,加爾鐵里根本就沒想到,英國真的會跨越大半個地球跑來動武,甚至就連伊麗莎白二世的次子安德魯王子也親自上陣。英軍發誓要藉此找回昔日的榮光,英國海軍出動了全國三分之二的海軍兵力,組成一支特混艦隊,對馬島周圍的海陸空進行封鎖。英軍對馬島上的機場進行轟炸,摧毀雷打陣地,並切斷阿根廷的補給線,很快就取得了制空權和制海權。4月26日,英軍收復了南喬治亞島。

    ▲馬島戰爭中英國特混艦隊

    面對困境的阿根廷軍隊也毫不示弱,他們對英國皇家海軍展開猛烈反擊,並擊沉了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但是阿根廷軍隊根本就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武器裝備和戰術素養佔優的英軍在東福克蘭島北岸展開登陸,他們與阿根廷特種部隊展開激戰,突擊隊員直到彈盡糧絕才選擇投降。6月11日,英軍佔領了斯坦利港(又稱“阿根廷港”),很快阿根廷的最後一道天然防線也被英軍攻破。1982年6月14日,萬分沮喪的阿根廷駐軍司令梅南德茲少將宣佈向英軍投降,馬島戰爭就此結束,英國也奪回了馬島的控制權,加爾鐵裡也就此下臺。但是,英阿兩國一直還在為馬島的歸屬爭執不休。

    ▲飛魚擊沉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為什麼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阿根廷最終會戰敗呢?因為阿根廷政府低估了英華人奪回馬島的決心,從而導致戰爭準備不足,面對氣勢洶洶的英軍,阿軍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而英軍一直厲兵秣馬,枕戈待旦,為奪回馬島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從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馬島戰爭技術含量如何

    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海戰?正兒八經的應該是1982年的英阿馬島衝突,規模不大但要素齊全,雙方都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是一次典型的海陸空聯合作戰,留下最經典畫面當屬阿根廷的超軍旗攻擊機,發射法國飛魚空艦導彈擊沉英國42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了。

    ▲被英軍潛艇擊沉的阿軍護衛艦

    這次衝突,阿空軍表現搶眼,陸軍則成了累贅。阿軍在半年多時間往島上塞了萬把人,但連基本的物資儲備、守備工事都做不好,連最關鍵的島上機場修得不是很完備,拖累了空軍。最大問題則是阿軍高層沒想到會導致大規模衝突,上萬陸軍是以去搞佔領的,但沒想到英軍反應迅速,特混艦隊很快就對馬島展開了封鎖。

    而阿陸軍在持續封鎖下最後斷糧,難以支撐之下最後選擇了投降,被俘9800人。阿陸軍的防空導彈有英制“吹管”、法制“羅蘭”,還有雙35高炮,而飛魚、羅蘭、還有兩門155榴彈炮都是用C-130偷運上去的,但是空中運力太小,結果萬人部隊都沒像樣的重灌備,僅有幾門大口徑火炮也被英國海軍火力壓制得抬不起頭來。

    一方面英國特混艦隊的艦船,根本就沒有開到守島部隊的射程範圍內,只在遠距離上進行封鎖,島上防空導彈也沒法發揮,只有羅蘭導彈擊落了1架鷂式艦載戰鬥機,那時英國也只有20架鷂式。但英軍一開始的登陸部隊只有那麼點人,也沒什麼重灌備,你島上好歹也有萬把人呢,起初的作戰物資也不怎麼缺,卻連個像樣的反擊都沒打出來,這隻能歸咎於戰鬥意志差了。

    但英勇的阿根廷空軍,直到最後一刻還在盡力支援陸軍,C130運輸機在島上的起降一直持續到陸軍投降前,阿空軍的表現可圈可點!馬島衝突展示了平戰結合、制電磁權、鐳射致盲、中低空防空、航母、潛艇、反艦導彈多種元素,還有預警機的缺失帶來的麻煩等,但這次海戰也和現在的新型武器裝備快有兩代的差距了。

