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暖家園傑西西
-
2 # 風格201085215
首先有抑鬱症的人,性格也很古怪,老覺得天下都在負他,誰看他都不順眼,都在擠兌他,排斥他。 所以在找工作之前,先找有關方面的醫生給他治療下,在找一個他力所能及的工作,前題是他喜歡的,剛開始是接觸到人比較少的,建議是網路工作。然後家人多多鼓勵他,開導他,給他增強信心,慢慢的就回走出陰影,步入正軌。 以上是個人見解,希望對你們能有幫助!
-
3 # 志在江湖7
得了抑鬱症,找個開心的工作,好找嗎?有個之作就不錯了,別整天總悡問題,找↑個重體力活工作,,累得一身汘,就什麼病都治好了:
-
4 # 李先森的解憂雜貨店
得了抑鬱症跟找工作其實沒有必然的關係。不論找什麼工作,很多人覺得首先要看適不適合,其實適合自己的也不一定能幹得下去。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喜歡,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自然身心愉悅,抑鬱自然也就沒了。
當然了,找一份喜歡的工作哪有那麼容易。那麼這個時候,個人建議多做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這對一個抑鬱症患者來說有些困難。在開始之初,這會讓自己感到很難受,但只有真正的正視這個問題,才能克服,治療。
這時候最好不要找類似於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作。沒什麼技術含量,簡單,易於上手,但枯燥無味,時間久了,很容易憋壞。
得了抑鬱症,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個心理醫生進行系統的治療。只有治好了,才能以一個全新的自我去工作。當然這也是很多人不願意接受的一種方式。
如果不願去看心理醫生,那麼可以在空閒的時候多看幾本書,如果覺得自己很難靜下心來去看書,那麼睡前聽聽廣播,對心靈有著極大的治癒作用。
-
5 # 使用者62477101739
快樂輕鬆的工作,不要太吵太鬧,人際關係接觸頻率適中。找什麼工作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理疏導和藥物配合治療,
-
6 # 趣享樂吉
抑鬱症走出來,如何解決抑鬱症?一、看心理醫生。要找好一點的,這個錢後面賺得回來,但前提你要找到你能信任的醫生。二、自己調整。多和朋友溝通:有幾個心靈上的朋友,自己多和朋友們溝通。更重要的是多和自己溝通,自己發現自己的美好,自己說服自己才是王道。
我在這裡只能描述幾個事實: 1、抑鬱症並不可怕:它不是一種病,只是一時想不開和想法不正確。大部分人都有抑鬱的症狀,只是傷害不深而已。2、找回自信:生活沒有你想得那麼糟糕,你還是那個活潑漂亮的女孩。你的抑鬱只是感情問題引發的,你可以解決自己的感情問題。愛情從來就沒有規定只有一次,初戀寶貴但不一定是最終的選擇。不是毒嘴,這樣的事情很多(尤其戰爭年代):萬一男友出了意外離去了或者被其他女人勾去了,你怎麼辦?再找個相互喜歡的人,繼續過下去。3、活著是你的責任:不要自殘了,因為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死亡很容易,但這樣死去沒有什麼意義。你想想你的父母,你死了他們會多難過,相信你不是一個自私的人,你愛他們就應該好好活著,好男人多的是。4、找到你自己:你是一個細心敏感的人,朋友們需要你這樣一個知己,社會需要你這樣一個人才,我還希望看到你在知乎上留言,看你如何談自己的解脫經歷,大家需要你。你很有價值,你還是那麼美麗,大家需要你! -
7 # 始終142942699
最好去做義工,“放開心胸、奉獻愛心;自利利他,積功累德”,提高社會同時也提高自己的正能量,一段時間以後,這症那症的可能自己就無影無蹤了。
這是因為,一年之中有四季,一天之中也有四季。
具體來說:
日春:03:00~09:00
日夏:09:00~15:00
日秋:15:00~21:00
日冬:21:00~03:00
“秋收冬藏”、“春生夏長”是自然規律。
晚上是“一日之冬”,主“閉藏”,要“冬眠”(21:00~03:00)。
而晚上九點以前的幾個小時是“日秋”,主“收”,故而不宜興奮運動。
清早是“一日之春”(其中3點是“立春”,4點是“雨水”,5點是“驚蟄”,故最晚5點必須起床了!……看過報道說:古時的皇上,有的凌晨3點就已起來上早朝了;小皇子也是凌晨3點就去上早課了),主“生髮”,要“春醒” (03:00~05:00),宜晨起活動(冬季早上太陽未出以前,不要出外鍛鍊)。
“晚睡晚起”,除了有害健康以外,還易使人抑鬱。聽說有不少喜歡晚睡晚起的學生原來抑鬱,改為早睡早起之後自己就見好。
這是因為,《黃帝內經》講“氣以壯膽”。23點至1點是子時,此時膽經最旺,人在睡眠中可養蓄膽氣。因此此時不睡,就會耗傷膽氣,嚴重者會出現“怯症”,即是現代醫學講的“抑鬱症”。
所以,晚上9點應該睡覺(其實9點躺下,真正睡著可能得9點半,所以從前人們一般都是8點就睡下了),早上5點之前(3點~5點之間)應該起床。
-
8 # 文海毒舌
這要看你的方向了。
要是想治癒,選擇那些經常與人打交道的工作。
要是安於現狀,選擇那些五天八小時,三點一線的最好了
當然了,也得看你想做什麼行業了。
回覆列表
幹你之前乾的工作,然後一步步腳踏實地地解決問題。
大家好,我是溫暖家園的群主傑西西!
