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重兵器

    一、君士坦丁十一世對拜占庭的遺產有強烈的責任感,一生都在不懈努力去挽救搖搖欲墜的帝國。他是一位沒有權力的皇帝,他的CROWN不值得羨慕,他繼承的是破產的國家財政、熱衷內戰的皇室、被宗教狂熱分裂的城市和赤貧而動盪不安的貧民階層。

    君士坦丁十一世對東西方聯合的態度是完全務實的,他只有一個執著的目標:挽救這座城市。

    總體來說君士坦丁十一世手上的牌比崇禎還難打。崇禎好歹有一個完整的大南方,稍微認真一點不是打不過;君士坦丁十一世基本上就是個君士坦丁堡特首,連當皇帝還需要土耳其蘇丹硬點,真的是回天乏術。

    二、談到他就不得不談到拜占庭帝國的衰落 :

    1、1204年十字軍洗劫,君士坦丁堡從此一蹶不振,往日的光輝燦爛只剩下一個鬼影,1261年拜占庭人收復後,城市的基礎設施基本全毀,領地也銳減為若干碎片。

    2、拜占庭帝國思想保守,不能變通,導致內部矛盾不斷,被統治者長期不滿。

    3、1284年解散帝國海軍,促使大量優秀人才叛逃去奧斯曼。

    4、1341-1371,發生了一系列內戰,還遭到塞爾維亞國的入侵。

    5、第一座遭受黑死病襲擊的歐洲城市,人口最低時只有10萬。

    6、貧窮和破敗,連皇帝的珠寶器皿都遭變賣。

    而皇帝也沒有坐以待斃,他早期進行了如下求援 :

    3、使節前往羅馬,給教皇送去書信。

    4、1451年底,派遣使節前往威尼斯,通知蘇丹正在集結大軍,君士坦丁堡若得不到援救,必死無疑。

    5、1452年8月,向西方求援,並送信給摩里亞的兩位兄弟,請求立即支援,並許諾土地;用黑海沿岸的塞林布里亞或黑森布里亞的交割來爭取匈牙利;用利姆諾斯島向阿拉貢和那不勒斯王國求助;向希俄斯島上的熱那亞人求助,向杜布羅夫尼克和威尼斯求救,並多次向教皇求助。

    而歐洲各方的態度 :

    1、教皇尼古拉五世說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向蘇丹發去了措辭嚴厲(但空洞無物)的最後通牒。

    2、那不勒斯王國派出了10艘船的小艦隊,但又撤回了。

    3、熱那亞人的殖民地受到了威脅,無法提供實際幫助。

    4、威尼斯元老院給出了“必須保護基督徒、但不能得罪土耳其人”的含糊指示。元老院大部分人都不同意聽任君士坦丁堡自生自滅,但未能就更果敢的反制措施達成一致。

    結果: 儘管君士坦丁十一世發出了很多求援的呼聲,西方還是沒有任何聯合一致發起救援的跡象,只有教皇能夠超越歐洲山頭林地的商業利益以及各王室間的宿怨和戰爭,以基督教世界的名義發出求救,但天主教教廷本身與東正教教會有著歷史悠久、盤根錯節的紛爭,給所有求援行動都投下了陰影。

    皇帝的戰前準備 :

    1、竭盡全力準備城防,拆舊房屋、教堂,發動民眾鞏固城牆。

    2、去愛琴海各島嶼和遠方收購食物。

    3、透過公開募集行動,從個人、教堂和修道院籌集了款項,購買糧食和武器。

    4、城內所有的武器募集起來,重新分配。

    5、向城外仍然被拜占庭控制的堡壘增兵。

    6、劫掠了馬爾馬拉海沿岸的奧斯曼村莊,將俘虜帶回城內,賣做奴隸。

    7、四方請求援軍。

    兵臨城下雙方軍力對比

    奧斯曼人:20萬人,大約6萬人是士兵,其中3-4萬是騎兵。(其餘為輔助和隨軍人員:補給人員、木匠、鑄炮工匠、鐵匠、軍械匠、裁縫、糕點師、手藝人、小販及其他追隨者)

