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德國、奧地利同文同種,從十世紀到十九世紀都是同一個國家。
2
回覆列表
  • 1 # zhuxuan12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被割地、肢解,奧地利被獨立,德國分成東、西德,目前雖然語言文化相同,由於奧地利比德國富裕,所以沒有加入德國的動力,德國面臨英國、法國、美國的猜疑,也不能尋求合併。

  • 2 # 流年Leoyoe

    如果說羅馬帝國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那麼歐洲的歷史就是一部從統一到分裂的歷史。在這上千年的歐洲,其變化一直都離不開相互博弈,相互制衡且不斷分散。歷史上,曾經有統一歐洲的實力的國家有拿破崙的法蘭西、威廉一世的德意志、還有號稱“歐洲憲兵”的沙俄、以及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如今看來,拿破崙被反法聯盟打敗了,德意志帝國也被兩次打散、曾經的蘇聯也解體了。為了維繫歐洲的勢力均衡,這些歐洲國家都在不予餘力的削弱強國的實力。就如同現今的德國和奧地利,在歷史上曾經有三次硬生生的被割斷了合併。不過為何歐洲各國會懼怕德國和奧地利的合併呢?

    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會打破歐洲勢力的均衡

    放眼歐洲地圖,你會發現這個10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裡存在著48個國家,而且還有很多像安道爾這樣的小國。類似於如此小的國家,其實力本身就不強,很容易被它國吞併,因此為了保留國家的獨立性,避免被吞併,這些國家唯一想要的訴求就是勢力均衡。而如果德國和奧地利合併,一個如此強盛的國家顯然會威脅到他們的生存。因此,在它們看到法國強盛時期,會支援德國的統一,而在德國強盛時期,它們就會千方百計的阻止德奧合併。

    第二、會影響歐洲的發展

    德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其國內的生產總值達到了3.68萬億(2017年),人口也達到了82,695,000(2017)人,而奧地利的國土面積也有著83878平方公里,再加上875萬(2016)的人口,如果德奧合併,即使它不向外擴張,那也是個屈指可數的強國。無論是在經濟還是在政治影響力都會削弱其餘國家的,因此這也是阻止德奧合併的一個原因。

    第三、會有戰爭風險

    如果德國和奧地利合併了,身為一個政治大國,必定會對美國的霸權地位造成影響,從而帶來戰爭的風險。而歐洲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後才逐漸的退出了世界的領導地位。因此,爆發戰爭肯定是歐洲各國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歐洲各國才會竭力避免德國和奧地利的合併。

    因此,德國和奧地利的合併是歐洲不希望看到的,也是美國不希望看到的,有著這些外力的阻攔,德奧合併幾乎不可能。

  • 3 # 吧唧吧唧聊歷史

    因為歐洲的國際戰略平衡不允許。

    近代歐洲國家的歷史,最主要的角色就是三個:英國、法國和德國。這個三個國家在歷史上一直勾心鬥角,互相牽制。他們之間不允許任何一方做大。

    此外,處在歐洲邊緣的俄羅斯與西班牙也對歐洲內部勢力均衡非常在意。

    現代德國來源於19世紀普魯士王國對德意志地區眾多邦國的統一戰爭。在德意志眾多的邦國中,普魯士和奧地利是最大的兩個。由於奧地利在19世紀還是奧匈帝國,統治的不僅是奧地利,還有匈牙利等東歐地區;德意志眾多的邦國不願意非德意志人加入新的德意志國家,在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傾向於選擇普魯士;更由於普魯士在當時迅速崛起,軍力強大,統一意志堅決;而奧地利還在關心著自己虛弱的龐大帝國,對德意志的統一併不上心。於是,歷史選擇了普魯士王國,來統一德意志,成立了新的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也就是現代德國的基本版圖。

