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布襟歷史

    朱元璋出生在元末那個動盪的年代,家境貧窮,當過乞丐,做過和尚,是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淬鍊出來的人物,帶領農民起義軍推翻了元朝的暴虐統治,建立了漢人政權的大明王朝,但也正是他處的那個時代背景和家庭出身,決定了在他立下的不世之功之後又有著諸多的過錯!現將功過總結如下:

    功勞推翻蒙元統治,建立大明王朝

    元末時期,官員腐敗,勞役繁重,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廣大勞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並且蒙古族統治下的漢族百姓,深受欺壓,淪為劣等階級,敢怒不敢言,元蒙統治者將不同的民族分為四個等級,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色目人也稱為“諸華人”,較早被征服的西域各不族,漢人是指早被統治的黃河流域的漢人和金人,南人是指最後被統治的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的居民。這四等人在統治,經濟,軍事,上都有高低貴賤之分。蒙古人把漢人打死,家人只能得到一些燒埋錢的賠償。漢人和南人在重要的政府機關不能做官吏,漢人,南人組成的軍隊只能駐守邊地不能入注中原等要地。漢人,南人私藏兵器要處死刑,不當兵者漢人不能學藝,打獵和執弓矢,武器,否則按情節輕重治罪。連夜間點燈和走路都在被禁之例。

    朱元璋推翻蒙元腐朽的統治,並且重新統一天下,結束戰亂,休養生息,給與百姓帶來了穩定的生活環境,同時漢人王朝的建立也為漢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民族胡化趨勢得到了扭轉,斷代近百年的儒家優秀文化重新得到了尊重與繼承,恢復了華夏正統,這是可以與建立政權相併列的不世功勳!

    2.懲貪官,厚百姓

    由於經歷過元末貪官汙吏的橫行欺壓,也深知貪腐對政權穩定的侵蝕,朱元璋在位時制訂了嚴酷的制度來約束官員,最殘酷的一個刑罰是“剝皮”。洪武二十五年,他頒佈了《醒貪簡要錄》規定:官吏貪贓六十兩以上者,梟首示眾,剝皮萱草。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廣大百姓提供了相對公平、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

    而對於百姓,朱元璋深知災荒給農民帶來的痛苦,常常減免受災和受戰爭影響的地區的農民的賦稅或給予救濟。多次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大型的租稅減免,還修了很多水利促進農業發展。朱元璋對老年人施以尊重,頒佈詔書和法令規定,要善待老人,並讓縣官定期送去米麵衣物進行慰問,朱元璋怕執行不力,就又叮囑禮部尚書要以皇帝的名義再次重申一下這項政策。

    朱元璋時代是中國古代社會福利最好的時期,免費養老院(養濟院),免費醫院(漏澤園)和免費公墓統統出現,朱元璋還曾試驗過保障房政策,命令在南京試點於郊外修築公房,並安排無家可歸者居住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免費福利公房。

    過錯過河拆橋,誅殺功臣

    明王朝建立後,為了鞏固政權,開始了殘忍的殺戮,對威脅子孫統治的開國功臣大開殺戒,左丞相胡惟庸、南韓公李善長、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靖寧侯葉升、永嘉侯朱亮祖、江夏侯周德興、涼國公藍玉、藍玉黨”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主要有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會寧侯張溫、普定侯陳桓、舳艫侯朱壽、懷遠侯曹興等人。宋國公馮勝、德慶侯廖永忠、穎國公傅友德、臨川侯胡美、定遠侯王弼等開國功臣無一倖免!對於功臣家室,也做到斬草除根,僅胡惟庸、藍玉兩案,前後株連四萬餘人!

    2. 大興文字獄

    由於朱元璋以前當和尚,對於“僧”、“賊”、“光”、“禿”等挖苦他過去歷史瘡疤的字眼,變得相當敏感,因此明初的文字獄絕不比清康乾年間遜色:這場始於洪武十七年,終於洪武二十九年的長達13年的黑暗歲月,受害者不下數十萬,明朝初期優秀的知識分子,因“文字獄”一案,幾乎為之一空。朱元璋大興文字獄到後來,越來越變本加厲,只要是上述字的同音字,都認為是通假字,居心叵測罪不容誅。

    最後,個人認為,朱元璋功勞還是佔主要部分的,是非功過,褒貶不一,一家之言,僅供各位看官參考!