    守軍:4773名希臘人,200外華人,其他事不關己的熱那亞人、威尼斯人和偷偷從加拉塔來幫助守城的人不足3000,總兵力不足8000.其中大部分不擅長作戰,嚴重缺乏射手。

    君士坦丁十一世擔心影響士氣,把真實的數字當作秘密保守起來,只有皇帝和斯弗朗齊斯知道。

    前來支援拜占庭的援軍(上面那3000人中的一部分)

    (1)紅衣主教200弓箭手。

    (2)一群迷途的義大利船隊。

    (3)威尼斯和熱那亞共和國緩慢行動。

    (4)威尼斯市政官迷諾託和皇帝及船主協商,留住了部分船隻。

    (5)職業軍人喬萬尼-朱斯蒂尼亞尼自費帶來700名全副武裝士兵,以及二艘大型蓋倫帆船和許多機器及裝備。

    (6)熱那亞的博基亞爾多三兄弟帶來了一隊人馬。

    (7)加泰羅尼亞人提供了一支隊伍。

    (8)一名卡斯蒂利亞貴族唐弗朗西斯科-德-托萊多。

    皇帝的軍力佈置 全城14個區分成12個戰區,特意將軍士混編,加強“多國部隊”之間的依賴。

    (1)指揮部設在卡斯河谷,最精銳的2000人佈置在這裡,之後朱斯蒂尼亞尼在此指揮。

    (2)皇帝的右側,卡利斯特斯的西奧多防守查瑞修斯門。

    (3)北面的直角交給了熱那亞的博基亞爾多兄弟。

    (4)佈雷契乃皇宮薄弱的單獨一道城牆託付給了義大利人防守,由威尼斯執政官米諾託率領。

    (5)皇宮的大門之一、卡里加利亞門是“來自德意志的”約翰防守,他是蘇格蘭人,職業軍人和軍事工程師。

    (6)皇帝左翼是他的親戚、希臘人西奧菲勒斯,來自帕里奧洛格斯家族的貴族,精通希臘文學,是幾何學專家。

    (7)黃金門地段,由一群希臘、威尼斯和熱那亞士兵防守。

    (8)陸牆在馬爾馬拉海岸和海牆相接處由來自拜占庭的坎塔庫澤努斯望族的名叫德米特里的貴族防守。

    (9)馬爾馬拉海岸的守軍混雜,雅各布-孔塔裡住宅在司徒迪翁村,臨近的一段城牆由一些東正教徒監視,一支叛教的土耳其人,由奧爾汗王子指揮,部署在遠離陸牆的愛來複賽俄港。

    (10)城市頂端的海岸由一支加泰羅尼亞軍隊放手,衛城被託付給了伊西多爾紅衣主教和他麾下的200人。儘管有大海屏障,君士坦丁十一世對於防守實在不放心,又給每座塔樓配備了2名神射手和1名火槍兵或弩手。

    (11)金角灣由熱那亞和威尼斯水手防守,指揮官時威尼斯軍官特里維薩諾。

    (12)港內的2艘克里特船隻的船員把守鐵鏈附近的城門——美麗之門,阿魯威克瑟-迪愛多保護鐵鏈本身和港內船隻。

    (13)快速反應預備隊:一支駐紮在佩特拉區,100名騎兵和輕型火炮,由盧卡斯-諾塔拉斯大公指揮,一支駐紮在廢棄的聖使徒教堂附近的中央山嶺上,由尼科弗魯斯-帕里奧格洛斯指揮。