    因此,新的德意志國家從此跟奧地利漸行漸遠,雖然雙方還說著同樣的語言,分享著共同的文化,卻不再是一個國家。

    兩次世界大戰,雖然德國均戰敗,但卻證明了一個問題:德國的力量絕不可小覷。為了防止德國的東山再起,割裂德國比讓德國合併奧地利更為重要。所以,德國如果想合併奧地利,歐洲的幾個大國英國法國乃至北邊的俄羅斯,都不可能允許。歷史已經證明,德國的做大,對其他歐洲國家乃至世界都不是好事。二戰後的歐洲已經實現一體化,國家間合併已經不再需要。雖然德國與奧地利同文同種,但歐洲目前的一體化程序非常順利,整個歐洲尤其是德國與奧地利之間幾乎沒有差別,兩個國家間人口、經濟、物流各個方面,早就實現無國界互通。是不是一個國家的人,早已不再重要。

    奧地利與德國曆史上有機會合並,卻陰差陽錯,各走一邊。到了現代社會,也不再需要合併。這是歷史的發展程序決定的。

    在國際勢力的博弈中,擅長平衡遊戲的英國,對德國警惕不已的法國,對歐洲領導權虎視眈眈的俄國,對世界領導權志在必得的美國,都不會允許德國再一次做大。

  • 4 # bubu

    德國憲法裡有一條:德國領土已經全部迴歸。沒有這條,當初協約國不會放過他,因為一戰之後沒有這條又起心來了二戰。

  • 5 # EMC21491

    二戰以後,一旦有國家想合併,一定會遭到霸主的嚴厲打擊。霸主們分裂各個國家都還來不及,還允許你合併?看看我們收回香港之路有多難?想想我們統一臺灣有多難?還想兩個國家合併。

  • 6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德國和奧地利現在為什麼不合並還要從二戰時說起。1938年3月15日,在英國、法國、美國等大國的縱容下,納粹德國武裝吞併奧地利。這種情況下奧地利在二戰中的定位就很尷尬了,一方面奧地利是法西斯德國統治下的犧牲品,另一方面奧地利又是德國發動二戰的主要幫兇。

    1943年10月蘇、美、英三國外長在莫斯科召開會議討論戰後局勢,宣佈德國吞併奧地利無效,決定恢復奧地利的獨立。但是到1945年納粹德國投降之後,奧地利實際上被英、美、法、蘇四國分割槽佔領,首都維也納也被分割,開始了長達10年的“四國分治”時代。

    當時的奧地利名義上是一個國家,但實際上國民想要穿越四國各個佔領區,必須要擁有的盟軍頒發的身份證明,該證明由4國共同稽核,光是圖章就要蓋11個,辦起來非常麻煩。奧地利事實上的分裂給戰後重建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人口流動、物資運輸全出了問題。整個奧地利城市破敗、糧食短缺,奧地利人將家中的珠寶、手錶等貴重物品都拿到黑市換成糧食,天天有個土豆吃都算享受。

    在當時的奧地利最有錢、手中物資最豐富的就是英、美、法、蘇四國的十多萬佔領軍,因此很多奧地利女性為了生活和這些士兵談戀愛,從1946年到1953年間大量私生子出生,這些孩子再後來都不被奧地利社會所接納,特別是黑人和蘇聯人的後代更是遭到嚴重歧視。

    冷戰爆發後,一方面是要緩和東西方對峙的緊張局勢;另一方面是四國佔領軍的所作所為使得奧地利人將他們都看成“佔領者”,民怨極大。因此1955年5月蘇、美、英、法四國與奧地利的外交部長在維也納簽訂了《奧地利國家條約》。

    條約規定:佔領國從奧地利撤出軍隊,恢復奧地利的領土與主權完整;奧地利法西斯組織非法,並限制奧地利發展軍事力量;奧地利永久中立,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不允許其他國家在本國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等等。

    從此奧地利的中立、獨立地位受到蘇、美、英、法四大強國保障,德國怎麼反對?

  • 7 # 子屠龍

    德國、奧地利是相鄰的國家,並且兩國的主體民族都是日耳曼人,他們為什麼不合並?