    ▲阿根廷超軍旗艦載攻擊機

    且馬島海戰中雙方戰艦根本未曾展開過對攻,實際參考價值有限,但只能在這個基礎上延伸。要說狹義海戰,應該有朝韓炮艇對決這一幕,還拍成了電影,不過最多算鬥炮術而已,現代海戰是視距外的攻與防。

    而自從世界海軍裝備反艦導彈以後,水面艦艇在運動戰的對決中用反艦導彈擊沉敵方水面艦艇的戰例應該只有兩次:第一次是1967年埃及用蚊子級導彈艇擊沉以色列埃拉特級驅逐艦,第二次是1973年以色列用薩爾級和雷謝夫級導彈艇擊沉、擊傷埃及導彈艇十多艘。

    至於馬島海戰這次被反艦導彈擊沉的謝菲爾德號,是阿根廷空軍發射的空艦導彈建功,欺負了一下英國水面艦艇,同樣英國用核潛艇欺負了阿根廷老爺級巡洋艦、用山貓直升機欺負了阿根廷潛艇,雙方水面艦艇基本沒有對陣,嚴格講不算真正的海上對決。

    最後,馬島戰爭距離現在都快40年了,武器裝備戰術打法早就落伍了,對現代戰爭借鑑意義不大,而且整個馬島戰爭也只能算是低烈度衝突,算是精確制導武器剛開始的現代化海戰的序幕。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現代化海戰到現在還沒有,馬島應該只能算半個。

  • 11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無論是武器的技術含量還是戰術運用的技術含量,雙方的表現都比較高。先說一下雙方的武器的技術含量吧,馬島戰爭中阿根廷技術含量最高的武器無非就是從法國夠買的飛魚導彈,而相比之下英國出動的武器技術含量要遠高於阿根廷,首先最重要的是無敵級航母以及上面搭載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鷂式戰機,然後是代表著英國防空技術集大成製作的42型防空驅逐艦,以及擊沉阿根廷巡洋艦的“勇士級”攻擊型核潛艇。可以說英國皇家海軍基本是出動了至少一半的家底,將現役所有先進的武器都哪裡出來。

    說完武器的技術含量,再說說雙方在戰術上的表現有多大的技術含量。在戰術上的表現,最著名的無非也就是阿根廷用超級軍旗戰機擊沉英國的最先進的42型防空驅逐艦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和考文垂號。而之後阿根廷空軍在喪失了飛導彈的優勢後空軍的表現也非常優秀,多次低空突防進英軍編隊進行臨空投彈,據阿根廷方面的描述,自家空軍擊傷了英國航母,但是英國沒有承認這一戰果。而阿根廷陸軍和海軍的表現就沒有過人之處了。

    而對於英國來說,遠征艦隊的多兵種聯合作戰可以說是相當熟練,首先是航母派飛機轟炸馬島上的阿軍防禦徵地,驗證了鷂式戰機的作戰效能,然後派出具有特種作戰性質的部隊登島作戰,之後在偵察出目標後指引飛機、艦炮精確地摧毀敵人的防禦陣地。所以在在一個多月的作戰中就奪回馬島。而在海軍方面,英國的攻擊型核潛艇“征服者號”首開了核潛艇擊沉敵軍作戰軍艦的作戰記錄,直接威懾阿根廷海軍躲在家裡不敢出來,包括阿根廷的航母編隊。征服者號核潛艇以及它擊沉的阿根廷"貝爾格奈諾將軍"號巡洋艦,這艘巡洋艦原是美國二戰時期的布魯克林級輕巡。

    不過英軍也有失蹄的時候,就是艦隊防空能力的缺失,雖然自己擁有技術先進的42型防空驅逐艦,但在實戰中它的表現卻不如人意,為英國下一代防空驅逐艦打下了技術驗證的基礎。第二就是鷂式戰機的艦隊防空效能羸弱,雖然對地攻擊表現不錯,但艦隊防空攔截成功率只有40%多,這對於防空來說是不合格的,所以之後英國便放棄小型航母的研發,轉而重新返回建造大型航母,而這些都是基於馬島戰爭得出的結論。