    君士坦丁十一世在這些部署上傾注了他一生的作戰和調動軍隊的經驗,但或許他自己也沒想到,在隨後的日子裡,這些互相競爭的隊伍將會打得多麼頑強。

    相持階段:君士坦丁堡在炮擊下頑強堅持,地面挫敗三次敵人大規模進攻,水面數次讓敵人受挫,奧斯曼人大炮和突擊、海軍攻擊、地道攻擊、攻城塔等全告失敗。 但守軍也逐漸到了絕境,艦隊被臼炮壓制,炮擊和突擊讓守軍疲憊不堪,糧食短缺,飢餓和絕望,城內爭吵愈演愈烈,講不同語言、信仰不同信條和血統出身不同的各個派系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在圍城的巨大壓力下,脆弱的聯盟開始瓦解。

    到決戰前夕,皇帝盡全力團結和鼓舞了所有派別的人,但他和朱斯蒂尼亞尼很清楚,他們的兵力已經非常稀薄,在7周的消耗戰後,最初的8000名士兵已經銳減到4000人,防線卻足有12英里。每座塔樓上只有二三人防守,而相鄰兩座塔樓之間的城牆上也只有二三人。

    5月28日晚祈禱之後,皇帝登上了卡里加利亞門的塔樓,觀看敵人在黑暗中的準備,這對經歷了無數磨難的君士坦丁十一世來說是個百感交集和引發內省的時刻。這位高貴的皇帝和他的忠實朋友們站在外牆塔樓上,聽著敵人為最後總攻緊張盲目,周遭的世界一片黑暗,決定命運的時刻尚未降臨,這幅圖景令世人難忘。一連53天,他們微弱兵力挫敗了無比強大的奧斯曼軍隊;他們抵擋住了史上最大的大炮在中世紀發出的最猛烈的轟擊——消耗了約5000發炮彈和5.5萬磅火藥;他們擊退了三次大規模進攻和十幾次較小規模的突襲,殺死了成千上萬奧斯曼士兵,摧毀了敵人的許多地道和攻城塔;他們在海上與敵人激戰,從城內出擊,進行談判,並不懈地消磨敵人的意志。他們或許不知道,其實他們已經非常接近勝利。

    敞開的城門對其他熱那亞人是個無法抵制的誘惑,他們看到指揮官已經撤離,潮水般湧過城門,跟著撤退了。君士坦丁十一世和扈從絕望地想阻攔人流,然而無濟於事,奧斯曼人發現了守軍鬆弛,集中兵力發動了進攻,守軍重新集結後繼續抵抗,但已經越來越多的近衛軍爬上了城牆,之後潮水般湧入守軍陣地,不可阻擋,巴爾巴羅說15分鐘衝入了三萬人。

    守軍陷入恐慌,開始往城門逃命,但是由於門被鎖住,他們互相踐踏後,被斬盡殺絕。 這時是人們最後一次瞥見了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身影,他最忠誠的隨從仍然護衛在他的身邊——西奧菲勒斯-帕里奧洛格斯、約翰-達爾瑪塔、堂弗朗西斯科-德-托萊多。

    皇帝的真實死因仍然無法確定,沒有任何可靠的目擊證人,眾說紛紜,各種理論互相駁斥,均不足信,奧斯曼人的記載是貶抑的,希臘人的說法一般都是衝向敵人英勇犧牲,這個故事有很多版本,所有版本都為希臘人提供了一個永不磨滅的傳奇。安科納領事本韋努託寫:奧斯曼人未能明白無誤地辨認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屍體,這說明他很可能在最後的鏖戰中脫去了皇袍,像普通士兵一樣陣亡了。

    君士坦丁十一世本人的結局始終無法確定,也沒有墓地,他的神秘命運成了希臘人靈魂深處對淪喪流得拜占庭光榮的渴望的焦點。在希臘大眾文化中,他成了一個亞瑟王一般的傳奇英雄人物,往昔和未來之王,長眠在黃金門旁的墳冢裡,有一天將會歸來,穿過那做門,將土耳其人向東驅逐,並收復君士坦丁堡。這些傳奇故事使得在有生之年命運悲慘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在他死後有了一段新的悲劇生命,到19世紀末,他的遺產與希臘的民族主義理想合二為一,即所謂的“偉大理想”——將拜占庭的希臘居民重新收納進希臘國家。

