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清】納蘭容若
拋卻無端恨轉長,慈雲稽首返生香。妙蓮花說試推詳。
但是有情皆滿願,更從何處著思量。篆煙殘燭並回腸。
①慈雲:佛教語,比喻慈悲心懷如雲澤之廣被世界、眾生。稽首:古時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②妙蓮花說:謂佛門妙法。蓮花,喻佛門之妙法。蓮花世界為佛教所稱西方極樂世界。明汪廷訥《獅吼記·攝對》:“安得三輪盡空,化作蓮花世界。”推詳:仔細推究。
④篆煙:盤香的煙縷。迴腸:喻思慮憂愁盤旋於腦際,如腸之來回蠕動。
納蘭多情,世人皆知,卻少有人知曉他通曉佛學精華。納蘭號為楞伽山人,正是取自於佛學。大乘佛經中有一本非常著名的佛經叫
《楞伽經》,全名《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楞伽》是佛經的一種,傳說達摩從西域帶來,是佛學中一部很主要的寶典。義趣幽眇高深,讀者極需慎思明辨。古人取“山人”為號,有隱居者的意思,故“楞伽山人”即隱於佛經者。
想要拋卻無端煩惱轉而幽恨更長,納蘭說:慈雲稽首返生香,是祈求於神明,願賜予返生香,好讓亡妻回到身旁。
“返生香”一詞則由東方朔所寫的《海內十洲記》而來:“人鳥山”。山多反魂樹,能自作聲,如群牛吼,聞之心震神駭;伐其根心煮汁為丸,名為“驚精香”或“震靈丸”、“返生香”、“震檀香”、“人鳥精”、“卻死香”。
此時的納蘭喪妻之痛過於深重,已有成痴之態。常理上來說這尊貴的公子,仕途平坦,職位算高,受正統的滿人教育,文武全才,不應有心鑽研佛學。唯一可解釋的是內心的重創,痛失愛人,讓他的生活充滿了回憶念舊的清冷氣息。寫這闋詞時納蘭在大覺寺中,正值妻子逝世一年,痛定思痛,痛斷柔腸,試圖擺脫這般消極,卻愈是更加思念。無奈只得乞求於神明、乞助於佛道,希望找到一條解脫之道。
妙蓮花說,指的《妙法蓮華經》,這裡的“華”同“花”,蓮花喻佛門妙法,這一說法由明代李贄的《觀音問》“若無國土,則阿彌陀佛為假名,蓮華為假相,接引為假說”而來。《妙法蓮華經》被稱為佛經中最重要的一部,因其極高的文學、美學價值被眾多的文人喜愛。相傳當年王安石的女兒出嫁吳家,萬分思念父母。王安石為安慰女兒,同時撫慰自己,寫了《次吳氏女子韻》:
秋燈一點映籠紗,好讀楞嚴莫念家。
能了諸緣如夢事,世間惟有妙蓮華。
這裡的妙蓮華,指的也是這部經。
有情皆滿願,屬於佛學思想,鼓勵眾生要願意相信。只需潛心希望,都可如願。但納蘭卻道:更從何處著思量?
讀來是有些懷疑和埋怨的。乞求至此,倘若如它所說,有願景者都可如願,為何亡故之妻,卻遲遲不歸?
今生難見,納蘭心裡明瞭,只是不肯接受罷了。每每思念其人,都覺得內心苦痛難耐,才以這乞求的方式,懇上天予他一個奇蹟。——不過自我安慰罷了。可奇蹟總是不會發生的,於是每思痛楚,都覺得愁緒有如篆煙燃盡留下那凹凸的殘燭,無序紛雜。
佛學只得以暫時解脫於苦痛,對這痴情的丈夫,恐是沒有那能耐徹底根治他內心的悽苦了。只嘆這痴情人,痴情之心頑固又深情。
《浣溪沙》
【清】納蘭容若
拋卻無端恨轉長,慈雲稽首返生香。妙蓮花說試推詳。
但是有情皆滿願,更從何處著思量。篆煙殘燭並回腸。
①慈雲:佛教語,比喻慈悲心懷如雲澤之廣被世界、眾生。稽首:古時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②妙蓮花說:謂佛門妙法。蓮花,喻佛門之妙法。蓮花世界為佛教所稱西方極樂世界。明汪廷訥《獅吼記·攝對》:“安得三輪盡空,化作蓮花世界。”推詳:仔細推究。
④篆煙:盤香的煙縷。迴腸:喻思慮憂愁盤旋於腦際,如腸之來回蠕動。
納蘭多情,世人皆知,卻少有人知曉他通曉佛學精華。納蘭號為楞伽山人,正是取自於佛學。大乘佛經中有一本非常著名的佛經叫
《楞伽經》,全名《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楞伽》是佛經的一種,傳說達摩從西域帶來,是佛學中一部很主要的寶典。義趣幽眇高深,讀者極需慎思明辨。古人取“山人”為號,有隱居者的意思,故“楞伽山人”即隱於佛經者。
想要拋卻無端煩惱轉而幽恨更長,納蘭說:慈雲稽首返生香,是祈求於神明,願賜予返生香,好讓亡妻回到身旁。
“返生香”一詞則由東方朔所寫的《海內十洲記》而來:“人鳥山”。山多反魂樹,能自作聲,如群牛吼,聞之心震神駭;伐其根心煮汁為丸,名為“驚精香”或“震靈丸”、“返生香”、“震檀香”、“人鳥精”、“卻死香”。
此時的納蘭喪妻之痛過於深重,已有成痴之態。常理上來說這尊貴的公子,仕途平坦,職位算高,受正統的滿人教育,文武全才,不應有心鑽研佛學。唯一可解釋的是內心的重創,痛失愛人,讓他的生活充滿了回憶念舊的清冷氣息。寫這闋詞時納蘭在大覺寺中,正值妻子逝世一年,痛定思痛,痛斷柔腸,試圖擺脫這般消極,卻愈是更加思念。無奈只得乞求於神明、乞助於佛道,希望找到一條解脫之道。
妙蓮花說,指的《妙法蓮華經》,這裡的“華”同“花”,蓮花喻佛門妙法,這一說法由明代李贄的《觀音問》“若無國土,則阿彌陀佛為假名,蓮華為假相,接引為假說”而來。《妙法蓮華經》被稱為佛經中最重要的一部,因其極高的文學、美學價值被眾多的文人喜愛。相傳當年王安石的女兒出嫁吳家,萬分思念父母。王安石為安慰女兒,同時撫慰自己,寫了《次吳氏女子韻》:
秋燈一點映籠紗,好讀楞嚴莫念家。
能了諸緣如夢事,世間惟有妙蓮華。
這裡的妙蓮華,指的也是這部經。
有情皆滿願,屬於佛學思想,鼓勵眾生要願意相信。只需潛心希望,都可如願。但納蘭卻道:更從何處著思量?
讀來是有些懷疑和埋怨的。乞求至此,倘若如它所說,有願景者都可如願,為何亡故之妻,卻遲遲不歸?
今生難見,納蘭心裡明瞭,只是不肯接受罷了。每每思念其人,都覺得內心苦痛難耐,才以這乞求的方式,懇上天予他一個奇蹟。——不過自我安慰罷了。可奇蹟總是不會發生的,於是每思痛楚,都覺得愁緒有如篆煙燃盡留下那凹凸的殘燭,無序紛雜。
佛學只得以暫時解脫於苦痛,對這痴情的丈夫,恐是沒有那能耐徹底根治他內心的悽苦了。只嘆這痴情人,痴情之心頑固又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