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迂娛與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稱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之後胡亥繼位,稱為秦二世。公元前207年,趙高指使心腹閻樂逼迫胡亥自殺於望夷宮,隨後子嬰繼位。因此,按理說子嬰應該是“秦三世”才對,但為何公認秦朝二世而亡。

    其實,這一說法沒錯,史書明確記載了前因後果!

    史書對子嬰記載非常少,最早記載子嬰的是《史記·蒙恬列傳》。當時,在趙高唆使之下,胡亥準備處死蒙恬蒙毅兄弟,子嬰認為不妥,就勸誡胡亥,但胡亥還是逼殺了蒙恬兄弟。

    不久,胡亥又在趙高的蠱惑下,對兄弟姐妹舉起了屠刀,將秦始皇子女殺的只剩他一個。有趣的是,子嬰反倒逃過一劫。按說,子嬰勸誡胡亥不殺蒙恬,這會讓趙高嫉恨,但不知什麼原因,最終子嬰沒有死在這一場風暴中。

    公元前207年,天下風雲激盪,項羽、劉邦已成氣候,正在策劃攻打關中,完全掌握朝堂的趙高,指使心腹閻樂逼殺了胡亥。

    眾所周知,趙高想鳩佔鵲巢,但逼殺了胡亥之後,立馬就登基,這樣做名聲會很臭、反對聲音也會很大,所以趙高準備扶持一個傀儡,過一陣子再玩禪讓的把戲,或再找理由殺死子嬰,讓趙高能“名正言順”的登基。

    子嬰為人低調,極有謀算,這一點在誅殺趙高時,完全可以看出。或許,因為子嬰表現出低調無能,看起來人畜無害,迷惑了趙高,所以趙高就迎立了“軟柿子”子嬰。

    逼殺胡亥之後,趙高召開大秦全體在京高層會議時,說了一段話,明確回答了本文的問題:

    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便。

    然而,讓趙高始料未及的是,子嬰卻是老謀深算,把趙高玩弄於股掌之間。

    話說趙高決定立子嬰為秦王之後,就讓子嬰回去齋戒,然後去宗廟參拜祖先,接受傳國璽。

    子嬰卻認為,趙高準備在宗廟動手殺他,所以要想辦法立即除掉趙高,否則“吾命休矣”,《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

    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詳以義立我。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

    果然,趙高最後親自上門責問子嬰,藉此機會,子嬰下屬韓談一劍封喉,殺死了趙高,誅滅趙高三族,在咸陽城內示眾。當然,子嬰只做了46天的秦王,隨後向劉邦投降,後來被項羽殺死。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遷認為子嬰是公子扶蘇之子,按15歲一代來推算,秦始皇50歲去世,公子扶蘇大約35歲,子嬰大約20歲,子嬰之子大約才5歲,又如何“子嬰與其子二人謀”?因此,有學者研究之後認為,子嬰可能是秦始皇親侄子,弟弟成蟜的兒子。從子嬰處事經歷、謀算手腕來看,這一種可能性非常大。

    可惜的是,子嬰繼位時間太短,大廈已經傾覆,子嬰也難以力挽狂瀾,哪怕想保住諸侯王的身份,都做不到。

  • 2 # 國史春秋

    子嬰是亡國之君,並非亡國之人。怎麼解釋呢?就是說秦國確實在他手裡滅亡的,但根源並不在他,而在秦二世胡亥。如同治病尋根是一個道理。比如,對於明朝的滅亡,史學界大致認同一個“明之亡,實亡於萬曆”的觀點。儘管萬曆之後還有天啟與崇禎兩位皇帝在位共二十餘年,但是二位皇帝只能算是為明朝續命,根本無法阻止明朝走向滅亡腳步。所以,明朝的滅亡是萬曆怠政引發的一系列負面痺症,到崇禎時期,明朝已經病入膏肓,因此崇禎皇帝並不承認自己是亡國之君。

    反觀秦國的滅亡更不能算在子嬰的頭上。原因如下:

    一、子嬰沒有繼承皇位,而是趙高立的“傀儡王”,嚴格意義上講他都沒有資格稱“秦三世”。

    二、子嬰在位只有46天,而從他登上王位起,秦國實際已經滅亡了。因為一方面劉邦率軍已經在趕往咸陽的路上,另一方面秦軍僅存的主力王離、章邯已經被項羽消滅。同時,項羽也在揮師咸陽的路上。

    三、咸陽沒有守城軍隊,形同空城一座,子嬰只能坐以待斃。所以綜上所述,子嬰連為秦國續命都算不上,因為他繼位時秦國已經名存實亡了。

    秦國的滅亡為什麼要算在二世胡亥頭上呢?原因也很簡單。

    一、得位不正,自毀長城。秦始皇心目中的接班人是公子扶蘇,而胡亥卻與趙高、李斯沆瀣一氣、篡改遺詔,違心上位。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出於心虛,胡亥倒行逆施、自毀長城,不僅將大將蒙恬處死,而且將兄弟姐妹們屠戮殆盡,致使自己完全成為孤家寡人。

