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白虎堂

    現在世界上還存在幾種比較經典的巡洋艦,即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俄羅斯的光榮級巡洋艦、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庫茲涅佐夫號重型載機巡洋艦,這些巡洋艦仍然是美國和俄羅斯的海軍主力艦型之一。不過美國和俄羅斯似乎都沒有繼續發展新型巡洋艦的計劃,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現在已經有一部分退役,俄羅斯的巡洋艦隊也大多到了垂暮之年。展望未來,這些巡洋艦都會被新的驅逐艦隊所取代。

    資料圖: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如果我們要了解巡洋艦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就要首先關注巡洋艦發展的根源。巡洋艦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艦型,它和戰列艦屬於同時代的產品,當然長槍大炮的戰列艦早就已經陳列博物館,巡洋艦到今天還能活躍在各大海洋上也算不錯了。那麼巡洋艦和戰列艦有什麼區別呢?簡單來講,巡洋艦和戰列艦都注重強火力,但是巡洋艦傾向於遠洋航行,追求高航速高機動性,而戰列艦則以降低航速的方式來換取更大的武裝空間和裝甲部署,所以巡洋艦是幹不過戰列艦的,在大洋上巡洋艦遇到戰列艦隻能逃跑,戰列艦也不會去追,因為追不上。

    資料圖:光榮級巡洋艦

    當然,在艦炮為王的時代,人們還是期望把巡洋艦和戰列艦的優勢給整合到一起,於是有了戰列巡洋艦,這種艦型增加了大功率引擎和更多的武器裝置,其速度跟得上巡洋艦,火力又不亞於戰列艦。但是在實踐應用中,戰列巡洋艦依然幹不過貨真價實的戰列艦,在丹麥海峽海戰中,英國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就被火炮所擊沉,如果要論火力的話,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堪比俾斯麥號,但是在生存能力方面,兩者還是有差距的。

    資料圖: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那麼是不是代表巡洋艦和戰列艦就最終不能融合成更加強大的統一體了呢?當然不是,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戰場的規則開始發生改變,巡洋艦跑得再快,也跑不過導彈,而戰列艦火炮再厲害,裝甲再厚重,在導彈面前也是薄紙一張。所以這兩種艦型開始發生質的變化,其許多效能定位開始重新被整合,到了提康德羅加這一代,巡洋艦實際上已經和驅逐艦沒有太大區別了。

    資料圖: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驅逐艦是21世紀的主要艦型,新興的驅逐艦大多設計有隱身艦體和抗損系統,這些高新技術的發展能夠讓驅逐艦擁有更好的生存空間,戰列艦單純的裝甲防護系統已經不合時宜,因此被拋棄了。而且現在的驅逐艦上也沒有太多的艦炮系統,因為有防空導彈和巡航導彈、反艦導彈可以用於制敵,強大的相控陣雷達和聲納體系也確保驅逐艦能夠對周邊上百公里範圍展開嚴密偵測,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近身肉搏的情況。而就航速而言,驅逐艦實際上也能跟得上巡洋艦,所以巡洋艦沒有了太多的應用空間了。如果要造,直接造驅逐艦就可以。

    資料圖: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有鑑於此,美軍在發展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之後,就打算重點發展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了。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是一種排水量達到1.46萬噸的萬噸級驅逐艦,有的人認為它是一種巡洋艦,但是從實際定位來看,它應該還是屬於驅逐艦。實際上到了今天,驅逐艦是主流基本上已經沒有懸念。我們與其說巡洋艦退出歷史舞臺了,還不如說巡洋艦融入到驅逐艦體系中去了。

  • 2 # 強武堂

    準確的說,只是巡洋艦這個名稱退出歷史舞臺了,起到巡洋艦這個功能的軍艦依然活躍在全球各地。現代的驅逐艦基本上乾的都是以前巡洋艦的活,更別說動輒1萬噸以上的大型“驅逐艦”了。要想理解巡洋艦在海戰中發揮的作用,我們必須釐清一個概念:現代驅逐艦和早期驅逐艦的區別。

    魚雷作為一種劃時代的武器,其出現改變了傳統海戰的態勢。早期的魚雷艇受噸位限制,無法跟隨艦隊出洋作戰,因此一種比魚雷艇稍大且兼顧適航性的艦艇被製造出來,這就是雷擊艦,也就是最早的驅逐艦。隨著海軍技術的不斷髮展,驅逐艦除了承擔傳統的雷擊任務外,由於成本較低,還承擔了反潛、掃雷等風險性高不適合用大型軍艦去完成的任務。而現代的驅逐艦由於採用了相控陣雷達等技術,使其不需要太大噸位即可完成一系列防空、反潛任務。尤其是反艦導彈的出現,使得裝甲成為一艘軍艦最大的累贅。

    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水面艦艇劃分已經不再有任何意義。驅逐艦、巡洋艦和戰列艦這些承載著人類近代海軍榮光的名字漸漸塵封在故紙堆裡,取而代之的新型的多用途驅逐艦。我們可以說驅逐艦巡洋化,也可以說巡洋艦驅逐化,這類履行巡視大洋、保交破交以及護航任務的功能性艦隻褪去了大艦巨炮時代的殘影,以全新的形式涅槃重生。