  • 2 # 歷泰

    實話實說!

    明史只是聽和看,華夏曆朝歷代的建立,【都是推翻暴政】……都是因為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由此可見!每一個九五,都想把國家【治理好】只是能力問題・_・?

    說起(能力)就不得不說:【明祖】朱元璋!(為什麼叫明祖)……不說你懂得。

    【明祖】沒文化,是地地道道的“草根”

    農民。他能把一個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就連,大學士“專家”都汗顏無光。【明史演義】說:朱元璋!火燒慶功樓?三害徐達,……等等傳史。(看官)!殺貪官對錯與否,歷史是面【鏡子】後續李自成!就是(後車只見)無人聯想。【明祖】功過一目瞭然。

    對於歷朝歷代!貪汙腐敗,我有個人見解,是對是錯!勿噴,自己去想!

    社會關係?就是【一步階梯】有高就有低,人類之初……有了剩餘價值……便有了剝削……遂著科技更新,物質生活逐步提高,人的能力大小,智慧的高低,(包括當官)便產生了【分化】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能力】決定一切。我個人認為:能力與貪汙的分別就是?公平競爭,公平衡量,公私分明,不能,強賣強買,依法辦事。

  • 3 # 使用者A騏驥

    有一段時間,《明朝那些事兒》相當火爆,總結的也算透徹,“洪武之治”,百度上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多重複。總之,急病需要猛藥來醫,可惜這藥下的太猛,那個廟裡都有冤死鬼,洪武年間特別多。先說修長城,從朱元璋開始近200多年,從來沒有中斷過,被北方的少數民族稱為“朱打圈”。記得90年代的時候,一個非常著名的所謂文學家痛心疾首的說漢民族是一個自封的民族,長城是人類最愚蠢的工程,偉大的羅馬修的是路,短視的漢民族修的是城等等。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長城的作用可不單單就是為了防守,更利於進攻前大軍的集結,起到一個緩衝作用,否則將是添油戰術,會被飄緲不定的北元騎兵各個擊破。除了土木堡之變等幾次大的衝突,雙方基本上就是打著玩。秋天一到,北方蒙軍兵強馬肥,偷偷的翻越長城,搶些鐵鍋瓷器,絲綢,茶葉,藥材之類的。明軍則趁著夜幕,爬下長城,放把鬼火燒草場,投些毒藥,你來我往,不亦樂乎。長城的存在確實保障了農業生產,皇帝一高興開關,增加稅收,就是在今天,也發展了旅遊業。如果說長城是漢民族自封的標誌,我覺得應該把那個所謂文學家的家中防盜門兒拆除掉。有一點要說明,修長城確實勞民傷財,但總比讓北方騎兵如削瓜切菜般的砍掉腦袋要好的多。長城還有另外一個功能,應該放到宗教方面來說。

    朱元璋時期的民族宗教政策應該是成功的。先說白蓮教,可不像小說電影裡邊兒說的那麼完美,有時相當邪,來源於彌勒轉世,彌勒要離開地球,四十六億七千萬年後重返人間,中間渡白劫,青劫,紅劫,然後人類就過上了快樂無邊的光明生活。歷代統治者每當想起白蓮教,腦袋大三圈,因為彌勒昇天前說了,人間有難可以隨時轉世,這純粹埋下了定時原子彈,元朝就是被活活折騰完的,清朝也被折騰得傷痕累累,最終,也被整掛了,孫中山就喜歡的三種顏色,這是真事。唯獨明朝,朱元璋就是靠著自己冒充大明王起家的,修理白蓮教,特別專業,特別內行。白蓮教起義也以始終貫穿整個明朝,但是小打小鬧,沒有大傷元氣。明朝結束以後,又成了反清復明的先鋒,歷史太逗了。再說處理民族關係,蒙元按照征服物件的先後,分為四類人,蒙,色目,漢,南人,越靠前地位越高,民族壓迫矛盾始終在激化,色目人腦子聰明,活活的把蒙古權貴坑傻了,也是元朝走向崩潰的原因之一。朱元璋稱帝后,這些破落的蒙古權貴和色目人被當年的劉福通紅巾軍濫殺無辜過,現在成了受驚的兔子,隨時爆發叛亂,朱一方面承認伊斯蘭教,修繕清真寺。另一方面重用色目人才,修元史。更歷害的手段就是復詔衣冠如唐制,禁說胡化,穿胡服,胡性名,民族之間必須互相通婚。以漢語為母語,長城關卡為防火牆,將番邦的伊斯蘭教和中土的伊斯蘭教隔離開來,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沒有了原來的教派之爭,血緣之爭,不服的,遣送回中東。這是朱元璋的另一大貢獻,有著深遠的影響。

