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齊文刀

    首先,要理解日本文化的生死觀。

    在東瀛傳統文化中,認為生要像櫻花怒放,燃燒自己的最大價值;而盛開之後的最好結局,就是迅速毀滅,那也毫不戀惜。正如日本禪宗鼻祖的道遠大師所言:

    將死之時不要對生有任何留戀,毅然決然的去死。

    而活著的時候,每分每秒都傾盡全力去活。

    二戰末期,日軍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在自殺式出擊起飛時,所唱的隊歌中,也集中體現了這樣一種情愫:

    櫻花肖人,非草非木。

    美麗蝴蝶,便是妻子。

    櫻花盛開,落英繽紛。

    風而去,永做芳魂。

    今晨飄飄,明日冉冉。

    櫻花,櫻花,吾將效汝。

    受此影響,日本是一個傳統的自殺大國,自1998年開始,連續10年的年自殺人數都在3萬人以上,甚至頻頻出現利用網際網路召集的群體自殺事件。

    日本文青,也喜歡地渲染、美化著自殺現象,比如著名畫家古賀春江就說:“再沒有比死亡更高的藝術了”,在文學作品中,也宣揚所謂的“物哀之美”、“毀滅之美”。

    第二,要理解“肚子”在日本文化中的特殊含義

    古代日本人相信,人的靈魂就藏在腹中,死前切開肚子,魂魄才有出路。日本文化認為,人的腹部有思想也有感情,簡直就是第二大腦,甚至勇氣、意志、愛情等等,也都藏於腹中。

    日語中,“腹”就有“思想”、“心靈”的意思;

    有個詞叫“腹黑”,我們都不陌生,這其實是日語舶來品,指“為人陰險”的意思;

    還有“腹汙”或是“腹穢”,意思是這個人“品質不佳”;

    日語說“腹立”,指的是“發怒”;

    說“腹合”,意思是同心協力或者同謀……

    特別是對於心高氣傲,人倒架子不倒的武士來說,他們信奉“武士所學無他法,唯不懼死是天機”,一個一個彪得很。人即使敗死,也要剖開自己的腹部,將坦蕩的靈魂展示給他人,以示死亡的絢爛和崇高,還帶有一點我雖戰敗,但在精神上不輸於你的桀驁。

    剖腹的神聖性和榮耀性,就是這麼來的。

    第三,切腹絕非“一刀殺”,而是一種文化現象

    日本是一個匠人的國度,在這裡,剖腹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

    先說手法。

    最簡單的是橫切一字腹,也就是橫著一刀,自左肋一直劃到右肋,從此獅子大開口,而要深究起來,又可細分為“一字”、“真一字”、“橫一字”等不同的技法。

    也有高難度的二字腹,劃兩刀,痛苦加倍。還有震古爍今,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三字腹。

    從江戶時代開始,最正規最高貴的手法是十字腹,也就是在一字腹的基礎上,從心口窩到肚臍眼再往下,豎著再來一刀。根據刀口位置和形狀的不同,又有右十字腹、左十字腹、斜十字腹、鑰匙十字等等細分。

    早期的切腹活動,本人往往會扯出腸子,表示不留怨恨、不存遺憾,弄得血腥滿地。

    後期,切腹已變成武士專屬的一種高尚唯美的死亡藝術,那就一定要體面,因此對下刀深度有嚴格要求,決不允許有內臟流出,否則就被稱為“遺憾腹”,絕對是一種“死沒面子”的行為。

    剖腹的稱謂,也非常有講究。

    敗軍之將為防止被俘受辱,選擇剖腹自盡,稱為“自刃”或者“自裁”。

    因為主人逝世,要追隨而去,因此在主人死之前就剖腹的,是“先腹”;等主人死後剖腹,則稱“追腹”、“冷腹”或者“後腹”。

    還有為了勸諫主公,不惜以死明志的;

    做了有違武士身份的事情,以死維護名譽的;

    犯了罪而被處刑罰的;

    蒙受不白之冤憤而剖腹的;

    甚至單純就為了一剖成名等等等等,均可剖腹,也各有各的稱謂名號。

    反正就是,一言不合,友誼的肚皮說翻就翻。

    最奇葩的是,有些武士忍受不了皮肉的劇痛,乾脆用扇子模擬刀劍,在肚子上比劃一下下,或者乾脆連工具也不要,直接拿手指蘸水,走一下行刀路線。這便是所謂的“扇子腹”、“水腹”。

