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淡淡的瘋燈

    一、不要畏懼你的領導,他其實很好相處   前一段時間和公司裡的同事小Y一起吃飯,小夥子很鬱悶的告訴我,感覺領導不重視他。我很納悶,小Y入司一年多做人做事挺機靈,身邊的人都很喜歡他,我一直以為他們領導對他應該也比較滿意。結果小夥子告訴我,他前幾天去找領導談年度加薪的問題,希望領導能超額給他加一點。他們領導很直接的拒絕了,一是因為公司規定不能超出限額,二是就算能特殊申請他也不願意為了小Y去賣這個面子。小Y傷心欲絕。   細細詢問以後,我瞭解到小Y的癥結在哪裡。小Y和身邊同事關係非常好,但面對領導時會特別緊張,導致他處理領導交辦的工作時差強人意。領導就對他越來越嚴格,他也就越做越不好。   初入職場的員工對工作中要求嚴格的領導會存在一種畏懼的心理,害怕完不成領導交辦的任務。其實這種心理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領導不會安排給新人完不成的任務,他更多的是觀察新人透過完成工作展現出的個人綜合素質,比如溝通能力、協調能力、責任感等等。所以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遇到問題以後還可以主動請教老同事或領導,側面的展現自己認真的一面,同時也能增加和領導互動的機會。   千萬不要拒絕領導安排的任務,如果感覺這個任務有難度或超出了自己的工作量,可以在答應之後,婉轉的提出自己的困難和要求,希望得到領導的理解和支援。領導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願意給與理解的,他既感覺你有責任感和上進心,同時也會提供一些幫助和建議。你既得到了領導的欣賞,也不至於因為工作量過大而煩惱,還能多學很多東西,一舉幾得,何樂不為。   

    二、不要過於急躁展現自己的才華,這可能會毀了你   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一個入司沒多久的姑娘就在公司的公開場合裡侃侃而談公司裡存在的管理弊端,雖然被一些領導指責,但得到了大領導的賞識然後被破格提拔。如果這是真人真事的話,我只能說這個姑娘的運氣簡直是好到驚天地泣鬼神。   現在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進入公司,感覺自己讀了很多書,也參加過一些社會活動算是見過一些世面,面對公司裡那些木木呆呆的中年管理者和一大堆公司管理問題,就想把這些問題都指出來解決掉,既能報效公司又能展現才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我只能說孩子,你想太多了!   暫且不論你提出的問題是否正確,就算你確實慧眼如炬的看到了這些弊端,你以為公司裡那麼多人都是傻子麼,別人都不說,讓你一個剛入公司的新人提出來。這些問題的背後必然隱藏了更加複雜的歷史原因和利益關係,在不完全瞭解這些的情況下,不要隨意開口提建議,你要知道其他人可能沒有你聰明但在社會上混跡多年也都絕不是傻瓜。   你需要沉下心去,真正瞭解你看到的這些問題,先解決在能力範圍和職責範圍內的一些小問題。隨著能力的提升和管理範圍的擴大,逐步解決一些相對較大的問題。那麼你的才華才終將以一種正確的方式真正展現出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秀”之前,請增加自己的“抗催”能力。   

    三、善待苛待你的人,他可能是真愛你   我剛入公司的時候,最早做業務統計工作,部門裡的一個姐姐每次都指著我做的圖表說我工作不用心,表格做的超級醜。我雖然按照她的要求一遍一遍的修改,但感覺自己很委屈。直到有一天財務的同事和我聊天說,最喜歡看我做的費用明細表,因為最整潔最清晰感覺最用心。那一刻我無比感謝那個指責我的姐姐,因為她的指責讓我學會什麼是真正的用心。   剛入職場的新人經常會面對來自老同事或上司的指責,因為每個人的脾氣性格不同,有些人的指責就是簡單粗暴型,很容易給新人造成心理壓力。我感覺面對這類事情最重要的是心態。如果同事的指責批評是能進一步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捨棄掉驕傲的自尊心,靜心接受又有何妨。   

    我開始工作的前三年遇到的批評和責罵比我前二十年的量加在一起都多,曾經有過心理崩潰的時候,感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完全喪失了自信心。後來學會冷靜的看待這一切,不再過於在乎別人的指責,並在指責中學會吸取經驗提高自己。後來有位領導提拔我時說“她比其他同期入司的人做的都好”,那一刻,我心甚慰。  

     感謝善待指責苛待你的人,他們的指責可能會變成你成長的助力。     

     每個職場新人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身邊的人不會再將你當孩子一樣呵護疼愛,要學會用成人的思維思考問題。面對紛繁複雜的職場環境,即要有工作能力,又要有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這些能力都需要在職場環境裡慢慢的磨礪出來。   過程必然痛苦,但成長都是疼痛的。幼稚的種子破土而出,經過風雨的洗禮才能成長為蒼天大樹。

  • 2 # 迪西聊情感

    職場上與人交流也是一門學問!

