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對蝦苗孵化出幾天後開始脫殼
4
回覆列表
  • 1 # 章丘黑大姐

    滷蟲冬卵的孵化孵化前,卵要經過淘選,孵化可在孵化網箱或直接在水泥池、玻璃鋼水槽中進行。孵化密度為每方水體放卵200-500克(1克滷蟲冬卵約2.5-3萬個)。經海水沖洗、冷凍處理後的滷蟲卵,能得到較高的孵化率。適宜的孵化條件為水溫27-30℃,鹽度30%,並不斷充氣攪拌。初孵出的滷蟲無節幼體在1~2天內體內充滿卵黃,營養豐富,要及時撈出投餵。可用篩絹小拖網撈取,也可利用滷蟲無節幼體較強的趨光特性,用光誘法把幼體集中使之與卵殼分開,然後用吸管吸取。

    (一)產卵孵化

    1.產卵孵化方式有網箱產卵孵化、孵化池孵化和育苗池直接產卵孵化等方式。

    2.親蝦選擇充分成熟的親蝦卵巢呈深福綠帶黃色,頭胸部的卵巢前葉帶有金黃色或暗紅色;卵巢體積寬而飽滿,卵塊輪廓清楚;第一腹節處的卵巢特別發達,並向兩側下包。應將這種親蝦選入待產。選蝦一般在傍晚進行,第二天早上檢查產卵情況,記錄產卵親蝦尾數,定點取樣,按容積比例法計算出產卵數,在顯微鏡下檢查卵子質量,算出好卵的比例。

    優質的受精卵應是:外形圓正,微呈淺綠色,卵粒大小正常(270微米左右),受精膜舉得大、極度透明,有彈性感,不粘髒物,浮力大,細胞分裂正常,發育無畸形,速度一致,幼體出膜容易。

    3.孵化管理在網箱中孵化的,在產卵池注水後,將裝配好的網箱放入池內待用,箱底要繃緊、拉平,以使卵子均勻分佈。每一網箱一般放產卵親蝦4-6尾,卵子密度為100萬粒/箱左右。要及時清除箱底汙物,每天提動網箱65-8次。

    有條件的可充氣孵化。網箱要經常換洗,以免網目堵塞。在育苗池直接產卵孵化的,在育苗池水位達到70-80釐米時,將目大為0.2-0.3釐米的大眼網箱放入池內待用。應在親蝦放入後開始充氣,使產出的卵子不沉入池底。卵子密度為20-40萬粒/立方水體。產卵後,將產完卵的親蝦單獨分養,進行強化飼育以備再產,產卵親蝦移走後,孵化水溫逐步提高到18-20℃,當孵化成無節幼體後,用皮管虹吸去池底汙物或選優移池。移池的方法有自流、光誘、虹吸或油泵抽吸。孵化時要防止光線不勻,最好黑暗孵化。

    (二)幼體培育1.計數入池在網箱內孵化成無節幼體(或澄狀幼體)的,用光誘或濃縮等辦法,將幼體撤入定量容器(一般為數萬毫升水體)內,充分攪拌後用50毫升燒杯取樣2杯,分別計數,取其平均值,誤差大的則重新取樣。計數後將幼體小心倒入育苗池內。在育苗池直接產卵的,可將全池水體攪勻後用500毫升燒杯取樣計數,在全池中應多點取樣。幼體投放密度:無節幼體為10-25萬尾/立方水體(澄狀幼體8-15萬尾/立方水體)。

    2.充氣加溫幼體一進入池內就開始充氣。充氣量在澄狀前期可適當小些,以後隨著幼體長大可適當增大。一般氣泡擴散直徑在0.6-1米之間,掌握既能使幼體均勻分散,又使幼體有自由活動的餘地為原則。進入仔蝦期後,必要時可增設氣頭。加溫範圍:根據各幼體階段對溫度的要求,分別將溫度調節在適當範圍。投餌施肥在變態成澄狀幼體的四天之前(無節幼體一、二期),育苗池中就應接種施肥,進行何料的定向繁殖。施肥用硝酸鉀和磷酸二氫鉀,施肥量可視水色增減。進入糠蝦幼體前,增投動物性餌料。

    3.用滷蟲無節幼體(孵化後1-2天)的,糠蝦幼體一、二、三期時分別使育苗水體中每毫升有1、3、5個滷蟲無節幼體。投餵蛋黃的,日投餌量0.6-1.5只蛋黃/立方水體。仔蝦一至三期仍投滷蟲無節幼體,投餵密度為7-10只/毫升或繼續投餵蛋黃(1-1.5只蛋黃/立方水體)輔以蝦粉(日投餌量5-15克/立方水體)。仔蝦第四期後,除繼續投餵滷蟲無節幼體外,還可投餵剁碎的蛤肉,日投餌量為10-15克/萬尾仔蝦。

