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農信史志
這事只是野史或民間傳說,缺乏可信度。戰國和漢初的不少史料表明,西施和范蠡實際是被沉江而死。這樣的結果可能更符合勾踐的性格與為人。
-
3 # 走向蔚藍
歷史是我們依據始料的推測,至於范蠡泛舟西湖的史料推測原因,是比較難的。
一個人再壞也都有壞的理由,也都有變好的一剎那,一個人再好,宣傳的完美無缺,不可能不做壞事,之所以不知道是沒讓我們知道。勾踐是人,應該也符合這個規律。
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
4 # 明太宗
范蠡和西施,兩位都是越國滅掉吳國的關鍵人物。關於范蠡和西施雙雙隱退,泛舟五湖,幸福美滿的說法,只是後人對於一對苦命鴛鴦的婉惜罷了,沒有任何史料支撐。關於西施的死法,史書中各有所說。最有可能的是,西施最終被勾踐沉江而死。因為以越王勾踐的為人,他絕對不允許有功之臣全身而退。
越王勾踐,春秋五霸之一。得以稱霸的關鍵在於他自己的意志力和兩位臣子的全力輔佐。全力輔佐越王勾踐坐上霸主之位的兩位大臣叫做文種和范蠡。
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勢力擴大之後,稱霸於諸侯。在越王勾踐稱霸之後,上將軍范蠡向勾踐上書,希望他能允許自己退隱朝堂,不問政事。當時已經稱霸於諸侯的勾踐,對於滅吳功臣,現已毫無用處的范蠡,冷冷的回了一句話,令范蠡後頸發涼。“你若一定要走,是死是活,我不敢確定”,赤裸裸的威脅。但最後范蠡依舊按照自己的想法渡江逃離越國。
一直在越國任職的文種,不聽范蠡的好言相勸,逃離越國。一直待在越國的朝堂,最終被朝堂中的小人汙衊,死於勾踐之手。對於勾踐的為人,在“越王勾踐世家”當中已經記載的相當清楚,“心胸狹窄,可與之共患難,不可與之同享福”。這句話是出自范蠡之口,也是范蠡得以善終的關鍵原因。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總結在勾踐的潛意識裡,他是不會允許任何有功之功跟他共享霸業的。文種和范蠡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證明。西施,一個越國派去吳國負責顛覆吳國的有功之臣,被吳王不知“風雨”多少次的美人。身為一國之君的越王勾踐,應該不可能將西施納入後宮。按照越王勾踐生平的作風,他是絕對不會放任一個有功之功和另一個有功之臣退隱朝堂,“泛舟五湖”的。
-
5 # 莊生荒谷
結局:范蠡攜美女西施,泛舟於五湖。勾踐尋之不見也。
以勾踐剛愎的性格來看,他既然整死文種,一不做二不休,當然也不會放過范蠡。
勾踐雖然狠毒,范蠡卻更聰明,惹不起你我還躲不起你嗎?
