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檀紙間
-
2 # 千年蘭亭
如果說宣紙不適合寫書法,那大約沒有適合的紙了。
宣紙有紙壽千年之說,據科學測算,宣紙在適宜條件下可儲存1050年,而現在存世的最早的宣紙已有900多年。
宣紙由檀樹皮與稻草製成,所有有機物已被除去。這兩種物質的纖維交織在一起後,能很好地將墨色變化表現出來,故有墨分五色之說,字寫在好的宣紙上,交叉處是可以看出前後筆畫的。
曹先生曾給我算過宣紙的成本,按涇縣當地的消費水平,一刀宣紙的成本達850元,那麼市面上低於1000元的不可能是宣紙,而是把書畫紙當宣紙在賣。
在涇縣,你會發現,稍有名氣的書畫家,大多直接向廠家訂貨,要求廠家按自己的要求訂製宣紙。
寫書法的人真該去涇縣看看。
-
3 # 70厚度
宣紙也分生熟啊!
直接做出來的叫生宣,纖維細而多,墨色擴散層次豐富,表現力強,所以不適合楷書行書,而適合草書和國畫使用。
熟宣是在生宣的基礎上噴施浸潤明礬等藥物新增劑,堵塞一部分纖維,控制墨色擴散。施加礬的多少又可以分熟宣和半熟宣。
熟宣和半熟宣墨色擴散相對容易控制的多,比較適合書寫用。
好吧~_~,要出作品,在用宣紙實戰還是很必要的。
至於古人。
漢朝時期已經有紙了,據考證這時期的紙大多用麻和含麻的廢舊物品比如衣物漁網什麼做的。到唐代,開始大規模使用樹皮和草來做紙,但這個嚴格意義上不能叫宣紙。唐宋時期,開始出現竹紙。因為竹子這種原材料供應量要遠大於樹皮,而被大規模推廣開。
一直到今天,軟筆書寫所用的最主流最廣泛的紙,還是竹紙。
所以您別糾結,用竹紙寫,跟古人用的是一樣的。不信您買一些手工加厚款的元書紙試試。
-
4 # 守本藏真
現在的宣紙大部分都是化學宣,寫了書法頂多可儲存幾十年,而古代的傳統宣紙可保留幾百年,可惜現在古法宣紙太少,價格又貴,大眾消費不起
-
5 # 東望長安1
哈哈,這問題問到了我曾經的痛處。我從1977年開始臨帖到現在都四十多年了。過去因為工資低,宣紙貴,只在馬糞紙上臨帖,幾乎沒在宣紙上寫過字。所以我寫宣紙才是這幾年的事。開始是有什麼宣紙寫什麼紙,碰上什麼宣紙就隨便寫,再加上到網上買宣紙經常換廠家,因此每寫一種紙對於我來說都是一次災難。剛上手兩星期是理所當然的不適應,寫得我中氣下陷,往往要吃補中益氣丸才成。所以寫宣紙的過程就是自己捱整的過程。在被整過許多次後,愚笨的我終於有點開竅了。這就是今後記住買同一種紙,買適合自己的紙。我在被宣紙整的過程中經常發出感嘆,難道老先人發明宣紙就是為了整人?既然宣紙這麼難掌握,古人為什麼要選擇在宣紙上寫字畫?後來糟蹋的宣紙多了,終於摸清了宣紙的脾氣。宣紙對筆墨反應靈敏,你寫字激情來了,它能準確忠實地反映你的情緒。當然,你功夫不到家它也能真實記錄你的青澀作為。再就是宣紙很細膩,如果你功夫到家,它可以讓你把筆畫寫的非常漂亮,出乎意料的滿意。當你什麼時候感覺到宣紙還是好,體會到宣紙的優點了,你就算掌握了宣紙。我是經歷了六七次中氣下陷,吃了許多合補中益氣丸之後,才有了這樣的體會。因此,毛筆字越寫,我覺得自己人越笨,根本算不得聰明人。最後說說為什麼要用一種紙。不同的廠家他們造紙的原料,配方,工藝總有不同,所以生產出來的紙是百紙百性,就像人的脾氣各不相同一樣。你如果經常換紙,你就得從頭適應,等你費天大勁把它挖熟悉了,紙也寫完了。於是下次再買紙,把這個痛苦的工程又從頭再來一遍。因此,還不如用一種紙,照住一個鍋底往黑燒。在街上或網上只認準一個店,長期使用同一種紙。久而久之,必能筆下生花。再難掌握的紙,你寫它個三年五年,糟蹋上成百上千張,不信馴服不了它。到最後它必然會成為你胯下的馬,任你馳騁任你騎,承載著你的書法到達勝利的彼岸。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一直用手工毛邊紙作為主要的消耗品。在歷經千辛萬苦之後,找到了合適的筆墨,卻任然擺脫不了毛邊紙。宣紙試過多種品牌,但總覺得它們並不適用於紙上調鋒,並且線條有曲折時表現不如人意。最重要的,筆畫邊緣的不確定的洇墨實在讓人撓頭。宣紙何時應用在書法上的?晉唐時用的是什麼載體?有哪些能寫得更精緻並可以裝裱的紙?
