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御貓老師
-
2 # 郭大夫說常識
1、到醫院就診,查一下微量元素;
2、可以給予益生菌口服;
3、檢查排除一下其他問題;
4、嘗試不同的食物給寶寶吃;
-
3 # 兒科醫生琪樂
寶寶出現食慾下降,食慾不振的情況,在嬰幼兒期是比較多見,當出現症狀時,需要怎樣及時調理呢?
首先先分析一下,引起寶寶出現食慾不振的原因;
最常見的和寶寶平時飲食不規律、偏食厭食是有直接關係,再就是缺乏微量元素時、寶寶患病時等等情況,也都容易引起寶寶出現食慾不振、食慾下降的。
當寶寶出現食慾不振,食慾下降時,需要怎樣改善或者是治療?
寶寶平時要注意飲食規律性,要以少吃多餐為主,避免有偏食厭食的不良習慣,多吃含維生素及纖維素多的食物都有利於預防和改善食慾下降,食慾不振的。當寶寶出現持續的食慾不振,食慾下降嚴重的情況下,最好是及時的就醫,做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後對症治療的,因為寶寶長時間這種情況就容易引起營養不良,甚至影響微量元素的攝入,從而影響寶寶的發育。甚至出現惡性迴圈的,也就是寶寶越不思飲食,就會越影響寶寶的營養吸收,從而就會進一步加重寶寶的食慾下降,食慾不振。所以說,當寶寶出現這種情況時,要及時的查詢原因,對症調理。
如果寶寶是由腸胃不好引起的,是可以先口服調理腸胃的藥物觀察的,如果口服藥物治療觀察三天症狀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就需要及時就醫的,以免延誤病情。一般腸胃性疾病,病程是一星期左右的,在三天左右就會改善的,所以,寶媽媽不用擔心的。(文中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
4 # 房小姐MissHouse
小孩子不會騙人,只不過大人對他的期待太高,期望他能多吃點。如果真的不餓,就不要為難。如果是消化不好,吃點乳酶生益生菌之類
“你這孩子,正在正身體呢,怎麼吃這麼少”!
有的家長朋友認為自己寶寶吃的太少了,是食慾不好,我們要先考慮這幾個問題:
一般來說,寶寶是不會甘願餓著肚子也不吃飯的。比如新生兒都會因為肚子餓就大哭,隨著年紀增長,寶寶更不會不如剛出生的新生兒了,連肚子餓都不知道了。吃的能力是天生具備的一種本能,寶寶們是不會因為逐漸長大而喪失吃飯、食慾的能力的。
所以我們要透過寶寶的身高、體重、動作、體能智力發育來判斷:如果寶寶發育完全正常,沒有缺乏營養素,那麼一定是他透過食物已經攝取了他所需的營養和能量,也許只是因為他的食量達不到大人的標準,而顯得“食慾不好”。如果寶寶因為某種疾病引起的厭食問題,那麼病症必然會有著其他的蛛絲馬跡和別的症狀,我們再一一考慮。
首先寶媽們要給孩子一個寬鬆的進餐環境,要對寶寶進餐選擇給予尊重,對寶寶的小腸胃容量給予尊重。
不要被某些固有觀念或者網上的“專業文章”所誤導。
食量大、小是有很大的個體差異的,任何的年齡階段都存在。寶媽們不要用食量大小來衡量寶寶是否吃得好,更不要拿鄰居家、同事家、朋友家的孩子來跟自己家寶寶比較。
有的寶寶胃口天生就大,結果吃成了肥胖兒,限制進餐量寶寶還整天大哭;有的寶寶雖然吃的少,但是體重增長都還增長,沒必要追求必須吃的更多。
即使是同一個寶寶,每天不同的生長髮育情況也是不同的。寶媽們萬不要以為隨著年齡增加,寶寶飯量會越來越大,所需營養越來越多,這是錯誤的,有時候2歲的寶寶食慾不如1歲半寶寶也是常有的事情。
同樣天氣、季節都會影響寶寶飯量和食慾。比如天熱的夏季,寶寶就要比秋季進餐少。
總的來說,胖寶寶的媽媽總是比較自豪,瘦寶寶的媽媽總是有挫敗感,覺得自己虧待了孩子,這是完全的誤區。
胖絕不代表健康,不胖不瘦各項身體指標正常才是最好的。如果寶寶各項發育指數正常,那麼媽媽們不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多吃更多東西,尤其是如果父母本來也食量不大,那麼遺傳給寶寶的食量,同樣也不會太大,這都是正常現象。
如果寶寶檢查後確實因為食量小影響了體重增長、身高增長,那麼需要進一步確認是否缺乏微量元素缺鋅、鐵,因為這兩張微量元素確實會導致寶寶食慾低下。
如果微量元素也正常,那麼要進一步考慮肝腎B超和尿常規檢查等,那就需要好好在醫院聽專業大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