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憶一

    個人覺得,這個三從肯定是要丟棄了,但是四德,我反而覺得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有必要去學習瞭解下。畢竟女子無才便是德。德指的就是婦德。

    三從: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個我們就不要去了解學習了哈,丟棄它)四德:婦德,婦容,婦言,婦工(“婦德”,就是女性要有賢惠的特質,內心很厚道,這個德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婦容”,是指我們女人的容貌。這個容貌倒不是指長得漂不漂亮,最重要的是整個形象端不端莊,讓人家看起來會不會覺得很賢淑、很舒服。)(“婦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母親尤為重要,一個家庭的風氣,女人家操之大半。一個家庭的安定,女人的作用超過男人。所以婦要有德,婦要有好的言語。)(“婦功”。“功”在古代是指女性的一些藝能,比如刺繡之類的,到了現代比方說洗衣,煮飯,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

    三從我們不去講它,個人覺得最主要的現實意義就是不僅僅是女人要有四德,男人們也要有四德,畢竟啥時都不能靠女人一個人去幹,德跟義是互通的,不能說你自己講義氣,就不要老婆孩子了。德也叫道德,品德,德行,功德。我們注重德智體,全面發展,可是問題是,大家都只發展了智,德,體呢?

  • 2 # 龍源堂

    中華傳統中的“三從四德”是指標對古代女性倫理道德的一種規範。“三從”為“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為“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從積極的一面而論,是讓女性學會賢淑孝道,從而做到言語得體舉止有修養;從消極的一面來論,也明顯體現出不尊重女權的獨立性與創造力,有男尊女卑的封建色彩,這也是舊封建社會對於女性的一種精神枷鎖。

  • 3 # 丁佔愛

    三從四德是古代文化傳統習俗,應當傳承,很有教育意義。

    進入新時代的今天,傳統文化會更加充實,做人規則更加文明,人和社會更加和諧發展。

  • 4 # 奔騰151481011

    很多人都罵三從四德,不知道為什麼!就說三從,在家從父,女孩在家聽從父母長輩的教導,有什麼不對!出嫁從夫,結婚了以夫家為重幫助丈夫過好日子,有什麼不對!夫死從子,丈夫早亡孩子年幼,一心一意把孩子養育成人,有什麼不對!這都是符合人性的,符合社會價值觀的。為什麼反對呢?難道都希望反著來嗎,女孩在家不聽話,結婚往外跑不顧家,丈夫死了不管孩子自己快活!這樣的女人你們誰要!

  • 5 # 孟珍

    “三從四德”,做為對婦女們苛刻的行為規則,早在新婦女運動興起之時,就被做為迫害婦女的封建糟粕批判和否定了。現在不論是婦女自身也好,家庭中的男人也好,社會也好,都沒有誰按三從四德去要求婦女了。

    但是,做為傳統,任何一種提法都有其合理的地方,都有其積極的意義。只是人們把這種傳承無限加大,做到了或者說超過了極致,就開始產生出負作用。象這三從四德,在夫權至上的社會中,就成了限制婦女,壓迫婦女甚至是殘害婦女的枷鎖。

    如今,這種枷鎖已經徹底打破了,並有了從這個極端向另一個極端轉化的趨勢,女人一手遮天的家庭都開始出現,其實這也是一種不正常的社會現象。在這種情形下,這三從四德還真有些現實意義了。

    三從,是從父,從夫,從子。也就是說女人在家庭始終處於從屬地位。這個定位是與整個社會接軌的。無論現在的婦女再怎麼強勢,在整個社會中仍然是處於從屬地位,即使是那些存在女王的國家,婦女的從屬地位也是難以改變的。這是因為婦女擔當著人類延續的主要責任,這種責任會消耗婦女們很多的甚至是主要的精力,這也就使得她們自然而然地少承擔一些社會責任。

    於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還是社會的主流。介於這種情形,女人的眼界更多的還是關注在自己的家庭上,所以眼界偏低偏小。在一些原則問題上服從男人是合理的。從父和從夫就不用說了,即使是夫喪從子,也是讓其儘早把兒子培養成人,使兒子能儘早地擔當家庭責任。無論怎麼說,一個以女人為主的家庭在社會上是很難有地位的。

