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尚文史
-
2 # 史研
在曹操心目中,只有最強大的人才能夠擁有最好的地位,這在三國之中就是生存法則和曹操,雖然把自己分析的非常的神聖,可是終究也改不了這個習慣,他對於許褚的喜愛是非常喜歡的,雖然許褚總是喜歡惹他生氣,但是他的忠誠使曹操更加的看重。
而徐晃的話,不僅武功沒有許褚那麼厲害,而且對於忠誠的話曹操也看不起他,因為因為他和關羽的關係特別的好,兩個人是生死之交,又是同鄉好友,曹操得不到關羽,反而是讓關羽吃盡了苦頭。許褚的話是一個死心眼,一生只對曹操這一個人忠誠,從這2點比較,曹操都會原諒他的。
在曹操的心目之中,徐晃的武功也是非常高強的,雖然最後和關羽鬧成了死對頭,對自己也忠心耿耿,但是沒有許褚那麼忠心耿耿。徐晃這個人武功並不怎麼高強,他是跟在了關羽身邊,經過關羽的指導得到了幾招強大的招式,所以在三國中也算是有能力的。當初徐晃見到關羽的時候,關羽已經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而且被曹操引了出來,被圍困在一個小山頭之中,而劉備的妻子已經被曹操給捉住了,曹操是看到關羽在這裡,所以對於他們沒有怎麼侵犯。
曹操是非常喜歡關羽的,因為他的武功實在是太高強了,在當初曹操一無所有的時候見到這麼厲害的將軍,曹操非常想要得到他,可是始終沒有得到現在有這麼良好的機會。本來曹操是想要殺掉他,因為關羽實在是太重義氣了,可是又捨不得,因為這又是一個優點,曹操在心裡非常的矛盾。
而徐晃在這裡他經過了深思熟慮勸告了曹操,他有辦法可以讓關羽留在自己身邊,曹操當時就非常高興,於是按照徐晃的指示就弄了很多約定,最後關羽是答應了,曹操終於得到了關羽,可是關羽心裡還是有劉備。
殺死顏良和文丑之後,關羽終於逃了,他報答了曹操的恩情,可是曹操內心非常的痛苦,自己最喜歡的將軍最後還是走了,在他心裡留下了一個非常難以彌補的傷痛,而這個傷痛的話也有徐晃的一部分責任。
在曹操手底下,徐晃雖然武功非常高強,但是難以和許褚相比。
許褚是什麼人呢?他本來是相近的一個小老百姓,但是從小就力氣非常大,能夠拉住幾頭牛,當時在他們家鄉的時候,家裡經常會鬧很多土匪來打劫寨子。而許褚就表演了自己的力氣,震撼住了那些土匪,最後把牛歸還了,這個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大家非常高興,所以很多人都來宣揚許褚,而曹操當時就是想要有很多有能力的人。
曹操就擁有了這個人才,而許褚的話在戰場上表現非常不錯,可是在遇到馬超之前並沒有什麼厲害的表現,因為當時還有點位,可是典韋死了,許褚在和馬超爭奪的一戰之中就成名了,就是因為馬超這個人給了他一定的名聲。
當時的曹操要討伐西北地區,想要使這個地方安定下來,雖然在赤壁之戰已經輸了,但是曹操還是具有一定實力的。在西北地區有三支部隊,其中最厲害的就是馬超這一個部隊,馬超始終是未能投降,曹操殺掉了他全家人,這個讓馬超非常的痛恨,已經是下定決心要和曹操死戰了。
而當時的馬超面對曹操的幾十萬大軍依然是神采飛揚,他在當地居民之中可謂是神人,就連羌族都對他讚賞有加。當曹操一個人上前和馬超對峙的時候,馬超接到這麼良好機會就決定要殺掉曹操,可是看到曹操身後還有一個大黑粗,眼睛是非常鼓的,長得就像一條惡鬼一樣,當時馬超是非常震驚的,於是就問這個惡鬼到底是誰,是不是虎侯,而這個人就是說我就是許褚。
當時馬超本來是想要殺掉曹操的,但是接到許住在這裡也沒有辦法,知道他武功非常高強,許諸在曹操之前並不算是特別有名的,但是因為馬超這麼一說,給馬超都感到害怕,所以在曹操手下有了名聲。很多人就這樣開始叫許褚為虎侯。
馬超本來是害怕的,但是在戰場上怎麼能夠害怕呢,於是就和許褚打了起來,結果水柱和馬超打的是天昏地暗,日月失色,簡直是將所有的武功都用盡了,但是最後還是打了個平手,曹操見到了非常的高興,他本來是說自己可能會死於馬超之手,沒有葬身之地,結果徐柱能夠和他交手,證明還是有希望的,最後在許諸的支援下,曹操振作了起來,用著自己聰明的頭腦,最終是打敗了馬超。
許褚的武功絕對是比徐晃厲害的。你們知道許褚還有什麼外號嗎?