上篇文章《抑鬱了,我是如何從絕望走向希望的?》,回憶了我從重度抑鬱症如何走出併到17年的,17年後到2020年我覺得自己在心智上還是在不斷成長,後續我會繼續跟大家分享。
第一大坑:抑鬱症患者的絕望,過去回不去,未來沒希望。
很久了,以至於我自己都忘記自己哪年抑鬱了,直到翻出18年寫的《抑鬱了,我是如何從絕望走向希望的?》,才想起來我是12年接近13年抑鬱的,15年才開始重新工作。
所以,在我第一次重度抑鬱症發作,實際上是2年多沒有工作的。我怎麼得抑鬱症的,抑鬱症什麼狀態看我寫的《抑鬱了,我是如何從絕望走向希望的?》,就可以瞭解到,我就不重複了。
今天主要寫寫:過去回不去,未來沒希望?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會覺得:過去回不去,未來沒希望,從而陷入這種絕望感,如何戰勝這種絕望感,以及不願意接納帶來的比較有風險的後果。
為什麼會覺得過去回不去,未來沒希望?
大家是否看過一個研究,大意是人們失去某個東西的痛苦遠遠大過得到某個東西。抑鬱症,特別是重度抑鬱症,很多就跟喪失有關。
比如我自己,正因為任性,愛面子,把一份很好的工作機會丟掉了,這就是喪失。但,如果喪失我還有能力獲得,其實就沒有問題;問題是,抑鬱症患者會認為喪失的是無法再獲得的。
怎麼說呢?
比如我自己,我所處的高速變化的網際網路行業,同時,我抑鬱症爆發的時候是接近30歲的時候了。古有云:三十而立。而當時大家的共同想法是網際網路是吃青春飯的,而且我已經三十歲了,我沒辦法立,如果換行,前路茫茫,能否拿到當時那麼高的薪資嗎?
所以,這裡看到了,喪失,而且喪失是否可以重新獲得還沒辦法評估,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任何人遇到這個事情都會這樣。
內心強大的人,可能對喪失有過哀傷之後,會繼續尋找出路,或者降低要求再找突破口;或者,能深刻認識到,任何崗位只要精通就跟年齡無關,也會繼續尋找出路。
而我那會,會認識我已經三十歲了,青春飯也吃完了,網際網路行業我可能沒有機會了。所以,這種種恐懼我無法面對,無法面對,只能靠想象過去的成就去滿足這種喪失感。而我們卻也清楚地知道,過去就是過去了,我們無法回去。
所以,就來到了我們說的因為前路茫茫,所以我們靠想象過去彌補喪失感,而不敢面對現在;有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過去是無法回去的。所以,深陷這種由未來、過去和現在構成的牢籠,出不來。
當時,我其實也想找一些案例證明,三十歲以後抑鬱了,即使說網際網路吃青春飯的,還是有案例證明還是有機會再次出發,再次能獲得。但根本沒有案例。(這也是為什麼我康復後,會一直分享經驗的一個重要原因。)
案例也無法找到.....真的是絕望了,我的思維告訴我,這輩子完蛋了。
所以,我開始結束自己的生命。
也好在,當我準備結束自己那一刻,我內心的聲音告訴我:“人死了會有來生,你沒有解決問題離開了,你來世還是會遭受這樣的痛苦;你來世再解脫,依舊會遭受這種痛苦,生生世世,直到解決為止。”。
正是因為這個聲音告訴我,我離去,我不能灰灰湮滅,如果生生世世都要遭受這種痛苦,為什麼不在這一輩子解決,不然下輩子再痛苦呢?
既然無法離開,我只有選擇面對。
未來再無前途,再無希望,也比這種永遠受這種苦要好,於是,我那個時候才學會了接納。接納已經喪失的過去,接納前路迷茫,只活在現在,不問未來。
2020年的今天,我知道,因為當年的錯誤,也許我的發展慢了一些,但至少,我好好活著,我有我的家人,我有我熱愛的教育資訊化工作,同時我創辦了溫暖家園,雖然溫暖家園是個公益的專案,但我真的結識了很多人,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援,我覺得這是另外一種我當時無法想象的結局。
所以,接納,真的是走出來的第一步。
這裡要告訴大家,儘早接納,接納越晚風險越大。
風險是什麼?