    朱元璋失敗的政策也很多,比如重農抑商,中斷了西域的貿易之路和海上貿易之路。要知道有需求就有貿易,沒有合法貿易就要武裝走私。北方的響馬,南方的倭寇,就是這樣悄悄誕生的,給明朝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其中最失敗的政策就是濫殺無辜和繼承人問題,也許是隔輩兒親,將來的接班人不是來培養,而是像小寵物一樣飼養,開國功臣死的死,殺的殺,小建文皇帝身邊大多是一幫碌碌之輩,這才出現了靖難之役。朱元璋聰明反被聰明誤,明朝又遭受了一場大劫難,幸虧也就是肉爛在鍋裡,否則又要改為朝換代。

    其實朱元璋最大的功勞就是能讓大家安靜的看會兒影視劇,現在的電視劇清宮辮子劇,抗日神劇滿天飛,偶爾看一會兒大明按察使,淋府風雲,大明王朝1566,電影大明劫,戚繼光等等透透氣,這一點是絕對沒有任何爭議的。

  • 4 # 史無止境

    我認為,朱元璋一生都是殺人魔。朱元璋嗜殺成性,殺人是每日必修的功課。至於殺多殺少,則視他本人的心情變化為轉移。如果上朝之時,他的玉帶高高貼在胸前,說明他情緒不錯,估計殺人不多;如果玉帶吊在肚皮以下,說明他心情煩躁,大禍將至,人人變色。被殺的物件是哪些人?首先是共同打江山的功臣。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歷代有之。但是殺功臣之徹底,朱元障堪稱古今第一。除了少數幾個人僥倖病死之外,可謂一網打盡,寸草不留。而且株連甚廣,胡惟庸、藍玉兩案,前後株連四萬餘人,明初的功臣夙將,包括親朋舊,一時俱盡。他對那些儒生,本來就看不順眼,說錯了一句話,殺!寫錯了一個字,殺!朱元璋在一生中,說得最多的字是殺,寫得最多的字也是殺,殺字當頭,是他一生處理事情的最高準則。如果被殺之人,能夠一刀斃命,那就太幸福了當時被朱元璋處死的人,很少能夠死得痛快的。這位朱皇帝竟然不怕麻煩,親自發明創造了許多酷刑,不讓受刑者速死,而要慢慢“消遣你”,欣賞你的宛轉呻吟。例如活剝人皮,從背後劃一刀,一張皮都剝下來了,人還沒有斷氣。又如凌遲,細剛細割,照例要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割十刀,一歇一吆喝,皆有程式。如果施刑未完犯人斃命,劊子手就要被處死。朱元璋既以殺人為樂事,就無人敢勸;因為你越勸,他越殺得厲害。他的皇后馬氏與他的長子朱標都因為勸他不要過於殺戮而激怒了他,常常不歡而散。

    令朱元璋一生最感遺憾的一件大事,就是長子朱標因長期受到老師宋濂等人的薰陶,已經被培養成為一個講道德講理性的文質彬彬的讀書人,從而看不慣他那一套疑人、防人、殺人、害人的殺人魔工的作風,不願意聽他的話,常常和他頂撞,父子之間關係極為緊張。可惜朱標英年早逝,朱元障只好立皇大孫朱允炆接班,後來才釀成朱棣叔奪侄位的“靖難”之役,不僅是朱家的骨肉相殘,而且大亂三年,使北方各地千千萬萬的老百姓肝腦塗地。

  • 5 # 闡釋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算是古之聖賢也有犯錯的時候。皇帝也是人,開國皇帝也曾經是普通人,而朱元璋更是開國皇帝裡唯一做過和尚乞丐放牛娃等社會低等角色的皇帝。可對於他的印象為何華人總牢記的是誅殺功臣和殘暴猜疑,所以我想向你描述朱元璋的其他幾面。