    如此,就要加入介錯人,負責對剖腹人斬首,以減少痛苦,維持體面。

    第四,繁冗唯美的標準化作業流程

    在江戶時代,一場標準化的剖腹作業儀式是這樣的:

    時間選在黃昏之後,在庭院裡鋪上兩層榻榻米,再加一層鋪蓋,有時也會灑滿白砂,以備吸收血汙。

    剖腹者先要刮鬍子結髮髻,再泡個熱水澡,換上白色或者淺黃色的正裝禮服。注意了——換白衣服,可不是咱們中國傳統意義上喪服,恰恰相反,日本文化裡,白色是喜色,黑色才是喪服。

    剖腹前穿成一身白,就好像咱們中國新娘子的一身紅,是喜慶的意思,象徵剖腹者迎來了純潔的重生。

    穿戴整齊後,剖腹者面向監督官坐定,然後三名介錯人入場。

    這三人之中——

    將要執刀砍腦袋的,稱為“大介錯”;事後負責檢驗屍體的,稱為“小介錯”;用木盤端出切腹短刀的,稱為“助介錯”,這個木盤稱為“四方”。

    有些情況下,剖腹者臨死前還要“喝兩口”,負責擺放和撤下酒菜的,也是這位“助介錯”。

    大介錯何時出刀?

    其實並無定式。也可以和剖腹人事先約定。以最高貴的“十字腹”來說,一般肚皮上的十字割完,介錯人就該出手了。而如果是虛張聲勢的“扇子腹”,也可能剛剛擺出POSE來,大介錯這一刀就下去了。

    介錯人一般都是劍術高手,把頭砍得滿地滾,這就有失體面了,行家下手,應該是留一塊頸皮,與身體牽連,稱為“抱首”。然後便由小介錯出來,將首級拿給監督官,勘驗後結束儀式。

    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5年後,政府便下令廢止切腹這一刑罰方式。不過,這只是官方禁止以此處刑,由於巨大的歷史慣性和右翼的思想毒害,自願剖腹者還大有人在

    例如1912年,日俄戰爭中的日本名將乃木希典,就在明治天皇病逝後,夫妻雙雙“追腹”而去。1945年,時任陸軍大臣的阿南惟幾,在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的前夜,面對陣亡兒子的遺像,以“十字腹”自盡

  • 2 # 小東北每日雜談

    因為在日本的文化中,靈魂在腹不在心。

    “腹”在日語中除有“腹部”的意思外,還表示“心”、“思想”、“情感”、“勇氣”、“意志”等等。

    而且日本是個以稻米為主食的國家,在日本人心中,認為稻穀是有“稻魂”的,而且他們認為稻魂和人的靈魂本質上是一類。稻穀之魂補充人體之魂的交換區正好就是具有消化功能的腸胃,所以他們覺得靈魂是居住在腹部的,所以,日本人選擇剖腹自盡是想要釋放自己的靈魂。另外,武士道精神認為在死之前剖開腹部,一方面表明忠誠與勇敢,昭示生者、震懾敵人,另一方面釋放自己的精神以求永生。朋友們快點選關注和Julie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吧!

  • 3 # 大獅

    日本人的這種做法,源於他們對生死的看淡和武士道文化。這種行為自日本鎌倉時期便已經出現,武士在戰敗或者認為顏面丟失後,會選擇以這種極端方式來引咎自殺;為了避免被俘,或者向主人表明忠心,同樣也會選擇這種方式。

    用刀自己切開自己的肚子,倒也不只是日本人所特有。在中國的古代,也已經出現這種做法。比如戰國時期著名的刺客聶政就是自己用這種方式進行自殺。梁啟超的著作《中國的武士道》其中闡明,這種行為起源於中國。

    那麼為什麼非要刨開腹部,而不是其他部位呢?如何一刀刺進心臟或許更能減少些痛苦,為什麼日本人不這樣做呢?那是因為在日本人的心目中,靈魂藏於腹部,刨開腹部是為了可以將靈魂釋放。自己死後靈魂仍可以在主人身邊遊蕩,以此來效忠和保護主人。

    另外“切腹”這種事情很多時候需要有人幫助完成,自殺者會透過“介錯”來幫助自己減輕點痛苦,也就是自己在切腹後,“介錯”用武士刀砍下自己的頭顱。因為有記錄表明,有些武士在切腹後需要好幾個小時或者十幾個小時才死,在痛苦中等待死亡的滋味想必一定不好受!