    美國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

    曾經說過:“當今社會一個人的成功,僅有一小部分取決於專業知識,而大部分取決於口才的藝術。

    人的一生當中,似乎都與說話息息相關。身在職場的你,也不例外。說得好,能讓你升職加薪,反之……(前提是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與上司說話,不僅要有禮,而且還要得體。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與上司進行合理有效語言溝通呢?有以下幾點。

    1,有遠見,懂技巧

    與上司相處首先要做到有禮貌,謙遜,態度端正,但是也決不能採取唯唯諾諾,低三下四的態度。絕大多數有見識的上司,對那些一味奉承,隨聲附和的人是不會予以重視的。在必要的場合適當的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只要你是以工作出發,擺事實,講道理,相信上司一般都會給予考慮並且重視的。

    2,主動和上司打招呼,積極溝通交流

    與上司交流,不但能夠讓上司重視你,而且還能消除你們之間不必要的隔閡。當然這不能和“討好”上司相提並論。因為在職場上,交流是必不可少。經常交流不但能和上司很好的促進關係,而且還能使工作更加順利。

    3,適應上司的語言表達習慣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在瞭解他人的過程中不斷地適應。不但能夠產生良好的工作氛圍,而且還能促進工作進一步的向上發展。

    4,選擇恰當的時間與上司交談

    由於職位不同,每個人處理問題的時間點可能會不同 ,遇到一點小事兒,儘量不要去麻煩上司。可能這個時候他有更要緊的事,你可以與身邊的同事多多交流,積累工作經驗。

    5,對交談內容事先做好充足的準備

    在開會或談話時,抓住問題的重點,將所要上報的內容簡明扼要的彙報。如果有些問題需要向上司請示的,自己心中應該有兩個以上的方案,而且能夠分析每個方案的利弊,這樣有利於上司做決定。

  • 3 # 建工社微課程

    1、做好分內之事,但也不要越權。做分內之事對得起自己的薪資,讓別人做分內之事是讓他對得起自己的薪資。

    2、把事情做好,帶領別人做好,比指揮比別人做要好得多。

    3、不刻意巴結上司,不刻意維護同事。自然真實是最好的交際手段。

  • 4 # 渡仁心理諮詢師團隊

    大家好,我是渡仁心理鳶尾,今天用心理學給大家講講混跡職場的一些經驗——心理防禦機制。

    1

    現代社會職場人,最常談到的就是壓力、壓力、壓力,而壓力也已經成了職場人必不可少的裝備之一了,誰要沒點兒壓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工作有多努力辛苦。

    當然,這也符合中國目前的國情。如何緩解排山倒海的壓力,除了吃喝玩樂,買買買之外,我們聰明的大腦或潛意識會“幫助”我們自動緩解甚至消除這些壓力,這正如,人的面板損傷了會產生疼痛、損傷、出血,繼而機體就會自行的修復、再生、癒合,直至痊癒,心理防禦機制也是如此。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在職場中,我們常常會出現哪些防禦機制呢?

    最常見用得最多的當屬“壓抑”,它也是最重要的心理防禦機制之一,而且是許多自我防禦的基礎與精神異常的根源。

    其作用是將一些具有威脅或使人痛苦的想法和感覺排除在意識之外,當一個人的某種觀念、情感或衝動不能被超我接受時,就被潛抑到無意識當中,以使個體不再因之而產生焦慮和痛苦。

    職場中,這是非常常見的,比如:當我們某次被上司嚴厲批評之後,當場很難將自己的情緒(可能是憤怒、生氣、難過等)發洩出來,我們的潛意識就把這些負性情緒壓抑了,“遺忘”了。

    之後,可能每次我們遇到這個領導,哪怕他什麼都沒做,我們就可能會出現情緒不好,不想與他相處。

    再有,在銷售中,如果遇到那種蠻不講理的挑剔客戶,讓我們非常頭痛,在以後遇到長相類似的客戶,我們會莫名其妙覺得不喜歡他不想搭理他。

    類似的例子在職場中非常常見,因為職場是一個人社會化要求最高的空間,會需要我們調整更多自我的部分,這其中難免會有非常多的負性情緒,正如我們常說的“那些沒被表達的情緒,總有一天是要還回來的”。

    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多一點覺察,在它沒有發揮作用之時,及時調整,避免在職場中,出現更多衝突。