    我們都知道洪武帝叫朱元璋,卻不知為何叫朱元璋,朱有誅的諧音,元代表元朝,璋是一種玉器象徵王權,朱元璋就是朱滅元朝,這是他驅逐胡虜的決心。所以他可以稱之為民族英雄因為他做到了。對於他的功過希望您在看過我的觀點後能有明確並不是洗白誰,只是闡述我對於朱元璋的個人看法從當時社會各方面角度來看如果你是他會怎麼做會做的更好嗎?,我認為他功勞遠遠高於過錯。

    出生就是低等名字.公元1328年10月28日及天曆元年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於濠州鍾離,這裡也糾正一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並不是說他的生日是八月八日,而他的父親名字為朱五四,祖父為朱初一,很多學者說當時元朝對於漢人不允許有名字,所以就有姓氏加號碼這種侮辱性名字,這現在並沒有證實,但可以確認的是農民文化低就以數字為名字也是很正常的,朱元璋後來為其父取名為朱世珍這也從側面放映當時朱元璋的出身,當時的漢族人民可以說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可以說作為一個民族是沒有脊樑的,元人任意壓榨。

    社會最底層.我們都以朱元璋是農民出身說他起點低不容易,這裡其實是錯的,他家比農民還不易,從其祖父起就拖欠征服強徵的稅,不得不背井離鄉,去給人家當佃戶,什麼意思就是短工,沒有家沒有地沒有戶口,三無人員,朱元璋小時候就親眼鑑證因為家裡窮,除了最大的大哥二哥外,其他幾個哥哥姐姐要麼送人,要麼嫁人,而他給人當放牛娃,

    家生變故.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隨後是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父親母親,大哥相繼去世是剩下二哥,大嫂和侄子,家裡多窮不是買不起棺材,是連埋的地方都沒有,好點衣服都沒有更別說棺材,在鄰居救濟下才有地方安葬,此時朱元璋只有十五歲,沒人知道他內心是什麼想法是對於未來多麼的絕望,或許他會想如果有一天他發達了一定要好好回來安葬父母,照顧好兄弟,但此時他更多的是未來的迷茫,為了生存一家人不得不各奔東西,

    入廟為僧.亂世中往往佛教寺廟會比較好過,因為人們生活苦難,往往吧幸福寄託於來世,寄希望於佛祖保佑,所以朱元璋投入寺廟出家為僧,儒家思想在他眼裡還是沒有太多束縛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在他眼裡還是活得重要,雖然能活下去但每天並不輕鬆各種活都要做還要被老和尚經常訓斥,隨後當地鬧饑荒連來廟裡的人都沒有了說明當時百姓已經待不下去了。主持將和尚們打法去雲遊化緣,說的好聽其實是趕走和自生自滅,此時朱元璋17歲,在廟裡的幾年讓他學會了識字,也學會了堅毅,

    乞丐三年.十七歲的朱元璋證實進入了社會這個大染缸,整整三年風餐露宿靠乞食為生,收人欺壓,網路上沒有對於朱元璋這乞丐的三年有太多描述大概連事後朱元璋自己也不願意回想,出名的是那珍珠翡翠白玉湯(蘿蔔白菜湯估計不會有油鹽),這三年影響這朱元璋的一生,他更堅毅果斷了,也更猜疑與敏感狠毒不狠毒又怎麼生存下去,17歲的他必然被人欺騙過,必然他曾真心待人但被辜負過,所以他寡恩別不怪他三年後他回到寺廟。此時的朱元璋還遠沒有雄心壯志他所希望的還是回到廟裡的生活

    正式進入起義軍,如果說朱元璋天生野心家想要有一番事業我是不信的如果有他又怎麼會流浪三年又回到寺廟,受到兒時夥伴信讓他參加起義軍他也沒有立刻出發,直達被人舉報他才被逼參加,在他眼裡自己並沒有過人才華,窮苦家庭早就的自卑心態也在影響者他,但金子總會發光參加起義軍的朱元璋如虎添翼。

    人生摯友 .有演義說徐達是被朱元璋害死的,那你可能真的沒懂朱元璋,我從沒在任何史書上看到朱對徐達的不滿,如果有也是假的,徐達22歲受朱元璋募兵假如軍營,而朱元璋和徐達,湯和都是兒時好友,朱元璋誅殺功臣,株連無數為沒有徐家和湯家,你總不能希望朱元璋把真情分給太多人,徐達一路陪朱元璋徵南討北,可以說其能力出眾完全有功高蓋主嫌疑,如果說誰最有威脅當他是第一,胡惟庸案發生後還急招徐達回京似乎在朱元璋自己看來他也拿不定主意。朱元璋給與徐達自己除皇位外的一切,徐達府前治甲第,連街區都命名為“大攻坊”死後諡號武寧,加封中山王,爵位世襲三代。如此恩寵當世少有。