    合併沒這麼容易,從歷史上看合併的阻力主要在外部,他國怕出現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國家。一戰後協約國甚至在《凡爾賽和約》裡禁止德奧合併,現在的奧地利是永久中立國。

    上圖為當年發行的明信片的圖案,希特勒統一德國、奧地利。

    歷史上的德意志地區,包括普魯士、奧地利、巴伐利亞等諸多邦國,它們的主體民族是日耳曼人。

    後來,普魯士扛起統一德意志的大旗,排除奧地利、打殘法蘭西,統一德意志小邦國,建立起德國。

    雖然德國和奧地利是兩個國家,但是他們的血緣如此接近,就像是家人。

    希特勒就是奧地利人,第一次世界的時候,他 在“大德意志”的感召下,放棄奧地利國籍,以“志願兵”的身份加入德軍。

    1936年,執掌德國政權的希特勒,冒險進軍萊茵河不設防區獲得成功。

    他徹底摸清了英法等大國的“底牌”,只要不損害它們的核心利益,對德國違反《凡爾賽條約》的行為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嘴上抗議而已。

    希特勒下一步的行動就是要把奧地利“接回家”,他直言不諱:“日耳曼的奧地利必須迴歸德意志,不是因為什麼經濟原因。就算這次合併在經濟上毫無利益可言甚至只有壞處,還是要堅持合併。同一種血,同一個帝國。”

    他是不是瘋了,把奧地利這樣一箇中歐大國納入德國,你想幹也要奧地利同意啊?

    奧地利人還真是大部分人同意加入德國,因為“大德意志”的民族旗號很能蠱惑人,當時的奧地利內外交困,德國在希特勒的統治下彰顯著大國崛起的跡象。

    況且,希特勒是奧地利人的同鄉,一個同鄉統治德國讓很多奧地利人以此為榮,加入德國就更加靠譜。歷史證明,二戰中奧地利人一心一意跟德華人幹,如150 萬人(佔1/4人口)入伍編成35個德軍師。

    希特勒也合併奧地利充滿信心,在奧地利全民公投假如德國前,他不斷地對奧地利總理庫爾特·舒斯尼格施加壓力,逼得這位不肯合併的總理在1938年3月11日辭職,辭職申明結尾很悲壯:“上帝保佑奧地利。”

    3月12日凌晨,德國軍隊浩浩蕩蕩開進奧地利,他們沒有受到絲毫抵抗,沿路只收到到鮮花、喝彩。

    4月,奧地利舉行關於併入德國的全民公決,奧地利併入德國那是必然,但是納粹高官管還是為99.75%的高贊成率吃了一驚。

    希特勒再次為他的冒險加上100分,吞併奧地利讓德國的戰略地位大大就愛強,而法國、英國以及國際聯盟什麼實質性的動作都沒有做,只有蘇聯引起了謹慎。

  • 8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德國和奧地利都是現代意義上的主權國家,兩個國家在歷史上,曾分別作為德意志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存在。歐洲現代意義上的主權國家的形成時間,一般以1648年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合約》為標誌。

    (三十年戰爭時的歐洲地圖)

    在戰爭中,法國在紅衣主教黎塞留的主持下,深度參與了中歐地區的戰爭及事物,阻止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為主體的德意志國家的統一,改善了法國的地緣政治安全狀況,使得東歐地區出現了大量的封建主義的德意志各個邦國。法國一手將德意志撕成了碎片,在各個邦國裡施加自己的影響。儘管德意志民族的統一大業遭到了嚴重的挫折,但是奧地利帝國依然透過高超的外交技巧,將奧地利保留了下來。作為中歐地區的大帝國,在接下來的300年間一直承擔著重要的領導作用。同時,在戰爭中興起的勃蘭登堡的霍亨索倫家族,逐漸成為德意志境內,僅次於哈布斯堡王朝的諸侯,為普魯士王國的崛起奠定了條件。

    普魯士王國興起後,逐漸吞併周邊的西里西亞、波拉美尼亞、漢諾威選帝侯等地區,在奧地利維也納之外,在德意志境內逐漸形成了另一個權力中心:柏林。

    普魯士王國的興起,逐漸引起了周邊國家的不安。法國在拿破崙時期,透過一系列戰爭,嚴重削弱了普魯士王國。在《提爾西特條約》中,普魯士失去了50%以上的版圖和人口。(分裂的德意志各個邦國)

