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貼士人生
-
2 # Grups2012
1968年12月10日,早上9點30分左右,一輛運鈔車從日本信託銀行國分寺支行出發前往東京芝浦電氣的府中工廠,一名司機加上三名銀行員運送著約三億元的現金(實際是2億9430萬7500日元),這些錢是即將發給4523名工人的獎金,分裝在三個保險提箱中。運送中途,運鈔車中途被一名騎摩托車的男警察攔下,他表示:“你們銀行分行行長的家中被人放置了炸彈,剛才接獲通知這輛車可能也被動了手腳,需要檢查一下。”接著他檢查了車底,此時有大量濃煙冒出,“要爆炸了,快逃!”男警察大叫,銀行員們見狀匆忙下車逃難,接著,警察跳上駕駛座,開著運鈔車揚長而去。
留在現場的司機及銀行員們一開始以為警察是為了將裝有炸彈的運鈔車駛遠降低傷害,但當濃煙散去,他們發現,原來剛剛的濃煙都是煙霧彈造成的,而警察留在現場的摩托車也是假的警用車,這時才驚覺這是一起搶劫案件!接著警方動員了全國各地警力,盤查各個交通關口,卻沒找到犯人,只發現了被丟棄的運鈔車,研判犯人應該在這裡換車之後逃逸,而三億元與犯人的蹤跡從此消失,留下50年未解的謎團。
三億元事件爆發之後,許多人開始分析事件始末,如果前幾次的恐嚇信真的是犯人所為,那麼這一連串的縝密計畫真的可以算上完美的“劇場型犯罪”,先用恐嚇信造成人們警覺,也為搶劫運鈔車行動埋下有力理由,加上假扮警察身分增加可信度,最後再用假爆炸引起他人恐慌,操弄人們的心理狀態,宛如編劇般寫下一出完美的搶案。而警方一開始對破案是抱持勢在必得的心態,卻沒想到踢了大鐵板。犯人遺留了許多上百樣證物,包含假的警用摩托車、換乘用的轎車,還有安全帽、雨衣等貼身用品,原本以為這麼多證物就能逮到兇手,細查之下卻發現這些東西不是偷來的就是大量生產的商品,完全無法掌握有力的證據。
這也能看出犯人除了細心策想計劃之外,就連細節都考量到,他用雜誌文字剪貼成恐嚇信、事前安排放置換乘車輛的地點、瞄準人少的地方犯案等,如此天衣無縫的規劃,讓警方前前後後出動了17萬名警員調查,盤查了近11萬人,花費九億元調查卻仍找不到犯人,七年後因追訴期滿而宣告調查結束,這起三億元事件也留下了犯罪史上神奇的一頁,很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回顧整起事件,可以發現犯人非常會利用人心的弱點,這也是社會案件中常常出現的過程,對方一開始會創造出突發事件,讓當事人感到緊張或恐慌,進而失去判斷細節的能力,隨後,犯人會提出解決方式來安撫,人們這時候多半就會放鬆警覺,然後照著對方的指示一步一步行動。
比方說像常見的詐騙電話,對方會先告知你可能帳戶出了問題,平常沒遇過的狀況就讓人慌了手腳,然後就不疑有他的照著歹徒的方式匯款,但其實仔細想想,才會發現對方的指令或言詞存在許多破綻,因此萬一遇到突發事件,更應該保持冷靜思考解決方式,避免被有心人鑽了心理漏洞而得不償失。
回覆列表
少看電影,那都是虛構的。多看看真正的案件偵破紀實。中國的,美國的,看看有多少答案要案到現在還是懸案未決。
舉個例子 白銀連環殺人案,跨度達到二十多三十年。中間多少老警察退休了還念念不忘。前兩年如果不是國家提上議程,動用基因庫全面搜尋,這個案件還會依舊這樣懸下去。
那種只殺一個人的,地方偏遠的 時間久遠的,死的人不能引起關注的案件,不計其數,根本破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