  • 12 # 薩沙

    馬島戰爭的技術含量還是很高的。

    此戰中,雙方使用了包括:航母、核潛艇、先進戰機、先進直升機、先進反艦導彈等等很多非常先進的武器。

    更重要的是,雙方的戰術也是非常先進的。

    以阿根廷的超級軍旗擊沉謝菲爾德驅逐艦為例,就是戰術上的經典,將先進武器的能力發揮到極限。

    因為當時英國沒有艦載預警機,只能依靠軍艦雷達進行預警。

    而受到地球的影響,軍艦雷達的探測距離不能超過40公里。

    同時,由於海洋的影響,英軍軍艦對於中高空較大目標具有良好的探測能力。但是,對於超低空掠海飛行的目標,軍艦雷達探測能力不佳。

    於是,阿根廷的3架超級軍旗戰機就執行了這個任務。

    可以說,它們的戰術極為高超。

    3架戰機保持無線電和雷達靜默,以超低空掠海幾十米高度飛行,一直逼近到80公里。

    到了80公里距離,1架沒有攜帶導彈的超級軍旗突然爬升,開啟雷達,將英軍艦隊的資料發給另外2架攜帶導彈的戰機。

    這家超級軍旗隨後迅速返航。

    4艘英國軍艦發現了這架戰機,因距離很遠沒有重視。

    於是,2架超級軍旗根據得到的資料,繼續超低空飛行畢竟到英國艦隊40公里(雷達最遠探測距離),迅速爬升,用雷達鎖定目標,然而發射飛魚導彈後迅速返航。

    當時英國軍艦也發現了2架戰機,靠近只有40公里。

    但這2架戰機發射了導彈以後,又繼續以超低空飛行返航。

    英國軍艦就沒有在意,認為可能是誤報或者阿根廷偵察機。

    結果,飛魚導彈繼續掠海飛行,因為目標太小,英軍軍艦並沒有發現。

    直到導彈靠近軍艦,英國軍艦才報警。但已經遲了,一枚飛魚遭受干擾彈墜海,但另一枚準確擊中謝菲爾德號,後者20死24重傷最終沉沒。

    期間,阿根廷飛行員不但又高超的技術,也有很強的勇氣。

    要知道,在掠海飛行時,區區幾十米高度只要操縱桿一抖就會墜海。

  • 13 # 李三萬的三萬裡

    英阿馬島戰爭的技術含量,顯性的從阿根廷的超級軍旗和飛魚導彈分析,是個不錯的切入角度。在那種知道無論如何,自己都沒有資格參與世界軍事角逐的國家裡,阿根廷得算一個大國,而且也有過憑時運發達過的階段,彼時阿根廷的既得利益者和相當規模的中產階級,與國際主流社會的融合程度,是至今為止,我們都沒有達到過的。然而,也就在馬島戰爭之前,包括阿根廷在內的整個南美國家,都面臨著時局紅利結束,開始廣泛的遭遇經濟問題,前阿根廷總統曾有一個今天聽起來,有點玄幻的解決方案,他邀請全世界排的上號的經濟學家,到阿根廷開會會診,如今叫論壇,不同的是他不是聽聽就算了,而是真的按這些專家討論出來的方案執行,結果當然也是…… 即便如此,在戰爭開始之前,阿根廷也不能說就是一個弱國,人家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人均GDP是我們的十四倍!正因為如此,阿根廷才會在沒有爭霸世界的需求,也沒有周邊激烈爭端的情況下,去購置法國超級軍旗和配套的飛魚導彈,後來兩個半月的戰爭中,阿根廷唯一的亮點也就是法國訓練出來的超級軍旗,馬島離阿根廷倒是隻有六百公里,阿根廷還先下手為強,先出兵佔領,可是真打起來,佔島的陸軍居然連後勤保障都沒有,戰區海空反倒被遠道而來的英國控制,包括那時還沒有完整概念的制資訊權,戰場偵察和通訊也是英國掌握主動。