  • 4 # 影片百樂門

    切腹在以前只有武士階級才享有的福利。這裡有兩個原因:

    1、迷信因素。日本人相信人的靈魂和情感都住在肚子裡,切腹可以釋放靈魂,展示勇敢很真心,順便震懾一下敵人。

    2、洗白神器。切腹以前只是武士階級才享有的福利,一旦切腹生前無論做過什麼都一刀勾銷。

    切腹最早傳說於日本平安時期有個叫藤原義的貴族,白天人模人樣晚上殺人越貨,一次被官兵圍捕,自知難逃一死,乾脆當著一幫人面切開自己腹部,臨死前還把內臟掏出來扔給官差。在場的官差哪見過這個場面,一個一個服氣的一塌糊塗。

    到了平安末期,源賴政在宇治川戰敗,為了掩護主子逃跑切腹自盡,這一切切出了格調。後世的武士有樣學樣、爭相模仿,切腹就成了武士文化,他們戰敗了切、引責了切、殉葬了切、冤枉了切、搏出位也要切,基本切出了三生三世桃花開。

    切腹過程還需要一位重要的人叫介錯人,當你切腹過程疼痛難耐或者不忍下手時,介錯人就在身後手起刀落幫你儘快結束生命。

  • 5 # 圍爐煮酒話春秋

    為什麼會切腹?

    切腹這做法最早起源於日本鎌倉幕府時代的武士。因為武士道精神的內涵包括忠勇,名譽和不屈,所以當武士面臨失敗或者名譽受損時,武士就會選擇切腹這種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悽美”的表達方式,即使失去生命也不會苟且偷生,武士只會保留自己的輝煌,在輝煌結束之時,即生命結束之時。但是武士並不求速死,切腹者會慢慢死去,切腹的過程就是武士表達自我價值的一個過程。切腹就像是一個儀式一樣,只有經過了這個儀式,武士才會真正得到解脫。

    切腹是用的什麼刀?

    切腹刀。日本武士一般會隨身攜帶兩邊刀,一把長的,叫武士刀;一把短的,叫切腹刀。武士刀用於戰鬥,切腹刀用於自裁。

    切腹的過程是怎麼的?

    切腹者事先會找好介錯人,然後穿著莊重,盤地而坐,將切腹刀排在面前。切腹人會在切腹前作一種辭世詩,在做好心理準備後開始切腹。首先將自己的上衣揭開,將刀插入腹部,從左至右劃開第一刀,然後再稍微向上切第二刀,腸臟即刻溢位。這個時候,介錯人就會抱住切腹者的頭部,用刀斬首但並不完全切下。此時武士就死去了,整個過程隨即結束。

    日本現在還流行切腹嗎?

    因為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無比崇高,特別是在日本軍人眼裡,切腹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完全消失。但是這種行為已經大大減少,因為日本人也知道切腹太過於殘忍,已經大有改觀了。抗日戰爭時期,有士兵在面臨被俘的時候,選擇了用木棍或者扇子象徵性地劃一下肚子,然後再由介錯人斬首的方式結束生命。

    近現代日本比較出名的切腹者有兩人,簡單介紹一下:

    一、阿南惟

    1945年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作為日本陸軍大臣的阿南惟卻拒絕投降,他選擇了用切腹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屈。

    二、1970年,日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由於精神壓力,用切腹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6 # 暮有文化

    趣味解讀文化,品質成就快樂。我是北暮!

    日本向來崇尚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精神也讓很大一部分人一旦失敗或者被抓後都選擇切腹自殺!

    那麼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呢?就讓北暮帶大家來分析一下吧!

    此後切腹自殺一直被人模仿,直到後來更是在切腹自殺時要舉行相應的儀式。

    除了當初的一字切開一直髮展到後來的十字形,二字形,三字形。

    後來的剖腹儀式更是讓人不寒而慄:

    切腹是必須雙腿併攏,倘若分開則被認為失禮。切腹時更是要向前傾倒,仰面朝天也算失禮。腹上刀痕不許折皺,否則算失禮。女性切腹更是要綁住雙腿,否則算失禮。切腹時有專人在旁守候。

    除此之外,其他的切腹禮儀還有很多,有興趣朋友可以下去找找。

    那麼,他們為什麼要切腹自殺呢?