    拿破崙失敗後,歐洲各個國家聚集在一起瓜分拿破崙帝國的遺產。在奧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堅持下,以正統為原則,在歐洲恢復了各個封建王朝。

    普魯士王國雖然作為戰勝國,但在當時,他的國力很弱小,他的很多要求,比如徹底肢解法蘭西,防止法國再次稱霸歐洲等要求就沒有得到參會各國的重視。儘管如此,普魯士王國在維也納和會中獲得了大量的利益。在之後的半個世紀中,普魯士王國逐漸在神聖羅馬帝國北部地區,實現了北部的意志各個邦國的統一。

    在普魯士王國的首相俾斯麥任職期間,德國透過鐵血政策,在王朝戰爭中逐漸擊敗丹麥、奧地利、法國等,實現了北部德意志的統一。

    此時,原神聖羅馬帝國疆域內出現了兩個具有領導核心的政權實體: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帝國。俾斯麥認為,歐洲大國如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不會允許在中歐出現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國家。神聖羅馬帝國所在的中歐地區繼續分裂,是符合各個大國的利益的。因此雖然普魯士王國在1866年擊敗了奧地利帝國,俾斯麥以跳樓威脅堅決叫停了正在開進中的普魯士軍隊,在維也納城下饒過了奧地利帝國。

    俾斯麥此舉無疑是明智而正確的,一旦普魯士王國軍事佔領了奧地利帝國,那麼中歐就會出現一個面積超過100多萬平方公里的統一的德意志帝國。這個新生的帝國,必然會對西邊的法國和東邊的俄國造成嚴重的安全威脅,對一直奉行大陸軍事外交的英國也會形成挑戰。德國與奧地利分裂存在,對於歐洲各個國家,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交代。

    在現實政治中,普魯士王國所在的北部德意志民族成分更為統一,基本都以德意志人為主,而奧地利所在的中東歐和東南區地區,歷史上一直都是各個民族遷徙的通道,存在著數量眾多的民族,日耳曼人只佔其中的30%。奧地利帝國,甚至在1867年不得不改革成為一個二元帝國,匈牙利王國成為奧地利帝國的“國中國”。

    如果俾斯麥以普魯士王國為主體統一合併了奧地利帝國,那麼德國境內的民族問題將會複雜很多。在當時,民族意識是德國統一的必要條件,如果德國境內出現了民族紛爭,對於剛剛統一的德國將是一個嚴重的不安定因素。實際上,奧匈帝國就是在民族紛爭中分崩離析了。而德意志,到現在還是歐洲的一個強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德國和奧地利為首的同盟國戰敗。德國被割讓了12.5%的土地,奧地利則因為政治崩盤,分解成了數量眾多的中小國家。在巴黎和約上,歐洲國家對德國的戰敗懲罰十分苛刻,除了大量的賠款之外,還特別約定了德國不允許吞併奧地利。這充分說明了歐洲各國對於德國與奧地利的聯合在一戰中對他們造成的嚴重傷害的擔憂。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到20年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又爆發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1938年,德國在瞭解了英國、法國等他們的底線後,吞併了奧地利。不過, 此時奧地利,已經不是奧地利帝國,而是一個面積大約八萬多平方公里的小國家。(二戰前的德國與奧地利)

    奧地利對於加入德國,表現出了十分強烈的熱情,他們在德國軍隊中服役的有150萬人,佔了奧地利帝國的四分之一的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依然慘敗。奧地利作為德國在二戰中最先受到吞併的國家,逃脫了懲罰,在戰後宣佈永久中立,而德國也在國際社會的嚴密監管下,廢除了納粹主義。直到如今,德國境內還存在著在歐洲最大的美軍基地。

    在經過了歷史上的分分合合之後,德國與奧地利,雖然同文同種,但相忘於江湖,對他們來說,都各自算是最好的結局吧。

  • 9 # Mer86

    德國和奧地利分分合合的歷史,很難用一言以概之。不過對於德意志而言,奧地利彷彿就是上帝派到人間,故意來坑他們的。前年網路上有個段子,叫『奧雖三戶,亡德必奧』。當然了,這個話有偏見。但是奧地利——專業坑德四百年,還是有道理的。