    2

    “否認”也是我們常用的一些處理職場危機的手段。它具體的表現是:有意或無意地拒絕承認那些不愉快的現實,似乎事情根本就沒有發生,以此減少心靈上的痛苦。

    這種方法有點類似於我們常說的“阿Q精神”,客觀來說,一定程度上對我們的工作是有幫助的。

    比如,當我們做的方案不夠好,或營銷方法策略不當導致業績下滑時,受到了領導的批評或同事的排擠。

    如果我們把這個想成“領導經驗豐富,看問題的角度更全面,對我比較挑剔也是為了讓我更好的成長,或者是避免我犯更大的錯誤”,又或者“這個領導就是一個很挑剔和不講道理的人,他並不是只針對我,我也沒必要生氣”、“這些同事就是勢利眼,看到我暫時做的不好就排擠我”之類的,當我們轉換了這樣的認知之後,確實能讓我們的情緒沒那麼糟糕。

    但長期“否認”對於我們的工作是有害的,它會減少我們內心對於工作真正熱情和積極改進,同事也失去調整與同事領導更好相處的改變機會。

    接下來,瞭解“合理化”這一防禦機制在我們的工作中如何起作用的。

    “合理化”是指,個人遭受挫折或無法達到所追求的目標,以及行為表現不符合社會規範時,給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來解釋。

    雖然這理由常常是不正確的,在第三者看來是不客觀或不合邏輯的,但本人卻堅持用這些理由去說服自己,用一種能為自己所接受的理由來替代真實的理由,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惱。

    例如,職場升遷中,常常有些人覺得自己比升遷的那個人更努力卻沒有好的機會,他不過是運氣好之類的。

    這就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

    與合理化有相似之處的是理智化——過分使用抽象思維,或者以普遍化和概括化的形式處理個人情感上的苦惱或心理衝突,以掩蓋個人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不快。

    就像哈姆萊特——“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工作壓力大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有,腦袋脹痛、拉肚子、睡眠不好、掉頭髮、經常胃脹氣等表現,這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軀體化”,它是指把精神上的痛苦、焦慮轉化為軀體症狀表現出來,從而避開了心理的焦慮和痛苦。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去醫院看醫生,做了很多檢查也發現沒有什麼生理上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自己對此完全不知覺,轉化的動機完全是潛意識的,是我們意識不能承認的。

    3

    前面幾種防禦機制,往往對我們弊大於利,接下來幾種防禦機制,對我們而言是非常有用的方法。

    首先是“昇華”—把被壓抑的不符合社會規範的原始衝動或慾望,用符合社會要求的、建設性的、高尚的行為方式表達出來。

    相信大家都知道梵高其實患有精神類疾病,但是他把內心所思所想,“看到”的那些歪曲的現實用藝術的方式表達出來,就是一種昇華。

    還有《史記》的作者司馬遷,雖然身受宮刑卻意志堅定,從而完成了這一歷史鉅著。

    再如,職場中,很多人沒那麼聰敏的頭腦,但他們刻苦學習,勤勞上進,最終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事業,這就是得到了昇華,這種防禦機制對於本人和社會產生了非常積極的意義。

    我們常說的“幽默”,也是一種積極的精神防禦機制形式,是較高階的適應方法之一。

    當一個人遇到挫折時,常可以幽默來化解困境,維持自己的心理平穩。

    比如,職場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同事,雖然工作壓力很大,但是很容易心情很好,就算遇到被領導批評,工作不順利,也能夠用“自嘲、幽默”的方式輕易化解。

    4

    最後再給大家分享一種防禦機制——利他:透過採取某種行動,—方面滿足了自己的需要,一方面又幫助了別人。

    在某些極端情況下,人們可能會不惜放棄自己的需要來滿足別人的願望,這可能有點難理解。

    舉個例子,比如遇到緊急的專案,專案經理會在專案開始前請所有專案組的成員吃飯,或者承諾大家專案完成之後會有多少提成,透過這樣的方式,大家齊心協力,按時按量的完成專案。

    這就是專案經理先透過利他的行為,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標——完成專案。

    乾貨分享完啦,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本關於防禦機制的書——《101一種防禦機制》,希望給職場帶來更多的幫助。