-
3 # 紅黑聖西羅
銅雀臺建成後,曹操舉行了射箭比賽,垂楊上掛了一件錦袍,在百步之外設一箭垛,誰射中箭垛的紅心,就可得錦袍,射不中就罰白水一杯。
最後是徐晃射斷樹枝,得了錦袍,沒想到許褚強行搶奪,於是兩個人打了起來,把錦袍扯爛了,曹操勸停兩人後各賞蜀錦一匹。
從結果來看,許褚明顯是不守規矩,無理在先,但最後曹操處理的結果是不做任何處罰,每人還有賞。許褚是曹操的親衛隊,守衛左右的人,算是心腹之人,曹操不可能因為這種小事而懲罰他。
-
4 # 初心如舊
徐晃獲得了錦袍,為啥許褚無理取鬧,曹操還包庇許褚?
提問說的背景是,建安十五年(210),也就是赤壁之戰兩年後,銅雀臺建成,這在當時是一座史無前例的巨大建築。僅臺基就高十丈,臺上建五層高樓,約二十七丈,就是總共約三十七丈高。按漢代一尺約23.75cm折算,竟然有88米,比現在三十層樓還高。
曹操非常高興,下令在臺上大會賓客,設宴慶賀。文人們都揮毫潑墨,寫詩作畫,最著名的,就是曹植的《銅雀臺賦》。順便說一句,《三國演義》中,羅先生在兩年前,這臺估計基礎都沒開挖時,就讓諸葛亮把《銅雀臺賦》拿出來,目的是把賦中“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彩虹,讀didong)”,改成“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激怒周瑜決心抗曹。熱鬧高興的時刻,除了文人們文章詩詞捧場,自然少不了眾武將武力表演。
曹操設定的是武將騎射,在百步之外擺一箭垛,在上面的垂楊柳枝上,掛一領西川錦袍,作為獎品。下令說,如射中箭垛紅心者,獎戰袍一領;若射偏脫靶,罰水一杯。參加比賽的武將,分為兩隊,曹氏宗族都穿紅,其餘將領全穿綠。第一個出場的,是曹氏宗族曹休,飛馬往來,賓士三次,一箭射中紅心❤,金鼓齊鳴,眾皆喝彩、讚譽不斷。第二位是文聘,拈弓縱馬,也射中紅心。第三位是曹洪,飛馬叫道 : “看吾與汝解箭”!一箭也射中紅心。第四位是張郃,飛馬翻身背射,這個玩了點新花樣,也射中紅心。第五位就是提問的徐晃,
這徐晃不按拳路,飛馬出場後,不是箭射箭垛紅心,卻一箭射斷掛著錦袍的柳枝,錦袍落地,徐晃搶上去抓起就跑,許褚一見大怒,徐晃本來出場就不按順序,張郃射畢後,本來應該是人家曹氏宗族射,徐晃搶在前面不說,還不射箭垛,別出心裁射斷柳枝,直接搶錦袍就跑,這還像將軍嗎?簡直就是無賴。
於是,許褚的直性子就發作了,既然徐晃違規亂來,咱老許也胡搞一把,難道還怕你徐晃不成?摧馬上前,來奪錦袍,徐晃抓緊錦袍,用弓敲打許褚,許褚一把按住弓,把徐晃抓住拖離鞍橋,兩個從馬上滾落,在地上放開狂抓亂打,戰袍撕得粉碎,打得鼻青臉腫,一個睜眉怒目,一個咬牙切齒,互露殺氣,各不相讓。
曹操見了兩位將軍這熊模樣,又氣又笑,和稀泥的解決辦法是 : 徐晃、許褚二位將軍,聽孤一言別打了,參加比賽的將軍,錦袍每人一領。並對眾將訓話說,只要諸位努力,錦袍有的是,孤豈吝惜?諸位看看,曹操根本沒庇護許褚,實際是庇護了徐晃。因為徐晃破壞規則在前,許褚本想主持正義,只是動作太魯莽、手段不太妥當。
