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馬大沙

    初中畢業15歲左右,開始人生分流,對已富裕起來的中國家庭來說,供完大學畢業都問題不大,結果一半進入職高了,而職高從理論上說其實挺好的,壞就壞在職高的學風普遍偏差,教學質量堪優。

    男孩子普遍好動,但腦瓜靈活,數理化動腦理解型科目優勢明顯,在需要大量時間背誦的科目上顯弱勢,此次改革明顯再次削弱男生優勢。原本在高考、研究生、公務員考試中己出現女強男弱,現在更將大批男生擋在高中門外。

    這是要從根本上形成男生低學歷女生高學歷的女權社會麼?

  • 2 # 愛吃鵝的大灰狼

    一為孩兒二為房,學區房原本價格堅挺,現在到手就賠。新政還讓很多奔著統招指標的家長心酸不已。原來路線重點初小…重點高,現在普通中小……非重點高

  • 3 # 愛讀書的放牛娃

    理性客觀的說,教育部規劃中考招生普職比5:5,是非常合理的,也是教育資源和社會發展需求相吻合的明智之舉,是行業產業需求必然反應。但主要因為傳統慣性思維,一般認為學而優入仕,考大學,幹大事,做為主流的人生追求目標,而做一個技術工人地位低下而產生牴觸的輿論。但事實告訴大家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找不到應該獲得的工作崗位,低一層次的工作又不願意去幹(或者因為沒有相關技能而幹不了),產生了大量的教育資源錯配,產業上找不到想用的人。一句話:有活沒人幹,有人沒活幹!仔細想想,從微觀層面去分析,譬如一個企業假定有100個工作人員,按照28原則,一般說20%的從事管理和技術及研發工作,80%的人從事一線生產操作和維護技能工人和企業生產性服務工作等,放大到全社會也是大概如此。舉例假定2010全年出生的兒童有1800人,18年之後,按照目前高校的招生能力計算 ,每年可以招收900萬大學生,另外900萬人去接受職業教育。假定24年之後的當年各類人員需求為1800萬人,人員需求的結構大致為:技術研發管理等人員需求1800*20%=360萬人 ,而一線操作技術工人及生產服務人員需求為1800*80%=1440萬人。如果培養的大學生900萬人,問題就出來了。會引發強烈的社會問題,目前一些情況已經說明了問題,大家都懂得!!!也許是個謬論,歡迎大家拍磚。

  • 4 # 慢先生17

    其它廢話不多說,就問職業教育質量跟得上嗎?是不是這個時代社會需要的?身體素質鍛鍊能得到好的鍛鍊嗎?不要畢業就失業!

  • 5 # 月涼華燈

    從已經公佈的中考方案看,如江西省中考改革方案,如下圖所示:

    從各科的分值上可以明顯看出,文科分值比以往有了較大程度的增加,尤其是歷史,由原來的50分變成80分,足足增加了30分,讓人意外。而物理和化學則降分明顯,物理由原來100分降為80分,同樣讓很多人詫異。而很多學生和家長所反響較大的,降低英語分值,甚至是取消英語,在此次中考中並沒有得到有效迴應,仍與語文、數學同等分值,滿分150分,保持不變。

    如此意外的結果著實讓很多人驚呼看不懂。理工科是推進中國科技發展的基礎學科,尤其是當下我們面臨著科技“卡脖子”的問題,很多人覺得物理、化學都恨不得增加分值,怎麼會降分呢?

    降低理科分值,增加文科分值,其意義和作用何在呢?有人說,歷史學科增加分值是因為對標新高考,為以後高中選學歷史的學生做準備。但是歷史學科,大都是一些死記硬背的學習內容,憑空增加30分,著實意義不大。

    還有英語學科,本身就是對外語言交流工具,對我們很少出國的普通人來說,很可能一輩子也用不到。雖然也有一些科技高階領域的人,在查詢研究時,會查閱英文文獻,但是畢竟是少數。所以,很多學生和家長也表示不能理解英語為什麼沒有降低分值,或者將其變為選修科目。

  • 6 # 無奈換名了

    職業教育本身沒錯,只是還應加強實用性。我支援職業教育,現在一本以下,甚至包含一些一本,孩子苦讀十六年甚至二十年出來工作都找不到,那為什麼不早日擺脫去選擇自己適合的職業呢。讀職業學校,畢業就業,也可突然有了學習靈感選擇繼續深造有什麼不好呢?!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科學家,學者。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很重要。國家中考改革意味著高考也要有所改革了。職業院教目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進,但反對的有些家長是否真的考慮的是孩子,是否內心也有一部分虛榮心作祟?!今日所謂學渣也許是另一領域的翹楚。