  • 5 # 霜月寒天

    謝謝邀請。選擇比努力重要! 我跟一個妹子,同一屆面試進了商務部門。我學校比妹子的好,面試表現在運營總監面前也留下了最大的印象。 實習的時候,我兢兢戰戰,基本不請假,直到臨近要交畢業論文最後一個月才回學校,每天焦慮地完成兩篇論文,對,是一個月兩篇,還因為時間太緊,差點本專業的沒做好而不過。。。而那妹子,基本後期就全部請假回學校舒舒服服做論文了,新來的商務主管看她那個態度,就把她踢出了商務部,安排去了市場部門。 然後悲劇就開始了,我每天忙到加班加點,甚至試過連續一個星期每天加班到十二點的,上班忙到洗手間都不敢上,而她每天坐在電腦前找事情做,有事沒事又去找人吹水,一到六點就準時下班。 一年後的今天,因為她的工作經常需要接觸各大領導,所以直接被副總挖去當了行業銷售,這一般是工作幾年才有機會的。而哪怕我現在商務部門做的再好(一年內做的任務量比我來早很多的人多,提出很多最佳化方案,使得整個部門的效率提高,還帶了兩個新人)但是主管看我做的快,除了不斷的給我增加任務量外,工資待遇沒有一絲改變。我想轉普通的業務崗,領導還拖著一兩個月沒答覆,呵呵噠。 所以埋頭苦幹,真的是最愚蠢的職場行為,不要相信努力最重要,你要是在一個只是處理雜事的部門,哪怕你在本部門口碑再高,他們也是底層的,對你沒有任何幫助。額。。。真的不是呼籲大家不要努力,只是建議大家不要埋頭苦幹,一定要看清楚這條路是不是自己想要走的,具不具備可持續發展性,要往正確的方向努力而已,以後不管走上哪條路,我仍然會堅持努力的,而且要更有技巧一些。另外我也不嫉妒人家妹子哈,她也是有過人之處的

  • 6 # 思維技術

    你有什麼好的職場經驗可以分享嗎?

    職場表面上看起來很難料理,不少人都有切膚之痛,甚至連頗有經驗的高手也往往會有虎落平陽的經歷。那些勤勤懇懇賣力工作者也無法避免惹出禍端,行事低調或者沒有任何工作倫理、工作業績的“老好人”卻往往年終考評得優秀,提前晉級漲工資,因此,常常讓人感慨“人比人氣死人”。如明代的楊基在《聞蟬》中早就感慨過:“人情世故看爛熟,皎不如汙恭勝傲”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職場往往是顯規則與潛規則交織,而潛規則卻不能明示,如果不能得到私下的點撥,只能以感悟、體驗的方式來體會。馮夢龍在《醒世恆言》第二十一卷有云:“可惜你滿腹文章,看不出人情世故。”職場往往給至純之人帶來許多難言之痛。當然,在職場的政治鬥爭中吃虧的人,未必收穫失敗的人生,李白、陶淵明、辛棄疾的職場生涯都不順暢,但他們都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獲得了巨大的文學成就。不過既然身在江湖,就應該研修職場生涯的智慧,瞭解人情世故,從而迅速地成熟起來,使得自己在職場生涯中游刃有餘。筆者雖然浸泡職場20多年的時間,但由於擔任戰略架構師、企業管理師多年,除了有些個人的職場經驗,還學習、接納了不少客戶的經驗,據此提出如下幾點,僅供各位參考:

    一、職場的基本出發點:工作與人情世故兼顧

    進入職場,靠什麼安身立命?首要的當然在於能夠把工作幹好,但僅僅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顯然是不夠的,還要講情商,要注重人事,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都應該有修養、有講究。江蘇省建設廳原廳長徐其耀曾經給兒子寫過一封信,傳授自己的職場體會,其中特別提到:必須把會做人放在首位,然後才是會做事。他認為在職場的潛規則中,“現在說誰工作能力強,一點都不是說他做事能力強,而是指做人能力強。呵呵,你看那些把能力理解為做事的人,有好日子過才怪”。徐其耀雖然是一個貪官,但是其暴露的職場潛規則也是大實話。

    《經理人辦公桌顧問:讓你夜不能寐的人際問題的及時解決方法》一書的作者Essex認為,如果自命清高,不參與職場政治,那麼你的才華很可能被忽略,事業會因此受限,也會被排斥而感到孤獨。因此,如果只講工作,不講究一點人情世故,恐怕連孫悟空也搞不好本職工作。

    曹操對於人情世故一向很是練達,但是稍稍不慎,就吃了大虧。張松去見曹操的時候,其本意就是要給曹操送上一份大禮——其暗畫的“西川地理圖本”。但面見曹操的時候,恰逢曹操傲睨得志之時,根本不把遠方的來使張鬆放在眼裡,又看見張松長相猥瑣,越發怠慢,甚至大言不慚地對張松說:“吾視天下鼠輩猶草芥耳。大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順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張松慨然應答日:“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曹操被人公然揭短,自覺下不了臺,於是將張松亂棍打了出去。張松與曹操鬧矛盾,曹操要擔負主要的責任,畢竟張松遠道而來,有明顯朝貢的意思。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張松自己也有責任。他自恃才高八斗,又私下裡掖著覲見的厚禮,也犯了大大咧咧的毛病,不僅待人接物沒有一點風度,更不明瞭強龍不壓地頭蛇的基本人情世故。雖然曹操最終放過了他,但是過程很懸,只能算是意外地撿回了一條性命。