    奧地利主導德意志時期

    四百年前的布拉格(1618年),爆發了一件震驚歐洲的大事——扔出窗外事件。

    這起事件,本來只是奧地利與捷克新教徒之間的矛盾。最後卻演變成了德意志的大混戰,也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三十年戰爭。

    參戰的兩方分別是奧地利、西班牙和波蘭貴族支援的天主教派;法國、丹麥、瑞典和英國以及荷蘭的新教。德意志的諸侯也選邊站,根據教派信仰抱大腿。用史學家的話來總結,三十年戰爭是歐洲幾百年來宗教和國際政治各種矛盾的總爆發。

    戰爭的結果非常慘,德意志地區是戰爭的主戰場。本來就不發達的經濟遭受重創,各邦國在戰爭中死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60%以上!是的,沒看錯。是死亡的人口……

    奧地利在戰爭前,沒有能力吞併整個德意志地區。它只是神聖羅馬帝國名義上的主導者。戰爭中損失慘重,使得德意志各邦國,包括與它關係最密切的巴伐利亞也不拿它當回事了。

    普魯士與奧地利爭雄時期

    十九世紀時期普魯士崛起,當時的德意志形勢是奧地利、普魯士以及德意志聯邦一群小國並立。三方都想統一德意志,並且有自己的統一方案:

    德意志聯邦主張“大德意志方案”;

    奧地利王國主張“大奧地利方案”;

    普魯士王國主張“小德意志方案”。

    第一,什麼是德國?

    第二,誰來領導德國?

    這一句話,導致與會代表瞬間倒向了普魯士主張的小德意志方案。這個方案,簡單的說,就是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國,不包括奧地利。

    這第二個問題,就是推選誰當德意志皇帝的問題。鑑於奧地利國王太牛鼻了,普魯士國王以壓倒性的優勢被選為德意志皇帝。但是南德意志地區(巴伐利亞)和奧地利強烈反對這個決定。這樣就很明顯了,雖然南德意志與奧地利人認同自己是德意志人,但是他們並不願意加入一個由普魯士主導的德意志帝國。

    奧地利帝國統治者不願為了加入德國而分割自己的領土,而普魯士為了確保自己的領導地位也沒有多大意願去吞併奧地利帝國。德意志第二帝國不是德華人的德國,而是普魯士霍亨索倫家的德國。

    為此,普魯士花了十年時間,韜光養晦,整頓軍隊。俾斯麥擔任首相後,先打敗了丹麥,又打敗了奧地利。為了防止國外勢力介入,俾斯麥見好就收,迅速與奧地利議和。奧地利被踢出了德意志。

    奧地利一坑德國

    普法戰爭後,按照俾斯麥的構想,原本是和奧匈帝國及俄國結成三皇同盟,共同孤立法國和英國。不料奧匈和俄國因為巴爾幹問題,發生了利益衝突。德國不得不在沙俄和奧地利之間選邊站,威廉二世選擇了後者,並與奧匈帝國簽訂了同盟條約。

    德華人想的是,奧地利人再怎麼不濟,也是Continental第二大帝國。捷克的斯柯達兵工廠,造出來的武器絲毫不遜於自己家裡的克虜伯。

    豈料誰能想到奧地利會那麼坑爹,隨著戰爭推進,奧匈帝國的坑貨本質越來越明顯。不出力也就罷了,德國一挑三也就罷了,奧匈帝國在關鍵時刻居然還想單方面與協約國求和,打算拋棄德國。

    結果自然是被拒絕。德國割地賠款,奧匈帝國被徹底肢解。在《凡爾賽條約》中,明確的指出了: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並且永遠不得與它合併。

    奧地利二坑德國

    一戰結束,奧匈肢解,德皇跑路。肢解後誕生的奧地利感覺自己弱爆了,德國感覺自己失去了12%的領土,也弱爆了。於是兩國議會商量了一下,都同意說咱們統一吧。但是英國和法國沒答應。