  • 6 # 初曉兒

    中華傳統中的“三從四德”,對人性,對人生的三觀沒有現實意義。

    一,何謂“三從四德”。

    三從四德是封建社會規範女子一生的所謂道德規範。

    三從四德的內容是: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具體解釋如下:

    封建時代未嫁的女子的一切得聽從父親的安排,包括婚姻和生死,這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的更進一步延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這就是封建社會的所謂為臣之道和孝道。

    作為女子,這種約束尤為嚴苛。比如封建社會女子的婚姻,是全憑父母做主的,即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種孝道,與現在女子孝敬父母不是一個概念。

    封建社會里的“從父”,有許多情況下,反映為“族權”,比如說女子違反了封建道德規範,比如自行擇偶,家族可以處以“沉塘”等刑罰的。

    封建社會社會里的從夫,說的是女子是男人的附屬物,女人出嫁後,一切得聽從丈夫的,丈夫對妻子有“七出”的權力。所謂“七出”,就是女子有了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口多言、竊盜七種罪過,丈夫可以單方面把妻子趕回婆家,即所謂休妻。

    從子,封建社會里,假如丈夫去世了,父死子承,作為年輕的母親,責任是輔佐兒子,自己的一切家庭地位取決於兒子的地位,假如兒子死了,母親就毫無存在價值,甚至可以被家族任意販賣。

    至於“四德”,是為“三從”道德服務的。婦德謂貞順,婦言謂辭令,婦容謂婉娩,婦功謂絲橐。

    四德就是三從的具體化要求,是進一步明確三從的規範。

    二,中華傳統中的“三從四德”,對女子人性的扼殺的淺顯舉例。

    中國古代婦女包辦婚姻下的的事例比比皆是,譽為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描寫祝英臺死於父權之下的最典型事例。

    魯迅小說《祥林嫂》,描繪的就是一個死在神權、族權、夫權的三座大山下的封建社會被侮辱被損害的勞動婦女形象。祥林嫂嫁了第一個丈夫,丈夫死了,她被夫家買給了賀老六。祥林嫂嫁給了賀老六,“母親也胖,兒子也胖”,後來賀老六死於傷寒病,兒子被狼吃了,祥林嫂成了神權下的犧牲品,成了瘋子。

    祥林嫂的悲劇,就是封建社會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的直接體現。

    可見,封建社會三從四德桎梏下的婦女何其不幸!

    三,中華傳統中的“三從四德”,是純粹的封建糟粕,是扼殺婦女人性的、套在女子身上的精神枷鎖。對現實社會沒有任何借鑑價值。

    一些所謂“國學大師”,把封建社會最不能見人的糟粕故意加以曲解,說什麼三從四德是古代男外女內的社會分工;說什麼三從四德是家庭傳宗接代、和睦興旺的必要措施;說什麼三從四德是家庭得以延續的重要保證,也是歷代國家賦稅收入的重要來源;甚至說什麼三從四德反映了中國女子的傳統美德。純粹是胡說八道。

    甚而至於有人試圖制定什麼“新三從四德”,並且美其名曰“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逆歷史潮流而動,標新立異,無聊至極!

    舉案齊眉的最初意義,也並非形容夫妻恩愛,而是形容丈夫的地位高,妻子必須尊崇丈夫。實質的含義在現代社會沒有任何借鑑價值。

    結論:中華傳統中的“三從四德”,對人性,對人生的三觀沒有現實意義。

  • 7 # 魯卡爾

    若把這個儒家封建傳統教條搬到今天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裡來,不就更熱鬧了?什麼是"三從四德"?講出來中國婦女還有自已的活路嗎?三從:從父、從丈夫、從兒子,即婦女未嫁服從父親,嫁了服從丈夫,丈夫死了服從兒子,在家庭沒有一點政治經地位。四德:婦德、婦言丶婦容、婦功。即婦女說話做事,梳裝打扮都封建教條做,家務事都婦一人幹,累死也得笑迷迷地為別人。在封建社會,政權,族權,神權和夫權的這條繩索把中國婦女捆得死死的,就這樣孔子還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哩。所以,對於"三從四德"應徹底批判。在繼承傳統文化中應當把這些精神垃圾清除出去,換上社會主義新道德,讓婦女在建設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撐起半邊天。

