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禾的寫作專欄

    《追風箏的人》講了一個贖罪的故事。

    有時候覺得,作者下筆極狠;有時候又覺得,其實這是一個很單純的故事。後來發現,這兩者並不矛盾。本就是向內而探求人的內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有時就必須下筆狠一點。

    因為有了更深的罪惡與不堪,才會有更深刻而直戳人心的懺悔與贖罪。

    故事開始時一句“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就道出了整個故事的核心,所以讀起來,並無什麼懸念。你只需要去關注人心。

    因為關乎阿米爾對哈桑的懺悔,所以在哈桑遭遇所有的不堪、背叛、誣陷時,心裡想的根本就不是故事怎麼發展,而只是為他難過流淚。開始時兩個人的關係越好,哈桑對阿米爾越信任,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就越覺得傷感。

    所以,在哈桑說我知道你不會讓我吃泥巴時,為他難過,為他無懈可擊的信任難過;哈桑說,“為你千千萬萬遍”時,為他難過,為他毫無保留的付出難過;哈桑把藍風箏帶回給阿米爾時,為他難過,為一諾千金的哈桑難過;哈桑極力想挽回和阿米爾之間的友誼時,為他難過,因為知道他終將失望;哈桑被阿米爾誣陷時,為他難過,因為覺得他承受的實在太多;哈桑被趕出家門時,為他難過,因為知道,此去經年,他也許要永遠失去自己最好的朋友了;哈桑隨拉辛汗回以前的家時,為他難過,因為知道,此一去,哈桑將失去他平靜而安寧的生活,且定不會有好的結局;哈桑與妻子、兒子、母親、拉辛汗開心地生活在一起時,為他難過,因為知道,這樣的美好不會持續長久;尤其是在知道哈桑對阿米爾並沒有半分怨恨時,更加知道,他會以慘痛的方式失去這一切。因為作者不可能,讓阿米爾就這樣輕易地贖罪,輕易地償還對哈桑的內疚。

    阿米爾說,“哈桑就是這樣,他真是純潔地該死,跟他在一起,你永遠覺得自己是個騙子。”

    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說,“爸爸常說,甚至連傷害壞人也是不對的。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好的,還因為壞人有時也會變好。”

    哈桑這樣的人,純良正直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美好的讓人無法企及。以至於像阿米爾一樣,你一邊享受著他的單純帶給你的好處,又從心底裡無法容忍他的單純。

    在遇到哈桑之前,我對所有罪惡之後的懺悔都是無法釋懷的。或者這樣說吧,哈桑遭遇的不堪、背叛、無妄之災,他可以不去怪罪,不去報復,不去怨恨,依然心存美好,平靜地過著自己的日子;但是我,卻會始終耿耿於懷於他所受的苦難,對於傷害別人的人,總覺得,他應該付出點什麼吧,僅僅有內疚之後的午夜夢迴就夠了嗎?

    甚至有時候,總覺得,人所遭遇的無妄之災,是之後不管怎樣的報復、懺悔或是美好都彌補不了的。

    《基督山伯爵》中,伯爵一生所遭遇的無妄之災,雖然最後壞人都遭遇了懲罰,雖然給了深愛他的塔娜,給了一個他和塔娜幸福生活的結局,伯爵自己也放下了,但我卻始終不能釋懷,始終覺得,他14年的牢獄生活,怎樣都彌補不了,仇人的死或懺悔不能償還,幸福的生活也不能償還。

    但是在遇到哈桑之後,我就覺得,如果作者給哈桑一個美好的結局,一切就無所謂了。阿米爾是否內疚無所謂,所有傷害他的人是否終會得到報應也無所謂。只需沒有阿富汗可怕的戰爭與種族歧視,哈桑就生活在平靜的鄉下,與深愛的妻子、母親、兒子,與尊敬如父親的拉辛汗,春來耕種,秋來收穫,安寧至終老。前塵往事裡的那些個人,各自在世界的一角,過著自己瑣碎的生活。

    突然有點明白了。誰都可能遭遇無妄之災,而哈桑,只是迴歸自己的內心。只管自己想要什麼,並不管別人對我怎樣。

    哈桑這樣的人,容易被傷害,卻也容易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660s配27寸4K顯示器能帶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