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的ZH

    我自己回答一下先。

    河南話比普通話歷史悠久,詞語豐富,發音多樣,表意準確,辯識度無可比擬,個人認為最能代表漢語,尤其是豫中話。不要忘了,倉頡造字,他老人家就是個土生土長的河南人,先秦文化考古發現十分之七在河南,河南古代史幾乎就是中國古代史。現在流行的普通話,是被滿語摻乎(說重點叫汙染)過的漢語。比如漢語裡小曉、劍箭等,在普通話裡是同音字,聽不出來,但在河南話裡發音是有明顯區別的,一聽便知。另外,河南話有言簡意賅的特點。相聲裡編排過半夜兩個河南人對話:誰?我。zhua?屙。四個字把一個半夜大便被撞見的故事完整表達。

    河南話裡還有嫑、嘦等會意字,還有一個天天在說的萬能動詞:懟。這個字在河南話裡是高頻字,用得活靈活現,神出鬼沒,有必要向大家專門彙報。這個字我們河南人的本意是碓,發懟音。意思是碓杵用力擊進碓杵營兒(碓窩,臼)裡,搗碎裡面的食材或其他材料。您可以想象一下全村共用的大半人高石碓,一個大屁股寡婦手執象男根一樣的巨大碓杵(木柄石頭),反覆擊進能藏小孩兒那樣深的碓洞裡,發出振盪全村的碓碓碓的聲音,不免想去看看,說一聲:嫂子,吃勁,碓開!您想一下,此情此景一旦被男人發現,必須擴大使用到各個方面。

    我們河南男人口不離碓,碓天碓地碓人碓事。做愛叫碓,“正給您嫂子碓著哩打啥毬電話咧?"吃飯叫碓,"你碓拉麵還是燴麵?“我碓碗燴麵妥啦!”被惹火了叫碓惱了,要碓人,得一頓好碓。事辦好了叫碓哩可美,辦砸了叫碓差屁了。總之似乎所有的動詞都可以用一個碓字一代了之。

    唉, 忍不住在客廳碓棵煙,一會兒老婆起床肯定得碓我!

  • 2 # 貓貓船長

    不吹不黑,按你這麼說當時始皇帝統一文字時候用的發音是河南話了…大漢和大唐西安滿大街都是河南口音了。老外最早接觸的唐人那也是一口流利的河南口音。沒有歧視,就事論事閒片兩句…不要見怪。

  • 3 # 角刀牛307

    涿鹿中原,這怎麼解釋?我是成都人,就事論事,古中國戰亂最多的地方就是中原地區,古人認為誰統治中原就能控制整個華夏,所以我個人認為現在的河南話最具漢語代表性,當然古河南話和現代河南話可能有一定的區別,但這不重要,因為我們誰也沒聽過。

  • 4 # 雲很深

    你洋洋灑灑一大堆,就是為了說明河南話是正宗,可你也不能索取佐證說倉頡是河南人吧?笑掉大牙了,任何一個歷史資料裡都提到倉頡是於洛汭之水,也就是洛河入黃河的地方,叫白水縣,自古哪裡就有倉頡廟。

  • 5 # 不忘初心的liu

    應該是淮河流域的徐州棗莊臨沂菏澤商丘淮北宿州宿遷連雲港阜陽,亳州等地,比如說香菜,這個地方叫芫荽,香菜的學名就叫芫荽,

  • 6 # 國際莊的華仔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正是因為咱們國家人多地廣、民族眾多,沒有一家方言能代表中華民族,國家才會去推行普通話的……

  • 7 # 段海森原創作品

    哪個地方的方言最能代表漢語,可能每個人各有自己的觀點和說法,大家也可能到能說出各自的道理,也都說出各自的依據。可以說,地方話、地方方言最能代表漢語,也最能代表中國語言文化。我是陝西人,我認為陝西方言最能代表漢語。

    因為,陝西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8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生活在這裡。陝西有最具原始社會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遺址和中國較早的城市西安楊官寨遺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長安城。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的《詩經》,據專家考證就是用陝西西府方言寫成的,如果你用陝西西府方言讀一下詩經,就會感覺特別順口、特別有韻味。所以說陝西話最能代表中國漢語。

    其次,陝西是人文初祖炎帝(生於寶雞市)和黃帝(生於武功縣)的誕生地、部族發源地及陵寢所在地,相傳也是更為久遠的華胥古國或華胥氏的所在(今西安藍田一帶)。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元祖,她分別繁衍了女媧、伏羲,後來女媧、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黃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後裔,故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於華胥氏(一說是源於華山,也位於陝西)。從軒轅黃帝在這裡鑄鼎、分華夏為九州,到中華農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這裡教稼先民從事農業生產;從中華文字文明的始祖倉頡在這裡發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禮樂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燦爛輝煌的漢唐盛世;從絲綢之路的起點到賜福鎮宅聖君鍾馗故里,陝西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從中國的歷史的源頭追溯,陝西方言最有可能代表漢語。

    第三、關中一帶早有藍田猿人活動。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最早的是老官臺文化(約公元前6000年到前5000年),之後是著名的仰韶文化(約前5000年至前3000年),再後來是陝西龍山文化(公元前2300年至前2000年)。

    綜上所述,陝西方言最能代表漢語。

  • 8 # 白石61

    正解,雅言,就是關中話。

    為什麼稱雅言?

    雅即夏,雅言就是夏地人的語言,夏地即陝甘寧涇渭流域古稱。

    西漢•楊雄《方言》“夏,大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夏指秦晉之地。

    《史記•吳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秦聲就是夏聲,秦地即周地即夏地。

    戰國《睡虎地•秦簡》“臣邦人不安其主長而欲去夏者,勿許”。——秦即夏。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國西部地區稱為夏,夏有雅正大等義,宗周詩篇稱雅詩,秦風詩篇稱夏聲,夏聲就是雅詩。東方齊魯衛等大國諸侯本是從西方(陝西)遷來,所以稱東夏,東西合稱諸夏”。

    以上引述古今人論述,說明一點:涇渭流域稱夏,夏即涇渭流域。所以,雅言就是涇渭流域人們的語言(方言),《詩經》稱秦風。

    在歷史文化記載中。沒有一句記錄河南話的記錄。你要是能在各種歷史書中找出一句讚美河南話的句子就拿出來。包括引《世本》,《帝王世紀》《國語》《大戴禮》《左傳》《尚書》《山海經》等等文獻。

  • 9 # 嚴師說字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離題。漢語是建立在漢字的基礎上的語言,漢字具有較大的包容性,很多地方語言也屬於漢語體系,如粵語、上海話、閩南話等,雖對某些漢字的發音各不相同,但使用的都是相同的漢字,也統稱為漢語。文字可以統一,但語言很難統一。由於人們受地理環境的影響,會產生不同的地方語言。所以,漢字是維繫我們中華民族統一的基礎,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根基。不可把普通話理解為漢語,它僅是漢語的一種,為了便於人們的交流,推廣普通話。中華民族的各地方語言,也是漢語的組成體系,沒有地方語言,漢語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保護地方語言就是維繫中華民族文化的根系。

  • 10 # 陳偉詩語

    毫無疑問,河南官話。

    河南官話包括了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幾個地方的方言。

    如果河南話能代表漢語,那麼漢語的普及率將更高,將易學好懂。

    如果河南話代表漢語,漢語將更易於推廣,因為河南是外出大省,河南人遍佈全國各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庸武俠小說六大悲情英雄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