  • 7 # 春水東流不復返

    都想做將軍指揮千軍萬馬!可現在是千萬將軍,萬人兵!誰比誰傻!不剷除嗜血的根源,無兵可用,不是笑話,是貪婪結出的碩果!煙花

  • 8 # uiki1

    中考最大的問題是切斷了近半數學生進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那些個為落榜生定製的所謂專升本,2+3或者3+4。實際上就是為了拖時間。畢竟15歲的孩子不能工作。那就用各種名義把他們圈起來。學習知識是次要的。就算他們熬到畢業他們的學歷並不能被社會承認等於一張廢紙。中考強行分流實際上是系統性s r

  • 9 # 一點有約

    全國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在50-60%左右,有許多行業真的用不了上高中。高中裡的知識對於生活中的手藝人來說,就是浪費。

  • 10 # 張旭語文

    中考命題、賦分歸各省教育廳管轄,所以,各個省的中考試題和考試科目及總分是不盡相同的。

    今年,教育部對中考做出了大方向上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兩點。

    一是普及高中教育,實行5:5招生政策,即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包括技校)招生採用對半招生政策。

    這樣的話,就會有50‰的初中生上不了普通高中,也就是說與正式的大學無緣了。

    所以說中考是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嶺,會把一半的學生分流到職業教育中去,以後成為職業技術工人。

    對學生及家長而言,中考遠勝於高考。一方面是決定與大學是否有緣的“優勝劣汰”對決;一方面中考是“一錘定音”,因為中考只有一次機會,而高考卻有無數次機會。

    二是教育部要求逐步增加體育考試分數,最終達到100分。

    往年的中考體育分數是全國統一的30分,今年各省的體育考試分數都有所增加,最少的省是40分,最多的省是100分。

    這對體質比較弱的學生來說,將是一大考驗,也許正是體育考試成績讓自己與普通高中失之交臂。

    因此,各位家長要特別關注孩子的體育能力了,不能因為體育考試成績而耽誤了孩子的大學夢。

    中考5:5招生也好,增加體育成績也好,都是國家層面的戰略意圖,我等百姓只能接受現實。

  • 11 # misswlp

    我說一個真實的事件,我的閨蜜有一對雙胞胎兒女,中考成績兒子沒能考上高中,就去讀了職高。女兒考上高中了,但是閨蜜說女兒讀高中考大學希望不大,於是勸女兒讀職高,儘快就也。但其女兒非要讀高中,閨蜜無奈全力支援,週末被補課填得滿滿的,只要是學習有關的全部滿足,但是讀完高一其女兒自己放棄了,閨蜜還是鼓勵女兒繼續讀完高中,無奈女兒堅持放棄,最後又去讀了護校,現己畢業在醫院實習。

  • 12 # 堅定的錫兵6

    最近的中考改革無一例外的降低了物理化學的分值,群眾反應強烈的降低英語分值卻沒有改變,所以被大家吐槽也就情理之中的事了。

    我個人的觀點是物理化學是應該加強而不是削弱。這兩年的來美國頻頻利用封鎖高科技來卡我們脖子,打壓中國華為、中興等高科技公司,高價賣給我們晶片,我們的手機公司首發個高通的晶片都沾沾自喜,這難道不丟人嗎?

    正所謂知恥而後勇,我們要做的是從基礎開始抓起,不斷地在高科技和新材料領域突破,才能不被西方國家卡我們脖子,不能讓他們想怎麼加價怎麼加價,你還得謝謝他們,叫他們爸爸。所以必須要從初中開始好好學習物理化學,國家需要理科生。像江西這次降低物理化學分值還算好的,我們青島物理化學只算等級,分都沒有。

    再說英語,這個真沒有那麼重要,日本高考都不考英語了,人家還是美國的乾兒子呢,也不影響日本人拿諾貝爾獎,高科技也發達。這個還是需要我們更自信一些才能改變吧。

  • 13 # 星期久

    我們經常關注高考,認為高考才是人生中的重大轉折點,其實完全錯了,自今年中考制度改革後,中考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考定終身”!如果考生現在的成績在560以下,真的應該警惕了!但是這種改革真的好嗎?

