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逐幸福的逐夢人

    玄武門之變不是沒有人支援李淵,而是形勢已經不允許了。玄武門之變其實是李世民的豪賭,成功的可能性並不高。但是李世民運氣好,硬是讓他賭贏了。當時出現了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現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的天象。傅奕秘密上奏道:“金星出現在秦地的分野上,這是秦王應當擁有天下的徵兆。"自古帝王家最是無情。為了帝位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的數不勝數。皇帝也可以把女兒作為政治籌碼隨意嫁人,甚至是和親。

    因為李淵的刻意打壓,所以李世民及其部下都行事低調隱忍,這一點給李世民加了不少分。加上李世民南征北戰,戰功赫赫,讓他給文官集團留下印象十分好。特別是虎牢關一役,天神下凡,以少勝多,一戰滅兩王,讓李世民在老百姓心中徹底神話了,玄武門之變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產生的,當太子之爭進入火熱化的狀態時,秦王李世民利用李建成的大意,孤獨一擲的在玄武門佈下埋伏,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隨後帶兵入宮,迫使李淵退位,李世民得己繼位,是為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其實也是被逼的,因為他不動手,李建成就會先動手,到時候死的就是他,因為直到玄武門之變發生前,李世民一直都是處於弱勢的,不過很可惜,李世民在李建成身邊安插了眼線,這個計劃被奸細完整的告訴了李世民。然後李世民跟長孫無忌商量對策,長孫無忌就建議他先下手為強,搶在李建成之前動手。

    李淵在作為隋朝唐國公的時候,兩次力挫突厥的進攻,安定隋朝的西部邊境。李淵是頗具雄才大略的創業君主。他的悲劇是忌憚親情而失去政治上的決斷力。在處理兒子們的矛盾時,無法割捨親情,變得優柔寡斷,始終無法下定決心對李世民的軍事小集團採取斷然措施。結果李世民斷然發動兵變,控制了局面,玄武門兵變之後,李淵的兒子中,李世民已經預定了皇位。作為朝臣,即使心中想支援李淵,怕是也不敢得罪未來的主子。在唐初,三皇並立的情況雖然名義上沒出現,但實際上卻已經出現。長此以往,當整個大唐上下都接受三皇並立的現象後。這三人,無論誰當皇帝,整個大唐上下,都覺得很正常。因此,除了三人身邊的近臣。整個大唐對於三人其實沒什麼區別。所以,並非是李淵沒有支持者。而是這些支持者同時也支援其他兩人而已。

  • 2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李淵貴為皇帝,為何在玄武門之變中文武百官沒有幾個出來力保他?

    其中必定有深層次的原因,一說起歷朝歷代的開國君主,每一個君主都有自己的心腹,如劉邦手下有韓信和蕭何等,朱元璋手下有徐達和劉伯溫,即使是劉秀都有吳漢和鄧禹等。趙匡胤則是有石守信等人,然而李淵手下其實並沒有自己的心腹,只有一個李世民,而李靖雖然效忠於李淵,但李靖只是一個軍事助手而已,並非是一把手。

    據史料記載,李靖在出徵的過程中,大多數都是李孝恭的助手,其他的開國功臣基本上也很少獨立領軍,基本上也是李世民的助手。

    這就是李淵和歷代開國之君很不相同的一點,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任人唯親其實並不錯誤,然而李淵卻沒有這樣做,他並沒有自己的親信。

    結果導致大唐王朝的實際大權最終掌握在兒子李世民的手中,畢竟這些開國功臣並非是跟隨自己打天下,而是跟隨李世民在打天下,這些人自然會更效忠於李世民。

    在這裡我們可以試想之下,如果李淵能夠像劉邦重用韓信一樣的重用李靖,那麼李靖就會完全站在自己這邊,李世民要想發動玄武門之變,那就得再多思考幾步了。

    除此之外,李淵做了一件愚蠢的事,居然冤殺了劉文靜,這是李淵犯下的第二個錯誤,大家要知道的是,劉文靜幫助李淵奪取了天下,是名副其實的開國功臣。

    然而李淵僅僅聽到別人告發劉文靜謀反後,居然就斬殺了他,連相關的調查和證據都沒有,讓功臣們心灰意冷,認為李淵是一個冷血無情的皇帝,也就更加不會對李淵效忠了。

    而且李淵作為一國之君,居然放任2個兒子爭權奪利,結果就是逼迫群臣選人站隊,滿朝文武大臣必須做出三種選擇。要麼是站在李世民一邊,要麼是站在李建成一邊,要麼就是保持中立局面,但唯獨卻沒有支援李淵。

    畢竟李淵這樣做,就會讓朝臣們明白,李淵只是一個即將要失去權力的皇帝,聰明人是不會去支援李淵的,其實在後世的康熙朝,也出現過類似的事情。

    據史料記載,晚年康熙帝預設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時候,朝臣們就會選擇各個阿哥們,但都不會支援康熙帝。

    而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家之所以能夠代替隋朝,建立大一統的唐朝,顯然和李淵重用李世民有關,這樣就導致李世民一家獨大。

    隨後更是放任兒子們爭權奪利,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被架空,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李淵咎由自取而已。

    其實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要爭奪天下,只有兩條路,要麼是依靠功臣,要麼就是依靠親屬,李淵就選擇了後者。同樣在坐天下的時候,開國之君也會擔心被兒子們篡權,或者害怕功臣造反,最終李淵就是被李世民篡權的。

    筆者認為,李唐天下絕大部分其實都是李世民一手打下來的,李淵很少會親自率軍作戰,這其實就和劉邦、趙匡胤、劉秀等開國君主不一樣。

    除此之外,據相當多的資料揭露,在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的力量並不弱小,而且在某些方面還佔據絕對性的優勢,然而李建成還是不夠狠心,不忍背上殺害弟弟的罪名,這才給了李世民的機會。

    而且李世民很早便率軍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像這樣的名將,又怎麼會久居人下,而且他手下的文臣武將也不會願意一直久居人下,李淵單純想靠一個天策上將的名號,來籠絡住李世民,很顯然是做不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人生中有沒有受到死神威脅?然後大難不死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