    我們的055才不是巡洋艦,嘿嘿嘿。

  • 3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巡洋艦是一種火力強、用途多,主要在遠洋活動的大型水面艦艇,主要分為輕巡洋艦、重巡洋艦、大型巡洋艦、戰列巡洋艦幾種,主要執行破交、護航、保護海外領地等任務。

    可以說巡洋艦會出現主要是因為當年戰列艦有航速低、消耗大、建造成本高,數量少的問題,巡洋艦是為了填補戰列艦的空缺。

    在17世紀、18世紀、19世紀,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等海軍強國開始大規模裝備巡洋艦,進行商業保護、搜捕、偵查,運送信件,破壞敵方貿易線等任務。長時期裡巡洋艦彌補了輕型的船隻如魚雷艇與大型決戰船隻戰列艦之間這個空檔,平時的海戰主要在各國巡洋艦之間展開;戰列艦一般留下軍港,只有決戰的時候才出動。

    比如二戰時期英國海軍和德國海軍的較量,都是先出動巡洋艦進行搜尋、跟蹤,在發現德國主力軍艦後在出動戰列艦和航空母艦進行擊沉,德國的俾斯麥號、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都是這麼被擊敗的。

    二戰結束後,航母成為海上主力兵器,各國已基本不再建造巡洋艦,只有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還曾建造過幾級,比如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蘇聯的基洛夫級。

    冷戰之後隨著技術發展,鉅艦大炮徹底退出歷史舞臺,船隻的主要武器從艦炮變為導彈,主要任務只剩反潛和防空,這時各國發現兩、三萬噸的大型巡洋艦和幾千噸級的驅逐艦的作戰任務重合了,從價效比上看驅逐艦遠比巡洋艦有用的多,因此巡洋艦徹底沒落了。

  • 4 # 海事先鋒

    首先是因為需求變化了。

    圖為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該級艦建造了20多艘。

    進入目前這個階段,軍事科技的發展發生了重大的轉折,從整合化的軍事系統不斷地向分散式和智慧化的方向發展,所以對於單個武器裝備的綜合作戰能力不再過分追求,但是更多的追求在單一領域專業的武器裝備,這樣各類武器合併而成的體系就更加適合於進行一場現代化的戰鬥了。

    蘇聯時期生產的光榮級巡洋艦。

    分散式的體系有很多好處,首先就是生存能力強大,整合化高的武器系統,一旦被毀傷,那麼整個體系的作戰能力都會受到巨大影響,而分散式的武器,任何一個單一模組的損傷,都不會導致其他模組的作戰能力失去,所以作戰的穩定性很高。其次在於靈活性,分散式的武器系統便於根據任務靈活搭配,根據不同的要求去組合各類功能的數量和質量,而整合化的武器在執行單一任務的時候顯得非常浪費其他的功能。

    最後則是因為需要巡洋艦的國家變少了。過去美國和蘇聯都需要巡洋艦,現在雖然美俄還保留了巡洋艦,但是並沒有新建巡洋艦,因為美國已經數量很多的巡洋艦,而俄羅斯也無力繼續生產更大的軍艦了,就算是中國的055,雖然排水量和戰鬥力已經比美俄的巡洋艦更強了,然而他還是隻叫大型驅逐艦,於是導致了目前沒有在建的巡洋艦了。

    中國海軍的055型大型導彈驅逐艦,該艦的火力和噸位都達到了巡洋艦的級別,然而卻還是叫驅逐艦。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 5 # 楊過的大仙

    巡洋艦為什麼會推出歷史舞臺,總結起來就是”小國用不起,大國用不少。“

    巡洋艦是一種古老的艦種,特點是火力強,用途多,航速快,能夠為航母和戰列戰艦護航,主要執行的是遠洋任務。而二戰結束後,有需要建設藍水海軍,執行遠洋任務需要的國家大大減少,從現在來看,也只有美、蘇、中、英、法等幾大國有需要,再加上巡洋艦的建造費用高,所以小國不僅沒需要也沒錢建巡洋艦。這就是我說的小國用不起。

    而為什麼說大國用不著呢?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進入大規模裁軍階段,大家發現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幾千噸級的驅逐艦所攜帶的導彈數量和上萬噸的巡洋艦幾乎相差無幾,而驅逐艦的建造成本卻要低廉的多,所以很多國家對是否建造巡洋艦產生了質疑。以美國為例,原本研發新一代巡洋艦的計劃,就被研發DDG1000驅逐艦所替代了。

    另外一些國家為了掩人耳目,也會故意將萬噸級的巡洋艦,命名為驅逐艦,比如南韓的世宗大王號。

  • 6 # 兵器世界

    二戰時期,巡洋艦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艦種,也是多次海戰中的主角。然而現代巡洋艦卻逐漸沒落了,目前世界上僅剩下了俄羅斯的基洛夫級巡洋艦,光榮級巡洋艦和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等等,未來各國海軍也並沒有發展巡洋艦的計劃,那麼這樣一種大型作戰艦艇,就這麼沒落了嗎?