進入我們說的第二個坑。
第二大坑:從抑鬱症走出來,重新迴歸社會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容易
前面說到,你接納的時間越晚,越大的風險。
風險在哪裡呢?
拿我自己來說,我花了接近2年多的時間才回歸社會。你想,網際網路行業是高速發展的,離開半年都變化很大,更何況三年。
所以,重新回去之後,你發現,對比原來的春風得意,思維敏捷,現在因為很久沒接觸,必然就會生疏。抑鬱症患者很多都是完美主義,需要認可,需要認可她就必然事事要求自己完美。而,停滯了幾年,又如何完美呢?
所以,你發現對比同事,你沒多少優勢,也沒有原來的能說會道,然後開始陷入焦慮之中。
就進入到下一種痛苦了:焦慮變化為恐懼,恐懼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當前的事情無法做好,然後加重了焦慮,焦慮強化到恐懼,恐懼之後想跑;跑,也擔心,因為跑了又要找工作,還有家庭的經濟問題等等,跑不了。
這時,再次陷入了:擔心出問題想跑,又因為壓力跑不掉,現在又由於注意力分散,衝突消耗,導致手上的事情也做不了。
還是一個過去、未來和現在組成的牢籠,只不過對比重度抑鬱症,這次還沒真正的喪失,只是想象喪失的恐懼。
很多人在這一關沒熬過去,然後抑鬱症復發;然後,再來,再復發。
那麼到底怎麼辦呢?
我自己的經驗是,我當時也跟大家一樣,換了幾次,還是沒有用。不過不同的是,我有時候陷入抑鬱,有時候我辭職,沒有陷入而已。
直到某一天,倫倫給我介紹了一個行業:教育資訊化,網際網路行業和傳統行業的結合。為什麼他給我介紹這個行業呢?
一是他在電信集團負責教育資訊化,有資源,有經驗可以幫我;再則,教育資訊化行業,相比純網際網路,比較慢;而且當時教育資訊化產業很多公司沒有優秀的產品經理,大家都是畫畫原型就可以了。但這個行業有個特點,薪資肯定沒網際網路高。
但我還是選擇降低了自己的薪資,進入了這個行業,從剛開始做產品經理最簡單的活畫原型生存下來,找到勝任感,然後,我自己的優勢再次出現了。
我的專注力,我對產品的熱愛,我的窮根究底,我的喜歡探索的優勢起了很大的助力,讓我在半年的時間站穩,一年後做出了很多成績。
成了整個公司很多人加薪困難,而我一年時間加薪3次,然後升職;然後我給老闆做了很多方案,被董事長認可。
19年下半年,在知乎有出版社找我出書,目前我正在準備中。
所以,第一步接納時間越早,迴歸社會越順利;不然迴歸社會會有些困難,不太好的情況會導致抑鬱症。所以建議大家早點接納,早日走出。
走出之後先降低要求,先生存,再發展,曲線救國。
抑鬱症第三大坑:康復之後卻忘記持續的心靈成長
很多人說抑鬱症是個迷,到底是不是,我不是很清楚;也有很多人說,抑鬱症是生理、遺傳等無法改變的因素,但我知道我的不是。所以,我沒有選擇吃藥;我清楚地知道,是我心理的問題。
所以,我一直在解決我心理層面的問題。
最近,我一直跟大家說:我們的心裡就像一個房子,你打掃越勤快,房子越乾淨;你長期不打掃,只會佈滿灰塵,結滿蜘蛛網,這個時候再整理就很困難了。
我覺得我們的內心也是一樣,正如抑鬱症發作前,我感覺到一個渾濁的自己;18年到2020年,我感覺到的是一個清透的自己,真的能感覺到清透。
我認為這跟我不斷清理有關。
我是怎麼清理的呢?