說句公道話,上面諸將的射箭技術,只有張郃,算是技術高超,貼近實戰,翻身背射,難度大的多,與其他射姿有很大不同,徐晃雖射斷柳枝,最多隻能說準確度高,但別人射中紅心,同樣準確,而徐晃擅自射斷柳枝,抓搶錦袍,不僅破壞規則,還有失風度。(943)
-
5 # 湘水微波
題主的問題來自《三國演義》“曹操大宴銅雀臺,孔明三氣周公謹”中的章節。
早在曹操相繼消滅了袁紹、袁術後,有次夜宿鄴城,半夜時在外看見地面有金光閃動,讓人挖開得一銅雀。因有傳聞舜帝母親夢見玉雀入懷而生了舜,曹操認為是大吉之兆,大喜。當即命建一個十丈高臺名銅雀臺,將銅雀放置於上以示太平。並在銅雀臺左右各建一臺,名玉龍和金風,並用橋連線成整體。
在幾年的努力下銅雀臺搭成了。曹操大宴文武官員以示慶祝,並讓武官在銅雀臺下比試箭法。曹操讓人將一紅心箭靶放置百步之外,又命武將按曹姓(含夏侯姓)和外姓將領分兩列立兩旁,輪留騎馬射靶上紅心,射中者獎勵川西錦袍一件,未中者罰飲水一杯,並將錦袍懸掛在一楊柳樹的枝上。
結果曹休、文聘、曹洪、張郃、夏侯淵輪番精彩表現,盡射中靶上紅星。此時徐晃飛馬出來彎弓搭箭,卻不射那靶,只朝掛著錦袍的柳枝射去,柳枝射斷錦袍飄落下來,徐晃飛馬接住,大喊"謝丞相錦袍"!就直接將錦袍披在了身上。這時許禇大為不服,飛馬出來搶奪,兩人打成一團,錦袍被撕得粉碎。
那麼為何許褚無理取鬧要去搶,曹操又為何不責怪許褚呢?這裡面有幾個為人不知的原因。
一、許褚忠心護主,曹操揣著明白裝糊塗許褚為曹操的貼身保鏢,對曹操忠心不二。當曹操將曹氏宗族和其他姓將領分開輪流射靶,許褚就屬意曹氏將領獲勝,他認為這符合曹操的意思,偏偏錦袍被徐晃奪走。而且題目要求是射靶心,徐晃射柳枝算違規,即然你違規奪得,那我就可以搶,許褚就是抱著這種心態而去搶的。曹操當然瞭解許褚,知許褚是無理取鬧,但他不願指責許褚,更不願掃了他的一片忠心。
二、許褚本想露一手,但讓徐晃弄得沒機會了許褚作為曹操的第一勇將,箭法肯定也是非常了得的,誰知徐晃直接將錦袍取走,後面的人包括他都沒有表現的機會了,他那個氣不打一處來,蠻勁一上來,衝出去就搶。徐晃可不是軟柿子,你敢搶我就敢打,當場兩人從馬上打到馬下。
三、曹操有意製造了這種局面,錦袍他早預備了多件曹操對手下武將很瞭解,百步開外能射中靶心者遠不止一人,但他僅用一件錦袍來懸賞,就是要挑起他們的爭奪心。一件錦袍不算什麼,但那是一種榮耀,武將為榮譽而爭鬥正是他所希望的,尤其是在戰場上更要有這種精神,他高興還來不及呢,當然不會責怪許褚了。曹操的設計很成功,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曹操對他們進行安撫表彰,叫上銅雀臺來,每人賞一件錦袍。這都在他的預料當中,所以錦袍早就預備好了。
-
6 # 大飛熊騎士
首先不是曹操包庇了許褚的無理取鬧,而是許褚幫曹操圓了場子,又怎麼會責罰許褚呢?怎麼說呢?這就要說到許褚是怎麼“無理取鬧”的?
