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怪獸恐龍2020
-
2 # 鴻鵠迎罡
“陝西關中十大怪”具體為:麵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碗盆難分開;手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椅子蹲起來;睡覺枕石塊;秦腔不唱吼起來。
這十句話直觀地概括了陝西關中人在千百年來形成的十種民俗習慣,它們的形成,跟自然環境、經濟狀況、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等方面有直接關係。
現在,隨著各地之間不斷交流,陝西民俗跟外來文化相互交融後,十大怪裡邊的許多習俗逐漸消失,慢慢成為歷史的記憶。
“陝西關中十大怪”是怎樣形成?又有哪些文化寓意?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陝西關中人,聽我慢慢道來。
一、麵條像褲帶“麵條像褲帶”是說陝西關中人做的手擀麵條像皮帶那樣又寬又長,吃起來爽滑筋道可口,吃過後很耐飢。
陝西關中地區別名叫“八百里秦川”,是由黃河最大支流渭河衝擊形成的小平原,自古以來盛產小麥,也是全國非常重要的小麥商品糧基地。
在過去,由於農業機械化程度很低,幹農活全靠力氣,對農人的體力消耗特別大。人們必須達到身強體壯,才可以多幹農活。
農人上地幹活前,都會把又寬又長的手擀麵儘量吃飽,然後精神抖擻地下地幹活,在短時間內不會感到飢餓,有助於多幹出農活。
在過去,陝西農村評價一名姑娘是否優秀,就是看她能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手擀麵。
二、鍋盔像鍋蓋“鍋盔像鍋蓋”是說陝西人做的另一種麵食——鍋盔,又大又圓又厚實,直徑超過二尺,看起來像鍋蓋那麼大。
鍋盔用小火在大鐵鍋裡慢慢烙制而成,是一種酥脆香甜的麵餅。把鍋盔製作這麼大,跟當時陝西農村人家庭成員較多有很大關係。
在過去,陝西農村一大家子人往往是四世同堂,乃至五世同堂,大大小小有十幾口人,甚至更多,做一頓飯花費的食材、時間和精力都很多,所以,為了減少做飯人的勞動量,烙制鍋盔時就追求個頭大,做好一個能供許多人吃。
三、油潑辣子一道菜“油潑辣子一道菜”是指,把幹辣椒粉用熱油澆過後,可以當一道菜來吃。
在做油潑辣子之前,往往會給辣椒粉裡邊加入芝麻、花椒、五香粉、食鹽等調味品,待做好後,顏色紅豔喜人,看著非常有食慾。
四、碗盆難分開“碗盆難分開”是指陝西關中人吃飯的碗很大,俗稱“大老碗”,跟盆子一樣難以區分。
過去的陝西農村人之所以用大老碗吃飯,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跟第一怪“麵條像褲帶”有關,因為麵條的體積本身很大,用小碗裝不了多少,用大老碗來裝才比較匹配。
二是圖一個省事,因為人們經常幹農活,體力消耗較大,導致飯量增大,用大老碗可以一次性裝很多面條,一碗吃完就管飽,省去了第二次盛飯的麻煩。
當然,現在陝西農村人的生活條件比過去好了許多,已經很少看到用大老碗吃飯的場景。一些飯館用大老碗盛飯,不過是向顧客銷售懷舊情結罷了。
五、手帕頭上戴“手帕頭上戴”是指過去農村的婦女經常會把手帕戴在頭上,當作帽子來用。
因為在過去,農村經濟條件不好,大多數人沒有錢買帽子,為了圖實惠,會買一頂相對便宜的手帕,當作帽子來用,防日曬、防淋雨、防落塵,防風沙,還能用來擦汗,體現出多用途。
