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風光藝境

    莫臥兒帝國(1526—1858)為16—19世紀統治南亞次大陸絕大部分地區的伊斯蘭教封建王朝。“莫臥兒”一詞系蒙古語的轉音,因帝國建立者巴布林自稱為蒙古人,故史稱其帝國為莫臥兒帝國。

    1526年,中亞封建主蒙古_突厥族後裔、帖木兒五世孫巴布林(或譯巴卑爾、巴拜爾)趁印度內亂,率軍侵入印度,大破德里蘇丹伊布拉希姆的軍隊並殺之,遂滅路提王朝。巴布林建立莫臥兒帝國(亦譯蒙兀爾帝國),宣佈為印度斯坦皇帝,標誌著莫臥兒帝國開始統治印度。巴布林皇帝復征服恆河下游,統一了北印度。

    1530年,莫臥兒帝國皇帝巴布林去世,子胡馬雍繼位。1539年(一說1540),胡馬雍被阿富汗西爾可汗擊敗,流亡喀布林,莫臥兒帝國在印度的統治暫告中斷。1555年,胡馬雍捲土重來,自喀布林攻入德里,恢復了莫臥兒帝國對印度的統治。1556年,胡馬雍辭世,子阿克巴(一譯亞格伯)繼位(1556—1605在位)。阿克巴厲行進步的內政改革,採取寬容的宗教政策,擴大了莫臥兒帝國統治印度的社會與政治基礎。他加強中央集權,數次對外擴張,開疆拓土,統一了南亞次大陸廣大地區,推動了印度社會經濟的向前發展。時帝國疆域東起阿薩姆,西達阿富汗東部。

    至查罕傑(1605—1627年在位)和沙·賈漢(1627—1650年在位)時代,莫臥兒帝國國勢日盛,文化藝術亦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659年,奧朗則布即位,其為莫臥兒帝國最後強有力的統治者。他統治時期(1659—1707),向南印度進行軍事擴張,征服德干高原,帝國版圖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國勢極盛。但由於其強制推行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並恢復對印度教臣民迫害政策,引起拉傑普特封建主、馬拉特人和錫克教徒的激烈反抗,帝國開始走衰。

    奧朗則布去世後,皇權衰微,各省總督紛紛割據獨立,莫臥兒帝國陷於四分五裂之中。十八世紀時,波斯、阿富汗屢次入侵,歐洲殖民勢力擴張加劇,帝國趨於崩潰。1740—1761年期間,德里的莫臥兒皇帝先後成為入侵的印度的波斯人、阿富汗人及馬拉特封建王公的傀儡,莫臥兒帝國名存實亡。1764年,莫臥兒帝國皇帝阿拉姆沙在布克薩爾戰役中投降英國東印度公司,莫臥兒帝國淪為英國殖民者的附庸。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席捲整個北印度及中印度大部。1858年,末代統治者巴哈杜爾·沙二世為英國所廢,年逾八旬的老皇帝被英人流放於仰光,立國三百多年的莫臥兒帝國終結。

    透過莫臥兒帝國簡史,可知莫臥兒帝國最有作為的帝王,當屬建國帝王巴布林、第三代帝王阿克巴及查罕傑、沙·賈漢、奧朗則布等前中期諸帝。

  • 2 # 櫌榟

    莫臥兒帝國(波斯語: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Shāhān-e Gūrkānī;烏爾都語:مغلیہ سلطنت‎;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林在印度建立的封建專制王朝。莫臥兒帝國上層建築是穆斯林,而基礎則是印度教,波斯語是宮廷、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

    莫臥兒帝國的著名皇帝:

    一、巴布林

    1525年,巴布林南下進攻印度,次年攻佔德里,屢敗印度諸侯聯軍,征服北印度大部分地區,建立莫臥兒帝國。從此,印度的不同教派,分散的村社走上了民族統一的道路,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建國後,巴布林開始轉戰於整個印度次大陸,在很短的時間裡,就佔領了大半個印度半島。他採用“以印治印”的手法,把印度半島北部尚未征服的地盤劃分給每一個印度的封建主。不久,印度北部就基本統一了。

    1527年春,巴布林與拉那·桑伽兩軍交火,巴布林打敗拉其普特人。1528年,馬茂德召集10萬阿富汗聯軍於比哈爾,準備與巴布林爭一雌雄。在恆河與哥橋拉河交匯處,兩軍擺開戰場。巴布林親自指揮蒙古人在強大炮火掩護下強渡哥橋拉河,分兵夾擊敵軍。兩軍相遇勇者勝,阿富汗人全線崩潰,馬茂德逃亡孟加拉。這一仗成了巴布林一生中征戰之絕筆