    元首上臺後,在這位奧地利偉大藝術家的帶領下,德國擺脫了經濟危機,但是奧地利還處在經濟低谷,元首略施小計,就直接推動了德奧的合併方案。(我們認為是吞併,德華人認為是合併。)

    這一次,德意志和奧地利終於合併了。

    合併後的第三帝國,在元首帶領下,西揍法蘭西,東征蘇維埃。最終,元首以一己之力,成功的將德華人徹底拉進了深淵。

    當年,普魯士偉大的俾斯麥統一德意志,把奧地利趕出了德國。作為報復,奧地利派出了元首,最終也把普魯士趕出了德國。雙方扯平了!

    現在的德國是巴伐利亞人的德國。柏林?窮的要死的首都……

    奧地利三坑德國

    二戰之後的奧地利,就在幹一件事。把法西斯和納粹這兩坨屎,儘量的往德華人身上抹。讓全世界認為貝多芬是奧地利人,希特勒是德華人。

    這就結束了嗎?No No No!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很多年前,奧地利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就超過了德國。2014年的人均GDP,奧地利的數字比德國還高出三千多美元。

    在接受中東難民的問題上,奧地利表示自己只是一個窮國,難民都去德國吧,那裡的人工資高福利好。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以下的現象。

    匈牙利:不阻攔難民,政府安排大巴車送難民前往奧匈邊境。

    其它歐盟國家:媒體開足馬力,宣傳德國的經濟好,福利待遇高。

    德國總理默克爾:我家大門常開啟,來了就是德華人!

    德華人:mmp的啊!(想罵又不敢吭聲,動輒就被指責是納粹思想,沒人道。)

    難民:感謝默克爾哈里發的接納,今後願為建設德意志聯合酋長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回看整個德國和奧地利的歷史,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只要奧地利人的小日子過的還不錯,他們就沒有跟德國合併的打算。奧匈帝國時期是如此,現在的奧地利也是如此。

    縱然,二戰後形成的戰後體系,英、法等西歐國也不允許德國和奧地利合併。但是,這不是重點。九十年代兩德統一時,英法也是極力反對。德華人還是憑藉堅韌的毅力統一了。因為美華人和蘇聯人不反對德國統一,東德人更是希望加入西德。人心所向,不是政治家能阻攔的。

    現如今,德國和奧地利已經不是純粹的民族主義國家了。德國和奧地利的公民社會之成熟在歐洲都是標杆級的。

    德國和奧地利合併?不存在的。因為奧地利人肯定不答應……

  • 10 # 萊茵的黃金

    二戰後,列強為防止德國東山再起,紮起了一道籬笆,這就是奧地利的永久中立。在整個歐洲的近代史上,列強都極力阻礙德意志民族的統一。如果全歐洲的德意志人都合併成一個國家,那歐洲其他民族將毫無懸念地淪為臣屬。希特勒的口號,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領袖”。

    1938年希特勒吞併奧地利後的海報

    奧地利是從中歐通往東歐和南歐的門戶,從奧地利可以進入廣袤富饒的東歐平原,也可以繞過阿爾卑斯山脈的阻隔,包抄亞平寧半島。憑藉德意志民族強大的經濟和文化影響力,能夠輕易成為整個東南歐的主宰。

    哈布斯堡帝國

    事實上,在中世紀到近代的多數時間裡,奧地利帝國和哈布斯堡王室都是東南歐的主人,巴爾幹基督徒的庇護者。如果德國和奧地利合併,新德意志國家的勢力範圍將從北海直達地中海和黑海。這對於英、法、俄等歐洲列強來說,都是揮之不去的夢魘。

    除了德國和奧地利,德意志民族還作為少數民族分佈在北至日德蘭半島、南至義大利,西至洛林、東至黑海和俄羅斯的巨大地理空間中。二戰結束後,蘇聯、法國和東歐國家為了“防止德國軍國主義復辟”,將大量祖祖輩輩定居在東南歐的德意志少數民族遷回德國,或遷往西伯利亞。