現在,人們的經濟條件比過去好了很多倍,完全能買得起帽子,也就用不著再往頭上戴手帕,“手帕頭上戴”已經成為歷史。
六、房子半邊蓋“房子半邊蓋”是指過去的陝西農村人,在建造房子時,會把房子從屋脊一分為二,蓋成半邊房子,其形狀如同把“介”字從中間劈開。
人們之所以這樣蓋房子,主要是因為受經濟條件所限,沒有足夠的錢來購買木材、磚瓦等建築材料,只能就地取材,用黃土、泥塊,再加少許木料蓋成這個樣子。
不過,半邊房子因為建築空間減少,在保暖性和透氣性上很好,既經濟又實惠,居住效果可以媲美窯洞,冬暖夏涼,住起來相當舒服。
當然,現在已經很難見到這種房子,由於當今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這種房子已經成為歷史符號。
七、姑娘不對外“姑娘不對外”是指過去的陝西人不喜歡把自家女兒嫁到外地。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跟過去陝西人保守封閉的思想有關。因為“秦中自古帝王都”,陝西關中平原在過去比較富饒,物產豐富,一直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而存在,陝西人是在天子腳下長大的臣民,衣食無憂,有些看不起陝西以外的地方,自然不喜歡對外交流,遵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
二是對門當戶對的觀念很看重,嫁女兒時希望嫁一個知根知底的人,但由於缺乏交流,對外地人不熟悉,就更不願把女兒嫁到外地。
目前,隨著各地之間不斷交流,人們可以認識天南海北的人,“姑娘不對外”也成為過眼雲煙。
八、不坐椅子蹲起來“不坐椅子蹲起來”是指過去的一些陝西農村人,即使有椅子在旁邊放著,也不喜歡坐在椅子上,而是喜歡蹲著。
這跟陝西人的性格有關,陝西男人的性格憨直、豪放、張揚,大不咧咧,喜歡自由自在,認為坐到椅子上就需要坐有坐樣,不能隨隨便便,這些要求會讓他們感到拘束,所以,寧願蹲著也不願被拘束。
“不坐椅子蹲起來”的場景目前很少見,只有在偏遠農村還能偶爾見到。
九、睡覺枕石塊““睡覺枕石塊”是指,每當到夏天時,一些陝西關中人不喜歡使用綿軟的枕頭,喜歡拿出自己的“寶貝”,一塊冰涼的石枕或木枕當作枕頭,睡在上面很香。
實際上,這種情況在目前的陝西農村依然很常見,可以說是一個優良傳統。據老人講,石枕頭比較涼,有助於人快速進入深度睡眠,還能對頭部起到按摩作用。
十、秦腔不唱吼起來“秦腔不唱吼起來”是說,聽秦腔時,感覺不是唱出來的而是吼出來的。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既跟陝西關中方言有關,也跟秦腔本身的藝術特色有關。
陝西方言發音較重,聽起來洪亮高亢,不論是陝西民歌還是陝西地方戲曲,用陝西關中方言唱出來,都有一種豪邁粗獷的聽覺感受。
秦腔的大多數題材表現的是鬥爭精神和英雄氣概,唱詞悲憤蒼涼,富有氣勢,又加上秦腔是用牛皮鼓、二胡、鑔、鑼這些樂器伴奏,更增加了大氣磅礴的藝術張力,跟柔美婉轉的江南小曲截然不同,整體聽起來,如同搖滾一樣聲嘶力竭的吶喊。
目前,秦腔依然在西北地區很流行,是老年人最好的精神大餐。
-
3 # 西安晚報
“二怪”合一的鍋盔夾辣子
天剛矇矇亮,一股沁人心脾的油麵幽香將我從夢鄉里拽醒。我知道,勤勞的母親又在為我準備最傾心的早餐——鍋盔夾辣子。在親情與美味的敦促下,我頓時慵懶全無,以抖擻的精神,迎接新的黎明。