    1530年,巴布林英年早逝,年僅48歲。著有《巴布林回憶錄》。巴布林在一生的征戰中,佔領了東起哥橋拉河,西至阿姆河,南起瓜廖爾,北至喜馬拉雅山脈的大片領土。

    二、阿克巴

    1556年,阿克巴繼位,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他對自己國家的內務進行改革整頓。他命令官員重新丈量土地,將帝國分為182個稅區,嚴格分別等級徵稅;他還廢除將戰俘賣為奴隸的習俗;下令取消人頭稅、香客稅、田賦附加稅,遇到天災人禍,則一律免交田賦;阿克巴統一了全國度量衡,有力地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阿克巴信仰伊斯蘭教,而印度長期流行的是印度教,為了協調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教徒們的關係,阿克巴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宣佈各教派平等,他選用印度教人士做高階官員。阿克巴自己還在宮庭中採納印度教慣例。阿克巴出於自己“寬容大度的個性”和自己“對宗教思想的追求”,他還創立了一個沒有上帝、沒有先知、沒有教務的“聖教”。

    阿克巴為莫臥兒帝國的繁榮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他是莫臥兒帝國功勳顯赫的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三、奧朗則布

    1658年,奧朗則布在王位爭奪中獲勝,廢黜了他的父親。

    朗則布是莫臥兒帝國最重要但也最具爭議的皇帝。他放棄了莫臥兒帝國初期尤其是阿克巴時代的宗教寬容政策,加強伊斯蘭教的宗教地位,企圖使印度完全伊斯蘭化。

    另一方面,由於奧朗則布力圖消滅他的政治對手,莫臥兒帝國的疆域在他在位時擴張到最大限度。他長期駐留在德干指揮對該地區各穆斯林小國的征服,其結果是奧朗則布取得了勝利,將德干地區併入帝國版圖,成為印度南方的最高統治者。除了南亞次大陸的南端和馬拉塔王國以外,奧朗則布統一了整個印度次大陸。奧朗則布去世後的莫臥兒帝國稱為“後期莫臥兒”。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皇帝大都昏庸無能。

  • 3 # 安定郡小書生

    莫臥兒帝國,又名蒙兀兒帝國,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林自今中亞南下攻入印度建立的伊斯蘭教封建王朝。

    一般認為莫臥兒帝國從1526年至1857年,共經歷了332年17任帝王,其中前6任皇帝時期是莫臥兒帝國從建立走向全盛時期,之後莫臥兒帝國開始走向衰落,被稱為後期莫臥兒帝國時期。

    這裡最有作為的帝王應該就屬於前面的幾任帝王,下面進行一一列舉。

    巴布林(1526年—1530年)

    帖木爾帝國創始者帖木爾的六世孫,帖木兒帝國分裂後,巴布林被烏茲別克人逐出中亞後率軍南下佔領阿富汗,攻入印度北部滅德里蘇丹國後,建立莫臥兒帝國。

    胡馬雍(1530年—1556年)

    巴布林之子,繼承其父的印度領地後,被比哈爾阿富汗族酋長舍爾沙逐出印度北部;舍爾沙死後,胡馬雍得到波斯國王塔赫馬斯普一世的支援返回印度,不久奪回德里。

    阿克巴(1556年—1605年)

    胡馬雍長子,統治期間莫臥兒帝國在版圖及財富上都擴張到原來的三倍,是首位獲得本土人士信任及效忠的莫臥兒帝王。阿克巴是莫臥兒帝國的真正建立人和最偉大的皇帝,在伊斯蘭發展史上阿克巴大帝與波斯的阿巴斯大帝、奧斯曼的蘇萊曼大帝齊名。

    賈漢吉爾(1605年—1627年)

    阿克巴大帝長子,一位很有才能和藝術細胞的君主,但是相比之前阿克巴就較為遜色;統治期間,解除了一直對莫臥兒帝國有威脅的烏代普爾政權,對德干的一些伊斯蘭教王國發動了一系列戰爭,帝國的領土在南方擴大了許多。

    沙賈汗(1627年—1658年)

    賈汗吉爾之子,統治時期,加強中央集權,擴建軍隊,平定了德干各公國的叛亂;吞併艾哈邁德納格爾,迫使戈爾孔達和比傑伊布林地區統治者稱臣納貢;派重兵迫使波斯坎大哈總督阿里·馬爾丹汗投降;佔領巴達赫尚和巴爾赫。最終在重病之後,幾個兒子開始奪權,最終奧朗則布勝出,將沙賈汗囚禁至死。

    奧朗則布(1658年—1707年)

    沙·賈汗第三子,征服德干地區,成為印度南方的最高統治者,除了南亞次大陸的南端和馬拉塔王國以外,將帝國版圖擴大到除最南端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和阿富汗;可惜捨棄了阿克巴以來的宗教寬容國策,企圖推行全部伊斯蘭化,從而激化了國內矛盾;去世後留下一個四分五裂的莫臥兒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把風油精或者青草膏抹在哈士奇鼻子上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