  • 8 # mulin30311368

    那是腐朽沒落的封建社會套在婦女身上的精神枷鎖,新中國成立時已經砸碎這枷鎖。近年來一些人打著傳統文化的旗號企圖讓這些垃圾死灰復燃。當今社會,人人平等是主流,沒有人一定要從誰。所以,人們要繼續解放思想。

  • 9 # 君不器

    就不贅述三從四德的內容了,想必不知道的沒幾個,畢竟批判了那麼些年。

    首先申明,我是反三從的,至於四德,我們慢慢分析。

    三從四德究竟是什麼,不知道有幾個人去詳細瞭解過,儘管大家批判起來都振振有詞。

    “三從”的“從”字,我理解為輔助,當然其實大部分人都理解為輔助,因為“輔助”這個意義,把婦女置於從屬地位,所以成為了推崇“男女平等”的新時代最好的輿論靶子,要標榜自己是新時代開明人士的,大多要把“三從”挖出來臭罵一通,以示自己支援“男女平等”的社會進化。

    但“三從”之所以捱罵,最根本的在於它已不適合時代,它之所以被提出來,是因為古時候的生產力低下,個人甚至單獨的家庭都沒辦法生存,女子更是如此,必須得抱團而且有嚴格的社會分工,反觀現代,誰不能養活自己?

    所以三從已無必要,反而還能最大限度解放生產力。

    再說四德,古代提四德,是跟三從有因果關係的,但如果把四德和三從割裂開,我們認真思考一下,難道到了現代,女人就不需要尊老愛幼了?就不需要養育後代了?就不需要注意自己的容貌了?就不需要美好的德行了?

    我看現在的女人們,對自己的容貌在乎程度比古時候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 10 # 風雨生月

    三從四德,對大家來說是一個耳熟能詳的詞語,都知道是一種約束女子的道德準則,可是對於三從四德的具體內容可能不是很瞭解:

    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德、言、容、功。品德、言行、容貌、治家四個方面都要能夠上的檯面。也就是要上的廳堂,下的廚房,內能安家,外能耀夫郎。

    “三從”是封建社會產生的愚見,男權社會的畸形道德準則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完全是一種道德枷鎖,對於當今社會而言,三從已經完全不適應了,只能做為一種封建社會迂腐的見證。

    未嫁時不違父命,婚嫁也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對於自己的命運沒有一絲的掌控。

    嫁出去後尊夫命,代夫孝順長輩,在家中完全是地位最低的人,打不能還手,罵不能還口。“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不管你丈夫對你有多麼惡劣,你也只能順從,反抗不但不會得到社會的幫助,還會招來更嚴歷的懲罰。

    夫死從子,本來應該是兒子孝順母親,反而成了母親聽從兒子的命令。變成了尊者卑,卑者尊。沒有兒子的女子在古代地位也變得更加慘不忍睹。

    “四德”可取其精華,德言容功中不單單是封建思想

    德行端正,言辭恰當得體,外在端莊大方,學治家安邦之能,這完全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男女平等的當下,丟棄四德中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倡導德言容功中的:德為之立身之本,言為之處世之源,容為之自信之基,功為之耀世之能。

    四德對於當今社會男性一樣適用,完全跟現在的教育理念一樣,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所以三從四德對於人生的三觀肯定是有影響的,只不過看是要吸取哪些內容,取其精華則正其身,立其德,增其能。

    不過現在又有了一個新的三從四德:

    三從:老婆出門要跟從,老婆命令要服從,老婆錯了要盲從;

    四德:老婆化妝要等得,老婆生日要記得,老婆花錢要捨得,老婆打罵要忍得。

  • 11 # 馬到船頭直

    三從四德本質上講是封建社會的禮教,這種禮教在某種程度上對人性是有摧殘的,尤其是對婦女和下層勞動者更是如此!