這時的英國,也正是開始走向後來所謂五常之恥的時候,海軍還是近、現代最虛弱的時候,可是,哪怕已經開始在有資格參與世界爭奪的國家中被邊緣化,英國到底還是有資格的,遇上阿根廷這種沒資格的,再落魄也顯現出完全不同的戰爭能力,阿根廷是主動挑釁,試圖藉此一戰轉移國內經濟垮臺所形成的社會矛盾,先動手,但真心不會準備,事後看其實根本就沒有實質上有意義的戰爭準備,只能說這個國家,上上下下只知道打仗就是框一下A上去的程度,等戰爭開始,任何一個局面不利時,阿根廷都拿不出一個對應來解決,總體來說,阿根廷高層對戰爭的所以預判,只建立在英國國力衰退,不會出兵跑那麼遠來跟自己開戰上,結果前面屢屢試探,英國根本都不搭理,更座實阿根庭人這種想法。等真動手,阿根廷發現撒切爾是鐵娘子時,除了傻眼,也只剩下他們的超級軍旗了,過程大家也都知道,同樣是五常國家出品的這款武器,是戰爭中唯一發揮出與阿根廷其餘所有表現都不相稱的亮眼展示:戰場接近對英國單向透明,飛行員利用地球曲率超低空突防,五枚飛魚乾掉英國四條船,包括英國只有八條的42驅考文垂號和謝菲爾德號。大家都覺得,阿根廷只要再有二十條飛魚,英國就該完蛋了,然而無論阿根廷有還是沒有,戰爭都結束了,老牌的流氓國家,透過簡單的政治運作,阿根廷無法購買新的飛魚還是小事,已經買回來的導彈和飛機,居然都被人透過預設後門,鎖閉關鍵功能,廢在自己家裡無法使用,阿根廷動用其餘空軍去轟炸英國艦隊,則被特混艦隊剩餘的兩條42防空驅完美解決,戰爭基本結束,而進口武器的“後門”問題,一直到今天,都是軍迷圈技術討論的熱門話題。全世界接近二百個國家和地區,從那時起到今天,手裡有高精尖武器而又不被“後門”控制的,洪七公的手指都夠數,如若世界爭霸,這就是參與國之間的一條重要分水嶺!沒有核心自主產權的技術裝備,擁有再多,都不具備在世界上真正的軍事話語權!這就是馬島戰爭最具技術含量的一個啟示。

  • 14 # 遼寧資深球迷二代

    筆者的父親是50後,1982年馬島戰爭爆發的時候,他當時才20歲出頭,他也給我講起過那方面的回憶。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的時候,他和他身邊的同齡人雖然很關注,但關注程度卻遠遠不如三年後的馬島戰爭。原因也很簡單,檔次不一樣,懸念更不一樣。

    我們的那場戰爭其實根本不用重點關注,師傅揍徒弟,本來就是一邊倒的結局,只不過許久沒動手,功夫的施展自然顯得有些生硬,但結局是不會變的。且不說我們的那場戰爭沒有出動海空軍,純粹就是陸地上的碰撞,至少對於當時的年輕人而言,畫面感和刺激感沒有那麼精彩。

    可當年的馬島戰爭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局面和狀態?

    至少筆者的父親對當年的畫面仍然記憶猶新,英國遠征艦隊從英國本土出發後,既是為了戰前訓練,也是為了給阿根廷以足夠的威懾,英國遠征艦隊一面南下前進,一面在海上不停地實施軍事演習。當年公司單位的電視一到新聞的播放時間,大家就蜂擁跑到休息室去觀看新聞,重點關注的就是英國海空軍的演習實況。

    只見電視畫面裡,英國海空軍的戰機不停地從無敵號和競技神號航母上起降,由於固定翼飛機的機型是可以垂直起降的海鷂式戰鬥機,一架架海鷂戰機直接在甲板上垂直升空,當年的這個畫面直接上很多內地觀眾目瞪口呆——這戰鬥機竟然還可以這麼飛!

    至少在他們的傳統概念裡,他們往年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這種可以垂直起降的飛機!

