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牛眼旁觀

    蔡倫,東漢時期的一名宦官,也就是現在白話所說的太監,他也是歷史上宦官中少有的正面人物之一,其餘還有兩人更是有名,一位是《史記》的作者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另一位就是明朝“七下西洋”的三寶太監鄭和。

    大多數人對於蔡倫的瞭解都是來自於上學時期的歷史課本,“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就是蔡倫發明的,有些人甚至現在還不知道蔡倫是為宦官,其實就是關於蔡倫到底是不是造紙術的發明者,也一直存在著爭議,很多人認為蔡倫只是造紙術的改良者,但無論如何,蔡倫對於造紙術方面的功績應該是毋庸置疑的。對於歷史上蔡倫是個怎樣的人?他的一生經歷些什麼?他的人生結局又是什麼?很多人並不清楚,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年幼聰慧 捲入爭鬥

    據記載蔡倫是在永平末年入宮做太監的,當時只有13歲。雖說蔡倫年齡不大,但是聰明伶俐,學東西很快,沒多久就掌握了在皇宮生存的技巧,深得總管宦官的喜愛,沒幾年就升為小黃門,小黃門屬於中層太監首領,位置可不低。過了不久,蔡倫又被提拔為黃門侍郎,主要負責宮裡宮外諸事的傳達及引導、安排人朝見皇帝等。這個職位很不錯,因為能經常接觸到王公大臣、後宮嬪妃,大小賞賜也是不斷,是個油水很足的工作,但是蔡倫也因為這個職位逐漸捲入了後宮的大小爭鬥。

    青年得寵 步步高昇

    作為一名皇宮裡的太監,捲入後宮爭鬥是無法避免的,還好蔡倫一開始就靠上一顆大樹,就是漢章帝的皇后竇氏竇皇后,但竇皇后為人陰險狠毒,蔡倫也替其辦了不少陰損之事,例如幫助竇皇后誣陷得寵的宋貴人,致使其被貶黜,宋貴人的兒子劉慶也被廢;威逼梁貴人,把梁貴人尚在襁褓的兒子搶過來,當作竇皇后的兒子,並且讓漢章帝立為太子,就是後來的漢和帝劉肇,漢章帝駕崩後,劉肇即位,但因年僅10歲,竇太后垂簾聽政,獨攬大權,蔡倫也升為侍中,並負責陪伴小皇帝,有時還可以參與國家大事。

    改良造紙 位極人臣

    竇皇后死後,蔡倫又依附於劉肇的妻子鄧皇后,鄧皇后是個才女,愛好吟詩寫詞,但一直苦於沒有好的紙張來書寫作畫,蔡倫為了投其所好,隨即開始總結前人經驗,自己再加以研究實驗,終於改進了造紙術,受到了鄧皇后的獎賞,還被封為“龍亭侯”,隨之也就有了後來的“蔡侯紙”一說,並且後來蔡倫還被任命為“長樂太僕”,在皇上皇后無暇處理公務時可以讓其代為處理,可以看出蔡倫當時權力之大。

    福禍相依 不得善終

    漢和帝劉肇死後,剛即位的兒子也年幼夭折,掌權的鄧皇后不得已立了自己的侄子劉祜為皇上,史稱漢安帝。漢安帝的即位也為蔡倫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為什麼呢?因為劉祜就是當初被竇皇后和蔡倫陷害的宋貴人的孫子,被貶的劉慶的兒子。在鄧皇后病卒後,漢安帝劉祜馬上開始清算前賬,將蔡倫革職查辦,打入牢獄。獄中的蔡倫也預料到了自己的命運,為了少受折磨,在獄中服毒自盡。

    聰明的頭腦給予了蔡倫的輝煌,權力的爭鬥註定了蔡倫的命運,一個投其所好的改良發明卻載入史冊,流傳千古,蔡倫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的潛意識有多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