    事實上,以前海軍中巡洋艦的作用主要是彌補戰列艦和驅逐艦之間的空檔。而且在二戰中,由於此前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嚴格限制了巡洋艦的噸位和主炮口徑,所以發展出了重巡洋艦和輕巡洋艦,這兩種艦艇都是海軍條約下的產物,有著濃厚的時代特徵,而當時的海軍又是以艦炮作為主要攻擊手段的,所以對於艦艇的噸位就有很大的要求了,畢竟噸位大的艦艇能攜帶更大的炮塔,更多的火炮,更厚實的裝甲帶。

    然而二戰結束後,隨著海軍航空兵的發展和導彈,雷達等新式武器的發明,以及大型攻擊潛艇和核潛艇等新式武器的出現。海戰變得更加立體化,資訊化,在這種情況下。驅逐艦也逐漸變得大型化,舉個例子,俄羅斯的現代級驅逐艦,無畏級驅逐艦。美國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等等,這些艦艇的噸位早已經大大超過了二戰時期的輕巡洋艦,甚至超過了戰後的一些導彈巡洋艦。而阿利伯克IIA級驅逐艦和055級驅逐艦排水量更是達到了萬噸以上,能比肩二戰的重巡洋艦了,所以與其說巡洋艦消失了,不如說是巡洋艦逐漸被驅逐艦所取代了。

    咱們再說回巡洋艦,二戰結束後,各國其實還在研製巡洋艦,例如前蘇聯研製了純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導彈巡洋艦肯達級,克列斯塔級和卡拉級,光榮級,以及核動力巡洋艦彼得大帝級。值得注意的是蘇聯還在卡拉級巡洋艦上安裝了世界上首個垂直髮射系統。美國也在戰後研製過得梅因級重巡洋艦,導彈巡洋艦萊西級,貝爾納普級,提康德羅加級。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巡洋艦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班布里奇號,加利福尼亞級,弗吉尼亞級等等。

    當年美國的企業號核動力航母,與長灘號和班布里奇號核動力巡洋艦,完成了世界矚目的環球航行,途中不靠岸不補給,向世界宣告了核動力時代的來臨,然而客觀來說,這些核動力巡洋艦造價高昂,效費比很低,後來就逐漸被歷史淘汰。

    而現代巡洋艦的只能又被驅逐艦所趨同化,逐漸取代了,目前的驅逐艦逐漸大型化,多用途化,反潛,防空,對地支援,反艦等等樣樣都行。正因如此,巡洋艦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不過如果樂觀的想,現在世界上那些上萬噸的驅逐艦,按照以前的劃分方式其實都是巡洋艦,巡洋艦其實一直都在,只不過名字變了而已。

  • 7 # Ownerryu

    更便宜的驅逐艦隨著科技的進步!巡洋艦能幹的驅逐艦也可以幹了!驅逐艦巡洋艦的功能合一了!巡洋艦也就功成身退了!

  • 8 # 皓月千山

    現在從噸位上看,巡洋艦和驅逐艦一般人還真的分辨不出來,許多上萬噸的艦船也被稱為驅逐艦,這樣巡洋艦怎麼可能不沒落。現在按嚴格的定義,巡洋艦和驅逐艦又怎樣劃分呢?美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朱姆沃特驅逐艦誰的排水量更大一些呢?

    按照以前的分類,巡洋艦屬於遠洋作戰艦隻,驅逐艦屬於近海作戰艦隻,但現在驅逐艦的噸位,樣具備遠海自持能力,所以不能說巡洋艦退出歷史舞臺了,而應該是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功能基本上重合了,劃分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

    戰列艦退出歷史舞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為現在世界各國確實沒有排水量在三萬噸以上的大型軍艦,(這裡讓我先委屈一下當前的海上霸主航空母艦,實在是因為它太特殊了,其功能和其他所有艦隻都不大相同。)並且也沒有什麼軍艦再象過去那樣,艦體上扛滿了口徑不一炮筒子,大艦扛大炮,小艦扛小炮,而現在火炮只是軍艦上的一個附件,現代軍艦的主要武器都是導彈,也沒有一個載彈標準標準區分巡洋艦和驅逐艦。

    說巡洋艦退出歷史舞臺,準確的說是火炮型的巡洋艦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火炮型的驅逐艦同樣也在退出,準確的描述應該是為什麼火炮型的艦艇正在退出歷史舞臺。

    現在各國放棄了巡洋艦這個稱謂,主要是從政治影響上的考慮,是為了給人本國海軍實力不強的那種印象。這方面最出格的就是日本,明明是直升機母艦的“日向”號依然也稱作驅逐艦,紅色蘇聯時代也曾經把航母叫載機巡洋艦,所以不能太在意艦艇的稱謂,關鍵要看他的戰鬥能力和作戰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作為一個成年人,主動給別人的東西會在多年後要回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