    由於空對空導彈在1958年才開始問世,從1958到1982年,英國海空軍的空對空導彈還沒有在實戰中進行過較量,在南下征討阿根廷的期間,他們的飛機也不停的在大西洋的海面上空進行空戰訓練。

    由於攜帶不了足夠的靶機,英國空軍在實戰訓練時反而玩出了新花樣:一架戰機在空中投射降落緩慢且熱量揮發極高的照明彈,另一架飛機則對準照明彈發射響尾蛇導彈,響尾蛇導彈彈頭的尋熱裝置直接就捕捉到了不斷髮送熱量的照明彈,並精準的命中目標。

    而在這之前,我們對空戰的瞭解又是什麼?答案也僅僅是傳統機炮的互射,一架飛機以狗斗的形式咬住另一架飛機的尾部,然後相隔幾百米用機關炮開火。但在馬島戰爭中,機關炮幾乎沒有發揮作用,英華人的響尾蛇導彈直接在幾公里外,甚至十幾公里外頻頻命中對手。整個馬島戰爭,阿根廷海空軍在空戰中共計損失21架戰機,英國海空軍卻在這一過程中毫髮無損。

    可當年的阿根廷空軍也不是慫貨,在逃亡美洲的德國教官的輔導下,阿根廷空軍在1982年馬島戰爭爆發時,已經是整個美洲地區都不敢忽視的空中力量。可這股力量相對於英國遠征軍而言,或許純粹只是個笑話。

    1、數量超過百架以上的A-4攻擊機,上個世紀50年代的產物,沒有加裝空氣空導彈的功能,阿根廷海空軍甚至完全把他當成了轟炸機。

    2、5架勉強到貨的超級軍旗,空對空導彈沒有,只有5枚勉強送過來的飛魚導彈。改裝自Phantom的短劍戰鬥機,由於更擅長高空作戰,面對可以超低空飛行的鷂式戰鬥機,短劍戰鬥機根本使不上勁。

    但要命的是,倘若你敢拉昇高度,海面上的整個英國遠征艦隊可不是吃素的,他們最遠距離的對空探測雷達,甚至可以將偵察範圍拉高到265公里。

    至少對於父親那一代而言,這是他們第一次在電視畫面裡見到航空母艦,也是第一次看到不斷垂直飛行的鷂式戰鬥機,和漫天飛舞的空對空導彈。甚至面對阿根廷海空軍的亡命空襲,英國遠征艦隊的反擊武器也不是我們熟悉的防空炮,而是一枚枚可以發射到高空的火箭彈。

    當然,當年我們當中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叫防空導彈,海標槍等防空導彈也就此一戰成名。光是前期的軍事演習,父親那一代人才尷尬地發現,原來真正的海空戰不是他們從電影中所瞭解到的那樣,雙方拿著傳統的大炮和機關炮互轟,現代化的海空作戰早就演變出了新玩法。

    尤其當年的我們還想大力採購歐洲軍艦,特別是42型驅逐艦,高達265公里的最遠空中探測範圍,最大射程可以達到70公里的海標槍防空導彈。對比幾年前的西沙海戰,我們還在拿艦炮當成主要武器,甚至還衝到距離對方僅有幾十米的距離投擲手榴彈。即便是我們的主力驅逐艦,艦上裝備的紅旗防空導彈,其最高射程也只有十幾公里。

    而當年作為防守一方的阿根廷,他們擁有一艘航空母艦,但我們沒有!他們擁有一艘上萬噸級的巡洋艦,但我們也沒有!他們甚至也有兩艘42型驅逐艦,但我們仍然是沒有。因為這款驅逐艦在當年的售價是一億美元,我們哪裡買得起?

    當年馬島戰爭的震撼在於,我們第一次知道海戰原來還可以這麼打!

    而隨後的登島作戰,登陸馬島的英國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竟然可以實現人手配備一套夜視儀,即便是對面守島的阿根廷陸軍,他們的每個班差不多也能分到一套夜視儀。可同一時間的我們呢?別說班級單位,即便是隨後的對越偵察作戰,相當於精銳中的精銳的偵察大隊,幾百名偵察兵所能配備的夜視裝備,其裝備數量甚至不到1%。

    如果說三年前的反擊戰讓我們喚起了熱血,三年後的這場馬島戰爭,則徹底讓我們感到震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的肢體語言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