回覆列表
提問者所說的境況,很多人都曾經歷過或者正在同樣經歷著,甚至其中不乏一些書法界牛人。
首先可以肯定給出答案:
宣紙肯定是肯定適合用做書法上面的!這個疑問,無疑沒有任何疑問。
之所以很多人覺得宣紙拿來寫毛筆字的時候,覺得:
“洇墨使得墨跡的擴散難以控制,從而懷疑宣紙不適合練書法”,其根本原因在於,對宣紙特性的利用沒有到位!
如同我們日常使用電腦來工作一樣,並不是軟體的所有功能你都會使用。
日本書法家的淡墨書法↓
那麼宣紙用於書法方面,同樣有著“如何控制並利用宣紙特性”的問題。
筆者曾結識過一個國內頂級文化機構的人員,其人一輩子與書法、國畫打交道,對書畫界大眾同樣的疑惑也是深有感觸,曾不止一次跟我長談過:
書畫藝術領域要推出“器材學(學科)”此類的想法。
與我心有慼慼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書畫創作而言,“利其器”的關鍵所在,便是“深入瞭解器材的特性之後,加以利用”。
宣紙品種的特性及如何利用書法也好、畫畫也好,大家創作的時候,對於宣紙感覺難以駕馭的關鍵點,主要體現在“墨跡的擴散性”方面,其次還有一些諸如提問者所說的“不適合調鋒、轉折處表現不如人意”等等。
相對來說,墨跡擴散不容易控制,是最為廣泛的“痛點”。
但是對於這種特性,如果善使筆墨者,可以透過“提高墨液的濃度、改變墨液的膠性、降低紙張的含水量、選擇擴散性小點的紙張”等方法,來讓這種擴散變得有利於自己使用。
如下圖,使用者自己對宣紙進行“砑光”以合己用。
因為畢竟,磨墨在正宗宣紙上面的創作,其作品的鮮亮度會更加有神采的,且時間的推移不會令這種墨色變得暗淡。
如果這種具有其他紙張無可比擬的絕好特色,不加以利用,豈不是太可惜了
針對書體選擇紙張種類市面上的宣紙,其品種確實太多了,尤其是加工紙。
經濟利益最大化的趨勢下,必須意識到,市面上大量的低檔紙張充斥著市場,尤其是“片面只追求外觀視覺”的加工紙,使用廉價的工業類紙漿,透過二次印刷等方法,讓所謂的宣紙呈現所需要的“視覺效果”,到了完全脫離宣紙本來強勢屬性的底部。
這是一種病態,說得高大上一點,是文化之殤。
這些知識包含但不僅限於:紙張的墨跡擴散是什麼決定的、不同樣式的加工紙其紙性會如何等等。
網友的生宣小楷↑
在深入瞭解完基本原理之後,再具體針對一張紙上不喜歡的疼點去進行改造,也是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哦!
比如上面的生宣小楷,實際注意三個關鍵點:墨濃、紙幹、手穩,字即成!
比如,放置2年以上的粉彩宣紙在書寫之前,如果不用帶一點潮性的軟布去拭擦一遍,極有可能出現“墨跡在紙張表面聚集、紙張拒墨”的情況,
紙張拒墨↑
——為什麼?因為超級細小的工業粉劑從紙張中離析到紙張表面了,形成大量的粉塵阻擋了墨跡。
知道了原因,用個軟布將紙面擦掃幾遍,再抖落乾淨,不久解決了麼?
文後總結:任何事情想要達到一種完美的境界,過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書法國畫創作更是如此。
為數不少的藝術界人士,為了在“特色創作”上做得更好,各種五花八門的嘗試都進行過。
可能有的人知道比如:用吐沫潤筆尖、用自制的特殊材料做宣紙墊來營造特殊的肌理、用特殊的液體充當水來磨墨、磨墨後新增自己研製的液體來改變膠性,甚至於自己研發“宣紙噴塗液”來改變紙性……
凡此種種,都是大家為提高藝術表現力所做的嘗試,自身沒有對錯,這裡面有的成功了,也有的無疑是失敗了,更多的還在繼續嘗試中!
所有這些做法,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基於自身對器材的全面瞭解之後所進行的藝術嘗試!
這是好事!
器材是死的,人腦是活的——瞭解、選擇、改造、創造,便是我們智慧進步的軌跡!
生宣紙練書法這個事,只要能夠加以摸索,沒有什麼不可能的!