    “不幸的皇帝”享年49歲,可以確信的是,為了維持拜占庭的香火,他竭盡全力奮鬥到了最後一刻。“伊斯坦布林的君主英勇無畏,不肯投降”奧斯曼史學家奧魯奇如此宣稱,奧斯曼人很少這樣尊重敵人,看來君士坦丁十一世確實是一位令人敬畏的對手。

    即使穆罕默德二世在君士坦丁堡下失敗,羅馬也不見得能夠逃脫滅亡的命運,但是或許可以遲滯個幾十年,也有可能事情會有更大的變化。 至於該如何評價君士坦丁十一世,我覺得作為皇帝他已經做了他該做和能做的一切。

  • 2 # 林一Gerry

    此人在歐美歷史學界一直是譭譽參半:

    希臘將其奉為民族英雄,認為他勵精圖治,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維持了大廈將傾的東羅馬帝國,面對奧斯曼不世出的雄主穆罕默德堅守半年,“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以身殉國,算是昏君輩出的東羅馬帝國最後一抹亮光

    同時也有不少人認為他和他的前輩一樣昏庸無能,面對國內日益膨脹的宗教勢力毫無作為,面對氣勢洶洶的奧斯曼大軍消極被動,未能及時與西方和匈牙利溝通以至延誤戰機,且指揮作戰的能力十分低劣,坐視金角灣被奧斯曼艦隊壓制。

    其實說起來就不得不說君士坦丁十一世挑釁蘇丹求戰(在1451年以煽動叛亂來勒索穆罕默德二世),從而導致默罕默德二世率水陸大軍包圍君士坦丁堡。5月29日君士坦丁堡陷落時陣亡。為什麼君士坦丁十一世挑釁蘇丹求戰呢?從以下三點能夠讓我們更好的認識君士坦丁十一世·巴列奧略。

    一、能力的證明

    首先,君士坦丁十一世發瘋了嗎?還是說他眼高手低?似乎並不是如此。成為皇帝之前他便在1427-1433年間透過聯姻,遊說,和弟弟們進行交換成功獲得了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除Argos,Nauplia,Croton,Modon依然被威尼斯人掌控外)。1444年他在希臘南部的事業達到了頂峰,攻入了雅典,擴張到了大約相當於1831年的希臘王國的範圍。但是好景不長,作為奧斯曼附庸的雅典公爵向蘇丹求助,從瓦爾納之戰中抽出身來的奧斯曼軍隊迅速的橫掃了摩里亞半島,摧毀了君士坦丁-巴列奧略築造在柯林斯地峽的長牆,將6萬名希臘人掠為奴隸,讓他二十年的經營化為烏有。雖然在希臘南部的事業以失敗而告終,但是這個過程表明他絕不是眼高手低的君主,君士坦丁十一世既有能力也有手腕,更不乏勇氣。各方面的記載都認為他精明強幹,善於團結下屬,寬厚仁慈(一個有意思的細節:1452年穆罕默德二世在小亞細亞修築城堡時,君士坦丁十一世把君堡內關押的土耳其人送出城外企圖來交換蘇丹不傷害附近的希臘人),深受帝國臣民的愛戴。基於這些,我認為向蘇丹勒索不會是他的一時發瘋,或者意識不到與奧斯曼的國力差距(因為他在1446年已經嘗過了苦果了)所致的結果。

    二、向西方的求援事實上,從14th開始帝國就已經頻繁的向西歐求援了,君士坦十一世的祖父約翰五世在出訪羅馬期間於1369年10月17日在羅馬聖智醫院宣佈皈依公教 ;1399年12月10日-1403年6月,君士坦丁十一世的父親曼努埃爾二世皇帝出訪了威尼斯,帕多瓦,米蘭,巴黎和倫敦。在巴黎期間,皇帝的博學多才令巴黎大學的教授們十分歡欣,但是在他住在盧浮宮裡的一年半里,除了寫了一篇關於聖靈的論文之外,沒有在外交上取得任何的實質性結果。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十字軍的失敗的陰影依然籠罩在人們的頭上,即使是處在三十年休戰期的英法兩國也都沒有進行實質性幫助而只有一些口頭承諾。