    曹操錯失了張松獻寶的機會,就是其自認為事業有成翹尾巴的緣故,若在其早期創業階段,是斷不會犯此低階錯誤的。一般人往往以為剛剛進入職場,一定要夾著尾巴做人,工作與人事並重。其實即便職場生涯取得了許多的成就,同樣應該繼續修煉人情世故。韓信未發達的時候,對於人情世故比較敏感、比較在意,因此,面對胯下之辱,有少年老成的處理。但建立了不世之功以後,他誤以為自己可以擺平一切,對於人情世故開始不屑一顧,最終落得個被滅族的下場,讓人扼腕嘆息。

    練達人情世故首要就是謹慎,不僅要了解人際關係的方方面面,而且要注重細節,這樣才不至於大江大河都過了,臨了,陰溝裡翻船。

    二、職場入門:自愛為本,克己從人,敬人而不遠人

    涉及職場政治,無可迴避的鬥爭目標有兩類:其一是事業上有平臺,有機會,佔有更多資源;其二就是要保障個人之利益,總不能處處吃虧,這同樣是人的自愛之本。而有那麼一種人,自命不凡,拿出無欲則剛的派頭,在職場中處處表現自己只注重工作質量、工作目標,個人的利益則不在話下,因此大公無私,剛正不阿。這種人的職場生涯註定黯淡無光,其緣由除了本質上的不通人情世故,還有就是假模假式,故作清高。因此,要想職場生涯光鮮閃亮,在心理上就要擯棄好高騖遠的念頭,踏踏實實地重視現實之利害得失。

    職場是什麼?職場自然與家庭不同,但是,明白人情世故的人,會把職場當作大半個家來看待——混口飯吃。只有克己從人,才能把握一個適度的平衡,不成為眾人眼中的另類。克己從人說起來似乎抽象,其實有最為保險的行為核心:低調謹慎,待人有禮。前文所提及的Essex就說過,在職場中,“通常贏家都是那些老練的、尊重別人的、與有影響力的人士聯絡緊密的人”。

    職場中能夠做到謹慎、敬人並不難,但僅僅做到謹慎、敬人還達不到及格的底線要求,還應該進一步做到敬人而不遠人。要有會來事的態度,瞭解並且嘗試遵守一些必要的潛規則,該放低身段求人的時候,能夠適度、適時地降低自己的身段,樂意與人溝通,樂意求同存異。自命清高,把自己“宅”起來,只能是別人吃肉,自己連一口湯也喝不上。

    三、職場的核心:理解人性,抓住人心

    身在職場,自然不能是越市儈越好。現代社會畢竟是法治社會,恪守底線是必須的,否則只能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講究人情世故,除了要遵守前面的基本要求以外,還應深刻梳理傳統人情世故的核心內蘊,這樣不僅能夠綱舉目張,收到事半功倍的結果,而且可以避免因為旁門左道而陷於萬劫不復的深淵。職場“世故”的核心是什麼?

    在筆者看來,就是由迎合人心始,進而能夠抓住人心。這其中的關鍵點就在於抓住人心。

    首先是從人性的高度來理解人性、迎合人心。表面上看,齊桓公身邊的豎刁、易牙、開方很得寵信。為了獻媚於齊桓公,豎刁自宮以伺候桓公;易牙為了桓公,居然幹出殺子烹獻這等匪夷所思的事;開方本身是一個貴族,卻放棄自己的好日子,成天陪著齊桓公,十五年沒有回家。但這並不代表這三人有什麼見識、有什麼本事,純粹是桓公晚年昏聵所致。豎刁、易牙、開方是小人中的典型。宋襄公特別注重仁義,但與易牙等同樣不理解人性,泓水之戰時,他自命仁義之師,不擊半渡的楚軍,結果導致宋軍大敗。毛澤東曾評價:“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管仲、子產、晏子,都是理解人性的典範,他們的職場生涯幾乎完美無缺。只要能夠洞悉人性,迎合人心,大家都能夠行走江湖而遊刃有餘。《戰國策》中有《觸龍說趙太后》之名篇,左師觸龍之所以能夠說通固執的趙太后,根源並不在於其委婉的說辭,而是他從人性的高度來把握局勢,並以此打動趙太后,繼而達成目的。這才是關鍵。

    其次是抓住主要矛盾,學會關心別人的核心利益。歷史上,一些人的職場生涯不可謂不風光,但他們不知道關心集團的核心利益,因此,幾乎沒有人把他們當作效仿的物件。樊噲表面上看就是一個大老粗,但他深諳人性,始終關注劉邦的核心利益:在鴻門宴上,樊噲不顧禮數,硬闖項羽大帳,為的就是保護陷入險地的劉邦;出了項羽的大帳,又是樊噲不講禮數,幾乎是拉著劉邦逃離了險地。由於勞苦功高,又娶了呂后的妹妹,樊噲就是劉邦的心腹之人,完全有資本藐視早已失寵、差點被劉邦親手所烹的韓信,但樊噲還是對韓信禮遇有加:而韓信卻沒有白知之明,還是以高姿態藐視他人,對於韓信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尊嚴和麵子,一點也沒有把別人包括劉邦放在眼裡,更不用說樊噲了,在這種情況下,滅族慘劇焉能倖免?

