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初曉兒

    一,典故來源簡說

    劉邦攻進秦都城咸陽,佔領皇宮後,見皇宮內珠寶無數,美女如雲。貪心大起,色心也大起。一個窮亭長有了這麼多的錢,有了這麼多任他蹂躪的女人,樂不可支。頓時把他自己為什麼來到咸陽的事情忘了,一味高樂不了。

    大將樊噲說,“主公自愛!如此行為冷了眾將的心!”劉邦大喝一聲:“狗奴才,竟敢辱我!” 抬手給了樊噲一個嘴巴。樊噲不禁放聲大哭。

    哭聲驚動了正在宮外廁所裡大便的張良,張良擦了屁股,仗劍闖進宮裡,大聲說:“劉邦小兒,如此不知高低,我等瞎了眼睛,怎麼認你做了主公!” 秦王三十六宮七十二院的妃嬪綵女見狀一鬨而散。

    劉邦本來吃酒吃得酩酊大醉,見了張良白晃晃的寶劍,登時嚇得酒醒。慌忙對張良說:“愛卿休得生氣,都是我的不對!請愛卿有以教我!” 劉邦、張良乃共商大計。

    二,“約法三章”的典故的內容

    “約法三章”完整內容,即“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意思是告咸陽父老先親,下列三章是法令,一是殺人的人是死罪,二是傷人的人處以刑罰,故意傷害和盜竊要付相應的責任。

    並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意思是,秦朝過去做什麼官的,以後還是什麼官,我到這裡來,是為父老鄉親除害,不會侵害你們的利益的,大家不要害怕。

    這三個法令,其實是為他們的統治服務的。是劉邦從一個起義的窮人,搖身一變,變成了封建地主階級標誌。

    劉邦作為農民起義者時,殺官造反是不犯法的,但這裡的“三章”,殺人者死,就是規定以後所有人不得殺官造反。不準殺人也不準傷人也不準偷東西。秦人看了劉邦的告示,聽了劉邦的許諾,大家心中大喜,以為從此天下太平,都以劉邦為明君最佳人選。

    因此,劉邦在咸陽收買人心,獲得了各方面的好感,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也!

    三,劉邦很大程度上,由於看來毫不起眼的約法三章奪取了天下

    劉邦在咸陽收買人心之時,項羽破釜沉舟與秦軍決一死戰,大敗秦將章邯,率領部下和章邯降卒二十餘萬向咸陽進發,經過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不聽范增之言,放虎歸山。

    項羽部下與章邯部下互相猜忌。項羽沒有用劉邦那樣的安撫決策,而是一舉活埋了二十萬降卒。極大的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也失去了百姓的支援。後來中了韓信九里山頭十面埋伏之計,落得烏江自刎的結局。

    劉邦取得了天下。

  • 2 # 俚言雜談

    約法三章,是漢高祖劉邦的典故。其實就是劉邦當眾宣佈,大傢伙靜一靜,我就簡單地說三條......

    秦朝末年,民不聊生。在陳勝吳廣率先起義之後,各路義軍蜂起。其中,項羽的實力最強,劉邦稍遜。

    各路反秦大軍,既相互合作又各有戒備。雖然仗打得磕磕絆絆,不過,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思,那就是,都想獲得佔領秦都咸陽的頭功。

    大家也許都知道,在項羽正與秦軍陷入苦戰的時候,劉邦率先攻陷函谷關,殺進了咸陽城。此時,秦二世已被刺殺,秦王子嬰捧著傳國玉璽,半裸著身體,跪在路邊向劉邦投降。這一場景,標誌著秦帝國的滅亡。

    雖然秦朝滅亡了,不過,咸陽及其周邊地區的社會秩序依舊很混亂。特別是,在此兵荒馬亂之際,大秦帝國曾經的嚴刑峻法,仍然像一把把利劍,懸在老百姓的頭上。

    其實,劉邦的心裡也很矛盾。如果不用鐵腕,不迅速恢復社會秩序,那麼,新生的政權,又如何能夠穩定立足呢?