    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對三從四德進行了近一個世紀的批判,但封建遺毒還是存在的,需要進一步清除!

  • 12 # 走馬樓主

    三從四德,不能算是中華傳統中的正面意義的東西。從父,從夫,從子,婦德,婦言,婦容,婦工。都是對過去傳統女性的嚴苛和壓迫。要求女性從一出生,就要成為封建社會下的,低人一等,沒有平等,只能逆來順受的服從者。女性沒有地位,被迫接受各種不公平,乃至沒有尊嚴和生命權利的生活。解放後,解放了女性,婦女也和男人平等地位。從此,三從四德不再成為壓迫婦女的工具,封建統治時代的糟粕被批判和掃除。善良孝順賢妻良母和平等的社會地位才是女性三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 13 # 從日出之地飛來

    毫無價值,只能作為觀察封建社會何以離開孔子的“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之道,而從思想上早在情感領域扼殺了科技發展的罪孽之見證!孔孟之道早把孔子孟子驅趕出去了!此為一例!因為道理很明顯,沒有細膩的思維便不能精確地認識任何科學定理。而細膩的情感正是精確的邏輯思維之必備條件。細膩情感只有女人有,藐視婦女不可能親近這細膩情感。所以說:如果沒有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數量龐大的油畫女人,就沒有西方科技興起!還談什麼對人性對人生三什麼觀的現實意義。

  • 14 # 養生男人699

    如今男女是平等了,婦女是解放了,可現實證明是錯了,男處下位,女處上位,這是陰陽生道,男孤下位,女寡上位,這是陰陽失德,女不下嫁,男不上娶,這是失仁,女不配男,男不配女,這是失義,男不當婚娶,女不當婚嫁,這是失禮,失禮者,忠信之薄,亂之首也,這是失序,有違公序良心,人本應有序有位,而今失序失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理道德已明,得道者昌,自然而昌,失道者衰,自然而衰,這是必然,孔子所言三綱五常,三從四德,也不是信口胡說,當依《易經》而法天地(乾坤)而為綱,為從,人位在中,頂天立地,天上地下,是天地定位,天下地上,是翻天覆地,氣之升降,是天地更用,位之離合,是天地異位而易居,人法天地者是:上者下,下而上,下者上,上而下,是天地交合,交變,男人法天者,是陽在外,陰之使,女人法地者,是陰在內,陽之守,天地離合者,是陰陽衝氣,沖和,負陰而抱陽也,陽負陰者天之道德,陰抱陽者,地之道德,人應法之,以天地為則,

  • 15 # 大氣飯糰j

    過去婦女只不過依附在男子社會會說話的商品,作為活的商品就應該有規範,這規範就是三從四德,那沒話說當然不對,

    但從社會分工及婦女的性格特點來看,家中作用並不是與三從四德掛鉤,如家務的重頭戲,相夫敎子等作用

  • 16 # 邰社江

    中華傳統中的三從四德是封建社會遺留的產物,什麼婦為妻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勒索婦女的精神枷鎖,對人生的三觀和現實生活沒有利用價值!

  • 17 # 英明果斷金桔O

    仼何禮節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但如果教條了沒人性化了,就走向反面。過去婦女沒地位,社會又險惡,男人外邊主事,婦女主內,會減少許多麻煩,婦女一生中,也只有這三個男人最可靠,這三個男人能盡職能稱職,也並不辱沒女人,但是一般都是走向反面,讓女人們過得十分的無奈一

  • 18 # 風輕雲淡0415

    有人願意讓自己的母親、姐妹去尊尋“三從四德”嗎?男女比例失調已成為社會熱點!再把“三從四德”搬出來,重男輕女只會加重,男女比例失衡將會更嚴重。到時候討到個老婆都得當Bora對待!還做夢娶個“三從四德”的老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試管的心路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