    切腹自殺的原因

    日本的切腹自殺不僅和他們的武士道精神有關,更和他們長久以來的文化有關。

    日本在戰爭時期特別注重以身殉國,倘若被敵人俘虜,那麼家人的下場很悽慘。這讓很多日本軍人寧願自殺也不情願被俘虜。

    記得當初,美國攻陷了日本的一座島嶼,島上日本日本居民聽說島嶼被攻陷,紛紛跳海自殺。就連美華人都看不下去了,央求著不要自殺了,可是幾萬人的島嶼後來還是死的只剩幾千人了。而這件事也讓世界看到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信奉天皇,就算現在這樣的和平年代,天皇仍然在日本有很大的權力。而日本全民上下更是骨子裡的向天皇效忠。一旦失敗,內心的愧疚就會讓他們自殺以謝罪天皇。

    這種武士道精神在幕府時期被髮展到頂峰。在他們的認知裡自殺有以下好處:

    某種特定情況下的自殺是一種道義行為,是一種法治和儀式慣例,自殺即是尊重前人!自殺可以洗清罪孽,因為在日本的文化裡,一旦這個人切腹自殺,那麼他所犯得罪都會被原諒!免受屈辱,以死明志。向人們表達自己的決心!生前罪過一筆勾銷,遺產由家人繼承。並且不會追究家人的責任。放在最後的胡扯

    在我們的認知裡,日本的切腹自殺可能很不可思議。然而他們也只是繼承前人的文化與傳承。

    儘管我們當初日本和我們國家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我們中華民族向來都是對其他文化有尊重之心的。如果我們沒有辦法理解,我們就去尊重!

  • 7 # 七追風

    關於剖腹自殺?我來扯扯日本人這種很有意思的行為。

    (剖腹自殺)

    很多很多年以前,日本的一位幕府將軍終於當上了實際的大老闆,他就坐那想啊:我去,當老闆不容易啊,手底下這群武士都是拿刀的,萬一哪天把我咔嚓了咋辦啊?

    此時,他順手翻了翻箱子裡珍藏的來自中國的古書,立馬靈感來了:對哦,多教育教育他們,讓這些人不好意思背叛我,不就行了。

    於是,融合了儒學、佛學、神道等等,崇尚“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的武士道精神出現了。

    此時,正是鎌倉幕府時期,武士道精神成功抓住了武士們的心,讓天皇再也沒機會翻盤了。

    管理手下的武士,最害怕什麼?一是不忠心,閒著沒事整個跳槽,三姓家奴之類的;二是不盡心,我帶你去打仗,人家都往前衝,你拔個刀磨蹭半天,一看情況不對,立馬撒丫子跑,也不行。

    (日本武士)

    武士道精神正好能針對這個,天天向你宣傳:作為武士,必須要臉!“臉”知道不?你要不忠心,大家都會鄙視你!你要是不勇敢,狗都看不起你……

    反正就是天天這麼宣傳,到處這麼宣傳,大家也就認為這是對的了。那時候日本人相信靈魂是在肚子裡,你要是犯錯了,或者要表表忠心啥的,就把肚子劃開看看唄!

    於是,剖腹作為一項光榮的傳統,流傳開來了。

    既然宣傳了臉面很重要,你剖腹這個事兒,就必須整的像樣一點唄。所以,一般人不配這麼死,你要是個武士才行。既然要剖腹了,那必須要換身乾淨的衣服,找個敞亮的地方,找一點觀眾來看看。

    所以武士剖腹自殺,儀式都特別隆重,這樣才能讓武士們覺得:武士就是這麼牛,連自殺都這麼大場面。

    不過,宣傳的再好,肚子上捅一刀也受不了。萬一受不了哇哇亂叫,那就丟大人了。

    於是,介錯人出現了。介錯人,就是看你疼的受不了,又一時半會兒死不了,幫忙了結的,簡單的說,介錯人的工作就是“補刀”。

    (介錯人準備“補刀”)

    要剖腹自殺的武士,秉承著要死也得有面子的想法,穿的乾乾淨淨,把武士刀擦乾淨,然後撩起自己的衣服,噗一刀捅肚子裡,然後從左到右一劃拉。緊接著,再往上劃拉一下,目的是能讓內臟出來(表表忠心)。

