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信敏498

    原詩不曾見過。如果這是最後一句,那可以肯定這不是詩。因為藏頭詩常為五言或是七言,不可能有這樣的句子!

    此外,古文對重病患者,或者處於死亡邊緣的人,常有“壽數盡矣”,“壽數將盡”的感嘆。但“人數盡矣”文理不通!

    至於“天地合矣!”更為奇文。地是地球,天是外圍的浩瀚宇宙,如何合?!

    所以,無論是做舊體詩,或是以文言行文都得有較深的古文文學功底。否則就會像歌劇《劉三姐》中的那幾位搖著扇子的秀才,滿口之乎也者,實則裝腔作勢,引人發笑而已!

  • 2 # 小李阿中

    經查,李淳風,唐代道士。他在詩中散佈迷信謠言(酉戌之年,世界末日),企圖製造社會恐慌。他的迷信謠言早已被歷史打破了。

  • 3 # 為人排憂解難

    對於地球的毀滅,人類的終結,古今中外的預言家,科學家都有著不同的預測。

    科學家們的兩個判斷,一,將來人口的爆炸,能源的耗盡,人類將走向滅亡。二,星球的碰撞,地球的爆炸,人類將不復存。

    中國古代預言家李淳風,也預言人類會走向終結。預料在酉戍之年,這個太渺茫沒有邊際了。

    鐵AVANCIER人的鐵冠數,把人類的進化與發展分為上中下三元,每元又分上中下各一萬五千年,現在正處在中中元時代,距“人數盡,天地合”還很遙遠,不管是真是假,走著瞧吧!

  • 4 # 平安是福152552271

    《藏頭詩》作者李淳風創作,是雜詩的一種,詩中語言從唐朝開始。

    唐太宗貞觀七年,公元(3169年)左右,當時天下荒亂,人民飢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李淳風面對唐太宗寫下了這句《藏頭詩》,來暗示在酉戌年年的時候,人類將會滅亡,恐怖大王從天而降,人類將以另一種形態生存下去,這是歷史封建社會的一種思想手段。

  • 5 # 好先生看社會

    意思是:李淳風說:“此後一會安定一會禍亂,安定和禍亂相互銜接”。

    原文:

    李淳風曰:“此後一治一亂,治亂兩兩相至”

    出處:出自唐代李淳風的《藏頭詩》。

    原文節選:

    淳風曰:“此後二百一十年間,雖治亂相循,然不至於大亂。

    過此以往,海內又有海,天上更有天,人馬東南走,有也常在側,貓兒不輕身。見之者曰:有耳?視之者曰:無形。而天下大亂者,六十餘年。”

    太宗曰:“此後又如何?”淳風曰:“此後一治一亂。”淳風曰:“治亂兩兩相至。”

    白話譯文:

    李淳風說:“此後的兩百一十年中,雖然,安定和禍亂相互交叉來到,但是天下還不至於大亂。過了這段時間以後,海里面又有還,天上還有天,人都往別的地方遷徙,有的哪怕在邊上也並不親近。看到的人說:有嗎?目睹的人:沒有啊。因此天下大亂了六十多年。”

    唐太宗說:“後來又怎麼樣呢?”

    李淳風說:“此後一會安定一會禍亂,安定和禍亂相互銜接”。

    李淳風(602-670年),道士,道號黃冠子,岐州雍縣人。唐代天文學家、數學家、易學家,精通天文、歷算、陰陽、道家之說,是《推背圖》的作者之一。

    隋仁壽二年(壬戌年)(602年),李淳風生於岐州雍,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曆法、數學等。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淳風經推薦成為秦王李世民的記室參軍。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李淳風上書,對道士員外散騎郎傅仁均所著的《藏頭詩》提出18條意見,太宗採納7條意見,授於李淳風將仕郎,入太史局供職,鞠躬盡瘁40年。

    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他的名著《乙巳佔》,是世界氣象史上最早的專著。李淳風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圖》以其預言的準確而著稱於世。

    咸亨元年(670年),李淳風卒,唐高宗李治又頒“追復昭”,追復李淳風為“太史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語言是不是隻能使用資料型別的關鍵字來定義變數?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