鍋盔者,關中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地方傳統風味麵食小吃也。形鍋蓋狀,徑約二尺,厚二寸餘,聲名遠揚的“陝西八大怪”之“烙饃像鍋蓋”即指此君。鍋盔素以幹、酥、白、香為主要特點:乾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製作時取麥面精粉,融合酵面,淡鹼水和拌,輔以椒鹽、蔥花、花椒葉、芫荽末,淺鍋慢火烘烤。出鍋時外表焦黃香脆,內瓤暄軟醇美,香氣撲灑,令人垂涎。如此集色香味於一身之尤物,還具有易存便攜之優長,是秦人出行必備乾糧之首選。
關於鍋盔的來歷,傳說版本多矣。一說,可追溯到商周時代,文王伐紂時即以鍋盔為軍糧,乃至於在關中西府一帶至今還有一種以“文王”為品名的鍋盔;一說,源自春秋戰國時期,秦之所以以不可擋之勢橫掃六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作戰過程中每人肩搭兩塊鍋盔,無架鍋、生火、做飯之擾,往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據軍事要害,豈有不勝之理?還有一說,始自女皇武則天修建乾陵時期,由於工程浩大、勞工眾多、烹具奇缺,為解腹中飢餓,官兵們嘗試以頭盔為鍋,架文火烘麵餅,“發明”出一種皮脆瓤暄、耐飢易存的美食。為了紀念這種以盔為鍋的創舉,故命名“鍋盔”。紛紜傳說雖無定論,但從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鍋盔的悠久歷史,平添了濃厚的文化韻味。
再說辣子。“陝西八大怪”中有“辣子一道菜”之說,辣椒在陝西不僅是一味調料,還是一道深受大眾青睞的主菜。辣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較多抗氧化物質,具有降低膽固醇、暢通呼吸道、改善食慾、預防癌症及控制心臟病和冠狀動脈硬化等作用。為了豐富辣子單一的口感,聰明的廚師們在燒開的花生油中適量加入醬油、花椒、白糖、食鹽,涼透後輔以適量白酒、味精、生薑、大蒜、香油,同洗淨晾乾並切成輪狀的辣子一併密封月餘,如此,一道風味獨具的醃製辣子便大功告成了。值清晨轆轆空腹時刻,將熱氣騰騰的鍋盔切成數牙,在暄軟的面瓤內夾入美味的醃製辣子,輕咬一口,細咀幾下,咽入喉中,真是入骨入髓之絕美享受!在關中,無論高階飯莊還是尋常餐館,均少不了鍋盔夾辣子這道地方風味小吃。不善食辣的外地遊客亦在“二怪”(即“陝西八大怪”之“烙饃像鍋蓋”、“辣子一道菜”)合一的誘惑下,競相品嚐,連聲呼爽。
○作者 趙剛
西安日報> 2018年04月21日 > 版次: <08> 品鑑
-
4 # 歷史寶藏
比較常見的說法是“陝西八大怪”。
但是由於關中之地歷史悠久,久遠傳承之事太多,因此現在儲存了很多讓今人看起來怪的文化。因此就在“陝西八大怪”之上加上各種怪了。
任何一種文化的傳承,都是很多因素綜合的結果,任何單純原因的分析都是不太靠譜的。但是為了簡便起見,就將一些個人對這些怪事的看法略為分解。
十大怪分別如下:第一,板凳不坐蹲起來有板凳不坐蹲起來,說明有一種蹲的歷史與文化,為什麼習慣了蹲,因為凳子少,為什麼凳子少,因為關中歷史開發時間久,木材短缺,長的跟不上砍的。
第二,房子半邊蓋房子半邊蓋能省掉大梁大柱等很多木材。這也是關中的環境決定的。
第三,姑娘不對外關中自古王氣之地,天府之國,只聽說河南災荒往陝西跑的,沒聽說陝西往河南跑,還是因為關中自然條件優越,沃野千里,民風淳樸,所以,姑娘不想跑到外地是正常的。
試想,西北乾旱,嫁過去只能放羊。南有天下大阻的秦嶺,嫁過去回個孃家要哭了。往東嫁到河南,同是種地,河南人更多,競爭更激烈。這一對比,還都不如關中!所以為什麼要出去?