    再次是審時度勢,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理解人性是必須的,但是,要抓住人心,必須審時度勢,能夠針對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辦法。《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遊說江東聯合破曹的時候,故意透露給周瑜一個小道訊息:江東只要捨去兩個美女送給曹操,就可以把曹兵退了去?這兩個美女,就是江東二喬。並言之鑿鑿,說證據就是曹操的《銅雀臺賦》:“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與之共。”周瑜被激得滿鼻子冒火,大罵:“我與老賊勢不兩立!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賊!”諸葛亮根據周瑜爭強好勝的個人特點,緊緊抓住了周瑜的心,進而順利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人情世故也一樣在調整變化,但國民性與風土人情、職場規則往往具有內在穩定性,我們應尊重基本的職場規範,並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以基本的君子風度擯棄市儈習氣,推動人情世故的良性演變。

  • 7 # 往事隨風061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我個人覺得在職場中如果是基層人員的話,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踏踏實實,把業務做好做精,不發牢騷,不抱怨,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份工作就持之以恆,很多時候在職場中基層崗位,拼的就是耐力和持久力,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了才會有希望或者有可能往進步。再就是一線幹部或者是主管,除了負責好基層業務仔還要銜接好與上層的紐帶,這裡就比較考驗一個人的執行力與管理能力了。

  • 8 # 小張進城

    凡事看破不說破;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謹言慎行,言多必失。

    不管是混跡職場還是自主創業,做人做事的標準都是相通的。

    ‬凡事看破不說破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我們都看的很明白,這份明白自己知道就行了,不必要說出來,看破不說破,是給自己留餘地,凡事做的太絕,對自己沒好處。很多人都有一顆傲嬌的心,認為自己比別人強,比別人懂的多,總喜歡去自以為是的指導別人。心直口快的人,總會把自己暴露在別人面前,你有多少斤量,別人都一清二楚,而你對別人的情況,是一無所知,到頭來吃虧的就是你自己。滿招損,謙受益,即使你真的比別人優秀,也要學會謙虛,不露鋒芒。

    ‬做好本職工作

    既然是打工人,我們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自己負責的工作力爭做到讓自己滿意,讓領導滿意。工作中有部分人自己本職工作都沒做好,還對別人的工作指手畫腳,這顯然是不明智的行為,如果本職工作做好了,同事有需要幫助,我們當然可以去幫助同事,互幫互助,也能更好的處理同事關係。

    ‬謹言慎行 言多必失

    職場就是一個小型社會,我們融入其中,就必須要做到謹言慎行,分清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話想清楚再說,事三思而後行,特別是在同事之間聊天時,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辭,有可能一句無心的話,讓同事感到不舒服,這就會影響同事之間的關係,不悶頭啥話不說,也不要話太多,事事考慮周全。

  • 9 # 烏龜和呱呱

    混跡職場?我認為工作還是要認真對待的,畢竟你用心對待一件事情,都是會得到回報的。

    也許不是立竿見影的,也許不是腰纏萬貫的,也許不是名利雙收的,但是我們仍然需要以真誠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

    插科打諢也是一天,兢兢業業也是一天,但不同的是插科打諢的時光裡,你一無所獲,還付出滿心勞累。而兢兢業業的工作一天則不同,你會有所收穫,也許它並不能立刻體現在你身上,但是那些付出終將潛移默化的影響你的未來。

    職場工作可以有技巧,但是絕不是渾水摸魚的過,得過且過。這樣沒有意義的一天天工作,是煎熬,是浪費青春,是無所事事的。

    於我,職場就是需要認真對待的,不要插科打諢,請對得起自己的時間和青春。

    我是職場人餘小貝,期待與你交流。

  • 10 # 素心苑

    混跡職場,當你是個新人的時候,做人做事都低調點比較好,易與人相處,當你牛逼的各方面都是別人的榜樣的時候,做事可以高調一點點,做人保持低調。與人相處鋒芒畢露不可取,多聽少說是亙古不變的良言。做好自己的分內事,不去做越俎代庖的事情,這樣你做的優秀了搶了別人的飯碗,別人幹什麼遭人恨。還有做事有11分把握承諾只承諾7分,萬一不成也好有後路,避免食言信用打折。做事儘量做漂亮,說話說7分留3分。