史載范蠡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後定居於宋國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南),自號“陶朱公”。
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越王實現霸業,范蠡即泛舟五湖。
楚惠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時年88歲。
范蠡泛舟五湖不假,但並非退休後的全部時間都在五湖之上,何況他已經更名換姓,甚至於已經化妝易容,弄得面目全非,就算面對著勾踐,只要不開口說話,勾踐也認不出是他。
至於是范蠡一個人泛舟五湖呢?還是載有美女?如果載美女同遊,此美女是否名叫西施,曾經清溪浣紗、迷夫差亡國。種種說法,讓人如墜雲霧。
關於西施其人,司馬遷的《史記》不載,一般認為西施只是後人杜撰附會的人物,實際上並沒有西施這個人。即使有人叫做西施,也和夫差、勾踐、范蠡無關。
野史關於西施的六種結局:
愧疚自縊說,被范蠡帶走說,被范蠡沉湖說,被吳人沉江說,被勾踐沉江說,被越後沉江說。
人都喜歡一個美好的結局,既然存在美女西施其人,我相信第二種說法,被范蠡帶走說。
《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
6 # 冰中火9228079551
范蠡和西施擺脫了勾踐的管轄,遨遊七十二峰之間,泛舟五湖可能是後人加了浪漫色彩的,也是善良的人對英雄美女成雙成對的美好祝願。但根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史記.貨殖列傳》中對范蠡的記載推測,范蠡急流勇退達“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聞名天下”是可能的。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勾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這段記錄越王勾踐稱霸諸侯後,范蠡很快離開了他,到了齊國,又給老友文種寫信勸他離開,他的良師益友文種貪戀榮華富貴結果被逼自刎。細想范蠡和文種之所以輔佐勾踐,想必是考察過勾踐的人性,後來解“會稽之厄”雪“石室之恥”,才盡心竭力。在這期間范蠡肯定是對勾踐的“能”“忍”和埋藏很深也是君王共有的“殘”有深刻洞察的,他盡忠職守大展雄才輔佐勾踐成功是文人慣有的名節和封妻廕子的功利觀使然。范蠡在幫勾踐滅吳稱霸後,準確判斷岀他隨時會暴露殘酷的本性,放棄到手的也是危險的榮華富貴,毅然決然功成名退,成為後世敬仰的商聖。
《史記.貨殖列傳》中第一個為太史公所推崇的大商人就是范蠡、計然,並詳細的記述了他的經營理論: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貴上及反賤,賤下及反貴;貴岀如糞土,賤取如珠玉等等,即便是現代社會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輝。
綜上所述,儘管太史公沒有為他單獨列傳,但對他的事蹟揮毫不少,一定是做過考證的。後世把拋棄功名利祿的范蠡攜美女西施泛舟五湖,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才子佳人,美好勝景。疏疏食未遠行,泛若不羈之舟,想象力美好古今同理啊?!
-
7 # 雲端白楊
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在勾踐滅吳後,范蠡寫信辭別勾踐有這麼一段對話,范蠡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 勾踐曰:“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不然,將加誅於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這段對話其實是范蠡對勾踐的一個試探,說“我因為讓君王在會稽受辱,當時沒有死是因為要雪恥,現在滅了吳仇也報了,請賜我因君王會稽受辱的死罪”。但勾踐的回答是,“我要與你共享越國,把國家分給你一半。”
試想,自古君王豈有與人分享最高權力的,估計相信這話的人都已經死了。而與勾踐共事二十餘年的范蠡,早已把勾踐“可與同患,難與處安”的為人認識的十分清楚。於是范蠡說:“君主可執行您的命令,臣子仍依從自己的意趣。”於是他打點包裝了細軟珠寶,與隨從從海上乘船離去。范蠡後來到了齊國境內,並改名更姓,自稱鴟夷子皮,以一個普通漁民的身份,在海邊耕作。
雖然在獲知范蠡離開後,勾踐象徵性的表彰范蠡,並把會稽山作為他的封邑。但實則內心,估計既有了卻後患的安心,也有未除之的不甘。假使范蠡還在越國境內,或沒有隱名埋姓,勾踐就不會放過他的。與范蠡一起輔佐過勾踐的文種,他的結果就是最好的例子。
-
8 # 當代曹植
勾踐滅吳後,范蠡與文種功高震主,范蠡明白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道理,於是辭官而去,臨走時跟文種言:勾踐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
然文種不聽,范蠡與西施乘舟而去。
後來,越王勾踐果然殺了文仲,而范蠡隱姓埋名,北上齊國經商,因此成就了歷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陶朱公。
於是,大名鼎鼎的陶朱公范蠡便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功成身退的典型,但是范蠡之所以為人們津津樂道,除了其從政從商非常成功的傳奇人生,還有就是他與當時天下第一美人,西施的傳奇愛情故事。
西施是范蠡在越國挑選獻給吳王的秀女,也是由范蠡培訓的,在培訓期間二人便產生的感情,但是王命難違,西施仍然被獻給吳王。
後吳國被滅,范蠡功成身退,攜西施前往齊國經商,併成為商業的祖師爺。
勾踐雖惡,但范蠡有先見之明。
回覆列表
歷史上以越王勾踐的為人,只能同患難、難與共富貴,猜忌替他滅掉吳國重建越國的功臣,還賜死謀臣文種。不會允許范蠡和西施泛舟五湘,逍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