    二、忠奸不分,昏聵無能。趙高為排除異己,掌控胡亥而大肆陷害忠良,胡亥不僅不辨事非,而且縱容趙高指鹿為馬、胡作非為。致使朝廷烏煙瘴氣,大臣人人自危,苟且偷生,無所作為。當農民起義翻天覆地、席捲而來時,胡亥還天真的認為是小股流民作亂。

    三、窮奢極欲,推行暴政。胡亥繼位後唯一的“建樹”就是大興土木,橫徵暴斂,為滿足自己的享受無休無止地給百姓增加負擔。而當老百姓沒有活路時只能舉旗造反,“天下苦秦久矣”就是真實寫照。

  • 3 # 孟德休走QAQ

    這要從子嬰繼位的身份來看。當時的秦帝國各地已經揭竿而起,沛公這時已經快領兵攻破秦軍進入武關,趙高當時有想做皇帝夢的野心,便派人進入宮殿殺了二世,在擁立子嬰時,趙高覺得如今六國自己又重新擁立了國王,秦所控制的地區更小,不能要沿用帝名,所以三世是以秦王的身份繼位的,所以這樣來看秦帝國確實是從二世滅亡的,因為只有嬴政、胡亥是以皇帝身份繼位的。

    再說“二世而亡”的由來。根據《史記》的記載:燕人盧生為秦始皇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藥,在返回時帶來了他所抄錄的一本圖讖書記,書上說:“滅亡秦的是胡”。秦始皇看後,以為是北方胡人將來會作亂,便讓將軍蒙恬出動三十萬軍隊向北進擊胡人,並攻取了河南地區。而後來胡亥被殺,沛公、項羽攻破咸陽後,世人才明白原來此“胡”指的是胡亥,也就一直有了秦二世而亡的由來。

    以上回答觀點參考自《史記》,純屬本人拙見,請大家批評指正。

  • 4 # 每天都說說歷史

    親,秦朝是在子嬰手裡滅亡的,之所以,大眾說法是秦二世而亡,是有這種原因

    1.秦朝是被秦二世胡亥葬送的,胡亥被趙高篡位扶持上臺,殺死了扶蘇和蒙恬和眾多秦朝的有生力量

    ,殘暴不仁

    2.子嬰從當上皇帝到受降於劉邦,時間太短,所以很多人沒有記住他

    3.子嬰也是一位很悲催的皇帝,能滅掉趙高,說明他不是一個沒有能力的皇帝,但當時秦國已無兵可用,秦朝的滅亡或與子嬰沒有多大的關係

  • 5 # 旅行者說文史

    秦朝明明傳到三世子嬰手裡,為什麼說是二世而亡?

    1、子嬰被趙高擁護為皇帝后,自降為秦王,嚴格來說,他就不是天下的唯一的皇帝了。

    2、子嬰被趙高擁護為皇帝后,並沒有舉行皇帝登基儀式。

    子嬰是趙高殺死秦二世立的傀儡君主。當秦二世被殺的訊息傳到趙高那裡,趙高欣喜若狂,興奮的他立即跑到了秦二世的宮殿裡。他連看一眼自己曾經侍奉君主的時間都沒有,便立即在他的身上搜索起傳國玉璽。

    趙高找到傳國玉璽後,立即走到了廟堂之上,召集眾大臣,企圖宣佈登基為帝。然而,事實卻讓趙高大失所望,所有人對趙高的所作所為無不憤怒,大家都用無聲的迴應來抗議。趙高看大家都不擁護他,只好臨時改變了主意,就找來了子嬰。

    關於子嬰的身份,歷史上一直爭論不休,就連司馬遷自己也沒有搞明白。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中說子嬰是秦二世的侄子;而到了《李斯列傳》中又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除了這兩種說法外,史學界普遍還有第三種說法,那就是子嬰是秦始皇長子,扶蘇的兒子,這也是迄今為止採用最多的說法。

    子嬰繼位後,他知道秦國的國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因此就自行取消了帝號,自稱秦王。當子嬰自稱秦王的那一刻,也表示大一統的國家已經滅亡了。子嬰雖然是一個傀儡,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思維,他知道趙高是一個奸詐無比的卑鄙小人,既然大秦帝國在自己手中復國無望,也不能放過趙高這個禍國佞臣。於是,子嬰便與自己的貼身宦官商定了誅殺趙高的計劃。

    子嬰雖然被趙高擁護為秦王,但是並沒有舉行登基儀式,所以,趙高就希望子嬰在登基前先戒齋五天。可是五天過去了,趙高來接子嬰的時候,子嬰卻稱病不去。趙高無奈,只好自己親自前去請子嬰。待趙高一到,子嬰的貼身宦官韓談立即將趙高砍死在地。到此,這一個為了自己的私慾,將大秦帝國拉入深淵的政客最終也沒能當上皇帝。趙高死後,子嬰隨之召叢集臣進宮,歷數趙高的罪行,將其三族誅滅。