第四,帕帕頭上戴西安城在古代人口聚集,水多鹹鹵,為了省水,男的多剃光頭,剃了光頭,就需要戴個什麼東西吧,因此有帕帕頭上戴,拿出個隨身的小毛巾放頭上,還能擦個汗,多方便。
當然,女的也會帶。關中,特別是陝北,黃土遍地啊,風一吹,烏煙瘴氣的,戴個帕帕可以防灰塵。
第五,麵條像褲帶關中的麵食,天下無雙。因為吃麵吃了幾千年了,總有辦法做出好吃的面。褲帶面,豪爽,噗嚕噗嚕一大碗,爽快。就是關中楞娃的最愛。
第六,辣子一道菜不管是油潑辣子,還是鍋盔辣子,辣在關中是一種普世的味道。因為缺少多種多樣的蔬菜,辣就成為一種可以方便長久儲存,可以和油各種結合成香辣,可以刺激食慾的美味。
第七,鍋盔像鍋蓋鍋盔是麵食中的將軍,厚重、大氣、耐儲存運輸、頂飽。這也是陝西面食文化與陝西人豪爽性格的完美結合。
第八,秦腔不唱吼起來吼,源於廣闊的原野和厚重的土地,在江南水鄉,只能是吳呶軟語。特別是陝北,唱歌是信天游,而在關中,唱戲是粗狂的秦腔。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悲壯。八百里秦川,涇渭分明——厚重。這都是秦腔誕生的土壤。
第九,碗盆分不開吃麵,就要用大碗!特別是褲帶面這樣的寬面。面是一種粗狂的美食,湯、菜、主食、調料、全部在裡面了!就是要用大海碗,咥一大碗,才得勁。吃飽了,幹活有勁,吃飽了,心情大爽。
第十,泡饃用手掰在西安回民街的老米家泡饃館,邊說笑邊掰泡饃,已經成為一道風景。這也是關中幾千年留下來的飲食文化,一份泡饃能掰一上午,也聊了一上午的家常,這種慢節奏的生活,就屬於不久前的關中。
-
5 # 有書博物館
陝西省大致分三個區域:陝南、關中和陝北。
三個區域的風土人情是截然不同的:陝北人生活習慣像甘肅、內蒙,陝南人則和四川人有許多相似之處,關中兩頭不挨,形成許多獨特風俗,被人稱為“關中十大怪”。
外地人把“十大怪”編成口訣形象地加以傳誦,更突出了其“怪”處。
口訣是這樣的:麵條似褲帶,鍋盔像鍋蓋,有了辣子不用菜,碗盆分不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不枕枕頭枕磚塊,姑娘不嫁外。唱戲吼起來,凳子不坐腳下踩。
“十大怪”包含了生活中的吃穿坐臥、行走用度、婚嫁習慣、戲曲特點,有的流傳至今,有的漸漸消失。
現在,有書君具體說說這“十大怪”是什麼,怪在哪裡。
一、至今流傳的 1、麵條似褲帶——體積驚人的手擀麵北方人好麵食,通常都是手擀麵的行家裡手,擀出的面講究面大皮薄,寬窄適中。
而關中的手擀麵,長約一米,相當於普通麵條的兩倍。寬如拇指,看著驚人。厚度可如硬幣,也可如蟬翼,隨意自如。
煮好後配荷包蛋、油潑辣子、香菜,入口時滿嘴滑糯,嚼起來筋道有味,如把春夏秋冬所有的美意都攬進了胸懷。
2、鍋盔像鍋蓋——面積嚇人的烙餅
鍋盔是烙餅的一種,得名於古代兵士用頭盔當鍋烙餅的歷史。鍋盔發展到現在,更加名副其實,其狀如鍋蓋,面積大如磨盤。 當然其味道焦酥脆香,因而流傳千年。
3、 唱戲吼起來——秦腔藝術特點電影《紅髙粱》主題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是由張藝謀和趙季平兩位長期生活在關中的藝術家分別作詞、作曲的,帶有明顯的秦腔特點。
我們從歌曲中即可體會到秦腔的音域之寬廣、曲調之高亢、感情之粗獷、情緒之激昂,什麼都不必修飾,直抒胸臆,給人酣暢淋漓的感覺,每一聲每一調背後都映襯著關中人直爽、豪放、樸實、厚重的形象。