    對於中華民族 朱元璋是有 大大的功勞.說了那麼多就是想將一個有血有肉的朱元璋呈現在大家面前,其功勞,驅逐元人恢復華夏收付流失四百年之久的燕雲十六州,本就是前無古人,後也無來者,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大概沒想到北定中原會讓他等這麼久,漢民族北山統一中國唯一成功的王朝,歷史對於貪官最嚴格的皇帝,卻是對百姓最好的皇帝,他怕欺騙所以他設立錦衣衛,檢校等特務機關,他害怕宰相篡位所以取消宰相事必躬親,為的是自己的江山心繫的缺失平民百姓。有人說他不喜歡溫厚寬仁的太子朱標,太子總是阻止他殺人,這何嘗不是他為太子製造是大勢。所有惡名自己可以揹負,有你來給百姓帶來盛世江山,可惜太子早逝,朱元璋一直想要遷都長安,也因此擱置,自己人老沒有精力,不想勞民傷財。那些過錯在這些功勞裡就顯得微不足道。最後一再給大家看看朱元璋的遺詔,讓人深有觸動。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能有此為民話語當對得起萬民敬仰。

  • 6 # 遊子1461

    朱元璋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國瑞,原名重八,偉大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在建立明王朝,推行系列改革中做出眾多舉措,功過是非眾說紛紜,本文試圖對其在歷史上的功過進行簡要分析,與大家共同探討。

    評價一位歷史人物,應從他處的時代背景、成長經歷等多方面入手,不能以當代人的尺度去衡量和評價他們,有失公允。就象不能想象朱元璋會變成一個共產主義戰士一樣。那麼想更多地瞭解朱元璋,就讓我們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他的主要經歷來入手吧。元末民族矛盾尖銳,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鋌而走險。亂世出英雄的時代就此來臨,如果不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朱元璋就會象他的爸爸朱五四,他的爺爺朱初一,太爺爺朱四九一樣當個佃戶,一輩子種地還債了。再看看他的主要經歷:1328年-1344年主要工作放牛;1344年-1347年當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討飯;1347年-1352年當和尚,主要工作好些了是撞鐘;1352年-1368年主要工作是造反;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當皇帝。可以說他的一生把中國封建社會的各個階層從最低到最高走了個遍。這也註定了他的人生軌跡不可能是向著一個方向發展。從最初的憎恨地主剝削到最後的保護地主階級,成為地主階級的代言人,身份地位的變化,心態的變化都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的。這樣的人註定要被千年評說的。

    那麼,我們就先看看朱大地主有什麼功勞吧!

    一、求賢納士,從諫如流

    採納李善長的勸說,效法劉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並接受大儒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學習劉邦的做戰思路,立穩根基,不當出頭鳥; 1360年,邀請劉基(劉伯溫)做他的謀臣,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議,被採納。建立明王朝後,允許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官吏在徵收稅糧以及攤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級官吏舉報,也可以直接扭送。對於封建時代而言,完全打破了一貫“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慣例。賦予百姓直接查送官吏的權力,是中國幾千年法治史中破天荒的政治創舉。

    二、勤政廉政,一生操勞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從登基到去世,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據史書的記載,從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內,朱元璋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朱元璋的節儉,在歷代皇帝中也堪稱登峰造極。稱帝后,在應天修建宮室,只求堅固耐用,不求奇巧華麗,還讓人在牆上畫了許多歷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朱元璋每天早飯,“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

    三、慷慨大度,善於用人

    他是個不吝惜金錢的人,反元鬥爭中他身先士卒,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都上交,得了賞賜,又說功勞是大家的,就把賞賜分給大家;1356年三月,攻破張士誠部軍營,三萬六千人歸降朱元璋。因朱元璋看出降軍心存疑慮,就從降軍中挑選了五百名勇士當親軍,在夜裡守衛,而自己身邊,只留有親兵統領一人。第二天,降軍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動,疑慮全消,甘願跟隨。

    四、打擊貪官,肅清腐敗

    朱元璋在位期間,可以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統治最清廉的時期,對貪官的懲辦力度空前絕後。這與朱元璋出身貧苦,受貪官汙吏的敲詐勒索有直接關係,建國後專設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職位監管官員,對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利用殘酷刑法處置貪官,採取“剝皮揎草”、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酷刑。當政31年,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汙吏15萬人。在他在位期間,能把官做到退休可以說是個奇蹟。

    我們再來看一看這位明太祖又有什麼過錯呢?

