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若水

    起始年級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我的建議如下:

    1,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最好早上通常7:00前起床,晚上9:30左右睡覺。每天早上堅持給孩子在家做早飯吃,吃過飯後再送孩子上學,一定要總是提前5分鐘到校。

    2,要求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先寫作業,然後再玩兒。只要沒有什麼特殊情況,就從第一天上學開始永遠堅持先寫完作業,再做別的事情。哪怕是長假期也一樣如是。要讓初入學的孩子就養成一種"重要的事情必須先做完"的習慣。

    3,陪伴孩子認真做好每一項作業。老師的有些作業是讀背的非書面作業,家長也一定要要求孩子保質保量完成。認真按照老師的要求籤字。漸漸地,孩子就會從家長嚴格的要求和認真的監督中學會一絲不苟地對待學習的習慣。

    4,最好堅持每晚睡前,陪孩子看書半小時再睡覺。長期堅持閱讀就會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的習慣,進而增強孩子的理解力和注意力,這會對孩子後期的學習成績提升大有裨益。

  • 2 # 果子悅讀

    1.營造讀書氛圍。為孩子提供獨立、固定的學習空間。我曾見到有許多孩子放學回家,今天趴在餐桌上寫作業,明天趴在床上看書等,其實一年級的小朋友完全應該擁有一張獨立的書桌,甚至是獨立的臥室等。

    2.言傳身教。人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自己抱著手機打遊戲、看電視劇,如何要求孩子安心學習,我們家長不妨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放下手機,與書為伴,與孩子一起成長。

    3.化整為零。學習習慣包括許多方面,寫字,閱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而每一項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我們應該根據自家孩子實際,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化整為零,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孩子經過努力就能達到,獲得成功的小目標,這樣孩子易於實現,興趣也會更濃。

    4.堅持不懈。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孩子鬆懈、放棄,一會兒好一會兒差的情況,家長應適時提醒,鼓勵,採取獎勵等方式幫助孩子堅持下去.

    一年級可謂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黃金期,我們家長應該重視起來,否則將來你必須付出百倍的努力去彌補。

  • 3 # 知世文化教育

    孩子的教育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古有聖人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現有著名的教育學家巴金說: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由此可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決定著現階段數學學習的成功,也將為孩子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當然,這些好的習慣也將浸潤到其他學科,影響他們終生的行為與命運。眾所周知,不同階段的孩子所需要具備的學習習慣不盡相同,作為一名一年級的數學老師,我覺得,一年級的教師得以愛心、家長得以恆心來引導孩子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並且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我將從六個方面來闡述一下如何幫助一年級的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聽: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資訊的第一道大門。學生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首要因素。在當下學習中,聽課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吸收的知識量;在課外的生活中,養成在他人說話時認真傾聽的好習慣也會使孩子的綜合素質在不同程度上加分。我通常採用以下三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聽講能力:(1)在一年級的課堂,教師應當多采用一些充滿童趣的語言、故事或者鮮豔的色彩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勾起孩子們的好奇心,牢牢地抓住他們的眼球。(2)教師可以用一些語言口令和學生互動,例如老師問:“誰的眼睛看老師?”,學生回答:“我的眼睛看老師!”。這些口令不僅可以規範學生的坐姿作態,還可以拉回部分走神的學生的注意力。(3)一年級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活潑好動的,蹦跳了一天的孩子們有時候偶爾會犯困,這時候教師可以透過做遊戲、或者站起來聽課的方式幫助孩子克服疲勞。

    二、說:養成大膽發言的習慣

    說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對外表達,是孩子溝通能力的直觀體現。加強說的訓練,培養說的習慣,有利於孩子學習資訊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老師及家長都要多多鼓勵、積極引導讓孩子張開嘴巴,大聲、大膽、大方地去表達自己。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去表達,可以向老師說,向同學說,站在位置上說,上講臺說等等。還可以透過小組溝通的形式,讓學生在組內交流完想法之後,派各組小組長代表發言。其中,小組長可以每週一換,這樣既可以滿足每個一年級小朋友的表現欲,提高孩子們的勇氣,又可以鍛鍊他們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讀: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閱讀,不但可以培養語感,學到知識,認識漢字,發現很多樂趣,而且可以開闊思維,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開發智力資源,提高發展潛力。“讀”不僅對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對於數學學習也是同樣受益良多,這在數學讀題以及理解題意上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在一年級的數學課堂上,大多數情況下,我都要求學生自己閱讀題目,孩子們從一開始的多半漢字不認識到現在基本都能夠讀懂題目,進步明顯。所以,教師和家長不能因為孩子不會讀而不讓孩子讀。相反,孩子越是不會就越是要讓他多閱讀。看的多,懂的多。開始的時候孩子不會,教師和家長可以提示他,多碰到幾次,多提示幾次,孩子們自然而然就記住了。實際上在一年級的數學學習中,並不是要讀懂題目中的每一個字才能夠做題的,偶爾幾個字讀不懂是不影響讀題的,所以還是要鼓勵孩子們多嘗試,多閱讀。

    四、寫: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人們常說:“字是人的第二張臉面”。這是因為字寫得如何,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學識、性格、氣質、風度等。培養學生“提筆即是練字”的好習慣,從字跡清楚、書寫整齊以及格式正確,都有規範要求。在學習過程中,不管對於哪個學科,哪一份作業,對於書寫都應該進行嚴格的要求。例如我在批改作業時,部分孩子書寫比較不規範,數字“9”寫得像是“4”,數字“6”寫得像是“0”。這種情況這不僅不利於數學學習,而且在正式考試中還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績。因此我在批改作業和試卷時,對於字跡潦草、影響正常閱讀的答案,一向都是嚴格扣分,讓孩子養成“寫不清楚就是答錯”的認知。我認為,在字的書寫方面,教師和家長都應該引起高度注意,並及時糾正孩子的書寫習慣,從小開始培養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思: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鍛鍊思維的體操”,如果不積極動腦思考就不可能學好數學。每個學生在智力和悟性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這是取決於每個孩子的生活條件、家庭教育、心理水平、思維方式等因素。這使得他們對同一數學問題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老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例如在講述新的知識點的時候,我會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舊知識點進行延伸,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點進行探討,從而使他們對於新的知識點有自己的獨立的思考過程;對於學生的錯題,我會讓學生先說出他自己的想法,為什麼這麼做,然後順著學生的思維邏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反思,從而使學生自己悟出之前的錯誤是如何產生的。總而言之,教師不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老師應當多問,學生應當多思,幫助學生養成擅於思考的學習習慣。

    六、做:養成動手操作的習慣

    實踐出真知,動手操作是學生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對知識點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我深信:只有學生確有“感受”,才能達到真正“理解”。為了讓一年級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我的課堂上安排了“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圈一圈”“數一數”等大量的動手操作環節。讓學生在直觀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能夠積累學習的“關鍵經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因為這些經驗是無法透過簡單的語言就教會的,必須由學生自己實操體驗。

    綜上所述,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潛移默化、日積月累才能逐步形成。但由於一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教師只要言傳身教、引導得當,就可以加快和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但光靠老師的工作是不夠的,家長的力量同樣不可忽視。“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希望每一個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配合下,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學有所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心情不好的時候,男人用哪幾招去哄,她會更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