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普作家張軒中

    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銀河系的中心是一個大黑洞。這個黑洞的質量大概是幾百萬個太陽質量。

    關於銀河系中心的黑洞的質量,是可以透過天文觀測銀河系中的恆星系的公轉速度導致可以推出來的,誤差不會太大。幾百萬太陽質量的東西,不可能是中子星,也不可能是其他星體,只可能是黑洞。這個在科學上是沒有什麼爭議。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能看到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嗎?

    到今天來說,我們還沒有看到它,但是——好訊息來了,2018年我們也許就能看到這個銀河系中心黑洞的真面目了。

    目前,科學家們正在進行一個給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拍照的計劃——利用地球上的很多天文望遠鏡聯合作戰來對它進行拍攝,大致上主要由分佈在全世界的8個天文臺的亞毫米射電望遠鏡組成一個虛擬的望遠鏡網路——取名叫“視介面望遠鏡”來對銀河系中心黑洞進行拍照。這個照片估計在明年也就是2018年拍攝完成。

    這8個天文臺究竟在哪裡呢?答案如下:它們分別位於南極、南美洲的智利、中美洲的墨西哥、美國的亞利桑那州、美國的夏威夷、歐洲的西班牙等地方。

    為什麼需要調動全球的天文望遠鏡才可以拍攝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呢?原因很簡單,地球離銀河系中心實在太遠了,一般的望遠鏡的口徑太小,根本就看不清楚銀河系中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這就好像你在北京觀察杭州的一隻螞蟻,你能看清楚螞蟻嗎?當然不能。於是,科學家只能把全球的望遠鏡聯合起來,這樣相當於增加了望遠鏡的口徑(等效於地球直徑那麼大)。而根據光學的瑞利公式,我們知道望遠鏡的口徑越大,解析度越高,我們就可以看清楚遠方的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了。

  • 2 # 幸運138108668

    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它不斷吸收物質,發出光和熱,釋放物質。整個太陽系又處在銀河系中,銀河的中心是一巨大的黑洞,這個黑洞吸收著整個銀河系的物質,在黑洞中反應,並從黑洞兩極釋放物質。近幾年的觀點可能完全顛覆原來觀點。原來認為宇宙是在一次爆炸中產生。宇宙是一波又一波爆炸中迴圈。現在認為這一觀點不很成立。整個宇宙會不會就是一個更大的反應爐(黑洞)。不斷吸入物質,從兩極丟擲物質,兩極物質進入混合區演化,進入盤區旋轉,進入旋窩。這種模式完美解釋了,物質演化的延續,持續,均衡的特性。甚至反物質應該是黑洞兩極拋物口的一極物質。(只是一種猜想。)

    這樣就很好解釋很多現象的合理性,大爆炸理論的缺陷是它的合理性,事物發展總是在勻速性,平衡性模式中進行的,那出現爆炸前的那個奇點是怎樣創造出來的,是用什麼作為容器。我推測出的黑洞理論,這個奇點就在黑洞中心點,它的模型就如兩頂頂對頂的草帽,我們現在就處在帽裙沿上,不斷旋轉,一圈一圈向中心滑去,就如大陽系一圈一圈向銀河中心那個黑洞滑去一樣。如果用刀把宇宙這個大黑洞,象切月餅一樣分成幾等份。你仔細觀察某一等份,就如瀑布一一樣不停的向下遊流去,任何力量無法阻止。其實這種模式對我們有利,我們可以蛙跳式往外跳。幾十億年,或百億年往圈外蛙跳一下。

    如果這個理論真的成立,那我們這個宇宙實際整體變化不大,甚至不變。但我們所處在帽裙沿上,應該觀察到的宇宙部分在縮小,而不是擴大,並且以自我中心,向前後左右,如果平行於黑洞,應該四個方向觀察到的結果不一樣。向外沿看去在擴大,向內沿看去在縮小,而左右方向是均衡的。我前段時間偶然看到電視報道霍金辭世,他的《時間簡史》我沒拜讀。介紹了他的觀點,他也提到宇宙會不會是巨大的黑洞模式。我驚呼,找到了共同點,科技總是一天天在進步,觀點也是在不斷重新整理。我腦中一直在思索這件事,忍不住把它寫出來。2018年07月17日補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賽爾號屬性中,飛行系是不是最垃圾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