    這時候還死不了啊,但是非常疼,介錯人就不要看熱鬧了,趕緊上來補刀。介錯人不好當,這一刀下去,要保證把人砍死,還不能把腦袋直接砍掉了(腦袋和脖子還需要連在一起),就這樣,剖腹就完成了。一個好的介錯人,剖腹者是很感謝的,但是遇到一個豬隊友,砍一刀兩刀死不了,那就麻煩了。大家看看著名的三島由紀夫的剖腹過程,就知道啥叫做豬隊友的“神補刀”。

    不過還有一些人剖腹找不到介錯人,比如戰敗了不想被俘,自己切腹的;或者為主人報仇,殺了仇人之後,找不到人幫忙介錯,乾脆自己剖腹算了……

    (電影中的切腹自殺)

    找不到介錯人的時候,只能自己來。這時候剖腹,就麻煩多了,一般橫著劃一刀,然後再從下往上來一刀,形成“十字型”,死得快。

    或者是在肚子上橫著劃拉一刀,立馬抽刀割斷自己的喉嚨;還有的是橫著劃一刀之後,立馬抽出來捅向自己的心窩,然後順著劃拉下來,形成“十字型”。

    沒有介錯人的情況下,就是怎麼痛快怎麼來,畢竟切腹只是個儀式,要展示的不是痛苦,而是自己的忠心。

    到後來切腹這事兒就不太流行了,為啥呢?不管怎麼說,一般人都是忍受不了的。但是為了宣傳,對外說是切腹,實際上都是直接斬首,或者是服藥死亡之後再做做樣子。

    到了武士階層沒落之後,大量的武士無家可歸,四處流浪。那就根本沒有主人了,還表啥忠心啊?很多武士都像《七武士》當中表現的一樣,為了能吃飽飯,被人僱了去砍人。

    (電影《七武士》)

    那時候的武士就是錢最重要,武士道精神啥的,還是吃飽飯再說吧。

    1962年,日本導演小林正樹拍攝的電影《切腹》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武士的尊嚴,只是裝飾的門面。”

    所以,沒人喜歡切腹。被矇蔽,為了那點面子,無奈的選擇的而已。

  • 8 # 鍛彰趣義

    切腹並不是日本最早產生的自殺方式,日本最初有記載的自殺方式和其他文化並無不同,主要是自縊和服毒。

    日本歷史上的第一次切腹行為,可能是《續古事談》所記載的大盜藤原保輔。相傳藤原保輔出身公卿世家,卻有偷盜惡習,有一次偷國章三位家中寶物之時,與官兵廝殺,見事不妙,用刀切開腹部、取出腸子,後被檢非遣使收管,於當日死亡。

    有些研究者認為這個例子沒有其他資料佐證,可信度不高。此外還有源為朝、楠木正成等人的例子,也都有質疑的聲音。不過切腹這種行為起於平安朝時期,盛行於武家政治崛起的鎌倉幕府時期,或許是可以肯定的。

    新渡戶稻造在《武士道》中分析了這種行為的文化動機。他認為日本文化有和閃族、希臘文化相通的部分,都認為腹部和某種情感聯絡在一起,所以切開腹部的做法實際上是袒露自己的內心,有天可昭昭、其心可鑑的含義在其中。

    或許這種行為還可以有其他的文化解釋。日本信奉集體主義,對內、外的分別尤其執著,對異己的的排斥和欺侮是很嚴酷的,加上對殘酷、瞬發之美的刻意追求,留下不美的、被殘酷殺害的慘狀,不如對自我施加酷刑,以這種方式“以退為進”地爭取個人尊嚴,同時在儀式化的自戕過程中,將殘酷的死轉化為瞬發的美,完成了獨特的死亡美學。

    這是我的粗淺理解,不一定對。

  • 9 # 歷史雜貨鋪

    在日本曾經有個叫藤原義的貴族,此人白天人模狗樣,是個非常優雅的貴族,可是每當到了夜晚他就成為了一個大盜,無惡不作,一時之間將日本京都搞得的人心惶惶,最終他被官兵確定了身份堵在家裡,這個藤原義不慌不忙,拿起一把刀,捅向了自己的腹部,將腹部切開之後,把內臟拿了出來,扔向了官兵們。

    至於藤原義為什麼要選擇這樣自殺,沒人知道具體原因,這便是日本歷史中第一個切腹自盡的人,估計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這種自殺方式後來這麼流行。百年之後,日本武士道盛行,他們將切腹定位了武士道的最高典範,並且也是武士們的必修課,每個武士都要有切腹的精神。