首先這是發生在曹操大建銅雀臺,讓武將們比試箭法的事。既然是比試,自然要有規則:
(曹操)乃使近侍將西川紅錦戰袍一領,掛於垂楊枝上,下設一箭垛,以百步為界。分武官為兩隊;曹氏宗族俱穿紅,其餘將士俱穿綠……操傳令曰:“有能射中箭垛紅心者,即以錦袍賜之;如射不中,罰水一杯。”《第五十六回》於是,曹營中的將領出場和表現如下:
曹休(宗室):第一個上場,往來賓士三次,扣上箭,一發射中紅心;
文聘(外將):不服宗族將領奪取錦袍,於是拈弓縱馬,也是一發中了紅心;
曹洪(宗室):要解曹休,文聘之鬥,也是一箭中了紅心;
張郃(外將):認為三人箭法普通,於是飛馬翻身,背射命中紅心;
夏侯淵(宗室):上場之前,已經有四箭齊齊的攢在紅心。夏侯淵縱馬到界口,也是扭身一箭,一發入魂,正中四箭當中;
徐晃(外將):破壞規則,一箭射中柳條,奪取了錦袍;
許褚(外將):上前搶奪徐晃錦袍,二人互鬥從馬上摔下,錦袍撕得粉碎;
以上就是參與這次比試的將領,開始是宗室一人,外將一人,似乎宗室和外將自然的分成陣營在比試,最後卻演變成兩個外將許褚和徐晃的互毆而收場,不覺得不正常,於理不合嗎?再看看規則之下,到底誰才是贏家,誰才是錦袍的真正擁有者?
要說規則下的贏家,毫無疑問是夏侯淵,因為在他之前,紅心上的箭已經有四枝,十分擁擠了,在這個情況下,夏侯淵能射在四箭當中,不可謂不精準。而且,正如夏侯淵對徐晃所說的:“汝更有何射法,可奪我袍?”確實已經射無可射了,徐晃才破壞你規則。但是,這樣能說明夏侯淵奪冠嗎?其實不行,因為張郃的背射法其實比夏侯淵的“扭身一箭”更加有難度,更何況夏侯淵是在“界口”射的這一箭,射擊距離顯然比前幾位要近得多,所以從射擊難度來說,夏侯淵是佔了便宜。所以,一旦夏侯淵得到錦袍,其他將領未必肯服氣。所以,徐晃就不服,出場破壞規則,攪了局。
因此,徐晃奪取了錦袍,場面就會更加尷尬,這本來就是一場無傷大雅的“遊戲”,沒有必要演變為宗室大將和外姓大將的對立,所以曹操在喝彩之餘,恐怕心裡是捏了一冷汗的。作為曹操的護衛大將,幾乎是最瞭解曹操的外姓大將許褚,此時出來找徐晃的麻煩,看似“無理取鬧”,其實是幫了曹操的忙,解了這場“鬧劇”的圍。最後,作為“彩頭”的錦袍被撕得粉碎,相當於這場比賽的落幕,而無果而終就是最好的結果。曹操賞賜了所有武將錦袍,又皆大歡喜。
有人可能會質疑,許褚不就是一個頭腦簡單的武將,怎麼會想那麼多?其實許褚在戰陣之外為曹操解圍,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官渡之戰後,許攸自持有功又是曹操發小,一口一個“阿瞞,阿瞞”的叫,還天天說沒他曹操就沒有今天,已經引起眾將不滿和曹操的忌憚。有一次,許褚和許攸有次產生了口角,許褚一刀劈了許攸,不但為曹操解了氣,還為曹操和許攸的矛盾回了護《第三十三回》。結果,許褚只是被曹操重罵了一番,不還是繼續擔任護衛大將,甚至對許褚的信任有過之而不及。所以,許褚不單單只是表面的猛將,而是和曹操配合默契的心腹,所以銅雀臺的“無理取鬧”,曹操不可能責罰許褚的。