    上圖中黃點是所有德意志民族的聚居地

    二戰後,東歐國家中的德意志少數民族被當成“納粹分子”迫害,行李和衣服都被打上了納粹標記

  • 11 # 沉140769451

    不能合併皆為普奧的怨仇有關。自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掘起以來,奧地利一直是大德意志地區的家長。一方面,哈布斯堡王朝要頂住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歐洲的進攻和滲透,耗費大量國力,實際也保障了英、法、葡、德意志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成長起來;一方面,英、法掘起,出於自身的利益,不斷的挑拔、分裂、打擊哈布斯堡王朝在歐洲的勢力,支援歐洲低地的尼德蘭獨立,打劫西班牙從美洲運回的大量物資,分裂西班牙與奧地利的關係,支援普魯士在大德意志製造分裂,製造宗教矛盾,引發30年戰爭。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內外幾股勢力的不斷聯合攻擊下,內憂外患,耗盡了國力。而普魯士藉助英、法支援,施展各類陰謀、陽謀,拉攏反對奧地利的諸侯,武裝入侵或脅迫支援奧地利的諸侯,逐步削弱了奧地利對大德意志地區各德意志諸侯的影響力和控制力,終於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並佔領法國時,把德意志諸侯們召到法國,一方面炫耀對法國戰爭的勝利,一方面也恐嚇德意志諸侯們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威逼利誘之下,普魯士建立了排除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德國。一戰,是德國為了自己的野心,慫恿奧匈帝國開戰,而不是奧地利拖德國下水,是德國在害奧地利。二戰,是德國吞併了奧地利,雖然希特勒是奧地利人,但他不是奧地利派去的,他不代表奧地利,而只是個德意志民族主義分子。奧地利沒有坑德國,一直是德國在坑奧地利,希特勒並沒有以個人喜歡吞併奧地利的能力,他不過是德國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是利益集團想吞併,才會支援希特勒去做。從希特勒絞殺他自己的納粹衝鋒隊,就可以看出來,他有需要討好的人,他也需要表忠心。認為完全是希特勒害了德國是錯的,是德華人自己的貪婪害了自己,希特勒不過是利用了這貪婪來成就自己。把戰爭罪行和失敗的原因都推給希特勒,是無道理的詭辯,是德華人在掩蓋自己的罪行和無能。大部分奧地利人無意與德國合併,奧地利人認為德華人是傲慢呆板的人,並以此作為對德華人的俗稱,有些奧地利人,寧願被誤認為是瑞士人、挪威人或是匈牙利人,也不願被誤認為德華人,德華人也諷刺說,偉大的奧地利人不是死了,就是移民了。

  • 12 # 優己

    德奧兩國倒是這麼想,就是幾個大流氓不允許而已!二戰結束後,各國不想給德國重新崛起的機會,硬是肢解了德國,大量的德國領土被割佔,甚至連德國本土都被分為兩部分,即東德跟西德。

    德國是有犯罪前科的!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德國在歐洲可謂是狼來了,英法兩國防德國如防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法已經對德國本土多次瓜分,使得德國本土從最大的歐洲國家銳減將近一半,與現在大致相當。但是德華人就是牛逼,在希特勒上臺以後,硬是在四五年時間裡全部收回失地。併成功挑起二戰。現在美英法俄怎麼敢讓德國重新統一?!

    從某種意義上看,奧地利的獨立對日耳曼人有利!二戰後,德國本土一直在被美蘇兩國蹂躪,很多德華人逃到奧地利去,奧地利的獨立起碼可以為這些人提供了保護。

  • 13 # 巴山夜雨涮鍋

    德國和奧地利最初分開,是在19世紀俾斯麥統一德國時,為了排除奧地利影響。而最終兩國分裂,則是一戰後列強為防止德意志軍國主義復活而進行的預防措施。

    (1)德奧同源一體

    德國和奧地利同屬中歐,都是日耳曼人,確實同文同種。歷史上的德意志第一帝國即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帝國皇帝有數百年都是由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擔任。那時候,奧地利不光屬於德意志的一部分,還是最核心的部分。相反後來的普魯士,那時候還是波蘭統治下的附庸國。

