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光隧道2019

    空中支援:

    盟軍動用了5800架轟炸機,4900架戰鬥機,運輸機滑翔機共3000餘架。為登陸部隊提供空中支援。

    海軍火力支援:

    海軍以7艘戰列艦,2艘淺水炮艦,24艘巡洋艦,74艘驅逐艦組成五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為五個登陸區提供艦炮火力支援。

    6月5日午夜至6日5時,由2500架重型和中型轟炸機實施航空火力準備,轟炸登陸地域及其附近地區,投彈約1萬噸。在登陸艦艇搶灘前,由大量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對德軍防禦陣地進行轟炸和掃射。5時30分,100餘艘火力支援艦對80公里登陸正面實施艦炮火力準備,隨即轉入火力支援,取得良好效果。在登陸後的縱深戰鬥中,艦炮繼續實施有效的火力支援。

  • 2 # 慕什塔戈

    凡認為諾曼底登陸完全是靠士兵硬推進去而取勝的想法,都是美國大片看多了的緣故。諾曼底登陸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空一體聯合登陸,若沒有海空火力支援,登陸艦根本無法抵灘,士兵更無法上岸;沒有登陸“D日”之前盟軍海空兵力對德軍灘頭陣地的轟炸,上岸的盟軍士兵所遭遇的德軍火力將比實際遭遇到的猛烈數倍;沒有空軍提前施放的煙幕,德軍岸防火力將更加精準,“奧馬哈之獸”將無處不在,上岸後無處藏身的盟軍士兵也必將血流成河。

    誠然,登陸兵是諾曼底登陸中犧牲最大的群體,為了緬懷和歌頌當年那些浴血奮戰的登陸兵,戰後若干年,好萊塢等影業公司紛紛以登陸兵為素材,拍攝了大量影視作品,一時間,登陸兵的光輝形象幾乎成為整個諾曼底戰役的縮影。

    事實上,登陸兵一無裝甲防護,二無機動速度,其在登陸戰役中發揮的作用畢竟十分有限。我們在歌頌登陸士兵犧牲精神的同時,不應否定海空火力在諾曼底戰役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諾曼底登陸成功的關鍵,在於盟軍掌握了制空權和制海權。盟軍共計調集了空軍13700架飛機、海軍9000艘艦艇,用於支援登陸作戰行動,其飛機、艦艇數量是德軍的數十倍。在登陸前後,盟國空軍對德軍岸防部隊縱深內的交通線實施了嚴密的空中封鎖,使德軍為數不多的增援部隊無法及時成建制投入反擊。

    在登陸部隊突擊上陸的關鍵時刻,海空軍更是給予了極為有力的火力支援,尤其在奧馬哈海灘方向,盟軍士兵是完全依靠海空軍提供的火力支援才取得了成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敬請批評指正。

  • 3 # 暗夜遊騎

    當然不是啊,在近現代的戰爭中恐怕根本不存在能完全靠士兵硬推而打贏的戰役。或許有人會由此想到日俄戰爭中日軍對旅順口的‘肉彈戰術’並以之為反例,但事實上即使是旅順一戰日軍也儘可能的在讓炮兵提供火力支援,雖然從最終的傷亡比上來看日軍的支援火力並沒起到什麼大用。

    圖為日俄戰爭畫作

    而對於二戰期間的美軍來說無論是題主問的‘諾曼底登陸’還是後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中盟軍幾乎從來都沒缺過火力支援,事實上在筆者看來他們的所謂‘火力支援’大部分情況下幾乎都可以理解為‘火力碾壓’。就拿題主問的諾曼底登陸舉例,單在諾曼底一役裡盟軍就集結了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在內的近一千二百艘戰鬥艦,天上有五千八百餘架轟炸機和四千九百餘架戰鬥機做掩護,以上這些東西的存在只為掩護盟軍在那五個灘頭上的登陸部隊能夠順利完成任務。

    圖為d day歷史照片

    在戰前龍德施泰特並沒能認識到盟軍的火力有多可怕,所以他中規中矩地想著讓裝甲部隊聚集在巴黎。這其實沒錯,正常情況下這樣便能在海岸線有警時透過法國以巴黎為中心呈輻射狀的鐵路系統快速調集裝甲部隊前往。然而包括龍德施泰特在內幾乎所有人都沒想到盟軍的空中支援能強大到這種地步,就我所知除了隆美爾將軍外在西歐的德軍高階軍官裡似乎並沒有什麼人對此有直觀的認識並試圖對此做點什麼。