  • 11 # 吉爾斯特

    “混跡”這個詞語有點江湖味道,我覺得用一個近義詞“打拼”會好一些。

    職場永遠不變的原則就是:優勝劣汰,無論怎麼講,你必須練就一身“真功夫”。

    小時候老師經常告訴我們:“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實在那個年代,人的出路和就業面比較窄,學好數理化就是練就了一身的“真功夫”。

    職場也一樣,工作要用心,用心就是要敬業。敬業,才能讓我們出類拔萃。

    下面我就簡單談6點,做好這6點,相信你一定能在職場“混跡”的很出色:

    1、永遠把時間看做金錢

    上班期間不要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要用自己100%的精力去經營自己的工作,永遠把偷懶和歇一歇這樣的詞語拋之腦後。

    2、沒做好就沒做好,沒有任何藉口。隨便找藉口,工作沒入口。

    沒有做好的事情,第一時間先找問題點、找對策,而不是找理由來搪塞,兩種行為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一個會領導同事和領導討厭;一個能夠快速解決問題,並且能夠得到同事和領導的認可。

    3、不是沒辦法,而是沒有用心想辦法,一定有辦法,遲早而已。

    凡是遇到難解決的問題,首先不要想著放棄或者推脫,而是多分析、多調查、多諮詢、多請教......。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去完成,那就想辦法找領導或同事協助,或者呼叫其他資源來完成。

    4、不要總想一口吃個大胖子,先將小事做細做透。

    夢想、理想都要有,但是離開腳踏實地的工作,一切也是“白日夢”。

    在職場、在當下,你需要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把簡單的事做好,你就不簡單。

    5、不要看到別人沒有用,要讓別人看到你有用。

    職場中,每一個人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但是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每一個角色都互相關聯著,而不是純粹的獨立體,每一個角色都可能常常會有工作的交涉。

    所以,在職場,你永遠要讓別人感受到你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別人接受到的資訊是:你是一個能力很強的人。

    6、學會換位思考。

    工作中,需要把問題留給自己,把結果交給老闆。這就是一種換位思考的重要表現,因為老闆請你來的目的就是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將問題留給他人或老闆。

  • 12 # 呂勇德

    答:“混跡職場的你有什麼經驗嗎”?“混跡職場”;1,要自信。2,要勇敢。3,要敏捷。4,要幽默。5,要直接。6,要高估自己。7,要原則倫理。8,要真誠相待。9,要觀點鮮明。10,要言談自如等。

  • 13 # 大魚記

    下面呢給大家熬一碗雞湯:

    喜歡喝湯的朋友有福了!

    熬雞湯講究的是說學逗唱,小夥慢熬,蔥薑蒜必不可少,南來的,北往的。走過的,路過的。聞一聞香死人,喝一口不想走。

    再熬8小時出鍋。

  • 14 # 隆中雨諾

    首先提主所說的混跡職場我是否可以理解為職場作為一個另外一個江湖,也有他的一套江湖規矩和職場的規則?暫且按這個意思來說吧。

    職場如戰場,同樣如江湖。職場離不開人和事,更重要的是利益。只有一有人和利益的地方什麼事情就不會簡單了。因為這是每個人的本能所使。職場確實有職場的的規則。

    1.你可以不懂,但不能裝懂;你可以不瞭解詳情,但不能為了應付裝瞭解。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有會與不會的時候。有一些事你說錯或是做錯問題不是很大。但是有很多事因為你的不懂或是不瞭解詳情為了應付或是出頭表現故意編造,所產生的後果是很大的。包括自己的信譽會受到很大突擊。

    2.不要背後討論公司和上級的不對。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我們在哪個公司就一定要記住一定要維護公司和老闆的利益。不要覺得給很好的朋友和同事隨便聊聊不會傳出去。記住,公司裡沒有老闆不知道的事,只是他想不想知道。你永遠不知道你所謂的同事什麼時候把你給賣了。

    3.永遠要“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做事要高調不是說做點事要讓所有人都知道,是讓我們做事要盡職盡責的完成本職工作。低調做人,也並不是讓你所有的黑鍋都自己背,而是在工作中要和同事保持很好的溝通,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不要到處樹敵。這樣只會讓自己寸步難行。

    4.讀懂上級。這裡的上級包括老闆,主要看自己是否到那一級別。這裡的讀懂是多方面的。前提是你的工作一定能讓有級放心,他安排的事情都能很好的完成,並及時彙報。同時,還要能瞭解到上級的管理風格和為人處理。

    以上為個人淺談!