    4.添水換水為保持良好水質,有利於幼體變態發育及藻類繁殖,必須及時添換水。在無節幼體時逐日加滿池水,澄狀幼體時日換水1/10-1/5,糠蝦幼體時日換水1/3-1/2,仔蝦期日換水1/2以上。換水時必須注意新老水溫差不能過大、進入糠蝦後,隔日吸去池底汙物。觀察檢查為隨時掌握育苗情況,必須有值班人員對幼體的攝食與變態、活力和數量變化進行定時檢查,隨時調整投餌量。同時對幼體生長髮育有影響的環境因子進行測定記錄,如水溫、水色、鹽度、pH、溶氧及氨氮等。

    5.務使育苗期間的水質變化,控制在幼體生長髮育的最適範圍之內:pH8.0-8.6,溶氧5毫升/升以上,鹽度23-30%,氨氮含量不高於0.6毫克/升。優質的幼體應為:活力大,對光線和環境反應敏感,多在水體的中、上層活動,肢體無畸形,周身不粘髒物,腸胃飽滿(澄狀幼體拖有細長的糞便),體色正常(無節、澄狀幼體無色,糠蝦幼體帶褐色斑紋),生長迅速,發育整齊,蛻皮變態順利。

    (六)幼體疾病的防治在工廠化高密度育苗中,對蝦幼體的疾病時有發生。有些疾病危害較大,使育苗成活率大幅度下降,甚至“全軍覆沒”。常見的幼體疾病有:弧菌病、肝臟白濁病、絲狀細菌病、黴菌病、纖毛蟲病、濾過性病毒病、氣泡病、幼體畸形病等。這些疾病多發生在水體中有機質過多,水質不潔或汙染,餌料不能滿足,溫度過高或過低的育苗環境中。

    因此,對蝦幼體疾病的預防應從改善培養條件、加強培養措施著手,創造幼體生長髮育所需的良好水環境。在目前尚無較好的治療方法時,應以預防為主。在細菌性疾病多發期間,每隔1一3天施入100-200萬單位土黴素/立方米。

    (七)出池計數在人工控溫的條件下,由受精卵培養成仔蝦,15天左右即可完成。再經7-10天飼育,仔蝦便可達到當前規定的蝦苗平均體長0.7-1釐米的出池規格。仔蝦相殘厲害,密度在每立方水體5萬尾以上要適時分池,這可避免仔蝦同類相殘所引起的數量減耗。在出苗前兩天停止加溫,使水溫降至室溫。並根據養成池的情況,調節鹽度,注意pH值。

  • 2 # 小業的快樂生活

    1.分為兩種情況:提前15~20天養水,將放苗的水養成老水,養成看起來很難看的那種,就是水比較濃。標準:其中水質基本指標符合養殖標準,藻相方面以矽藻綠藻為主、還有其他鞭毛藻,透明度30~40cm。

    觀賞蝦卵孵化後就是蝦苗。不用時間。孵化前是蝦卵,孵化後就是蝦苗。蝦卵一般由母蝦抱卵,蝦苗的母蝦抱仔,有的獨立生活。

  • 3 # 家鄉養兔人

    眾所周知,對蝦的生長必須依賴脫殼。在環境適宜情況下,蝦苗30~40小時脫殼一次,體重1~5克的仔蝦約4~6天脫殼一次,15克以上的大蝦一般二週脫殼一次。因為對蝦脫殼的重要性,因此本人總結了一下造成蝦脫殼困難的因素,和大家一同探討。

    脫殼難的九個可能原因

    1、水質惡化,表現在舊殼僅脫出一半或脫出舊殼後身體反而縮小。

    2、營養問題,長期飢餓影響脫殼,營養不足或飼料差不易吸收造成缺鈣,而影響脫殼。

    3、放養密度過大、密集擠迫,互相干擾會延長脫殼時間或脫不出而死亡。

    4、水溫突變,低溫阻礙脫殼,高溫也會延遲脫殼。

    5、藥物影響:亂用抗生素後應用藥物過多影響脫殼或產生不正常現象。

    6、光照太強或水的透明度太大,水清到底,使對蝦整天亂遊塘不脫殼。

  • 4 # Zoe

    蝦每長大一點就會脫殼,只有看到脫殼,才說明它長大點。

    形態特徵

    蝦體長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質,分頭胸和腹兩部分。頭胸由甲殼覆蓋。腹部由7 節體節組成。頭胸甲前端有一尖長呈鋸齒狀的額劍及1對能轉動帶有柄的複眼。蝦以鰓呼吸,鰓位於頭胸部兩側,為甲殼所覆蓋。蝦的口在頭胸部的底部。頭胸部有2 對觸角,負責嗅覺、觸覺及平衡,亦有由大小顎組成的咀嚼器。頭胸部還有3對顎足,幫助把持食物,有5對步足,主要用來捕食及爬行。腹部有5對游泳肢及一對粗短的尾肢。尾肢與腹部最後一節合為尾扇,能控制蝦的游泳方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居飾品擺件該如何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