    在日本平安時代以後,切腹最為流行,那個時候他們切腹都是被君主或者自己的主人賜死,自願選擇切腹這種死法,他們認為這種死法是最為光榮的,而且自己的靈魂會得到昇華。等到日本軍國主義盛行的時候,武士道精神被曲解,切腹同樣也是,似乎只要犯了錯,那就得切腹,只有這樣才足夠光榮。

    切腹一般都是要切個十字,這種方法無異於是非常痛苦的,一般人絕對承受不了,應該說是沒幾個人能夠承受,可是呢,日本人又要面子,當時他們想了個辦法,那就是自己捅一刀就行,剩下的讓其他人來做,一般都是其親友或者好友上來補刀,直接一刀結果性命,比較狠的會選擇割下切腹者的頭,總之是儘量減輕痛苦。

    這種上來補刀的人被稱為介錯人,大家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日本人犯錯之後選擇切腹,看似非常簡單,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獨立完成切腹的人不到五個,其餘的全部是有介錯人的,只不過他們對外宣稱都是自己獨立完成。

  • 10 # 歷史三日談

    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一個人,弄條白毛巾,“咔嚓”一刀下去,就齊活了,切腹是事關生死的大事件,裡面的每一個細節,其實都很值得玩味推敲。

    電視劇裡為了裝逼,經常會上演切腹的戲碼,搞得切腹人即悲慘又可憐,其實現實中一個人搞定切腹的情況很少,“一刀切”就是一下子完成切腹的也不多,難不成得好幾刀?

    對,就得好幾刀,不過就現實操作來說,切三刀的也不多,基本上兩刀搞定,因為能連幹自己三刀,實在需要命夠硬才行,開始切腹的時候,是需要自己把腸子心肝脾肺腎都清出來的,但能完成的比較少。

    後來搞搞就成現在的樣子了,一點都不刺激,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看起來也就不過如此了,看著咋咋呼呼的、吱哇唔叫的,切個腹卻打起了折扣,真是慫蛋到家了!

    不過前面說了,切腹不是自己完成的,其實正規的切腹需要有三個人在場,就跟動手術一樣,先由切腹自盡的人給自己一刀,現場的三個人,有一個會遞過來一把刀,其中一人接過來,迅速出刀,砍掉切腹者的腦袋瓜,以減輕痛苦,剩一人負責驗屍。

    砍頭的人有個講究,那就是刀不能下太死,“哐哧”一刀腦袋搬家並不是一個好的刀斧手所為,人們通常強調個全屍,就切腹的人來說,你一刀下去,還得給他連帶著一些皮毛,又不至切腹的人有命可活才算高明。

    後來的日本人對於切腹還有一些變化,那就是十字切,不過十字切實在太疼,熬不住,有些日本武士獨闢蹊徑,用扇面在肚子上意思一下,完了讓人直接砍腦袋,不過這種形式主義的東西說出去實在丟人,日本的武士道豈不成了笑話,因此便逐漸被淘汰了。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認為肚子是靈魂和愛情的聚集之地,同時也是怨氣集聚之地,加上切腹不但不會被認為是懦夫,反而會被視為勇者,因此,都願意切腹褪去怨氣。

    如此說來,要是人人都視日本人為1勇者,這玩意不會“咔咔”把自己都切完吧,那樣的話補刀的人恐怕都不夠了!

  • 11 # 興海亭

    我覺得要到日本去看一看,再讀一讀日本史,好像明白一點這麼殘忍的自殺形式由何而來。為什麼呢?到日本,導遊教遊客第一件事,地震來了怎麼辦,海嘯來了怎麼辦。表面上山清水秀的日本原來是個自然災害不斷,前途未卜的地方。再看日本史,幾乎是武鬥史,什麼宗教,什麼思想家,沒用,誰是拳頭硬,誰的武力強誰說了算。所以你以德報怨,他不領情,美國一次一次把他打趴下,他挺服氣,第一是美國,第二是俄國。由此,以至於不敬畏生命,全世界反對,他還是捕鯨,對自己,用最血腥的剖腹自殺。

  • 12 # 中原水之岸

    這是日本軍國主義為天皇侵略擴張愚弄人民的荼毒措施,華人民深受其害。

    忘記歷史就是背叛。

    我們一定要以史為鑑,努力家國,決不讓中華民族受屈辱的歷史重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