  • 15 # 米哥職場漫談

    職場經驗,該有的該無的還是無。

    我工作了近20年,以前一直在製造工廠領域工作。前幾年才因為愛好興趣,轉換到現在這個和藝術有點關係的領域。期間也經歷過自己創業的過程,但失敗了。

    我的體會是,不論是什麼年齡,什麼階段,都需要不斷地學習,補充新的知識,認識新的領域。因為當你在一領域工作久了,很容易把自己的知識固化在某一個領域,很容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脈博。這樣把自己的職業限定在一範圍內,終生而為之。

    還有就是年輕的時候可以多做嘗試,但到了30歲以後,就需要基本來確定事業和工作方向了,結合自身的特點,確定事業的發展方向,並持續地堅持下去,就能有所建樹。一般來說,在40歲以後,很難轉行,轉行時也會有心力不濟的情況,所以建議40歲以後就不要換行業了。

    無論何時,保持年輕樂觀的心態。

  • 16 # 樂遊樂趣

    謝謝邀請。現在的職場我感覺和幾年前的不太一樣了,原來感覺什麼都要聽公司的都要聽領導的,現在可能是看的多了,經歷的多了,有些時候不滿意的或者感覺領導或者公司要這樣做的會出現不利情況的,都要提出反對意見,就算不採納也要說。還有就是在職場中不能太驕傲,太驕傲會吃大虧的。能力強的不能太逞能,苦活,累活有的是你乾的,最後還不會撈好。總之,平平常常工作,不搞小團體,不怨聲載道,不犯大錯誤,能對自己的事情負責,能挑重擔,和同事及領導的關係一定要處理好,這樣就能在職場中常混,也不會有多大出息。

  • 17 # 騎小白狼的郎

    職場經驗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環境而異。顛撲不破的就是:遵紀守規,規定製度不能去破壞,這是紅線,否則直接出局,還會為以後的職業生涯留下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再就是維護集體,單位、部門、團隊再怎麼差勁,也要努力去傳遞正能量,不能相互拆臺、背後插刀,覆巢之下無完卵就是這個道理;然後就是人要靈活、要會變通,才能適應環境,找到最合理的方法搞定職場上遇到的形形色色、變化多端的事情。

  • 18 # 山芋包

    在不同公司輾轉,我發現有一個通用的且非常重要的職場思維:結果導向。

    無論哪種工作內容、哪種公司型別,在要求的期限內,投入自己有限的精力,儘可能高質量地完成KPI,是一切行動的基本原則。這是我對結果導向的定義。

    那為什麼“結果導向”重要呢?

    在懂得它的重要性之前,我是這樣工作的:充滿幹勁,總是全力以赴。常常執著於把工作完成得完美,精緻到細枝末節,才覺得滿意,認為這樣才顯得自己夠專業。

    比如我要做一份活動策劃,根據老闆想要達到的目標,在前期花大量的時間蒐集資料,查閱以前的案例,遲遲沒有信心下筆,真正動手開始寫策劃的時候,可能已經拖延到了deadline前,為了趕上DDL,前一夜爆肝熬夜是常態,有時候不得不跟領導溝通將DDL延後。在剛上手的時候花大把時間摸索學習是可以的,但長此以往,身體受不了,精神不好的時候工作效率降低,最後拿出的成果往往也不夠出彩,陷入惡性迴圈。往往覺得自己非常認真,花費了大量精力,卻得不到領導的認可。

    那“結果導向”又優越在哪裡呢?

    首先,它強調的一個要素就是站在結果的角度思考問題,並養成一種思維習慣。從我剛才舉的關於策劃的例子來說,假如我認真研讀活動的要求,和領導溝通最核心的KPI是什麼,再從KPI下手,把80%的精力集中在完成核心KPI上,把最多20%的時間用來完善細節,就會事半功倍。並且要把自己的精力計算在內,一開始正常工作時間內如果只能完成那80%,那就把20%拋棄,提高工作時間內的效率,休息時間好好休息,才是硬道理。熟悉了,下次就只需拋棄10%,最後養成習慣,工作時間內總能完成100%,才是真正的專業人士,加班、犧牲休息,其實是相當不專業,不值得驕傲的。

    “完美主義”是罪魁禍首

    現在回憶起來,注重每個細枝末節的“完美主義”,不過是我滿足自己的一種方式,不過是“自我催眠”。這樣我就能告訴自己,我好努力的!我每個細節都做的很好!我是非常專業的!老闆你應該看到我有多努力啊!過程也很重要啊!——卻忽略了一個公司/組織最關鍵的還是成果,用有限的資源(比如人力資源、時間成本)達到目標之後,才有餘力去顧及細節的完美。注重了每個細節,整體卻是差強人意的,又談何完美呢?

    感謝通讀,一點拙見,希望可以對你有一些微小的啟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蘭蔻粉水倩碧黃油配什麼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