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辨別綠松石有哪些可行的方法呢?如何辨別真假綠松石?
要辨別綠松石呢,首先我們還是要了解一下它的特性,知道了基本要點會比較容易去判斷。下面我們從綠松石原礦石看看它的等級分類及鑑別:
綠松石原礦從密度硬度上分(由低到高為):粉筆型(泡松)——石膏型——類陶型——細瓷胎型——瓷釉型。與這些級別對應的松石顏色也是越來越飽和的。注意是“飽和”而不是“深”,比如最好的天藍色(高藍)和略次於他的深藍綠來說,黑色明顯要少。根據密度和顏色兩者結合來判斷松石的應屬等級,再輔以簡單的方法來判斷松石是否經過最佳化就會比較準確了,具體方法如下:
1、色:正常情況下粉筆型、石膏型和類陶型的松石顏色都比較淡,在沒有溼水的情況下都只呈獻出淺綠、淺藍色,感覺粉粉的;而中度以上的綠和藍只會出現在細瓷胎型中,高綠、高藍都只會出現在瓷釉型中;
2、粘:粉筆型、石膏型和類陶型的松石,如果是未沁過膠的,無法划動玻璃,但如果手上有汗時會粘手。就像冬天用舌頭舔冰塊的那種“粘”一樣,只是不涼而已。這是密度較低的松石表面的孔隙吸收手份時造成的感覺;不過密度達到細瓷胎型和瓷釉型的松石是絕對沒有這種覺得的
3、溼:粉筆型、石膏型和類陶型的松石如果沒有經過最佳化,那麼在過水試驗中的反應就會非常快且非常明顯:也就是說顏色淺淺的綠或藍只蘸水幾秒鐘就會出現十分明顯的水線,入水部分的顏色會加深很多。所以,這類松石可能只需要盤玩數月就會出現很明顯的色澤變化,但同時也要注意盤玩時手要洗乾淨,因為髒東西也更容易盤進去;細瓷胎型在水裡泡上十幾鍾也會出現顏色變深的現象,但不那麼明顯,而瓷釉型的松石就更難了,因此這一點決定了,這兩種密度的松石盤玩起來可能在色澤的變化或是包漿效果上都沒那麼有成就感了
4. 劃:如果松石質地達到細瓷胎型和瓷釉型,那麼可以輕鬆的划動玻璃,而且留下較明顯的刻痕,松石本身也不會受傷。這是怎麼分辨拋光得像瓷器一樣的松石是否沁過膠的一個重要特徵,如果是因為沁過膠而顏色深,光澤好的松石,劃玻璃的時候劃痕跡還是比較淺的,而且有殘留;如果顏色只到很淺的綠很淺的藍,但卻可以划動玻璃,並且有殘留的話,幾乎可以確定是沁過膠了。
5、刮:這一點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用小刀去刮松石,如果松石呈現瓷釉光澤的,並且如果是純天然的,要想刮點東西下來很難,而且刮下來了也是石粉;但如果您手頭的松石呈現出瓷釉光澤,但不是純天然,那麼小刀不僅不能刮下東西,而且很可能還會打卷……
6、燒:結合第五種方法,把刮下來的東西燒一下試試,純天然的當然不會有什麼味道了,最多也就是點土腥味,但如果不是純天然的就會聞到松香味,嚴重的還有燒塑膠的臭味或者鼻味
7、價:總之一句話就是不能貪了小便宜而吃大虧,尤其很多雕件,就別說細瓷胎和瓷釉兩級,就連石膏型和類陶型想要挑出能做雕件的料都很難,因為要求要淨面無鐵線的,對塊度大小、形狀還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品質高的綠松石越來越少了,成本方面也會相對水漲船高。
關於辨別綠松石有哪些可行的方法呢?如何辨別真假綠松石?
要辨別綠松石呢,首先我們還是要了解一下它的特性,知道了基本要點會比較容易去判斷。下面我們從綠松石原礦石看看它的等級分類及鑑別:
綠松石原礦從密度硬度上分(由低到高為):粉筆型(泡松)——石膏型——類陶型——細瓷胎型——瓷釉型。與這些級別對應的松石顏色也是越來越飽和的。注意是“飽和”而不是“深”,比如最好的天藍色(高藍)和略次於他的深藍綠來說,黑色明顯要少。根據密度和顏色兩者結合來判斷松石的應屬等級,再輔以簡單的方法來判斷松石是否經過最佳化就會比較準確了,具體方法如下:
1、色:正常情況下粉筆型、石膏型和類陶型的松石顏色都比較淡,在沒有溼水的情況下都只呈獻出淺綠、淺藍色,感覺粉粉的;而中度以上的綠和藍只會出現在細瓷胎型中,高綠、高藍都只會出現在瓷釉型中;
2、粘:粉筆型、石膏型和類陶型的松石,如果是未沁過膠的,無法划動玻璃,但如果手上有汗時會粘手。就像冬天用舌頭舔冰塊的那種“粘”一樣,只是不涼而已。這是密度較低的松石表面的孔隙吸收手份時造成的感覺;不過密度達到細瓷胎型和瓷釉型的松石是絕對沒有這種覺得的
3、溼:粉筆型、石膏型和類陶型的松石如果沒有經過最佳化,那麼在過水試驗中的反應就會非常快且非常明顯:也就是說顏色淺淺的綠或藍只蘸水幾秒鐘就會出現十分明顯的水線,入水部分的顏色會加深很多。所以,這類松石可能只需要盤玩數月就會出現很明顯的色澤變化,但同時也要注意盤玩時手要洗乾淨,因為髒東西也更容易盤進去;細瓷胎型在水裡泡上十幾鍾也會出現顏色變深的現象,但不那麼明顯,而瓷釉型的松石就更難了,因此這一點決定了,這兩種密度的松石盤玩起來可能在色澤的變化或是包漿效果上都沒那麼有成就感了
4. 劃:如果松石質地達到細瓷胎型和瓷釉型,那麼可以輕鬆的划動玻璃,而且留下較明顯的刻痕,松石本身也不會受傷。這是怎麼分辨拋光得像瓷器一樣的松石是否沁過膠的一個重要特徵,如果是因為沁過膠而顏色深,光澤好的松石,劃玻璃的時候劃痕跡還是比較淺的,而且有殘留;如果顏色只到很淺的綠很淺的藍,但卻可以划動玻璃,並且有殘留的話,幾乎可以確定是沁過膠了。
5、刮:這一點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用小刀去刮松石,如果松石呈現瓷釉光澤的,並且如果是純天然的,要想刮點東西下來很難,而且刮下來了也是石粉;但如果您手頭的松石呈現出瓷釉光澤,但不是純天然,那麼小刀不僅不能刮下東西,而且很可能還會打卷……
6、燒:結合第五種方法,把刮下來的東西燒一下試試,純天然的當然不會有什麼味道了,最多也就是點土腥味,但如果不是純天然的就會聞到松香味,嚴重的還有燒塑膠的臭味或者鼻味
7、價:總之一句話就是不能貪了小便宜而吃大虧,尤其很多雕件,就別說細瓷胎和瓷釉兩級,就連石膏型和類陶型想要挑出能做雕件的料都很難,因為要求要淨面無鐵線的,對塊度大小、形狀還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品質高的綠松石越來越少了,成本方面也會相對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