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北笑傲會
-
2 # 終身學習實驗室
終身學習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力的人才(X-KID),其實現的路徑是:
建立持久的學習熱情 (在玩耍中學習/Learning through Play) ;運用科學的學習/教育方法(P³BL);學習並實踐跨學科的課程內容(STEAM)。目標: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才(X-KID)創造性精神
擁有對一切感興趣的好奇心、與眾不同的求異心、沉浸在創造的成就感之中,乃至“改變世界”的使命感召喚,是孩子創造力的內在動因和不竭源泉。
創造性思維
跳出盒子的思考,用另一種視角看待世界,換一種思路解決問題,敢於質疑、善於歸納、流暢的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引擎。
創造效能力
選擇路徑、動手執行、協同合作、實驗試錯等創造效能力是創造結果呈現的必要條件,創造力只停留在想法階段,想到但不能做到、不能落地往往淪為空想。
-
3 # 大海上的鴿子
因為事物總是不斷的在發展變化中的,現在社會,是資訊爆炸的一個年代,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所謂的終身學習,並不一定是單一的只向書本學習,世事洞明皆學問,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現事物的規律,把外界的事物轉化為自己能掌握的一個過程,是高一層次的學習,學習並不是負擔,成長中學,在學中成長。所以說,終身學習。
-
4 # 七月郎2073
當代社會,知識量空前豐富,人們每天接觸到的爆炸式的資訊是異常之多,如果每天不學習,怎能跟上時代。所以必須不斷學習才能提升自己,才能讓自己不落伍。
學習就是生產力,就是人生前進的動力,社會在進步,我們個人也要求進步。魯迅說過,人是要有精神的。當今,物質往往不缺乏,人們往往是精神上的貧窮。強調終身學習,就是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不斷尋找人生理想之夢。達到人生的昇華。
像“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天眼之父”南仁東,焊接專家潘際鑾.......他們孜孜以求,不斷探索,人生活的燦爛。就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腹有詩書氣自華,人生有限,知識無窮。
-
5 # 思維導圖趣味學
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當今社會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科技和知識的創新進步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你只有不斷地去強迫自己努力適應各種新的東西,與時俱進,如果不能經常的更新知識結構,不能對新知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銳,就有可能落後於同行亦或是競爭者。
現在自媒體發展迅速,各種APP供我們學習,獲取更多的新東西,學習不受年齡,時間、場地的限制,使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將是每一個人未來生活幸福和愉快的保證。
做到一直堅持學習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我們身邊很多人把孩子早早的就送到早教中心,小學階段除了學習校本知識外,家長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興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但是到了大學,大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慾望就沒有那麼強烈了,再到工作後,大部分人都成家立業,學習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就有可能將自己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停留在學生時代或者不如學生時代。現實情況是我們每天都會接觸新的東西,而我們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接觸到的事情是有限的,所以說碰到新鮮的東西,碰到不熟悉的東西也很正常。但是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去學習需要我們去認識,一個東西對他不熟悉,但是你沒有花時間去了解花時間去研究的話,你對它還是不能夠理解,不管時間過去多久,你還是不懂。我們面對的是全新的和不斷變化發展的職業、家庭和社會生活。若要與之適應,就必須用新的知識、技能和觀念來武裝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自從來到社會,都要學會生存,而要學會生存就離不開終身教育和學習,會生存必須會學習,這是現代社會給每個人提出的新課題。而學習的時間、地點、內容、方式均由個人決定。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終身學習能使我們克服工作中的困難,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能滿足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能使我們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能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不斷提高生活品質。
總之,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到用時方恨少,那麼我們就要把學習從單純的求知變為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做一個有內涵,有高尚靈魂的人。
-
6 # 高校資深媒體人
新時代,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知識更新疊代更加頻繁。特別是網際網路+若干領域,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否則就會脫離新時代,成為“隔代人”,被新時代淘汰,享受不了國家“強起來”的福利。
一是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才能感受新時代帶來鉅變的紅利。始終做新鮮事物的推動者。比如支付寶、淘寶等運用到生活中,提升了生活質量。
二是終身學習,有利促進健康,推動大腦不斷思考,促進大腦思維細胞不斷運動。不斷學習可以防止老年痴呆。比如用鍵盤打字上網,可以鍛鍊手指協調能力,大腦的總控能力將會增強。
三是終身學習,可以提升生活樂趣。比如平板電腦、智慧手機可以讓我們感受“地球村”變化,學會上網的知識,感受網購的樂趣。
回覆列表
終身學習是指社會每個成員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貫穿於人的一生的,持續的學習過程。總之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有關國際機構的大力提倡、推廣和普及下,1994年,“首屆世界終身學習會議”在羅馬隆重舉行,終身學習在世界範圍內形成共識。 終身教育已經作為一個極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廣泛傳播。許多國家在制定本國的
教育方針
、政策或是構建國民教育體系的框架時,均以終身教育的理念為依據,以終身教育提出的各項基本原則為基點,並以實現這些原則為主要目標。在當今社會,若要說到何種教育理論或是何種教育思潮最令世界震動,則無疑當數終身教育。“終身教育”這一術語自196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主持召開的成人教育
促進國際會議期間,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法國的保羅·朗格朗
(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來,短短數年,已經在世界各國廣泛傳播,近30年來關於終身教育概念的討論可謂眾說紛紜,甚至迄今為止也沒有統一的權威性定論。這一事實不僅從某一側面反映出了這一嶄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所受到的關注和重視的程度,同時也證實了該理念在形成科學的概念方面所必需的全面解釋與嚴密論證尚存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差距。幾個終身教育的概念:終身教育所意味的,並不是指一個具體的實體,而是泛指某種思想或原則,或者說是指某種一系列的關心與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與個人及社會生活全體的教育的總和。——保羅·朗格朗終身教育應該是個人或諸集團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透過每個個人的一生所經歷的一種人性的、社會的、職業的過程。這是在人生的各種階段及生活領域,以帶來啟發及向上為目的
,幷包括全部的正規的(formal)、非正規的(non-formal)及不正規的(informal)學習在內的,一種綜合和統一的理念。——R.H.戴維(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專職研究員
)第三種較具權威性的觀點是由1972年起就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部部長的E.捷爾比提出的。捷爾比認為:“終身教育應該是學校教育
和學校畢業以後教育及訓練的統和;它不僅是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之間關係的發展,而且也是個人(包括兒童、青年、成人)透過社群生活實現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構成的以教育政策為中心的要素。”——E.捷爾比(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部部長)這三種觀點在表達和側重上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都認為終身教育包括人一生所受的各種教育的總和。在這裡,我們想引用國際發展委員會的報告《學會生存
》中對終身教育作的定義:“終身教育這個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世界上沒有一個非終身而非割裂開來的永恆的教育部分。換而言之,終身教育並不是一個教育體系
,而是建立一個體系的全面的組織所根據
的原則,這個原則又是貫穿在這個體系的每個部分的發展過程之中。”對於終身教育比較普遍的看法是終身教育是:“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的總和”,它指開始於人的生命之初,終止於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發展的各個階段及各個方面的教育活動。既包括縱向的一個人從嬰兒到老年期各個不同發展階段所受到的各級各類教育,也包括橫向的從學校、家庭、社會各個不同領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終目的在於“維持和改善個人社會生活的質量”。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中指出:“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的通行證。”終身學習又特指“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這是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個人一生成長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