回覆列表
建安十五年春銅雀臺造成,曹操大會文武於鄴郡,設宴慶賀。文武兩班皆侍於臺下。曹操傳令,先觀武官比試弓箭,於是命左右近侍將西川紅錦戰袍掛在垂楊枝上,下方設一箭垛,以百步為界。如果誰能射中紅心,就將錦袍作為賞賜。
臺下武官分為兩隊。曹氏宗親將領皆穿紅袍,外枝將士皆穿綠袍。
我們再看出場順序第一位、宗親將領曹休
曹休飛馬,往來賓士三遭,扣上箭,拽滿弓,弦響箭落,正箇中紅心。
第二位、外枝將領文聘
聘拈弓縱馬,一箭正中紅心。金鼓齊鳴。
第三位、宗親將領曹洪
拽滿雕弓,一箭也中紅心。眾皆喝采。視之,乃曹丞相從弟曹洪也。
第四位、外枝將領張郃
郃飛馬翻身,背射一箭,也中紅心。
第六位、宗親將領夏侯淵
淵驟馬到界口,扭頭回身,一箭射去,正在四箭當中。
第七位、外枝將領徐晃
拈弓搭箭,一箭迢望柳條射之,射斷柳條,錦袍墜下。徐晃飛取錦袍,披於身上,往來馳驟一遭,望臺上聲喏曰:“謝丞相之袍!”眾皆大驚。
銅雀臺比武的出場順序是,宗親將領與外枝將領交叉出場。由此可見,這是一場宗親與外枝之間的角逐,失敗的一方肯定會很沒面子。
最後由徐晃取得了錦袍。而一旁的許褚見狀表現不服,並上前跟徐晃廝打了起來,將錦袍扯得粉碎。
那麼?許褚為何無理取鬧要去搶?曹操為何又包庇他呢?外枝將領徐晃奪得錦袍,宗親將領都默不作聲,說明徐晃確實是技壓群雄。反而是同為外枝將領的許褚上前,跟徐晃扭打作一團。許褚的這一舉動,真的是因為他魯莽衝動的莽夫性格嗎?
事實上並非如此。許褚作為曹老闆的貼身保鏢,可以說他是最懂曹操的人。當年許攸在鄴城無理取鬧,曹老闆恨的咬牙切齒,但他為了顧全大局又不敢殺許攸。這時候許褚出現了,在未得到任何指示的情況下,直接一刀將許攸斬了。後來曹老闆同樣包庇了許褚。這便是許褚懂曹老闆的表現,他知道什麼時候為曹操解除煩惱,說明他是個粗中有細的人。
如果這次比武是紅袍贏了,許褚肯定不會強行干涉,因為這正是曹操所想的。可結果卻是綠袍中的徐晃贏了,宗親將領反而被壓了一頭。這種情況下,許褚的出手,反而緩和了曹老闆以及宗親將領的尷尬。
你看許褚出馬,他並不跟徐晃比箭,上去就是揍人。兩人並沒有深仇大恨,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平時相處的都挺融洽。這次許褚只因為一件錦袍,就跟老戰友翻了臉,而且還大打出手。這種情節顯然說不通。他肯定不是為了爭那袍子。
事實上!許褚是上去打個圓場,他把錦袍扯的粉碎,使大家都沒得爭了。既緩和了宗親將領們的尷尬,同時曹老闆也高興。
因此!曹操見狀,不但不責怪許褚。而且還盛讚了許褚、徐晃之勇,給所有人都贈送了一領錦袍,落得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同時,大家只會認為是許褚的一根筋攪了局,並不會懷疑到曹操的頭上。曹操的及時出現解圍,反而使眾將看到了他的大度,以及他愛才好士的性格特點,這也是曹操收穫人心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