    不過,那時候的德意志第一帝國,其實是由300多個大小邦國組成的鬆散同盟體,除了一個帝國皇帝的尊號之外,內部群雄割據,甚至戰亂不斷。

    到了17/18世紀,普魯士崛起,成為德意志列國中僅次於奧地利的第二大國。尤其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以自己超凡的軍事才能,先後打贏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又參與三次瓜分波蘭。到拿破崙戰爭結束後,普魯士已經能夠和奧地利競爭了。

    (2)普魯士踢出了奧地利

    19世紀初打敗拿破崙後,神聖羅馬帝國已經滅亡。這時候,德意志還是一個鬆散的同盟,由30多個國家組成。其中最強大的就是奧地利和普魯士。

    於是在統一上,出現兩種思路。一種是大德意志,即全部德意志國家合成一個比較鬆散的帝國,奧地利為主。另一種是小德意志,即把奧地利踢出去,其他德意志國家合成一個比較緊密的帝國,普魯士為主。

    之所以要把奧地利踢出去,是因為奧地利比較保守,而且奧地利領土中很多非德意志人(今天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義大利等)。

    1866年,普魯士在國王威廉和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打敗奧地利。作為和談內容,奧地利被踢出了德意志同盟,並改名奧匈帝國。1870年,普魯士打敗法國後,正式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這個第二帝國是不包含奧地利的。雖然奧地利也是日耳曼人。

    (3)一戰後協約國禁止德奧合併

    當然,畢竟同種同宗,所以此後德國和奧匈帝國還是很親密,一戰中更是堅定的中歐同盟。然而一戰德國戰敗後,奧匈帝國被解體,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都各自獨立了,只剩下一小塊奧地利。為了防止這一小塊奧地利加入德國,壯大德國的力量,協約國提出“德奧永不合並”的條款:

    "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它合併。""宣佈奧匈帝國正式解散。……在沒有國際聯盟的同意之下,奧地利不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放棄她的獨立。換句話說,奧地利永遠不能與德國進行經濟或政治的合併。"

    因此,德奧合併被視為防止世界大戰的禁區。但很多德奧的日耳曼人都想打破這個禁區。希特勒本人就是奧地利人。他在歐戰前挑戰凡爾賽體系的一個大舉動就是促成了德國和奧地利的合併。

  • 14 # 國史拾遺

    奧地利人說德語,與德國這個強大的鄰國,在歷史上也有著不少糾纏和淵源。兩國曾經都屬於神聖羅馬帝國,並且都是德意志聯邦的一員,二戰時期在希特勒的努力下,兩國還曾經短暫的合併過,不過這種“統一”隨著德國的戰敗也就迅速地瓦解,重新成為了兩個不同的國家。

    之所以兩個國家不合並,我想有著幾個原因。

    首先兩國的各自為政從二戰結束就開始了,二戰之後世界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並達到了一定的力量平衡,雖然期間也有不少歐洲國家分裂,但是除了兩德的合併,其他還沒有國家合併的,而兩德的分和合也是建立在德國一個國家基礎上的,沒奧地利什麼事,奧地利一直都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另外還有經濟原因。德國一直是歐洲最強的經濟體,無論在政治和經濟上實力都是最強的,是當仁不讓的歐盟老大,而奧地利在歐洲顯然沒有什麼發言權,因此德國有什麼必要打破現在的平衡和平靜局面,硬要兩國國民都已經認可的政治結構、國家版圖重新改變呢?

    其次,一戰德國也戰敗了,戰後簽訂的《凡爾賽跳躍》也明令禁止德國和奧地利以任何形式進行合併,德國這個國家雖然在歷史上名聲不佳,屢次挑起世界大戰,但每次戰後都還算規矩,認罪態度良好,因此現在德國也沒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撕毀以前簽訂的條約,將奧地利合併。

    綜合起來,歷史原因、經濟和政治地位不同,國民認可度等使兩國不會合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J28與AJ32哪雙鞋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