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因為在北京搖不到油車的原因,被迫讓新能源成為家庭第一輛車,未來五年應該不會換車。明年上牌,現在趕上特斯拉國產出了,正在糾結是買特斯拉還是買比亞迪。個人相信比亞迪的實力。但是因為做律師的,出門見客戶開比亞迪感覺有些尷尬。也許有了解比亞迪的會覺得可以,但是不瞭解的應該居多。目前家庭年收入60,有房貸。存款不到100,目前也只考慮特斯拉里的這個國產mo3,和比亞迪的唐系列。綜合考慮面子和裡子還有票子,作為家庭第一輛車我應該選哪個呢。
6
回覆列表
  • 1 # 大城小漁

    樓主的情況,建議買特斯拉。

    先說產品,新能源汽車三分之一以上的成本在電池包,而特斯拉核心技術之一就在pack!

    pack的一個子系統是BMS(電池管理系統),目前能做到特斯拉水平的,少之又少,包括大眾、賓士等等汽車巨頭。但是,特斯拉的舒適性相較同等價位的燃油車,差些火候,畢竟造車工藝需要沉澱的,不是靠錢短時間就能砸出來的。

    而BYD,電芯確實是其核心技術之一,但是電芯≠電池包。隨著新能源的崛起,作為國內起步相對較早的主機廠,BYD這幾年造車工藝的成長,是有目共睹的,不否認其在市場斷得到的認可。

    但造車,不是閉門造車。需要的是主機廠、零部件供應商協同,共同成長。這裡重點提及的就是零部件供應商!一款車從前期規劃到立項,再到定點供應商,這個階段基本確定了這個車未來的質量水準。優秀的供應商,能夠幫助主機廠走很多彎路。而低價獲取定點,往往忽略了長期的質量穩定。為何國際主機廠新車研發週期那麼長?主要是的在測試,這個部分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這部們往往也是體現主機廠技術實力的地方。好的主機廠,DV、PV測試非常複雜,多數情況下是企業標準,如大眾的體系、企標,通用的研發流程,無不體現企業自身對零部件,以及總裝的理解。而這部分恰恰是國內主機廠達不到的。本人作為多年汽車行業從業人員,見過太多主機廠對零部件的失控,這其實也是早年間消費者多反饋中國產車小毛病多的根源。

    除產品外,買車還要考慮用途,無論是買菜車,還是頂級豪車,無不體現消費者的買單目的。樓主作為律師,可能對超越產品之外、品牌的溢價(隱形價值)更看重,那麼目前兩者中,只有特斯拉綜合性價比(含品牌潛在價值)能夠滿足你的要求。當然,目前也不是僅有這兩種品牌可以選擇,BBA、保時捷等都有新能源車可以選擇。

    當然,希望中國產車越做越好。如果社會對中國產車的價值認可度可以比肩國際品牌,或者不考慮這個因素,我更願意推薦本土品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了媽媽後如何調節自己的壞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