    一、急功近利,處置過火

    他在遺詔中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恨不得把子孫的活兒全乾完了,借胡惟庸案廢除中書省,不再設丞相(目的在於減少相權對皇權的威脅)。可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子孫可沒他那麼敬業,既然老子都給幹完了,那他們索性什麼也不做,一切以老子的為準;興八股取士,禁錮思想,培養順從官員。官員思想守舊,固步自封,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設廠衛特務機關,公開收集情報。楚方玉在遺作中說“大臣們上朝每天均與家人告別,好像上朝後不一定能再回家”。用東廠威脅百官,不準後宮干政,留給子孫的只能是信任那些不懂歷史,不懂軍事,不懂知識的宦官,明朝後世宦官專政也為歷代之最;酷刑厲法,在處置郭桓案、藍玉案、空印案、胡惟庸案等懲處過度,手段殘忍,以連坐式的誅九族最為常見,吳晗《朱元璋傳》說“空印案與郭桓案一共殺了七、八萬人,而胡惟庸、藍玉兩獄,株連死者且四萬”。

    二、殺害功臣,危機無將

    徐達被朱元璋列為第一功臣,因受到猜忌雖已告老還鄉還得到背疽(最忌吃蒸鵝),朱元璋就賜蒸鵝給他吃,沒幾天就死了,功臣馮勝、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等也失寵被殺,連退休在家已77歲的李善長一家70多口也一齊被殺,功臣被殺,朱元璋更多考慮的是功高蓋主,威脅年幼的朱允炆,可最後當朱棣大軍打過來的時候,朱允炆身邊無一猛將可用。

    總的來說,朱元璋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建立全新政治體系對明清政治產生的深遠的影響,同時大力鼓勵農業生產,興修水利,推廣棉花和桑棗果木的種植;嚴懲貪官汙吏等功不可沒;但其過失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些都與他的人生經歷和性格特點有關。但這都不影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但我覺得為了成為一個帝王,他付出了太多,或許在某一個夜晚,他會更想去過那種貧苦但自由,平淡無奇的歲月吧。

  • 7 # 靈芸

    公元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隨即攻佔大都,徹底推翻了元朝的統治。

    朱元璋本是鄉村一農戶,從未有過當皇帝的野心,他時常說,但凡有一頓飽飯吃,咱也不敢造這個反。在元朝統治下,人分為四等,漢人處於最低等,蒙古人打死漢人只需賠償一頭驢,政府權力機關都是由蒙古人擔任,只留一些虛職給漢人官員,大部分漢人只能從事低等的工作,這很像印度的種姓制度,但我們應該慶幸我們有了不起的洪武皇帝。

    朱元璋有兩大功績,一,推翻暴元,振興國家,解救漢族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洗刷了漢人在暴元長達九十九年的統治中所受到的巨大恥辱,也使漢文化得以恢復和發展。二,制定了很多的標準和規定,不僅奠定了明朝近三百年的政治基礎,而且延續到清朝,等於朱元璋一人奠定了未來500多年政治規範和維權運作的方式。

    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朱元璋由於年少時飽受官府欺壓,從而對做官者並無好感,洪武一朝的官員工資堪稱史上最低,官員們都要節衣縮食才能勉強度日,而且朱元璋最恨貪官,打擊力度和決心也是前所未有的,前後共六次大規模反腐運動,殺了將近15萬名貪官,讓人膽寒。

    總的來說朱元璋有三方面過錯,一,為鞏固自己和子孫後代的皇位,殺功臣,結義兄弟徐達也慘遭毒手。二,廢除丞相制度,加強皇權,皇帝一人說了算,有過錯無人能駁斥。三,晚年猜忌心過重,盲目迷信屠殺,動輒數萬人人頭落地,致使朝中人人自危。學者官僚可以在公開場合被打,士氣盡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摩托車修完後騎起來左胳膊酸,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