    包括15th的東部數次在大公會議上的表態,我們可以看到宗教因素不應該是西歐對於求援缺乏迴應的主要原因。我們可以看到1428-1448年間穆拉德二世先後粉碎了數次來自波蘭、匈牙利、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瓦拉吉亞,波西米亞,教宗組織的西歐志願軍等方的攻擊,其中包括規模最大的1444年的瓦爾納十字軍。穆拉德二世透過這一系列的戰爭,讓其他基督教國家基本上放棄了短期內擊垮奧斯曼的想法,幾乎失去了信心。我認為這才是其他基督教國家沒有對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求救做出有效迴應的主要原因。

    三、猜測接下來就是我個人對於此事的不負責任的猜想了,大家如果不認可也很正常,我這裡只是想提供一個對於此事的主觀猜測。所以君士坦丁十一世為什麼要挑釁蘇丹呢?我覺得他是在賭博,想要以君士坦丁堡為賭注,賭城市能不能撐住奧斯曼人的圍攻。下面是更清晰的表述:首先君士坦丁十一世對於奧斯曼土耳其當時的國勢應該是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的:首先奧斯曼很強大,但是這個敵人雖然強大,內部卻是有其問題的。1451年蘇丹繼位之初便遭遇了聯合叛亂,凱旋之後新軍又差點發動兵變來要求提高待遇,當時的奧斯曼也還處在國家體系形成的階段,政權並不是那麼的穩固,很多地方是靠著軍事威望在維繫著統治。那麼要想讓敵人的內部矛盾激化,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那就是送給他們一場失敗,但是當時可能透過野戰擊敗奧斯曼嗎?顯然不可能,君士坦丁十一世手上最好的底牌也就是君士坦丁堡的三重城牆和金角灣的鐵索了

    所以我猜測:他的想法是以堅城為憑,賭蘇丹攻不下君士坦丁堡

    而失敗不光會激化奧斯曼的內部矛盾,同時可以大大提振西歐各國的信心,為向西歐的求援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只有讓別人看到有勝利的希望,別人才會願意加入你的事業。

    顯然,賭博的結果是君士坦丁十一世失敗殉國。

    但是從過程來看,他其實已經很接近成功了,堅守了將近兩個月後,蘇丹的部隊已經士氣消沉,雅諾什匈雅提則遣使向蘇丹宣佈:既然匈雅提已經不再是匈牙利攝政王那麼匈牙利與蘇丹的三年和平條約將自動失效。威尼斯的艦隊也已經上路了,蘇丹的宮廷中,大維吉爾則一直建議蘇丹放棄圍攻,以免遭遇更多的恥辱的挫折,導致其威名的下降。在爭論之後,蘇丹決定:在5月29日凌晨發動最後的總攻。然後聖羅曼努斯門附近的小門科克波塔門的忘記關閉和守衛此處的熱那亞指揮官朱斯提尼亞尼的中彈導致的熱那亞人的潰退決定了城市的命運。“忘了關城門”的神操作,終致東羅馬帝國亡國。或許君士坦丁十一世已經很接近成功了,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好似希臘悲劇裡的英雄,無論曾多麼的接近事業的成功,最終都遭遇了失敗。

    君士坦丁十一世只有過一次為帝國獲得了近半伯羅奔尼撒的政治聯姻,之後未有過婚姻,也未能留下繼承人。

    但即使穆罕默德二世在君士坦丁堡下失敗,羅馬也不見得能夠逃脫滅亡的命運,但是或許可以遲滯個幾十年,也有可能事情會有更大的變化。

    至於該如何評價君士坦丁十一世,我覺得作為皇帝他已經做了他該做和能做的一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英帝國時代的龍蝦兵薪資是多少?為什麼排隊前進如此有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