    未來想要讀高中真的只能用成績說話了!即便家裡再有錢,再有關係,也是無濟於事的。今年教育部出臺了中考改革制度,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以後將會有50%的考生被分流到職業高中和技校。這也讓很多考生和家長陷入了恐慌!因此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今年中考改革的三大亮點是什麼?

    第一: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錄取率調整為5:5。也就是說中考過後,將會有一半的考生上不了高中,最後只能去職業高中或者技校,再或者輟學外出打工。試想一下自己的孩子要去職高或者技校,對於家長來說是多麼焦慮的一件事。

    第二:禁止任何私立學校或機構招收初三的復讀生。我們都知道在之前雖然說初三是不能復讀的,但是由於私立學校的存在,部分學生第一年考試不理想,於是便轉校到私立學校復讀一年,第二年一樣參加中考。但是今年之後這種情況已經不可能存在了。分數不達標要麼去職高,要麼輟學。不可能存在擇校復讀的情況了。

    第三:增加了體育考試的分值,中考之前有一個體育實驗的考試,最後是會算進中考成績總分的。在之前這個分值一般都是30分,其中實驗成績15分,體育成績15分。但是今天中考制度的改革將會增加體育成績的比重,部分省份把體育分值提高到100分之高。

    綜合來看這次中考制度,其實最大的特點就是讓更多的考生分流到職業高中或者技校。其實無論在哪,都一樣可以考大學。但是為什麼會引起如何大的反響呢?

    第一:提起職業高中,大家會想到什麼?提起技校,各位又能想到什麼呢?其實並不是我有偏見,我相信在很多人的腦海裡,職高和技校一直與“壞學生、早戀、管理不善”等不好的詞彙相聯絡。現實也確實是這樣,職高和技校畢業後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我們心裡面特別的瞭解。這種情況下,讓孩子分流到職業高中和技校,家長們怎麼可能反響不大呢?

    第二:有一句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職高和技校這種環境下,特別是對於初三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老說,想要獨善其身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在課堂上,即便有部分學生想要好好去學習,但是混亂的課堂紀律,怎麼可能學的進去。再加上職高和技校的部分老師不負責,這種狀態下,即便是好孩子進去之後也會慢慢的叛逆的。所以很多人的反響肯定特別大。

    第三: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我相信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成才。一次考試就把孩子分流到職業高中和技校確實有點不太公平。假如孩子的成績一直很好,中考發揮失常了,最後被流入到職業高中,那該是多麼悲痛的一件事了。一個成績中等的孩子進入高中後認真學習,完全有可能考一所不錯的高校。但是一個成績中等的孩子進入職高和技校後,最後的結果要麼是打工,要麼是輟學。這也是很多人反響巨大的原因之一。

    其實中考改革,重視職業教育,彌補中國技術性人才短缺的弊端也確實是好事。但是任何事情並不能這麼果斷的決定,我個人認為這種改革依舊存在一定的弊端。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梧桐樹大了,自然就引來金鳳凰了”!如果職業高中或者技校的名聲很好,管理制度很嚴格,學生的升學率和就業率都遠遠高於普通高中,我相信這種情況下,即便不改革,職業高中和技校依舊會人滿為患。但是如果自身的條件不行,即便是改革,最後也只是沒人讀。特別是對於一些農村的孩子,他們寧願選擇輟學去打工,也不願意就讀職高和技校。

    第二:社會上很多事業單位和國企對於職高和技校的畢業的學生都視而不見,特別的看不起。這種現狀下,讓學生分流職高和技校有什麼用呢?假如每年的公務員考試中,職高畢業的學生可以報名,或者優先錄取。假如國企的招聘中,對於職高的學生有特殊的照顧。我相信不用改革,職高和技校也不會是現在這種口碑。

    第三:如果職高的老師都是高校的教授,並不是一群只看中利益的老師。如果職高和技校的各項制度特別的完善,並沒有校企合作的政策,也不會出現老師帶學生以實習的名聲去打工的情況。學生們進入職高和技校,三年後一樣可以考取重點大學,以後一樣可以讀研考博。這種情況下,還會有人拒絕去職高和技校嗎?