    雖然子嬰無力再挽回秦國被滅亡的命運,但是,就因為他誅殺趙高這一件事,被司馬遷、班固等史學家所稱頌。

  • 6 # 歪果觀世界

    對於秦朝是“二世而亡”的說法,很多人都曾經聽說過,這種說法雖然最流行,可是也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因為秦朝雖然是趙高胡亥導致的滅亡,可最後一任亡國之君畢竟不是胡亥,而是子嬰。那麼,為什麼人們會自動忽略掉子嬰,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胡亥才是最後一任?而稱呼子嬰的時候,為什麼很多人叫“秦王”而不是“秦三世”,不把他算作一個皇帝呢?

    秦怎麼敗在胡亥手上?

    胡亥能夠即位完全是因為趙高為了自己的野心,專權於秦而一手策劃。因為不要說與扶蘇相比,就算是在別的公子中,胡亥也是出了名的萬跨子弟,不學無術,既無學識,也無遠見,毫無帝王之子的風度,這也是為什麼趙高選擇他的原因。

    且說,有一次,秦始皇設宴招待群臣,皇子們也參加,胡亥不願意與大臣們規矩的在父親面前喝酒,就早早借故退席。按照當時的規矩,大臣的鞋子應該整齊的脫放在大殿門口,而胡亥卻把大臣的鞋子當成玩具,踢的橫七豎八,如孩童一般,滑稽可笑。到後來他當了皇帝,也是這樣任性態度,只會胡來。

    因為胡亥的糊塗無知,加上趙高的教唆,使胡亥在邪路上越走越遠,趙高文武雙全,善於騎射,精通法律,不僅深得秦始皇信任,且始皇讓他教胡亥書法,法律和斷案,加上趙高善於蠱惑人心,不久,就將胡亥牢牢控制住了。

    而在後來,始皇第五次出巡,胡亥硬要相隨,怎料,始皇沒於中途,趙高和李斯就偽造詔書,立胡亥為帝,並賜死扶蘇和蒙恬。

    再後來,在趙高的教唆下,胡亥大開殺戒 ,蒙恬兄弟,諸位皇子,不聽話的文武大臣都慘遭殺戮,有些大臣,例如右丞相馮去病和將軍馮劫對秦二世絕望,為免受侮辱,選擇自盡。

    為滿足自己花天酒地,胡亥放縱無度,繁重的勞役激起民憤,農民的賦稅日益加重,最終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隨之而來的是各處的起義,被滅亡的六國後裔也打出六國旗號反秦,各地稱王割據者不計其數。其中,陳勝的屬將,周文領兵十萬直奔函谷關而來,秦的末日,到了。

    嬰是誰?為何歷史要袒護他?

    秦王子嬰,姓嬴,名子嬰。秦朝最後一個統治者,初稱皇帝,後來改稱“秦王”,史稱“秦王子嬰”,但後世亦有人稱之為“秦三世”。

    秦二世胡亥被弒後,趙高迎立始皇帝嫡長孫子嬰即皇帝位,即位五天後,趙高企圖招引起義軍到咸陽並承諾殺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嬰知道後先下手把他殺死,並誅殺趙高全家。四十餘日後,劉邦首先進入關中,到達灞上後勸子嬰投降,子嬰自知秦氣數已盡,不願讓更多人枉送性命,就同意投降。秦朝在子嬰投降的一刻正式結束。

    子嬰是個賢明的人,有人稱,子嬰的遭遇、才幹及影響力並非任何屬秦二世同輩或後輩者所能企及。當初秦二世胡亥即位,寵信趙高,準備加害蒙恬時,子嬰曾極力勸阻二世,說誅殺忠臣而舉用沒有德行的人,是使朝廷內群臣互不信任,而使在外的將士們意志喪失,但秦二世不聽從他的諫言,還是殺掉了蒙恬。

    後來項羽入咸陽城後,立刻殺死子嬰,並進行了大屠殺及縱火,子嬰之死,並不大快人心,反而讓百姓及後世覺得可憐,所以關於子嬰,後世持有同情態度。

    客觀上,為什麼說秦二世而亡?

    1.時間上,“秦三世”子嬰在位僅46天,在位太短。

    2.子嬰稱“秦王”而不是“三世皇帝”,因為當時秦朝的勢力大為減弱,已經不能算是統一的王朝了,所以子嬰稱“秦王”,對自己的定位是諸侯國秦國,而不是統一天下的“秦朝”。

    3.且秦在二世的時候,劉邦就攻入咸陽了,一個國家的首都被攻佔就相當於滅國。

    所以說秦朝是二世而亡,只有兩個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算10萬~15萬之間都有什麼好的汽車?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