    圖為二戰中被盟軍空中力量擊毀的德軍坦克,可見一隊美軍士兵正在檢視

  • 4 # 抱團闖天涯

    肯定不是肉彈戰術。

    早在美國內戰時期,就已經驗證,單純步兵方陣衝鋒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

    一戰時期,槍械的進步,矛與盾的發展失衡,對陣雙方更是都遭遇到“凡爾登絞肉機”式的傷亡,英國才會發明裝甲戰車,投入戰場,以圖打破矛弱盾強的戰場格局。

    二戰時期,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各工業化強國開始了機械化兵團組建,閃電戰,大縱深作戰立體化作戰等理論被戰場實踐。支援型火力在進攻與防禦中都變得不可缺少,支援型火炮贏得了戰爭之神的美譽。

    作為二戰末期的諾曼底登陸作戰,同時是二戰期規模最大的登陸作戰。盟軍投入了空前的4個集團軍、39個師、12個獨立旅,共計287.6萬人的兵力,動用了1.1萬架戰鬥機、2300架運輸機和2600架滑翔機, 準備用於登陸的海軍約有6000艘運輸艦和登陸艇,用來支援登陸的有6艘戰艦、22艘巡洋艦、93 艘驅逐艦、255艘掃雷艇和大量的小型戰鬥艦艇。在偵察之後,盟軍首先用火力覆蓋,然後登陸部隊開始登陸。在登陸過程中,也有炮火支援,否則盟軍登陸作戰不會取勝。(建議看一下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前二十多分鐘的登陸展現,要素還是比較全的)

  • 5 # 紅色手電筒

    在6月6日的戰鬥結束以後,美軍發給後邊的報告,第一句就是感謝上帝締造了美國海軍。如果沒有艦炮的支援,美軍是無法突破德軍的大西洋壁壘,當然這是在奧馬哈海灘,其他的登陸灘頭倒是不至於。但是奧馬哈海灘屬於一個結合部,這裡沒有登陸成功,對於霸王行動來說,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步兵突擊上陸。

    而在登陸作戰中,火力支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登陸兵上陸階段幾乎決定性的因素,現在戰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要有有效的火力投送手段,而登陸兵在上陸階段是沒有什麼有效的火力投送手段的,包括各種火炮,而且一開始在灘頭也沒有足夠的空間建立炮兵陣地,這個時候海軍的艦炮和空軍火力支援就是登陸兵的火力投送手段,但是這個就需要登陸兵和艦隊空軍保持暢通的聯絡。不過對於美國這種二戰時期,步談機就可以普及到班,甚至單兵的軍隊來說,不是問題,而且這些步談機都是防水的。

    美軍在奧馬哈海灘一開始的進展不利,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德軍增兵了,而且是一個正規的步兵團,不是原來的海防團,這樣等於是2個團防守,另一方面美軍的海空支援出了問題。當時美英軍沒有專用的攻擊機,對於海灘陣地的火力支援是使用的普通的重型轟炸機,這些轟炸機對付固定目標威力巨大,但是對於堅固陣地這種目標就顯得靈活性不夠,而且由於轟炸機推遲了30秒投彈,使空中火力對於海岸工事的殺傷基本上是零。海軍艦炮轟擊。

    而海軍艦炮則是由於一開始的情報問題,認為德軍在霍克角上有一處岸炮陣地,而在清除這個岸炮陣地以前海軍艦艇不敢靠海岸太近。而當美軍的遊騎兵攻克了這個德軍的陣地以後發現這個炮陣地上沒有火炮。當沒有了岸炮的威脅以後,海軍艦艇首先是驅逐艦開始靠近海灘,用自己的艦炮直接支援陸軍,甚至根本不用無線電聯絡,只要看見陸軍用曳光彈射擊的目標,這邊海軍的炮彈就招呼上去了。隨後海軍的巡洋艦戰列艦也開始靠近海岸,用重炮直接支援登陸的陸軍部隊。

    在艦炮的支援下,同時在美軍各級軍官的帶頭衝鋒下,被困在海灘上的美軍開始開啟局面,向縱深前進,終於是在法國站穩了腳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名掛在法國教堂上74年的美國傘兵經歷了怎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