    中考制度的改革其目的是好的,想讓更多的學生學習一門手藝,以後養家餬口。但是職高和技校的現狀真的不行。也希望有關部門在中考改革的同時,多注重一下職高和技校的校風校紀問題、升學率和就業率問題、畢業生的社會地位問題等。只有這些問題解決了,孩子們自然也就接受中考改革了。你們覺得呢?歡迎下方評論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 14 # 無聲草民

    不管是技校職高還是上高中考大學,只要以技術為導向,不是以文憑論高低,尊重人才,提高工人的社會地位,社會保障,那麼上什麼都無所謂。而在現如今的唯文憑論的社會氛圍下,國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有幾個崗位會向高職技校的學生開放,而大學畢業的學生有幾人能甘心去工廠當一個工人?所以不改變社會價值觀,不改變唯文憑論的現象,那麼初中的分流只會讓上不了高中的同學喪失了向上的機會,也會埋沒大量的人才。質量中國只有充分尊重工人階級才能實現,光靠坐辦公室的人是實現不了的。

  • 15 # 寶晚

    不是對職高技校有偏見,如果有真正的技能教給孩子學以致用,將來能在社會上立住腳有一技之長不是不認可,問題是沒有,混時間混年齡,畢業了成人了什麼也沒學會,想學真本事的還得從頭再來,教育的悲哀

  • 16 # 丙烯晴20201011

    這在北京和天津都實質實施10多年了,沒啥呀。比如河莫省,人口不到一億,考生小100萬,天津北京,考生只有5萬多,說明他省考生太多了。拿高中掙錢了。

  • 17 # 07331881

    從家庭和個人來講肯定不是好事,可從國家層面來講國家可能也看到了目前社會上一抓一大把有大學文聘的人,但是這些人高不成低不就,造成國家各個方面創新乏力,企業用工不願去,這些人在大學可能就是打四年遊戲拿到證書的,真正有真才學識的人很少,當然211 985大學除外!這些人即便出社會就業能幹的工作其實一個初中生也能勝任!如果能反水的話還不如讓這些人去技校學一門技術踏踏實實的幹活,省得他整天拿個大學畢業證把頭抬得比青天大老爺都高來得實在!再說以後的藍領工資肯定要比普通白領高很多,但前提是個人技術得過硬…相信國家和政府會狠抓技校職高的教學質量的!所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還有一路被家長扶進大學的孩子和一路披荊斬棘過五關斬六將有人生理想考進大學的孩子出了大學校門肚子裡裝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 18 # 逆水行舟4980

    中考應該考三次,初一一次,初二一次,初三一次,取平均分。在孩子青澀的年紀給與一次性定終身的中考模式是極度殘忍的,這種模式下會不會以後出現更多的叛逆少年,會不會給以後社會不穩定性埋下隱患?

  • 19 # 陪你向前走

    今年中考改革引起反響強烈,是因為有一半甚至更多的孩子不能上公立高中了。不能上公立高中就意味著上私立高中,甚至職高。過去是大學時才分清孩子的未來走向,現在變成初中中考後直接決定孩子的未來。家長的無措,孩子的茫然可想而知。

    從長遠來看,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可短期內,真的讓家長傷心,孩子頹廢。沒考上普高的,分數稍高一些,家庭經濟狀況允許的,還可以選擇私立高中,私立高中每個市都有幾個,也是良莠不齊,只能家長仔細權衡,明確判斷。私立高中首先比私立高中費用高,一年四到五萬,三年十二萬到十五萬。這筆數字就阻擋了一部分家長的決定。

    大多數人不願意選擇職高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一說職高,就表明考分低,職高出來的,社會不認可,怕就業困難。二,目前職高師資低,很多教學不規範,三年的課程,一年半後就去工廠實習了,感覺學的太少,孩子還小就成了工人,家長接受不了。三,職高管理鬆散,混日子的多。本身收的分低的孩子,自律性差,上了職高,學校又不嚴,馬上一個個放飛自我,出什麼事的都有,讓家長膽顫心驚。

    但長遠來看,國家已經加大對職高的扶持政策,職高學費低。如今工廠缺有技術有文化的工人。未來就業是不難的。工資也在穩步提高,福利也在斷增加,五險一金或三險一金。目前就差師資和管理,這就需要三五年才能完全改變。吃虧的估計是前幾批了。

    總之,政策已經頒佈,我們就得跟著政策走。不想上職高,只能逼孩子學習。但願家長都能得償所願,孩子一順百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萬國產SUV中哪款值得推薦,家用效能好,養車省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