一、解決潛意識的壓抑
19年,我寫了一篇《這一次,我正確看待我的原生家庭》,我在回憶我的原生家庭,我寫完,哭得很厲害,我寫到,我不是傷心,我是跟過去告別,是的,潛意識壓抑的東西,透過寫作釋放了,過去的種種,我放下了。這也就是我希望大家能多寫文章,多分析,這樣能更加了解自己,瞭解為什麼,同時,也跟心理學上的一種療法:精神分析類似,解決潛意識的壓抑。
二、不斷更新、完善自己的世界觀,為認知調整儲備素材
我讀了很多不錯的書籍。
社會學讓我認識到,每個人的成就不是因為一種原因構成的,跟上一代的積累,跟自己的選擇,自己經歷過的事情都有關,所以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發展自有他自己的路,所以,我們跟別人比較的出發點就是不對的,因為沒辦法比較;
《少有人走的路》,讓我知道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長;眾生皆苦,不是隻有我一個人痛苦,所以快樂的時候好好享受快樂,活在當下。
這幾年,我觀察我身邊那些發展很不錯的朋友(基本都是總經理級別的),發現原來跟他們一起工作的時候,能力其實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是他們做了一件事,堅持,所以,我知道了堅持的重要性。
然後,我不再眼高手低,我一點點去做,在做的過程中反思,總結,不斷完善我對世界的理解。
慢慢地,我知道,工作當中,我們不是來獲得認可的,我們是來解決問題的;領導需要的就是你不給我添亂地把任務完成了,領導要的是結果,而非誇誇其談;
在堅持一點點腳踏實地地工作中,我慢慢地我不再隨意評價別人,因為我知道,任何一件事,真正下去做,和我們看到的根本不一樣;而且,一個人把一件事情堅持下來,早晚會有成就的,堅持比偶爾的爆發更重要。
所以,我學會了慢,學會了享受過程,而不是急於需要結果。
在堅持一點點腳踏實地地工作中,我逐步地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心理的、工作的、生活上的問題,逐步增加我的自信,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踏實。
某天,我們的志願者惜惜跟我說:西西你可以去參加脫口秀節目了,因為你的素材很多,閱歷很豐富。我知道,這種素材,這種經歷,都是我自己在一步步腳踏實地做事過程中獲得的,反思得到的。
這就是一個不斷完善我們正確的世界觀的過程。我曾經說過:世界很大,大到我們終其一生也沒辦法理解,其實整個人類也沒辦法理解;所以,才會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寫出不同的東西,總結出不同的理論。
三、及時清理自己心靈的房子,不讓垃圾累積。
其實,當我們學會了自己做為一個旁觀者,冷靜地觀察自己。你會看到一個自己,看到她在想什麼,她為什麼這麼想。
這個時候,你其實可以引導那個自己。
比如,前幾天,我向集團領導申請費用,集團領導沒有理我。
如果是以前,我會開始擔憂,開始憂慮,是不是我做得不好,我做錯了嗎?然後開始不開心。
其實,我在那瞬間也觀察到自己的思維又開始了“難道我做錯了嗎?”,這個時候,那個在觀察自己的自己,就可以開始引導了:“你沒有做錯,沒有費用肯定是無法執行的,你只是向領導反饋問題,你沒有錯。他們解不解決,不是你的問題。他們不回答你,不是忽視你,而是這個費用,需要流程,需要審批,領導也要去考慮能否支付等等,所以,他們也需要思考,所以沒有回答你。”,
這個時候,自己就很坦然面對了,我自己做好了自己該做的,其他的,需要別人協調的,我們沒辦法控制。
說到這裡,我要再說一個抑鬱症患者經常犯的錯,經常把事情跟自己聯絡,然後再跟自己的一生聯絡。
比如說,做錯了一件事,抑鬱症患者開始責備自己,怎麼那麼出糗,為什麼做錯;然後開始,我怎麼那麼沒用,我怎麼這麼差勁;然後,我完蛋了,領導要辭退我了。
所以,這就是思維不斷強化的過程。
事情沒做好,有情緒很正常;但事情沒做好,要分情況應對。
事情沒做好,不一定跟自己有關,可能跟他人,環境有關,我們無需自責;即使,事情做錯了,也沒關係,那只是錯了這一件事,任何人都犯錯,毛爺爺也都犯錯了,更何況我們?所以,犯錯了,接納就好了,下次改進就可以了,為什麼要自責?
所以,要把事情、自己和自己的一生分開。
要學會正確地接納自己,客觀評價自己。
四、還是要保持身體健康的。
身體不舒服,心理肯定受影響;比如疼痛,肯定會煩躁;上火,肯定會發脾氣。
所以,情緒和身體是有關係的。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上多樣化,堅持運動,早睡早起這些都很重要。
我覺得進入這一步,就基本上處於穩定的狀態了。也許,你還會因為遇到問題而發作,但我相信,經歷了這麼多,你處理問題的能力,戰勝抑鬱症的能力會強很多。
這也就是我說的:我第一次抑鬱症用了2年多時間,第二次用了三個月,最後一次七天,就是如此。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所以問題得以更快速的解決。
所以,我個人始終認為:
抑鬱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問題;戰勝抑鬱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隨著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多,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問題,遇到多了,就熟悉了,你也不害怕了。
正如,你跟你的領導第一次相處,是有緊張感的,見得多了,也就自然很多了。
我還會繼續再給大家詳述第二個坑和第三個坑的解決方案哦,感興趣可以持續關注。
還有一篇文章,你也可以看看:《壓力大,導致抑鬱症很容易復發怎麼辦?》,也是寫抑鬱症如何應對復發的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