    在歷史的緊要關頭,方能顯示出英雄本色。面對惶恐不安的咸陽百姓,為了安定人心,一貫以我是流氓我怕誰的面目示人的劉邦, 竟然只是約法三章:

    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父老鄉親們,無需驚慌,咱們來一個約定,我們官府只強調三條。殺人者償命,傷人者以及盜竊者分別以刑罰抵罪。除此之外,原有的其他一切法律,均與廢止。

    至此,老百姓彷彿吃下了一顆定心丸,而劉邦的大漢基業,也逐漸具備了堅實可靠的群眾基礎。甚至,劉邦在後來的楚漢爭霸中取勝,也是與他比項羽更加體恤民情分不開的。

    約法三章,是劉邦治理國家的智慧的體現。繼劉邦之後的幾任皇帝,也都採取了與民修養生息的政策,並且,取得了文景之治這樣的良好的社會效果。

    所以說,約法三章,看似簡單,其實,其中蘊含的道理可不簡單哦。

  • 3 # 方山中人

    約法三章是劉邦的典故。劉邦入關中時,曾與關中父老相約,“殺人者死,傷人及盜者抵罪”此三章。

    公元前207年前後,楚懷王設下賭局,命手下諸將“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劉邦項羽等人積極響應,其中,宋義為北路軍主將北上救趙,而劉邦由於為人忠厚,眾將皆認為能減輕西征壓力,故推為西路軍主將,那項羽呢?因叔父項梁新死,急於復仇,且從來是“所過皆殘滅”,不利於西征,故以北路軍次將隨宋義救趙。

    之後宋義於安陽駐軍,不敢與秦軍交鋒,這一等就是四十六日,項羽急了,老哥我還要做王呢,你在這躊躇不前,殺!項羽殺宋義後,與秦軍在鉅鹿大戰,所謂破釜沉舟也,大破秦軍,順利成為諸侯上將軍。

    而劉邦成陽破秦軍,敗王離,後兩攻昌邑不成,遂繞過昌邑,繼續西進。接著下陳留,攻大梁縣,沒打下來,再次繞行,於白馬等地兩敗秦軍。接著同樣的操作,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繞行,要不就派不怕死的當說客,一來二去就到了藍田,大敗秦軍,秦王子嬰獻城,秦滅。

    此時,劉邦在眾人協助下,不學項羽屠夫行徑,而是主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得人心,進而敗項羽,統一天下。

  • 4 # 國史記聞

    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從文中可看出好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即:1.殺人者要處死.2.傷人者要抵罪.3.盜竊者也要判罪!漢·荀悅《漢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

    公元前208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子嬰在僅當了46天的秦王后,向劉邦投降。劉邦進咸陽後,部下諸將見到秦宮室中的珍奇玩好、金銀財寶,不禁眼花繚亂,饞涎欲滴。驚奇之餘便肆無忌憚地你爭我奪,鬧得不可開交。一時間,咸陽城中混亂不堪。一貫好酒及色的沛公以征服者的姿態大搖大擺地走進秦宮室,面對不可勝數的帷帳珠玉重寶和數以千計的後宮美女,也不禁貪婪地想止宮休舍 ,體驗一下做關中王的滋味。好在有良臣苦諫:樊噲對他說:沛公,你是打算將來統一天下,還是打算佔有這些財富,只做一個富翁而已?珠寶玉器和美人婦女都是秦所以亡天下的原因,你怎麼能留在宮中呢?應該趕快還軍灞上。張良聽說劉邦沉迷勝利不停樊噲建議後,也對他說:秦為無道,沛公你才得以至此。這和暴秦有什麼兩樣呢?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希望你能聽從樊噲的勸告。劉邦終於醒悟過來,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灞上。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他們宣佈道: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

    父老、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法三章。接著,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

    這個安民告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約法三章。關於劉邦的約法三章,它是劉邦由農民起義領袖向地主階級代表轉變的標誌,在根據約法三章 ,如果沒有誰敢於再像陳勝、吳廣那樣殺死將尉,斬木為兵,揭竿而起的話,那就要被處死。因此,這是保護地主階級生命財產的法令。保留了秦王朝的行政機構和官員,從本質上講保護了關中地主集團的利益。劉邦當眾宣佈懷王與諸侯的約定,並刻意籠絡人心,便在很大程度上博得了關中地主集團的好感。於是,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 ,而劉邦則辭讓不受,說: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這樣一來,人又益喜,他們終於消除了對劉邦的懷疑和戒備,唯恐沛公不為秦王。這樣,劉邦在未來與項羽對關中的爭奪中,已經棋先一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坦之旅手遊強盜哪裡刷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