二、逐漸減少的4、有了辣子不用菜——辣椒吃法簡單
關中人把辣椒當鹹菜吃。其做法是,把油加熱,潑到製成粉末的辣椒上,封存罐中。
在飢餓時,隨時可配鍋盔或饅頭吃,不用再做其它菜。
在舊時,這種方法可省下不少種菜的田,用來多種一些糧食,非常實惠。
5、碗盆分不開——飯碗大如盆
關中人把飯碗叫“老碗”,有“海碗”之意,形容其容量大,大到像和麵盆,一張桌子擺不下三個碗,所以又有“碗大桌子擺不開”的說法。
從街上的“陝西第一碗”泡饃店中,還可以看出老碗的痕跡。
老關中人因勤勞能幹而食量大,所以用老碗一次裝夠所有的飯菜,直接端出去和鄉親們聚在一起談天嘮嗑,開“老碗會”,鄰里和諧,其樂融融。
6、帕帕頭上戴——頭頂手帕的人
男人頭戴白羊肚毛巾,像羊角一樣在頭前打結,女人頂一方藍底白花手帕,結打在腦後,這是深入人心的關中人典型裝扮。
頭頂手帕,是在勞動過程中演變而來的。 關中日照強,風沙也大,農民朋友在勞作時可以用頭巾防曬、防塵,還可以隨時拿下來擦汗,一舉多得。
隨著城市規模擴大,現代關中人早已融入時尚的洪流,頭上戴帕帕的人越來越少。
7、房子半邊蓋——奇特的房屋結構
中國北方的大多數民居房頂都是“人”字結構的,中間有橫向大梁,兩側是縱向椽子,共同起支撐作用。
而關中有許多從側面看是“人”字的一半形狀的房屋,後牆高,前牆低,只有椽子沒有大梁,且多為土木建築。
這種結構的房屋可以省下大塊木料,並能保證下雨時“肥水不流外人田”,流入自家院子。
現在關中人大都被封進鋼筋混凝土的“籠子”裡,失去了本地區的特有建築符號。
三、已隨時代消失而去的“怪現象”8、不枕枕頭枕磚塊
關中人性格豪爽,天熱時鋪席子睡戶外,直接找塊平整的石頭或磚塊枕在頭下,還樂觀地美其名曰“金不換”。
9、姑娘不嫁外
老關中人不輕易外出,有“老不出關、少不下川”的傳統,所以姑娘們的生活圈子窄,流行在附近村落通婚。
10、凳子不坐腳下踩
關中人不坐凳子,有長時間蹲著的習慣,一蹲就是兩三個小時。
這個習慣是在關中人愛扎堆吃飯開“老碗會”時養成的,現在已不多見,只能從影視劇中搜尋記憶的碎片。
“關中十大怪”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許多變化,流傳下來的,必定成為精粹承載起傳承標記的責任。
消失了的,是被現代化的發展淘汰掉的,有些確實因不合理無法延續,如“姑娘不嫁外”,如“枕磚塊”。
但有些風物反映出一方的風土人情,如“房蓋半邊”,如“頭戴手帕”,它們的消失是十分可惜而無奈的。
-
6 # 人間處處有美景
多怪不重要,重要滴是這些怪在老家農村見怪不怪,褲帶面是百姓一日三餐的家常便飯,鍋盔是饃的主要形式,過去都是土屁三間廂房,我姑父去哪裡都是蹲著吃飯
回覆列表
“關中十大怪”
是指陝西中部的關中地區(西安、咸陽、寶雞、渭南、銅川等市)出現的十種奇特民俗習慣。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生活方式。外地人對此很好奇,經過彙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
第一怪
第二怪
第三怪
第四怪
第五怪
第六怪
第七怪
第八怪
第九怪
第十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